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室集

作者:笑隐大訢
蒲室集

元代诗文别集。15卷。释大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虞集序。其时虞集双目已近失明,不能读书,而是听别人为他朗诵大訢诗文,他这样描述听后的感受:“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厉激奋,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何其快哉!何其快哉!”本集卷1为古辞、古诗,卷2为古诗,卷3—5为律诗,卷6为绝句,卷7—8为序,卷9—10为记,卷11为碑铭,卷12为塔铭,卷13为说、题跋,卷14为题跋、箴、赞,卷15为铭、祭文。他的五言长律力学杜甫,也确实有相近之处。《述怀送观空海归临川七十韵》是元人长律的佳作,感世伤时,陈情述怀,写得真切无讳。小诗则以情思细密见长,如《舟至通州夜雨大作》:“明日京华拂面尘,穹庐如雪马如云。雨声未忍孤篷别,故遣萧萧枕上闻。”告别京师,沿运河南下,夜雨泊舟于通州,使大訢在孤寂中回味起大都的繁华。虽无一笔着意刻画羁旅愁思,却把愁思融进意境之中。

笑隐大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天才

天才

长篇小说。德莱塞著。作于1915年。主人公威特拉青年时代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在画布上描绘了城市贫民区的景象、饥饿的人们和衣衫褴褛的儿童形象,但这些很快就不“时髦”了。他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优秀作品低价出售,放荡形骸而养成好色恶癖,家庭也遭到不幸,在创作上和精神上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作品通过“天才”艺术家威特拉逐步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的事实,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小说出版后遭到围攻,被法院宣布为“诲淫之书”而禁止发行,直到1923年才得以再版。这是作家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杨格非传教文选

杨格非传教文选

杨格非, 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又名笃信。生于威尔士。曾在贝德福德神学院学习。1855年被按立为牧师。同年即清咸丰五年来中国。在上海从事传教活动。1860年获准进入太平天国占领的苏州和南京,企图以基督教义影响太平天国的政策。1861年到武汉开教,创立圣教书会。后深入湖北、四川、陕西、湖南诸省传教,设立福音堂百余所,被称为“华中宣教之父”。曾用中文翻译《新约》和部分《旧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在汉口创办博学书院。曾获爱丁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对中国的期望》、《中国的呼声》等。

火车中

火车中

程瞻庐撰,近代小说

释教正谬

释教正谬

1857年英国人艾约瑟写的基督教辟佛护教文献,三眼居士译。作者艾氏是英国基督教会宣教士。 据《佛光大辞典》的介绍,《释教正谬》网罗经典、教乘、释迦牟尼、轮回、三宝、沙门、十恶、功德、偶像、净土、观音、世界、诸天、地狱、瑜伽、持咒、宗门、止观、涅盘、无常等项,计二十章。现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目为7490号。 其写作的动机是因为佛教“皆拜其偶像,谓之象教,今吾耶稣正教,…以上帝之命,毋许崇拜偶像,故与彼教论辨。”它一方面通过推理论证佛教在上述十个方面的谬误,另一方面,更是以《圣经》为依据来批评佛教的理论和教义,如“保罗曰:‘当弃妄言老媪之谈,练习敬虔上帝之事。’”“彼得曰:‘舍耶稣别无救主,盖天下人间,更无锡他名,可以得救者也。’”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基督教新教的辟佛宣教古籍,其特点是站在基督教立场上批判佛教,“究其由来,明其非上帝所证之教,所有谬误,细为指陈。”通过与基督教的对比来批判佛教,以基督教为正教,以佛教为“由学空言”,因而有失公允,这可能也是引起佛教界多有辨驳的原因。 佛教界辩驳此书者,有日本养鹈彻定之《释教正谬初破》、《释教正廖再破》各一卷、南溪之《释教正谬噱斥》二卷,南条神兴之《释教正谬辩驳》等。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卷三,宋允堪述。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20卷,宋日称等译。彼一切智作是说诸界本来常空寂。如示空拳但有名诳诱愚童实无得。凡愚妄想执为有由於胜义不能解。展转轮回三有中譬如商人迷巨海。尔时世尊知诸天子深心所念。口放净光普照时会。尊者马胜比丘睹是光已一心合掌以偈问曰:如来今者放光明众会见已生疑虑。愿为我等说其由令此大众心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