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集
作者:周麟之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 (今江苏泰州市) 人,一说江宁 (江苏南京) 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郎。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直学士院,翰林学士等职。累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著有《海陵集》。此集共二十三卷。据集前有周必大序称,“其子准裒遗稿得二十三卷。”可知是集为周准所编。集中前二卷除《槛泉赋》外皆为诗,卷三至卷五奏议、札子、奏状,卷六至卷十为表,笺启,卷十一、十二为内制,卷十三卷至二十为外制,卷二十一、二十二为各体杂文,卷二十三为碑铭。周必大序称,其久官于朝,“故其诗文因事而作者少,集中内外制词居其半。”但集中赠答唱和之作寥寥无几,奏议之类亦多不关国家大政。其文章堂皇、娴雅,犹有北宋馆阁遗风,而非南渡诸人可比。另有《外集》一卷,其中使金诸诗及中原民谣十章,疑是后人掇拾附之。此集除有《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海陵丛刻》本等存世。
周麟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学教育
本书共收录了蔡元培先生的作品和讲稿43篇。分为北大改革篇、学生篇、教育理念篇、文化篇、世界观篇、生平篇6个篇目,从各个侧面来呈现蔡元培先生开风气之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蔡元培先生被看作中国近代最了不起的大教育家。从本书中,我们有幸能看到他在北大和教育部时期的文字和演讲,看到真实的蔡先生并非某个完美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而是在困难的情形下勉力改革北大,推进了中国教育与学术风气的转变,影响了中国世代学人,这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瓷器专著。许之衡著。分上、下两卷,每卷各5节。上卷是: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下卷是:款式、瓶罐、杯盘、杂具、疵伪。此书眉目清楚、文字简练,并对疵伪有独特主张。认为:“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
太公家教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择诗书,依经傍史,约礼时宜,为书一卷,助幼童儿云云。则知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三卷,传说是书为有唐村落间老校书的才能著之。此书特以浅陋鄙俚之故,各史志与宋人书目,均未著录。俗传是书为《太公家教》的课本,唯前辈方知太公《家教》。张溟 《云谷杂记》卷二,亦著此书,可见是书流传于唐代。巴黎所藏敦煌古卷,有《新集文词》、《九经钞》两轴,屡引是书。侪太公于老子、孔子之间。作者或误以此太公为姜太公。然此又可知是书之见重于时矣,敦煌本又有一别卷。卷首题《武王家教》,而卷末则署为《太公家教》。设为武王与太公问答语,似从此书变蜕而出者。按陶九成《辍耕录》卷二十五所载金人院本名目,有《太公家教》一种。疑为扮演别本的,盖原书由一人口中宣讲伦理,不易成篇;别本直以太公为姜太公,又加入武王,一问一答,为天然戏曲原料。然则金元以来,是书别本犹行于世,其原书之不传,盖在南宋时。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是书共四卷。一整本,三残本,兹校其异文,定著为一卷,入之子部儒家。有 《敦煌卷子》本。
黄帝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黄帝阴符经集解》,简称《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袁淑真取李筌三百字本,分为三章,其体例有注有疏。注文着重阐述“机”字,认为圣人须体察天道运行、阴阳变化之机,使自己行为与之符合,就会有利于治国安民之法,固躬养生之术。引文多用太公等家言与骊山老母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卷末“自然之道静”以后有经文五十八字,与他本不同,而这五十八字也未加疏释。后世史书对《阴符经集解》都有著录。此书流传至元代,形成两种版本,一称《阴符经疏》三卷,一称《阴符经集解》。明《道藏》本注疏合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录入道家类存目。《道藏》中另有《阴符经疏》三卷,题李筌疏,除序文以外,内容与此本基本相同,近代学者疑其为袁氏之作而误题李筌。因二者版本略有出入,可与之相互校阅。现存明《道藏》本,标名 《黄帝阴符经集解》。
从文自传
沈从文著。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7月初版,收入《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等回忆性散文18篇。作者曾自叙,他一生中“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本书正是在勾画湘西地方特有的风土人情景观的背景之上,回顾了青少年时代在沅水流域所经历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以及早年加入旧式军阀部队的一段行伍生涯。作者以天真好奇的目光,观察记述了其间所耳闻目睹的种种奇异、惨酷、平庸、浪漫的人事,并以颇带理性解剖的笔法,阐述自身所受的感染影响,借以描述自我人格的自然形成过程。既生动地展示了少年人的天真、聪颖、机警且不乏浪荡的性情,抒写了青春期的悲欢得失与不断增进的生活阅历;又如实地展现了湘西地方的历史事变、社会风习、民间生活,作者意在说明他如何从丰富无比的社会与自然中学习那不尽的人生,从而生动地映现出一个平凡又奇特的人的个性的多样色彩。本书以其奇异的风俗历史感与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在当时的自传作品中独树一帜,曾被读者与知名作家推举为当年“我爱读的书籍”之一。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智著。二卷。全书举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 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十个方面(“十意”),“以明修 止观者,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前五意总为“二十五方 便”,即具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五缘”。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