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左丞集
作者:王僧孺
诗文集。南朝梁人王僧孺(465—522)撰。一卷。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梁文学家。历仕齐、梁二代。南齐任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入梁出为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领著作,兼御史中丞等职。幼贫,依母鬻纱布谋生。既长,好学,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成诵。曾以文学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博览群籍,学识渊博,好收聚典籍,藏书至万余卷,大多为异本,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其诗丽逸,多用新典,以富博称著于世。著有《十八州谱》、《百家谱集》、《东南谱集》、《东宫新记》和《雨台弹事》等,七百余卷。有文集三十卷,已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表、牋、启、教、书、序、碑、墓志铭、传、诔、祭文、佛事文等二十八篇,乐府和诗近四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评选本。
王僧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胡希恕讲伤寒论
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瀚海。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于胡老录音的整理出版,在“存神”上我们争取,在“全形”上我们尽最大努力。
野谷诗稿
宋诗别集。6卷。赵汝鐩著。赵汝鐩是江湖派诗人里才气豪放、风格多样的一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说:“江湖一派,门径如斯,不能兼责以他体,一花一石,时饶佳致,如汝鐩之流,固亦谈艺者所不废也。”诗稿中有仿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陇首》:“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在《翁媪叹》中胥吏欺压良民的一段描写,明显地可以看到范成大诗作的影响:“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槌门谁叫呼?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而《途中》等诗,又可以见出其才气放逸的一面:“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元音遗响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前八卷为胡布诗,又名《崆峒樵音》;后二卷为张达、刘绍诗。三人都是元朝遗民,很少在书中见到有关他们的诗与人的资料,故其爵里、仕履均不详。从本书考知:胡布字子申,张达字秀充,刘绍字子宪。刘绍为胡布姻家,曾入汝南王幕府。胡、刘二人在元末皆曾参谋军事。又从胡布诗句“我时瘴疠使,分迹南荒最”、“自我使岛夷,衔命出蛮障”,知胡布还曾奉使海外。胡布有《入理问所作》及《丙辰岁狱中元夕》诗,注称: “先生以高蹈有忤时政而被谪。”他在《丙辰十月初五发龙江》诗中,又有“羁人得遣如承檄,日暮登舟似到家”之句。丙辰是洪武九年(1376),几近写出他为明朝征而不屈,被遣,既而获释的经历。至于在另诗中有“想见霓旌拥行在”之句,是在顺帝北狩后所作,也就看出胡布旧国之思拳拳不置,其志节可见。他的诗,格调高古,不失汉、魏遗意。虽然声名不很显赫,其遗集尚犹可存。此书有四库本。
刘千病打独角牛
简名《独角牛》,或《病刘千》。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 剧写饶阳刘千自幼喜习拳摔跤,一日外出遇折 拆驴摆擂交手,千将其打倒。刘父闻讯赶至,认 出折拆驴乃其数年外出之胞弟,遂令叔侄相 认。折拆驴嘱千三月二十八日随他至泰安与独 角牛打擂。千归家染病,妻为之施舍百日义浆 以乞神佑。至百日,会独角牛闻千艺高前来挑 战,遇千妻,强夺义浆茶饭喂马,又无礼调戏。 妻唤折拆驴来救,为独角牛打倒,并肆意羞辱 而去。千闻知,发誓报仇。届时赴泰安,上独角 牛擂台立下打擂文书,人见其面黄肌瘦,担心 必败。及交手,千两合皆胜,赢得擂筹财物。使 官奉圣命来降香,加封千为饶阳令。有《脉望馆 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以排印。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异译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