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溪先生全集

作者:王畿
王龙溪先生全集

明王畿著,20卷。是集为其子王应斌、王原吉合编。凡语录8卷,书、序、杂著、记、说9卷,诗1卷,祭文、志状、表、传2卷。其门人萧良幹初刊,丁宾重刻增《大象义述》1卷、传、志、祭文1卷。王畿师从王守仁,虽宗良知学说,但又与佛教学说相融会。

王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冰山上的来客

当代电影剧本。白辛著。群众出版社1963年3月第1版。剧本描写边防战士与潜入国境的敌特的斗争故事。1951年盛夏,在帕米尔高原边境线附近,塔吉克青年阿不力孜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一场别致的婚礼正待举行,解放军边防战士飞马前来报告排长:尼牙孜大婶不明去向,傻姑娘朵丝侬莎阿汗昏死了过去。一场婚礼就这样被搅散了。据现场分析,尼牙孜大婶是被大熊拖进黑熏沟去了,傻姑娘也是这么说。傻姑娘对阿不力孜的婚事特别不满,不仅当着新娘疯话连篇,还有投河自杀之举,因为她不是尼牙孜的亲骨肉,她是维族姑娘,也爱着阿不力孜。恰好与迎亲队伍同来的新战士司马宜·阿不都力密提是“傻姑娘”的同乡,且幼年时订过婚,此时相见而不能相认。原来,朵丝侬莎阿汗的父亲从事革命活动,被伪县长江得拉枪杀,掳走了他的女儿。解放前夕,江得拉逃跑时带走了朵丝侬莎阿汗,却把姨太太巴里古儿留下作内线,被尼牙孜收养为女。眼下,江得拉正跟着他的披着宗教外衣的主子赛密尔·格阿德纳在冰山那边,企图通过哨卡混进来煽动暴乱。而真正的朵丝侬莎阿汗,却成了跟随着他们的神秘的蒙面女郎。边防军排长从尼牙孜一家的复杂关系中看到了一点蛛丝马迹,在上级的指示下,严密地监视着黑熏沟。排长还向新娘子布置任务,监视着“傻姑娘”的行动。“傻姑娘”与伪装人熊的敌特的联络信号都被边防部队掌握了。赛密尔在行动前,准备杀害朵丝侬莎阿汗,她却被善良的哈萨克牧民救出,回到了祖国怀抱。经过试探,排长确认她是真朵丝侬莎阿汗。她与司马宜相认,倾诉这多年的苦楚。排长又召来“傻姑娘”,让她们两人相认。“傻姑娘”见事已暴露,刺伤尼亚孜,策马逃走,被边防战士逮住。又以朵丝侬莎阿汗冒充“傻姑娘”,与敌特联络,诱骗他们行动,敌特越过冰山时,被边防部队一网打尽。从此尼牙孜一家四喜临门,重新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痴人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回。无名氏撰。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有嘉庆十年(1805)梅石山人的序,称“偶于残卷中捡有一书,系是抄本,名《痴人福》”,“令梓人翻刻印行世,大可点省于世事耳。”有绘图18幅。该书讲述田北平的故事。荆州田北平虽然富甲一方,但像貌奇丑,却阴差阳错地连娶了3个如花似玉的妻子,然而都嫌其丑陋,逃避净室,并题匾额为“奈何天”。田北平得仆人田义之助,焚券免债,输粮助边,救济军队及灾民,多有善行,故而感动了上帝,遣使把他变形为美男子。皇帝也因功封他为尚义君,3个妻子皆为诰命夫人,一门从此和谐。小说本事出自李渔《无声戏》第一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亦即《连城璧》第五回《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主人公名阙里侯。后李渔自己又据此敷衍,作为传奇《奈何天》,改主人公名为阙素封,编为一部极富讽刺意义的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喜剧。小说《痴人福》就是根据传奇《奈何天》改编而成,故而处处留存有戏曲的痕迹。由于改编粗糙,所以《痴人福》作为小说显得线索杂乱,头绪纷繁,联络生硬,且人物都一出场便自报家门,叙述身世,故事情节进展也多从人物口中说出,戏曲色彩十分浓厚。同时,小说也承袭了传奇富于讽刺色彩、语言活泼生动、多用口语,以及李渔作品惯有的好发议论的特点,尚有可观之处。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库提要》据此推定为陈氏所见之书。然此《年表》有许无越,与陈氏所见稍异,或非一书亦不可知。此书在宋代原为单行之本,岳珂刻印九经,乃附之于《春秋》之后,并加以补正添补,且与冯继先《名号归一图》同书刊刻。此书为研究《春秋》经史之工具书,内容简赅,便于检索。然于二十国中不列越,实为一失。此书最早在宋代与《春秋经传集解》合刻,单行本有明永乐刻本等。

般若经讲记

作者是释印顺 。本书分两部份,一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讲记”,一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里,流传很广,读诵的人也很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心经则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小部经典。本书包含的就是这两部重要佛经的讲记。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

梵名Sapta-buddhaka-su^tra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如来善巧咒经、如来方便巧咒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居鸡罗婆山顶时,林中一比丘为恶鬼所捉,另一此丘着于邪魅,苦闷懊恼不堪。佛陀乃应虚空藏菩萨之请,宣说灭除疾病苦、远离鬼魅之神咒。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译于梁代(译者佚名)之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及宋代法天所译之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罪福报应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