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集
作者:鲁迅
鲁迅著。上海北新书店1932年9月出版。除《序言》外,收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34篇以及《鲁迅译著书目》。作品记录了作者在革命转入低潮年代里的愤激心情和对反动势力坚持英勇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情况。其中有对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清醒的分析,有对文艺与社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关系的比较全面的论述。在批评某些“革命”作家不敢正视现实、缺乏思想革命的认识时,提出了作家的世界观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这一关键问题,并对文学的阶级性,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以及文艺的特征等作了精当的论述。著名作品有《铲共大观》、《文艺与革命》、《文学的阶级性》等。而《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等文,则针对当时创造社、太阳社一些人物对自己的错误批评予以嘲讽驳斥;《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柔石作〈二月〉小引》等序文,表现了作者对文学青年的热情关切及指导帮助,亦对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作了精辟的分析评论。本集题名针对革命文学论争时成仿吾的错误批评而取,留下了文学史上一页之痕迹。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骈体文钞
骈体文选集。编选者李兆洛是一位擅长考据的学者,精通音韵乐律、史地历算等。当时,桐城古文风行于世,唐宋八大家成为众望所归的文章典范。但骈文作者代不乏人,乾嘉之间甚至有“骈文八大家”之称,其中著名者如袁枚、孙星衍、洪亮吉、孔广森、汪中等,无论从才气上,还是从学力上,都足以睥睨桐城古文。加上还有阮元这样“总督”级别的文臣为其摇旗呐喊,骈文在清代中期号称“中兴”。但是,姚鼐编选的《古文辞类纂》问世后,桐城古文大出风头,被许多人视为文章的“正宗”。李兆洛有感于此,就动手编选了这部《骈体文钞》,以向读者展示骈文的魅力。从篇幅和体例上看,《骈体文钞》与《古文辞类纂》旗鼓相当,都是中型选本。它选录秦至隋末的骈体文七百七十四篇,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按文体分类编排。显然,《骈体文钞》侧重在追溯骈文在唐代以前的传统,以向读者证明骈文曾经有过的辉煌,从而来与桐城派所标榜的从唐宋八大家至归有光、方苞等人的古文传统抗衡。在这种文体之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背景。一般而言,古文与“载道”的传统有不解之缘,而骈文则与追求美文学的风尚有关,两派互为消长,便构成了古代文坛上特有的景观。不过,李兆洛所谓的“骈体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他有位学生发现《骈体文钞》居然将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自序》、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诸葛亮《出师表》等散体文都网罗在内,名实不符,建议老师改一改。李兆洛当即回信教训这位学生说:你难道没有看过我在书前写的序言吗?我在那里明确说过,唐代以后才有所谓“古文”之名,秦汉以上文章都是“骈体”。也就是说,李兆洛所谓的“骈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骈四俪六”即特指六朝以后讲究声律对偶的文体,而是泛指采用偶句的一切文体,包括诸子散文,其目的是想跨越古文和骈文的鸿沟,“欲合骈散为一”,这是阅读此书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都城纪胜
城镇志。宋耐得翁撰。一卷。得翁为南宋人,生平籍里不详。感于杭州繁荣明秀,特于端平二年(1235)撰成是编约万字。分市井、诸行、酒肆、食店、茶坊、四司六局、瓦舍众伎、社会、园苑、舟船、铺席、坊院、闲人、三教外地十五目。食店目记南北食品、小儿戏剧糖果,瓦舍众伎目记杂剧及诸部、队、班等情况,道具、唱段、杂手艺等亦有详记,三教外地叙儒,佛、道三教情况。记事虽不及《梦粱录》、《武林旧事》赅备,亦足备考察当时之盛况,并可与其互相参证。有《四库全书》、《楝亭十二种》、《武林掌故丛编》本。今有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标点本,附《东京梦华录》后。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资参考。
千金翼方
中医学方书著作,《千金要方》的续编。唐朝孙思邈撰。约成书于682年。孙思邈在著《千金要方》之后30年,又感此书之不足,取 “輗軏相济”、“羽翼交飞”之意,命名所续撰为《千金翼方》。现中国珍藏有明万历乙已 (1605) 王肯堂刻本,光绪戊寅 (1878)上海据日本文正十二年重刻大德十一年 (1307)梅溪书院刻本印,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江户医学影印本。现存最早者为日本珍藏之元大德梅溪书院本。该书收载了不少唐以前的医学论述及方药,还集录了一些国外(如婆罗门、高丽等)医药资料。辑录的800多种药物,分述其性味、主治、产地、用药法。对其中200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作了专门记述。详论其性味,主治以及部分药物的炮炙方法等,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
无弦琴谱
仇远撰。道光九年(1829),孙尔准录自《永乐大典》,析为二卷刊出,有孙尔准、冯登府二跋。孙跋云:“曩在史馆,翻《永乐大典》,见有《无弦琴谱》,不著撰人名字。读其词,清丽和雅,与玉田、中仙、草窗相鼓吹。证以《绝妙好词》、《花草粹编》所载,及贞居、蜕岩和作,知为仇仁近词。”又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著录明钞本《无弦琴谱》二卷云:“山村在宋咸淳中,诗与白珽齐名,人称仇白,而未尝以词称,迨为诗所掩耳。今取而读之,其清丽似中仙,和雅似玉田,在三人之中,未为蜂腰。原书湮没已久。嘉庆中孙平叔从《大典》录出。此则明人钞本,晦而复显,真词苑瑰宝也。” 《彊村丛书》用邃雅堂藏钞本,词一百十九首。《全宋词》据《彊村丛书》本入录,补一首,共一百二十首。
论世变之亟
近代严复所撰政治伦理论文。1895年2月发表于天津《直报》。批判中国传统的弥争之道,宣传生存竞争之说。认为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原因在于中国历代统治者“牢笼天下,平争泯乱”,致使民族缺乏竞争意识,民力日衰。极力提倡天赋自由之说,认为中西文化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由不自由”之异。“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而西人则言:“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侵人自由,是国君亦不能。”所有法律,“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而设。”他认为中国与西方有一系列差别,而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权自由:“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中国委天数,西人恃人力。”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指出“人臣之罪,莫大于苟利而自私”,“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把统治阶级贪营私利看作中国积弱的原因。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简称《华严孔目章》、《孔目章》。佛教著述。唐智俨集。四卷。解释“六十华严”中的名数、概念、命题以及经品大意等,具有普及《华严经》知识的特点。列有一百四十四个题目,分别诠释。释文多以“初教”、“终教”和“一乘教”三类分项叙述。有时也采用小、始、终、顿、一乘;小、初、终、顿、一乘;小、初、熟、顿、圆;小乘教、初教、终教、一乘教等不同分类。注释书有宋师会的《孔目章明宗记》一卷。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