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作者:张廷玉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未收之字与词。分“补藻”及“补注”。“补藻”是指其新增的文句典故。“补注”是指前编虽然已载,而所注并不完备,本书又补充注释的部分。本书收罗赅备,体例详明。旧本不标卷数,与《佩文韵府》同,后以一韵为一卷,把篇页多者又分六子卷,凡一百一十二卷。有康熙五十九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g

猜你喜欢的书

檀园集

檀园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元朝全真道道士李道谦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及其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王处一、丘处机、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人年谱,八人合为一编。据卷末所载至元辛未年(1271)李道谦后序称:作者「遍考师真文集及诸家所撰传记,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间出处事迹。详节编次,通为一谱」。按王重阳降世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八人中出生最早。丘处机卒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在八人中去世最晚。本书概要记述此一百一十六年间重阳祖师七大弟子生平事迹,创教弘道活动及其主要著述,是为研究早期全真道教史之重要资料。

鸣盛集

鸣盛集

明诗别集。林鸿(字子羽)著。有明成化三年(1467)邵铜刻本,原题:“三山林鸿子羽著,郡人邵铜振声校编。”凡4卷,五言古体1卷、五言近体1卷、七言古体近体1卷、七言绝句、词话集1卷。附录载赋2篇,《梦游仙记》1篇。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听政之暇,详加校勘,补其阙略。此刻前有洪武年间倪桓、刘嵩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今还存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另外,《闽中十才子诗》收《林膳部诗》,为5卷。林鸿是闽中诗派的首领。他论诗,惟主唐音。对其诗作的评价,颇有分歧。扬之者如胡应麟《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七言律如‘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贬之者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论:“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咏之,求其流出肺腑、卓然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

白话史记

白话史记

《史记》,纪传体通史书。“二十四史”之一。西汉司马迁撰。成书于征和二年(前91)。原名《太史公书》。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上下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一卷,唐代失译,梵字,汉文标题,日本佚名题记,编号八七五。

法华经科拾科

法华经科拾科

法华经科拾科,一卷,清普德立科,智一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