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同集
作者:李梦阳
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被捕下狱,几乎被杀。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李梦阳复任原官,并升为江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四年,又因事罢官,在家闲居,终年58岁。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很多人赞同他们的主张,文风为之一变。但是,过分尊古,甚至模仿抄袭,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空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李梦阳本人的诗也是刻意拟古,何景明就曾嘲笑他的作品多是“古人影子”。例如,他的《艳歌行》前四句是“晨日出扶桑,照我结绮窗。绮窗不时开,日光但徘徊”。前两句仿古诗《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第四句则出自曹植《七哀》的“流光正徘徊”。但平心而论,李梦阳有些七言古近体诗,如《秋望》、《石将军战场歌》、《林良画两角鹰歌》,确实写得深刻生动,激昂雄健,因而广为传诵,并称他为杜甫以后第一人。李梦阳的诗文集,称为《空同集》,现今流传的有明嘉靖间其甥曹嘉刊本,包括赋3卷,诗34卷,文29卷及附录2卷。诗集单行本有明万历间李三才辑《李何二先生诗集》本、《李崆峒先生诗集》33卷本、清光绪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
- 【卷第十一】
- 【卷第十二 】
- 【卷第十三 】
- 【卷第十四 】
- 【卷第十五 】
- 【卷第十六 】
- 【卷第十七 】
- 【卷第十八 】
- 【卷第十九 】
- 【卷第二十 】
- 【卷第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 【卷第二十五】
- 【卷第二十六】
- 【卷第二十七】
- 【卷第二十八】
- 【卷第二十九】
- 【卷第三十 】
- 【卷第三十一】
- 【卷第三十二】
- 【卷第三十三】
- 【卷第三十四】
- 【卷第三十五】
- 【卷第三十六】
- 【卷第三十七】
- 【卷第三十八】
- 【卷第三十九】
- 【卷第四十 】
- 【卷第四十一】
- 【卷第四十二】
- 【卷第四十三】
- 【卷第四十四】
- 【卷第四十五】
- 【卷第四十六】
- 【卷第四十七】
- 【卷第四十八】
- 【卷第四十九】
- 【卷第五十 】
- 【卷第五十一】
- 【卷第五十二】
- 【卷第五十三】
- 【卷第五十四】
- 【卷第五十五】
- 【卷第五十六】
- 【卷第五十七】
- 【卷第五十八】
- 【卷第五十九】
- 【卷第六十 】
- 【卷第六十一】
- 【卷第六十二】
- 【卷第六十三】
- 【卷第六十四】
猜你喜欢的书
归莲梦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2回。无名氏撰;题“苏庵主人新编”,“白香居士校正”。有今藏大连图书馆的得月楼刊本。无序跋。小说以白莲教农民起义为背景。山东泰安乡民白双山有一女,被泰山真如法师收为徒弟,名白莲岸,18岁别师下山,路遇白猿大仙授与天书一卷,学得法术。她劫得财宝赈济饥民,为人治病,受人拥戴,创立白莲教,百姓纷纷归附。总兵崔世勋有女香雪招王昌年为婿。但王昌年遭到庶母焦氏的欺侮,被迫往陕西投军,于途中穷困潦倒。白莲岸见他才貌双全,一见钟情,欲结夫妻。王昌年念其原配,不允。白莲岸便让部下宋学纯带王昌年进京赶考,中进士,巧遇香雪,夫妻团圆。白莲岸依靠天书,屡败官军。后在同闻香教主王森作战时,天书被白猿大仙收回。不久,在京做官的宋学纯、王昌年因被人供出是白莲教徒而被捕,二人上疏请朝廷招降天下义军。朝廷从之。白莲岸一心爱着王昌年,为救他情愿接受招安,不料朝廷却要杀她。白莲岸靠仙术脱险,还想重整旗鼓,当夜梦见自己去了开封,并且寻到王昌年、宋学纯,但二人翻脸,竟要举刀杀她。白莲岸惊醒后,真如法师说:“世上诸事都是假的,独你昨夜所梦倒是真的。”白莲岸方才醒悟。小说把历史故事与神怪相结合,虚构了一个白莲教主白莲岸,并把义军的失败归罪于她的“情欲日深”,这反映了作者狭窄的历史观。小说文笔平庸,结构混乱,是一部艺术质量较低的作品。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得悟道皈依。后庞蕴闻天乐声,忽见金门玉户,上写兜率宫灵虚殿,一家4口都白日升仙。原来庞家系神佛转世,功成行满,复归天上。剧本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谴责了金钱的罪恶。描写磨工罗和因有钱而噩梦颠倒,颇为生动,清瘗情庐主将此剧与徐复祚《一文钱》杂剧合并为《一文钱》传奇,其中《罗梦》成为昆曲舞台上著名的折子戏。《来生债》有《元曲选》本传世。此剧有法文译本。
慎言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王廷相著。初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主要版本有明《王氏家藏集》本、明《王浚川所著书》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侯外庐编《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本等。十三篇,计有《道 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御民》、《小宗》、《保傅》、《五行》、《君子》、《文王》、《鲁两生》等。作者自序说:“予自 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 三十余年,言积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 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此书为语录汇编,分为 《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等五类。其《学术》、《政治》部分,虽然多为人人习见之理,但极明白醇正。如谓“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而为性”。“格物穷理须是物物格,事事通”。认为学者须大其心胸,心大则万物皆过。必须有穷理功夫,心才能大。又必须心小,心小则万理清晰。必须有涵养功夫,心才会小,不至于狂妄。又认为,为学之方当依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格君心,收人才,固民心,然后庶事可举。《艺文》部分持论亦极平允。《人物》部分,对陈献章有不满之词,谓 “白沙不免流于作诗写字之间”。又谓胡居仁持敬有功夫,但亦是死敬,适于用处不通,欠明义功夫。而对吴与弼则尊之太过。《拾遗》为拾前四类之遗。后附行实,录杨兼、湛若水、庄昶、邵宝、蔡清、王守仁等人对作者的评论。有 《四库全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金华丛书》 本。
菩萨善戒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作善戒经、菩萨地善戒经、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经详述受菩萨戒之作法、心得等,谓欲受菩萨戒则须先具足优婆塞戒、沙弥戒及比丘戒,并阐释梵网经、璎珞经之十重戒、八重戒。
又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及一卷本,皆为由瑜伽师地论之菩萨地抄出,将其整理成经之体裁。而九卷本包含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卷本仅具正宗分。据考证一卷本之内容应插入于九卷本之第四、第五卷之间。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一卷,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十二佛名神咒较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同。而文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