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山房集

作者:胡应麟
少室山房集

诗文别集。明胡应麟著。一百二十卷。少室山房为其书斋名。卷首有万历四十六年(1618)江湛然序,王世贞著《石羊生传》。卷一至卷八○为诗,卷八一至卷一二○为文。所著《少室山房笔丛》未收入本集。《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应麟虽仰承(七子)余派,沿袭颓波,而记诵淹通,实在隆万诸家上,故所作芜杂之内尚具菁华。”原有集十余种,此为诸集合编本。有万历间金华通判江湛然刊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儿童的人格教育

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庸斋集

庸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赵汝腾(?—1261)撰。六卷。汝腾字茂实,号庸斋,福州(今属福建)人。宝庆进士,历迁籍田令,召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终官翰林学士承旨。此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诗凡二百二十一首,文九十五篇。表文最多,奏状次之。主张奖善罚恶,兴利除弊。其文反复详明,言直语切,深中时弊。其诗多酬赠之作,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慨。亦有崇尚道学,矫激沽名之流弊。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金文靖集

金文靖集

十卷。明金幼孜(1368—1431)撰。金幼孜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 (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永乐初,累迁谕德兼侍讲,帝重其学,北征时,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有旨据鞍起草立就。洪熙元年(1425)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卒于官。著有《金文靖集》、《北征录》。据《千顷堂书目》记载,有《幼孜集》十卷、外集一卷、《北征集》一卷。但外集未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北征集》,“大漠穷沙,靡不自历,时露悲壮之音。”说明朱彝尊及见之。但今已不存。此集为金幼孜子昭伯所辑,共十卷,其中,诗文各五卷。前有李龄《序》。弘治六年(1493)新淦知县卢渊补锓全,复为之序。其诗文多属应制之作。首载《三朝恩荣录》一卷,包括敕谕、诰命、祭文、像赞、神道碑等。其文章边幅稍狭,不及杨士奇诸人之博大。

平定金川方略

平定金川方略

《平定金川方略》一书完整记录了第一次金川战争的始末。

梵网经记

梵网经记

律学著述。唐传奥述。二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虽古德著疏文广义丰,致令后徒思而不学”,故略述其要旨,使本书文约义丰,便于学人领会、受持。注释书有慧颙的科文及《钞》。本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明报应论

明报应论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水、火、风“四大”结成的形体可不 断生灭,而受报的主体则是不灭的。指出因果报应由人 们的无明和贪爱所引起,是自作自受,无外来的主宰: “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 来,岂有幽司?”认为超脱因果报应支配的关键在于反 心,反心就是“冥神”,即停止精神活动,求得精神解脱。 此文载《弘明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