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明代袁重雕本等对校。笺疏列于原文每条之后。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原作及南朝梁刘孝标《注》涉及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原书不备者,略为增补,以广异闻;事乖情理者,则加评论,以明是非。于《晋书》亦多有驳正。书末附《常见人名异称表》、《人名索引》、《引书索引》。

余嘉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制度经济学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制度学派出现在20世纪初叶的美国。这时美国在世界工业产量上已占首位,并且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制度学派就是为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而产生的。康芝斯认为,“制度”乃是经济制度进化的动力。“制度”就是所谓“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牵扯的范围很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组织的习俗”,也包括家庭,股份公司、同业协会等。最主要的则是法制。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院,认为法院保证了资产阶级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管理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管理的资本主义”,也是由于法制的作用,由于国家法律加强了对私人企业活动的干预。这就他所谓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论断。“阶级利益调和论”是唐芝斯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社会关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冲突、二是依赖、三是秩序。冲突、依赖互相制约,社会秩序赖以维持。这三大因素通过“交易结合在一起”。所以只有可以调和的“交易”冲突,没有什么对抗性的矛盾。本书共分8章,分别为观点、方法、魁奈、休谟和皮亚斯、亚当·斯密、边沁对布莱克斯顿、马尔萨斯、效率和稀少性。本书是根据麦克米伦公司纽约1934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出版。

人生的智慧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力发挥生命中固有的能力。“命运就是指人拥有什么”。由此把人的命运分为三类。其一,拥有人格之命运。人格是人身固有的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等特性。它是自然界赐予的,个人不能加以扭曲。人格中具有的特质是人幸福和快乐的直接源泉,具有绝对价值。但人无法摆脱痛苦与厌倦,人生仍在二者之间摆动;其二,拥有财富和其他占有物之命运。这种命运不断地追求财富,又不断地使希望落空。好比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得来的快乐随之消失,到头难免痛苦一场;其三,拥有地位之命运。对地位的追求就是对官位、名声、荣誉的追求,这如同对财富追求一样不能带给人幸福和快乐,反而更加危险,使人陷入绝望之境。无论哪种命运,我们都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地活到死——虽然各人展开的命运类型不同。一个有智慧的人对此应有充分认识。该书所述内容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一个缩影。

增注唐策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每篇略标其要语於上方,而卷前目录又摘其所标之语於题下,中间注语有“崇曰”、“张曰”、“李曰”、“窦曰”、“董曰”诸目,“崇曰”一处作“王崇”,则是其名,而馀又皆题其姓,均莫详其所自,亦不知诸人为谁。殆当时盛行,其本互相训释,而书贾合刊之耳。所注虽简略,而所录皆唐人名作,持择颇审,非明代坊选,冗滥无序者可比,存之亦足备采择也。

胡仲子集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 (今浙江浦江) 王懋温所编。以洪武十四年(1381)刊版。至清印本罕传,惟写本犹存于世。凡十卷。文九卷、诗一卷。史称其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今合为一集,乃刘刚等所并。胡翰少从吴师道及吴莱学为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其文多得二吴遗法,而持论多切世用,与许谦之坐谈诚敬小殊。胡翰尝与修 《元史·五行志》,序论即其所撰,故存之集中。其于天人和同之际,剖析颇微。《牺尊辨》、《宗法论》诸篇,亦湛深经术。则又未尝不精究儒理。其诗不多作,而格意特为高秀,其中五言古诗尤为诗论家所称道,如《吕梁洪》、《夜过梁山泊》、《京口纪行》等诗写得苍浑古朴,有汉魏之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说:“金华承黄文献溍,柳文肃贯吴贞文莱之后,多以古文词鸣,诗非所好。以诗论,吾必以伸申为巨擘焉。”此书版本较多,还被收入 《四库全书》、《金华丛书》 (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

羽族通谱

《羽族通谱》一卷,清·来集之。来集之,原名伟才,字元成,号棰道人,又号倘湖樵人。浙江萧山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安庆推官。明亡以遗老终。著有《倘湖樵书》。其事迹详见毛奇龄所撰墓碑。据林时对《荷锸丛谈》,集之于鲁王时,曾以兵科给事中监兵长河,此为毛氏碑铭所不及也。本书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名种鸟类,虽为游戏笔墨然却富于才情。如称鸿雁为随阳子,语本《尚书·禹贡》“阳鸟攸居”,孔安国传曰“随阳之鸟,鸿雁之属”。称其“以明于春秋,待诏金马门”,“心怀忠赤,非偶不匹,有爱日之诚,又工书法篆籀八分,整整斜斜,成行布列。”所云亦鸟亦人,颇为风趣。今据《檀几丛书》本整理。

南齐书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59卷。“本纪”8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11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40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书中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