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事文类聚
作者:祝穆
类书。又称《事文类聚》。南宋祝穆、元富大用、祝渊等编。七集、二百三十七卷。仿照《艺文类聚》、《初学记》体例编成。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三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前、后、续、别四集是宋祝穆编。共四十八部,八百八十五目。每类下先是总论,记录群书要语,或是叙述内容梗概,或是讲解历代沿革,其次是辑古今事物,最后录诸家文集。引文完整且注书名及出处。但由于编辑无计划,其中不免重复。元富大用依照祝氏体例,增补有关官制的材料,编成新、外二集,共二十二部,二百二十四目,每类前增加了历代沿革一项。祝渊又补大用之阙遗,编成遗集,十九部,一百一十八目。有元泰定三年(1326)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积秀堂重刊七集本。
章节列表
升序↑前集
- 卷一 天道部
- 卷二 天道部
- 卷三 天道部
- 卷四 天道部
- 卷五 天道部
- 卷六 天时部
- 卷七 天时部
- 卷八 天时部
- 卷九 天时部
- 卷十 天时部
- 卷十一 天时部
- 卷十二 天时部
- 卷十三 地理部
- 卷十四 地理部
- 卷十五 地理部
- 卷十六 卷十七地理部
- 卷十八 地理部
- 卷十九 帝系部
- 卷二十 帝系部
- 卷二十一 帝系部
- 卷二十二 帝系部
- 卷二十三 人道部
- 卷二十四 人道部
- 卷二十五 仕进部
- 卷二十六 仕进部
- 卷二十七 仕进部
- 卷二十八 仕进部
- 卷二十九 仕进部
- 卷三十 仕进部
- 卷三十一 仕进部
- 卷三十二 退隐部
- 卷三十三 退隐部
- 卷三十四 仙佛部
- 卷三十五 仙佛部
- 卷三十六 民业部
- 卷三十七 民业部
- 卷三十八 技艺部
- 卷三十九 技艺部
- 卷四十 技艺部
- 卷四十一 技艺部
- 卷四十二 技艺部
- 卷四十三 艺术部
- 卷四十四 乐生部
- 卷四十五 乐生部
- 卷四十六 乐生部
- 卷四十七 婴疾部
- 卷四十八 神鬼部
- 卷四十九 防事部
- 卷五十 丧事部
- 卷五十一 丧事部
- 卷五十二 丧事部
- 卷五十三 丧事部
- 卷五十四 防事部
- 卷五十五 丧事部
- 卷五十六 丧事部
- 卷五十七 丧事部
- 卷五十八 丧事部
- 卷五十九 丧事部
- 卷六十 丧事部
后集
- 卷一 人伦部
- 卷二 人伦部
- 卷三 人伦部
- 卷四 人伦部
- 卷五 人伦部
- 卷六 人伦部
- 卷七 人伦部
- 卷八 人伦部
- 卷九 人伦部
- 卷十 人伦部
- 卷十一 人伦部
- 卷十二 人伦部
- 卷十三 人伦部
- 卷十四 人伦部
- 卷十五 人伦部
- 卷十六 人伦部
- 卷十七 娼妓部
- 卷十八 肖貌部
- 卷十九 肖貌部
- 卷二十 肖貌部
- 卷二十一 肖貌部
- 卷二十二 谷菜部
- 卷二十三 林木部
- 卷二十四 竹笋部
- 卷二十五 菓实部
- 卷二十六 菓实部
- 卷二十七 菓实部
- 卷二十八 花卉部
- 卷二十九 花卉部
- 卷三十 花卉部
- 卷三十一 花卉部
- 卷三十二 花卉部
- 卷三十三 鳞虫部
- 卷三十四 鳞虫部
- 卷三十五 介虫部
- 卷三十六 毛虫部
- 卷三十七 毛虫部
- 卷三十八 毛虫部
- 卷三十九 毛虫部
- 卷四十 毛虫部
- 卷四十一 毛虫部
- 卷四十二 羽虫部
- 卷四十三 羽虫部
- 卷四十四 羽虫部
- 卷四十五 羽虫部
- 卷四十六 羽虫类
- 卷四十七 羽虫类
- 卷四十八 虫豸类
- 卷四十九 虫豸部
- 卷五十 虫豸类
祝穆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徐志摩散文集
共收录了徐志摩散文名篇六十篇
古谣谚
总集名。清杜文澜编。一百卷。搜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加上附录和解说。按各书所属四部分类编排,并注明谣谚出处及有关本事。为记录古代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分三部分:卷一至八十五为正编,卷八十六至九十九为附录,卷一百为集说。辑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迄明代谣谚共三千三百余首,引书计达八百六十余种。所录谣谚皆注明出处与有关本事,按谣谚所出古籍类属,依经、史、子、集四部顺次编排。
四科简效方
方书。清王士雄撰。四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王氏据三十年之经验,将所见闻及已验证之方,编辑成书。按甲、乙、丙、丁之序,分为内科、外科、女科、幼科四科。其药廉、方简、效佳,故名。成书于咸丰四年(1854),约三万九千字。但未及刊行。光绪十一年(1885),会稽(今浙江绍兴)徐树兰取王氏手校本付梓。甲集,内科。有头风、臂痛、脱肛等三百一十九种病证。乙集,外科。有头疮、肩疽、便痈等一百五十四种病证。丙集,女科。有胎漏、无乳、阴冷等八十一种病证。丁集,幼科。有初生、痘疹等五十八种病证。共有六百一十余种病证。每集皆先列通治,以述各科一般病证治法。内、外科又分上、中、下三部,以便按证检方。其中,外科又将跌打、金刃、汤火、人物诸伤附于后。女科则分胎前、临产、产后、乳病、癥瘕、隐疾诸证。幼科详述痘疹诸证。选方多为平易之品,分类详尽,条分缕析,便于检阅,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十一年越州徐氏校刊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撰人及成书年代不详。编首序文称是书乃奉「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之敕命颁降。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灵签九十九条,每条有七言签诗一首,并有「解曰」一则,解释签诗之意。
周易本义
南宋学者朱熹对《周易》的注解,又名《周易注》。成书于淳熙4年(1177)。原书据吕祖谦校订的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而分为十二卷。其书以“象数”与“义理”合一为宗旨。“易本为卜筮而作,以断吉凶。今其法不传,诸儒之言象数者,例皆穿凿;言义理者,又太汗漫。故其书为难读。此《本义》、《启蒙》(《易学启蒙》)所以作也。”(《答刘君房》,《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卷首列有《周易本义卦歌》和《周易本义图》。本书卷首除刘世谠所辑考证,为卦歌,易图。易图为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等,并解释曰:有天地自然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卷末为易赞,筮仪。自宋元以来,易宗程朱。程传经文从王弼本,以传附经。
海外寄霓君
现代诗人朱湘写给夫人刘霓君的书信集。北新书局1934年出版。朱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书信展示了他对妻子的真挚的思念,对自己的解剖与忏悔,以及对末来生活的天真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