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陆小曼
作者:徐志摩章节列表
升序↑- 致陆小曼(1925年3月3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4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10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11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12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14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18日)
- 致陆小曼(1925年3月26日)
- 致陆小曼(1925年4月10日)
- 致陆小曼(1925年5月26日)
- 致陆小曼(1925年6月25日)
- 致陆小曼(1925年6月26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6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7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17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18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19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0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1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3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4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5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6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6日)
- 致陆小曼(1926年2月27日)
- 致陆小曼(1926年7月9日)
- 致陆小曼(1926年7月17日)
- 致陆小曼(1926年7月18日)
- 致陆小曼(1926年7月21日)
- 致陆小曼(1927年11月27日)
- 致陆小曼(1928年5月9日)
- 致陆小曼(1928年6月17日)
- 致陆小曼(1928年6月18日)
- 致陆小曼(1928年6月24日)
- 致陆小曼(1928年6月25日)
- 致陆小曼(1928年7月2日)
- 致陆小曼(1928年7月5日)
- 致陆小曼(1928年10月4日)
- 致陆小曼(1928年12月13日)
- 致陆小曼(1930年12月23日)
- 致陆小曼(1931年2月24日)
- 致陆小曼(1931年2月26日)
- 致陆小曼(1931年3月4日)
- 致陆小曼(1931年3月7日)
- 致陆小曼(1931年3月16日)
- 致陆小曼(1931年3月19日)
- 致陆小曼(1931年3月22日)
- 致陆小曼(1931年4月1日)
- 致陆小曼(1931年4月9日)
- 致陆小曼(1931年4月27日)
- 致陆小曼(1931年5月12日)
- 致陆小曼(1931年5月16日)
- 致陆小曼(1931年5月25日)
- 致陆小曼(1931年5月29日)
- 致陆小曼(1931年6月14日)
- 致陆小曼(1931年6月16日)
- 致陆小曼(1931年6月25日)
- 致陆小曼(1931年7月4日)
- 致陆小曼(1931年7月8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1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10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22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22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23日)
- 致陆小曼(1931年10月29日)
猜你喜欢的书
写作生涯回忆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荣。虽然很穷,我已知道靠稿费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根本不是由‘利’字上着想得来。自己写的东西印在书上,别人看到,自己也看到,我这就很满足了。我费工夫,费纸笔,费邮票,我的目的,只是满足我的发表欲。”看到这我忍不住笑了,我当年不也是这种心态吗?刚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是这么想的。
取火者的逮捕
现代短篇小说集。郭源新(郑振铎)著。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9月初版,列入“创作文库”。收短篇小说4篇:《取火者的逮捕》、《亚凯诺的诱惑》、《埃娥》、《神的灭亡》。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重印,由作者校改了个别词句。本集作品由4篇内容连贯的短篇小说组成。它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士盗火的故事,吸取了爱斯库罗斯和雪莱的同类作品的艺术经验,运用一种全新的理想塑造了“人类的好朋友”、伟大的普罗米修士神的形象,同时以“满腔的悲愤”谴责了宙斯对人类的横暴统治。在这部作品里,普罗米修士不仅是一个勇敢的殉道者,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预言了人类与神作斗争时,最后将是人类把神“扫荡出大地之外”。作品的主题是描写神的统治的横暴与歌颂“人”的胜利,因此作者创造性地写了一篇《神的灭亡》。作品展现了神与人类在“狭路”上展开的“生与死的决斗”,最后,以宙斯为代表的“神之族整个的沉落在这无底的黑暗的深渊里去,连拍洛米修士也在内”。作品明确而坚定地宣告了神对人类长期专横统治的结束。作者认为它并不是一个“荒唐”的神话故事,而是在真实地宣扬一个崇高的思想:在人类的发展和斗争中,“被注定了要灭亡的横暴的统治阶级,是任怎样也不可能挽救其悲惨的命运的”(《新序》)。这实际上寄寓着一种对现实的中国革命斗争胜利的渴望和呼唤。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得成仙道。
外科发挥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八卷。己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本书刊于嘉靖七年(1528)。约六万字。书中记载有关治疗肿疡、溃疡、脑疽、肺疽、作呕、时毒、疔疮、肺痈、肺痿、肠痈、痔漏、脱肛、乳痈、疮疥等三十一种外科病证,后附治验。论病简明扼要,辨证治法通俗易懂。如论“肿疡”、“肿高焮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内也,宜下之。”寥寥数语即将邪之在表、在里,以及宜托、宜下的治则阐明,确有可取之处。所载汤、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颇切实用,足资临床参考。有明刊本,《薛氏医案》本。
归田录
笔记。宋欧阳修(1007—1072)撰。二卷。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已著录。本书成于治平四年(1067),自序称:“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跋尾又称以李肇《国史补序》为法,“言报应,叙鬼神,述萝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又以谓职非史官,掩恶扬善,不书人之过恶。共一百十五则,一万五千余字。因身居高位,熟知情况,故所记真宗、仁宗、英宗诸朝宫廷遗事、君臣际遇、朋党纷争以及职官、制度、文物等事,均有所依据,为历代治史者如李焘等著名史学家所征引。有关帝王文人轶事,如真宗好文、重器识,仁宗精飞白、性恭俭,杨亿性格刚劲寡合、与门人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石曼卿磊落奇才,梅圣俞穷困,名闻宫中等,均可供治文学史参考。有《欧阳文忠公集》本,《稗海》本,《学津讨原》本等。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刊行李伟国点校本,与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合为一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
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简称《华严纲要》《华严经纲要》。收于卍续藏第十二册。本书系提举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钞》之要义,合八十华严之经文,而总成一部。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成于天启二年(1622)。书中往往设补义之项目,记述作者之见解,以补澄观解释之不足,然仍难以脱出澄观之释义。于明代诸宗皆禅宗化之际,作者独祖述澄观之著作,实乃发挥异彩之举。据德清《年谱》卷下,当时“华严一宗将失传”,世人对《清凉疏钞》“皆惧繁广”,“但宗《合论》”。针对这一情况,德清“但取疏文”,总结其“大旨”,编集此书,以俾“观者易了”。书中有“补义”,是为弥补澄观释文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