峤雅
作者:邝露
诗文别集。上、下两卷。明邝露撰。邝集初刊于明思宗崇祯(1628—1644)间,分体编辑,从乐府始,依次为五古、七古、五排、五律、七律,独缺五、七言绝句,可见并非完本。集前有阮大铖序,正文乃邝露亲自手书开雕,极精美。入清后,有雪海堂精刊本。此编补入许多作者晚期作品。清高宗乾隆(1736—1795)初年,邝氏族人邝天辅重镌此书,误将部分书页倒置,成为有严重缺陷之本。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邝氏裔孙邝廷瑶重刊此编。并加笺注,如张维屏所言,“题有根据,必考其由来;诗有运用,必为征所自出”(张序),十分详尽,并改正了邝天辅本的错谬,分为十二卷,前十一卷为诗,第十二卷为文。鉴于明末清初粤中有两部《峤雅》,一为邝氏诗文集,一为区怀瑞所辑粤人诗,为避免相犯,廷瑶将此编更名为《雪海堂集》,刊行时名为《海雪集笺》,绮错堂藏板,有咸丰(1851—1861)间刻本。
邝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将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羊脂球”与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谓上层人物做对比,充分显示出前者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以及后者极端自私、寡廉鲜耻的丑恶灵魂。
相贝经
西汉朱仲撰(或题汉严助撰,实误)。为中国公元前二世纪初研究贝类的作品。原书已佚,今本全文三百余字,记载贝类动物十二种,多为药用。如紫贝“愈疾”、朱贝“明目”、绶贝“消气”。收入《说郛》、《五朝小说大观》、《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等。
道典论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
洞玄灵宝六甲玉女上宫歌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六甲玉女上宫歌章六首,皆为五言韵语,乃道教科仪唱颂之词。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是清代刘曾騄所著的一部蒙学佳作。该书以三字一句的简洁形式,全方位地涵盖了丰富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在个人修养方面,它从日常细节入手,教导人们要注重仪表整洁,如 “发梳整,面洗净,口齿洁,容体正”,还强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爽,做到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并通过这些行为来消除自身的骄傲与懒惰之气。家庭伦理的阐述是书中重要部分,其中突出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等语句,深刻体现了传统孝道中对父母的敬重与顺从;同时也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倡导家庭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上,它对与长辈相处的礼仪进行了详细教导,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要求人们保持尊敬之态;对于朋友相处,也给出了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样的原则,鼓励朋友间相互劝善规过。《演三字经》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提供了修身养性、规范言行的重要指引,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
四卷,唐菩提流志译,说五佛顶尊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