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散文集

作者:萧红
萧红散文集

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远方之镜

远方之镜

14世纪的欧洲包含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十字军、大教堂和骑士制度的荣耀时代,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巴巴拉·W·塔奇曼从这一时期选择了一位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借此人的人生远望中世纪的百年战争、黑死病、奢靡盛宴、雇佣兵制度、残酷税收、农民暴动和教会分裂……最终,承载着那一时代的废墟被留在这里,静观着仿如宿命的人类历史。

苦竹杂记

苦竹杂记

随笔集。周作人著。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前有《小引》,后有《后记》,收文章49篇,多为读书随笔。如《谈金圣叹》、《读禁书》、《关于禽言》、《谈油炸鬼》、《说鬼》、《谈土拔鼠》、《关于活埋》、《情理》、《常识》、《谈文》、《再谈文》、《谈中小学》等等,都是很有名的随笔文字。其他读书札记也不少,如《 〈冬天的蝇〉》、《 〈醉余随笔〉》、《 〈煮药漫抄〉》、《 〈如梦录〉》、《 〈古南余话〉》《〈广东新语〉》、《〈我是猫〉》、《 〈日本话本〉》等等。《儿时的回忆》、《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一类的抒情文字,比较少见。在《小引》中,周作人说,《庆宝会稽续志》记载:“山阳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而《嘉泰会稽志》则云:“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周作人说:“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自30年代初始,周作人的随笔,多抄古书,如《夜读抄》、《苦茶随笔》中的文章,多如此。在《苦竹杂记后记》中,周作人引用给友人信中的文字,为自己辩解,并攻击左翼作家。他说:“唯凡奉行文艺政策以文学作政治的手段,无论新派旧派,都是一类,则于我为隔教,其所说无论是扬是抑,不佞皆不介意焉。”又说:“不佞只能写杂文,又大半抄书,则是文抄公也,……但是不佞之抄却亦不易,夫天下之书多矣,不能一一抄之,则自然只能选取其一二,又从而录取其一二而已,此乃甚难事也。”“故不佞抄书并不比自己作文为苦,然其甘苦则又非他人所能知耳。”不论怎样,躲入书斋,多抄古书,总是周作人落伍的一种表现。但《苦竹杂记》中这些札记式文字,确实写得极好,抄古书,能够随手征引、左右逢源。在30年代,随笔文字能写得如此之好,周作人却是第一家。

窦氏联珠集

窦氏联珠集

五卷。唐褚藏言辑。褚藏言江西人,事迹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年间在世。此集收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每人一卷,共一百首。每卷各有小序,详其始末。窦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窦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窦群字丹列,官容管经略。窦庠字胄卿,官婺州 (今浙江金华)刺史。窦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皆拾遗叔向之子。群、庠以荐辟,余皆进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见《唐书·艺文志》,至清均不传。此集五卷,《唐志》亦著录。而宋时传本颇少。因而刘克在《后村诗话》称,惜未见联珠集。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末有张昭跋,署戊戌岁,即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又有和岘跋,及和嵲题字,署甲子岁,即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岘,凝之子。嵲,岘之弟。岘跋称借钞于致政大夫,即张昭。又有淳熙五年(1178年)王崧跋,亦称世少其本,今刊诸公府。盖钞写流传,至南宋始有蕲州(今湖北蕲春)雕版。最后为毛晋跋,引洪迈《容斋随笔》及计有功《唐诗纪事》附载叔向诗九篇,又补巩诗六篇不载于此集。褚藏言序称牟、群、庠、巩各集并未遑编录,盖为遗篇散见者。又称手录《唐书》列传于后,而此本则无,殆偶佚。集中附载杨凭、韩愈、韦执中、李益、武元衡、韦贯之、刘伯翁、韦渠牟、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诸诗,盖《谢眺集》中附载王融之例。庠诗一首,常诗一首,亦附载牟集之中,不入本集。或许古人唱和,意皆相答,不似后来之泛应。一定聚而观之,互见作者之意,足见编次之不苟。有《四库全书》本。

掌珍论疏

掌珍论疏

掌珍论疏,卷下,唐佚名述

五宗原

五宗原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陈道忞著「五宗辟’,呵骂汉月。其门人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非难木陈,极力为师辩护。此外,汉月之师密云圆悟,斥其为名利之徒,撰‘辟妄救略说’十卷。清雍正帝亦著「拣魔辨异录’,破斥潭吉之五宗救。故五宗原遂成为卷起师徒法眷间论争之书,可见明代禅风之一斑。其内容有临济宗、两脉合宗其来有据、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曹洞宗、总结、传衣法注等八章,并附录济宗颂语。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梵名Pravara -deva-ra^ja-paripr!ccha^ 。凡七卷。陈代月婆首那译于天嘉六年(565)。又称胜天王经、胜天王问般若经、胜天王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系佛应钵婆罗天王之问,对大众说甚深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全经共分十六品。与玄奘所译之大般若经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会为同本异译。[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