夏忠靖集
作者:夏原吉
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东阳、何乔新、王恕跋,弘治十四年钱福、袁经跋。袁跋述其重刻之由,谓“弘冶庚申(十三年)秋七月,予奉明天子命,出按江南,乡友南京通政使司少参夏君廷章,走介持乃祖忠靖公集至姑苏之台署,请予重刻,乃以集畀姑苏郡守曹鸣岐鸠工镂板,置诸祠中”。此刻本,《四库全书》馆臣未见,其所据浙江巡抚采进本,乃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潘宗洛提督湖广学政时得其裔孙之所藏,重为校刊本。是集亦是6卷,附录1卷。四库馆臣评其集说:“前有杨溥序,称其诗文平实雅淡,不事华靡。考原吉以政事著,不以文章著。洪、永之际,作者如林,以原吉位置其间,尚未能并骛中原,齐驱方驾。然致用之言,疏通畅达,犹有淳实之遗风,以肩随杨士奇、黄淮诸人,固亦无愧也。”
夏原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追忆似水年华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作家从1905年开始创作,全书共分为7部,15卷。第一部《通向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1919年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 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发表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1920~1921)、第四部《索多玛和峨摩拉》(1921~1922)。作者于1922年去世,生前写成的第五部《女囚》、第六部 《女逃亡者》、第七部 《重现的时光》都是作者死后发表的。小说主人公马赛尔生于富裕家庭,爱好艺术,常出入上流社会,结识了很多人,经历了情感上的种种波折。晚年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了文学创作,在作品中重新找到了失去的时光,虚度的岁月在艺术形式下才获得了新的意义。作品对贵族家庭和资产阶级家庭作了真实的描绘,还写了下层劳动者、音乐家、画家等各种人物。整部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运用意识流手法,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注重描写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感受,穿插了大量的观察、分析和议论,使外部现实和内心感受融为一体。作品还大量使用隐喻,造成 一种奇妙的效果。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丰富、流畅。作品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句道兴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敦煌零拾》本。各卷所存除去重复者,辑得三十五则。题“句道兴撰”,其人生平不详。东晋干宝撰有《搜神记》三十卷,专述神怪灵异故事,保存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系古代志怪小说之代表作。《搜神记》今通行二十卷本、八卷本,均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中辑集。句本中有十二条见于二十卷本,有十五条见于八卷本,内容情节大致相同,而文字详略稍异。论者或以为句本系自干宝书摘译之俗文小说,或谓句书为干宝书之续作,或认为句本乃干宝书之选编。
花蕊夫人宫词
后蜀孟昶贵妃花蕊夫人所作宫词,《全唐诗》辑录一百五十七首,其中的四十一首有人认为为王珪作,二十一首为王建作。《名媛诗归》、《历朝名媛诗词》、《历代女子诗集》各录一百首。另者,关于花蕊夫人宫词,又有三十二首或二十八首之说,故其所作数目及真伪,尚未定论。以一百五十七首而论,主要为描写宫苑楼台、龙池亭阁诸景物以及君臣、宫妃们嬉游、宴饮、宫中的游艺、礼制、节日盛事等。其中一些宫词描写宫妃们的生活,透露出宫妃的幽怨、寂寞的情绪,反映了封建帝王奢华、淫逸的生活,是思想意义比较进步的作品。清厉鹗在 《宋诗钞》 中评价花蕊的宫词,认为: “清新艳丽,足可夺王建、张籍之席。”评价颇高。兹录二首,以见一斑。其一: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描写禁苑龙池勃勃之春色,景致优雅,笔调雍容。其二: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描写贵为九嫔的修仪,每日仅以教鹦鹉念书、看宫人洒扫、焚香打发时光,透露出宫妃们百无聊赖的空虚生活状态,其认识价值也颇高。
可传集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集》一卷。《可传集》为至正十一年(1351)杨维桢所删定。袁华为杨维桢弟子。前有杨维桢《序》称“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余人,求如张宪、袁华者不能十人”。其集名亦维桢所题,盖推奖之甚至。而维桢与李五峰论诗,又称梅一于酸,盐一于咸,食盐梅而味常得咸酸之外,若袁华之作,仅一于咸酸而已。其说自相咸谬。四库全书总目称“今观其诗,大都典雅有法,一扫元季纤秾之习,而开明初春容之派。维桢所论,盖标举司空图说以味外之味务为高论。其实一于咸酸,不犹愈于洪熙、宣德以后所谓台阁体者,并无咸酸之可味。未可遽以是薄华。”此集《明史艺文志》亦不著录。《千顷堂书目》虽著录布不载卷数,盖黄虞稷亦未见。因此集为杨维桢所手定,故去取颇严。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四书讲义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其门人陈鏦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孟子》十四卷。先是坊间有留良《四书语录》之刻,陈鏦以为中多混杂,且有妄意增删之处,因与同学蔡大章等及留良子葆中更互商酌,而成是书。留良之意,认为欲明孔孟之道,必求之于朱子之书,故书中悉就朱注发挥,然体会有得,多有比朱注更精更切者。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刊本。
药师仪轨一具
药师仪轨一具,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