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灵雨

作者:许地山
空山灵雨

许地山著。192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收集作者1922年间的作品四十余篇,均曾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是作者早年对社会、人生、爱情问题思索的结晶。《万物之母》写一个儿子被乱兵杀死的老妇人发疯的故事,谴责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公理战胜》对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罪恶给予无情的嘲笑。《面具》通过人面与纸制面具的比较,讽刺人世间的奸诈虚伪。《蝉》借雨中挣扎的蝉,象征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命运。《三迁》通过母亲为逃避恶劣的环境把儿子从城市迁到农村再入山野的故事,提出了严重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愿》和《落花生》表达了埋头实干的平民主义思想。其他的作品,有的表现人生旅途中的疲惫和苦恼,有的描写男女恋情和纯洁的童贞,其中流露出“生本不乐”的佛家思想,有一定的消极倾向。书前的作者《弁言》,介绍自己写作的思想背景。

猜你喜欢的书

巴西集

巴西集

元文别集。不分卷(或分为上、下两卷)。邓文原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总目著录为1卷,但实分为上、下两卷。卷首无序言,所收碑志记序等各体文章70余篇,未按文体类编。邓文原祖籍四川,随父亲流寓钱塘,以“巴西”为文集的名字,是借以表示不忘本贯。邓文原的文集,历来著录有《内制集》和《素履斋稿》,但除《巴西集》,以上两书都未见传本(清人鲍廷博、鲍正言曾重辑邓文原作品,编为2卷,亦题作《素履斋稿》,但仅有稿本传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文原学有本原,所作皆温醇典雅,当大德、延祐之世,独以词林耆旧主持风气,袁桷、贡奎左右之,操觚之士,响附景从,元之文章于是时为极盛,文原实有独导之功。”《巴西集》中的《高公(克恭)行状》、《贯公(云石)文集序》等文章,都有较广泛的影响。西域人华化是元代文坛相当重要的现象,而邓文原正是西域人华化的倡导者,除《贯公文集序》,《赠国子生太易术南归省亲序》等文都可以看作关于西域人华化的重要文献。

测量法义

测量法义

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先论制造测量工具,次论测量方法,再设十五个问题,分别说明测量高深广远之方法。其内容未超出中国古代勾股测量范围,然其结论与公式皆用《几何原本》之定理证明。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金刚经感应传

金刚经感应传

金刚经感应传,一卷,佚名,编号一六三二。《金刚经》记载感应故事40条。

楞严经圆通疏

楞严经圆通疏

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元惟则会解并序及劝持序,克立跋,明传灯疏并序,虞淳熙序,袁世振序,有凡例。八九套出前茅二卷(嘉续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