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斋集
作者:程端礼程端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浮黎鼻祖金华秘诀
道教书。旧题广成子著,葛玄注,有张伯端序。皆依托。此书一卷,分十二章。《道藏精华录》提要收入第六集,《提要》云:“凡药物火候,鼎器坛炉,俱已吐露。然金水交姤之玄,玄关橐籥之秘,灰池炼气之真,犹秘而未言。后此书得张紫阳序而出之,更得葛仙翁注解,始将前所未发之蕴,纤悉毕陈。于是乎天机之秘,于此书尽泄。”收入《道藏辑要》斗集四。
周易悬象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 《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想驾御魏、晋以来医者之上,除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之外,罕有能免于被其批判的。未免师心太过,求名太急。惟其诂经乃颇能沿溯古义。其训释以观象为主,其观象以《说卦》为主,而参以《荀九家》之说,也兼用互体。大抵都是缘象以明理,不纠绕飞伏、纳甲之术,也不推演河、洛、先天之说,在近人易说中犹可算是学有根据。只是喜好以己意改古书。其并彖、象传于经,而将《文言》合为一篇,这也是根据郑玄本而来的(郑玄本《文言》自为一篇,见《崇文总目》)。而改乾卦的次序,使之与坤卦以下同,这也是据王弼本六十三卦之例而来的。将《系辞》十九卦之说割裂而转入文言的,在古代只有吴澄有此说(见《易纂言》),这已经是没有根据。至于《系辞》全部改动其次第,并多所删节,又割掇《说卦》以补之,《说卦》更多所改正。直以孔翼为稿本,而笔削其文,别造一经,更不是古法。《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蜀山剑侠后传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著。五集(初版本),总二〇回,二十五万字。上接《蜀山剑侠传》五〇集第四回。未完成。香港地区曾流传十集总四七回本,据黄汉立等人考证,后六集二七回实属未知名者伪作。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民国三十八年三月,第五集出版。西元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十卷本《蜀山剑侠传》,前九卷为本传五〇集,第十卷为《蜀山剑侠后传》一集至五集,并收入伪作六集。西元1995年11月,岳麓书社出版五卷本《蜀山剑侠传》,第五卷前半为本传四四集至五〇集,后半为《蜀山剑侠后传》一集至五集,并收入伪作六集。西元1998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四十六卷本《还珠楼主小说全集》,《蜀山剑侠后传》与《峨眉七矮》合订为第十一卷。西元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蜀山剑侠后传》与《峨眉七矮》合订本,全一卷。
礼文手钞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
新续高僧传四集
六十五卷。民国喻谦。喻谦,湖南衡阳人,为清末学者王闿运弟子。民国八年 (1919),应北凉法源寺方丈道阶聘编此书。历时五年撰成《新续高僧传四集》一书。该书内容始自宋初,终于清末,为佛教传记体史书。全书内分译经篇(卷一、二),义解篇 (卷三至十),习禅篇 (卷十一至二十六),明律篇 (卷二十七至三十二),护法篇 (卷三十三至三十五),录感篇(卷三十六至三十八),遗身篇(卷三十九至四十),净读篇 (卷四十一至四十八),兴福篇 (卷四十九至五十九),杂识篇 (卷六十至六十五)。分科与《宋僧传》大致相同,惟感通易名为灵感,读诵易名为净读,杂科易名为杂识。正传著录有七百七十一人,附见六百七十一人。在地域上,较之过去僧传范围更加扩大,于辽、金、元三朝高僧皆有记录,尤其元代高僧为最多。著录面相当广泛。此书作者严谨认真,所引资料多达六十余种,主要有灯录、传记、寺志、文集以及宋、辽、金、元诸史书。使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人物乃至佛教文化方面,均有借鉴意义。现见载版本有民国癸亥北洋印刷局铅字排印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又名《般若心经》、《心经》、《般若多心经》、《多心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唐玄奘译。一卷。北图有皇40等四十号以上,英、法、俄、日收藏量亦相当可观,总数当在百号以上。此经主旨讲般若性空,明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理。主张世界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空”。所谓“空”,并非否定事物的存在,而是认为事物的本性超越形相、概念,是一种神秘的绝对的存在。此经说大般若精要诸法皆空之理,因讲般若心要,故名《心经》。译本有数种:一为姚秦鸠摩罗什译; 二为唐*玄奘译;三为唐利言译; 四为唐法月译; 五为宋施护译。诸译中举世流通者,罗什所译也。各种译本皆存于《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