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子说林
作者:张慧剑章节列表
升序↑- ◎重庆之树
- ◎庐山片石
- ◎亚米契斯
- ◎天津
- ◎汪四
- ◎女大使
- ◎卓别林与德国
- ◎锯木皇帝
- ◎《圣经》改译
- ◎悲剧之髭
- ◎希腊
- ◎小林娜
- ◎胡适之五十岁
- ◎女郎
- ◎两联
- ◎章宗祥
- ◎厉秋芬
- ◎桂太郎
- ◎大学禁授哲学
- ◎色当
- ◎美利坚多翁
- ◎攻琉球
- ◎顾少川
- ◎五味
- ◎武穆东视
- ◎鼠窃狗偷
- ◎战败国之胜利
- ◎威尔逊
- ◎律师房
- ◎四“库”全书
- ◎韭菜
- ◎英人自写伦敦失陷
- ◎罗素
- ◎闪击与渗透
- ◎大鬼小鬼相揶揄
- ◎坦克
- ◎陆征祥
- ◎复仇乎
- ◎热
- ◎随笔名家马君武
- ◎空战
- ◎泰戈尔
- ◎敦煌
- ◎老将哀音
- ◎造词病
- ◎莫斯科之火
- ◎麦刚森
- ◎四川话
- ◎三等文虎章
- ◎伪府前身考
- ◎北潘二事
- ◎居庸关
- ○静海寺
- ◎溥侗与溥仪
- ◎忆张锡銮
- ◎一译名之微
- ◎《搜孤救孤》
- ◎王小航白话文
- ◎克里米亚风景
- ◎关于梅兰芳
- ◎教主
- ◎兴隆店之泪
- ◎伊藤活剧
- ◎辛亥诗典
- ◎小野妹子
- ◎饥饿与天才
- ◎《出使须知》
- ◎麦金莱与罗斯福
- ◎董二骂褚
- ◎“选举”古训
- ◎旅馆政府
- ◎琪恩哈罗
- ◎群鼠
- ◎前门
- ◎米
- ◎多泪多辩之人
- ◎国际三妇人
- ◎六部
- ◎日本之“战德狂”
- ◎强记
- ◎看看浙江人
- ◎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之友好关系
- ◎东交民巷
- ◎客店
- ◎朱古微之憎汪
- ◎郑孝胥与南京
- ◎衣服
- ◎反对《世说新语》
- ◎粉
- ◎平准学家
- ◎坐轿子
- ◎国父法帖
- ◎章太炎反对铅笔
- ◎胡椒
- ◎髯翁宜曲不宜诗
- ◎赌徒
- ◎《薛传》急于《岳传》
- ◎衙门装饰
- ◎恺撒之一
- ◎恺撒之二
- ◎免胄
- ◎啤酒雪茄
- ◎杀“人质”之罪
- ◎“斯戴德事件”与徐世昌
- ◎张溥泉
- ◎军机处
- ◎斩律
- ◎林庚白
- ◎剃刀
- ◎朱深捕潘公弼
- ◎上大夫
- ◎《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 ◎新腔
- ◎旧日空战
- ◎小说家吴稚晖
- ◎士官生二事
- ◎白起
- ◎班超之可爱
- ◎倨傲
- ◎歼灭战之第二大师
- ◎哈尔滨车站
- ◎还炮
- ◎南京
- ◎饥僧
- ◎夜曲
- ◎某老人
- ◎除夕
- ◎灵谷寺后
- ◎夜归
- ◎六通寺
- ◎青溪
- ◎骡车
- ◎建文峰
- ◎孝陵樱
- ◎王礼锡小诗
- ◎辩冤
- ◎吃“五四”饭
- ◎徐梁
- ◎彭学沛
- ◎胡适放林损
- ◎遵义
- ◎四公子之结局
- ◎江南情调
- ◎英语家庭
- ◎太炎不痴
- ◎饭社
- ◎赛妪
- ◎马达加斯加岛
- ◎庚子外兵北侵之战略观
- ◎麦克阿瑟与本间雅晴
- ◎淮军诸将
- ◎赌与作战
- ◎广安门
- ◎托洛斯基与魏刚
- ◎欧阳竟无
- ◎蔡汪法国旧居
- ◎宋乐陵
- ◎三《谢本师》
- ◎韵兄韵弟
- ◎黄栗村
- ◎胡琴名手吴承仕
- ◎鲥鱼贡
- ◎留德老学生
- ◎荫午楼与瓦德西
- ◎近视眼
- ◎以会议训练雄辩
- ◎出版家张静江
- ◎国际神话
- ◎白发
- ◎谭壮飞被害五十年
- ◎最早之军事学校
- ◎仆御
- ◎假钞票
- ◎糁杂
- ◎七岁上校
- ◎王莽夫人之裤
- ◎新莽门
- ◎冢田攻
- ◎长城
- ◎笔误
- ◎一只苹果
- ◎党员必读书
- ◎破头山
- ◎吴佩孚之人物谈
- ◎爪哇大操
- ◎吉青纳与非洲
- ◎隆美尔兵团
- ◎总理陵堂
- ◎亚尔萨斯洛林
- ◎斗门桥
- ◎十月十日与武昌
- ◎梁任公之官生活
- ◎十月十九日
- ◎长随
- ◎悭吝部
- ◎海斯勒
- ◎杂谈苏和尚
- ◎见佛像而思抗战
- ◎汽车病
- ◎德国通蒋百里
- ◎伦敦苦雾歌
- ◎惟能败者能胜
- ◎西伯利亚在寇眼中
- ◎匈奴
- ◎东坡肉
- ◎《黄祸》小说
- ◎佐藤清胜之迁都论
- ◎弃妇叶恭绰
- ◎由马车观进化
- ◎中校参谋
- ◎社长
- ◎梁任公与德富苏峰
- ◎王姓
- ◎市诈
- ◎爱弥儿詹宁斯
- ◎古北口
- ◎记上高会战
- ◎康同璧
- ◎廖季平与章太炎
- ◎山本五十六
- ◎昆仑关会战与狄青
- ◎糠妻
- ◎荷兰与苏联
- ◎十字军
- ◎宗白华
- ◎拔都征欧
- ◎作史责任
- ◎写政论
- ◎诗人入蜀
- ◎顾传
- ◎产匪区
- ◎SODA
- ◎“南进一敌主义”
- ◎国粹
- ◎英国天气
- ◎三十六岁
- ◎一元指挥
- ◎长舌僧
- ◎小气鬼
- ◎郭松龄之死
- ◎死于水
- ◎第一个大败战
- ◎两汪黄
- ◎食薇
- ◎密宗
- ◎僧产部
- ◎黄马褂
- ◎吴
- ◎哲人与闹市
- ◎可爱之老翁
- ◎马拖汽车
- ◎归朱舜水之骨
- ◎第二战场
- ◎名将今古
- ◎岳飞幕府
- ◎国难会议
- ◎徐树铮与陈毅
- ◎张献忠逛青城山
- ◎缅边
- ◎高志航
- ◎少城
- ◎甘必大与西园寺
- ◎七百年前一大海战
- ◎贾似道
- ◎姜登选
- ◎五色旗
- ◎光绪之悲剧性格
- ◎翁李交恶
- ◎雅浦决战
- ◎恶骂
- ◎大学当年
- ◎裕朗西
- ◎曾纪泽第一
- ◎无帅之战
- ◎拿破仑墓
张慧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老子翼[道藏本]
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四家注解,并援引《诗经》、《左传》、《管子》、《庄子》等古籍数十种,而以焦竑自撰《笔乘》之文附于章末。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之要旨在「明无为」,即以有证无也。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辑录有关老子之传记,轶事及诸家评述,凡六十五则。又有《考异》一卷,考订《老子》版本文字异同。全书博观约取,采摭丰富,为研究老学之要籍。
诗词格律十讲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和词谱、词的和平仄十个部分。这本书不讲过分复杂的格律知识,只将一些要点条分缕析,详细叙述,更适于普及。
缀白裘
戏曲总集。清玩花主人编辑,钱德苍增辑。十二集,四十八卷。玩花主人,姓名,字号未详,江苏吴县人。德苍,字沛思,江苏苏州人。少富才学,屡试不第。豪放不羁,性好音律,跌宕于酒旗歌场。是编于乾隆间由玩花主人辑起,德苍续辑, 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起,迄乾隆三十九年止,陆续增补为十二集。所收皆当时苏州、扬州等地舞台流行剧目,如《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弹词” 《十五贯》之“访鼠”、“测字”等单出折子戏四百八十九出,其中昆腔四百三十出,高腔、乱弹腔、梆子腔等花部戏五十九出,这在视昆曲为曲坛正宗的当时,能有此举,实属难得,亦为后人研究乾隆时期地方戏曲提供十分重要之资料。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金阊宝仁堂刻本,乾隆四十六年四教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文海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五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汪协如校本。
汉诗总说
一卷。清费锡璜(生卒年不详)撰。锡璜,字滋衡,江苏吴江(今苏州市)人。其自署称成都,盖因其父燕峰山人费密知成都避乱流寓吴地,故费锡璜犹署其故里。原来,费锡璜与沈用济合撰《汉诗说》十卷,依冯惟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录汉诗加以评释,其性质近似于总集。《汉诗总说》则是《汉诗说》前面总论汉诗之语。杨复吉辑《昭代丛书》时割取此总说部分别成为书,题名《汉诗总说》,则为诗文评性质。丁福保《清诗话》所收即此本。《汉诗说》既为费锡璜、沈用济二人合撰,则《汉诗总说》可能亦是二人所作。《杭州府志》著录《汉诗说》又只题钱塘沈用济撰。《汉诗总说》共四十五条。撰者云:说汉诗,要在示人以法门,使学者有入路,有依据,令其欲喜欲惊,俾天下俱向此中寻味。其说虽似率而成者,然亦不乏灼见,如“诗主言情,文主言道,诗一言道,则落腐烂”,又如“四言长短有多字歌,是汉人古体;五言是汉人近体。”又如“世之说汉诗者,好取其诗,牵合本传,曲勘隐微。虽古人托辞写怀,固当以意逆志;然执词指事,多流穿凿。又好举一诗,以为此为君臣而作,此为朋友而作,此被谗而作,此去位而作;亦多拟度,失本诗面目。余说汉诗先去此二病”等等,皆于人有所启发,可资参考。《汉诗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入总集存目类。《汉诗总说》有《昭代丛书》本、《清诗话》本。
慈航大师全集
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建宁县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中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为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开展打下基础,对台湾佛教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慈航法师示寂后,弟子们组成“慈航法师永久纪念会”,整理遗稿,印行《慈航法师全集》,计上、中、下3册,内容共5篇,第一篇是《相宗十讲》,第二篇是《大乘起信论讲话》,第三篇是《十二门论讲话》,第四篇是《成唯识论讲话》,第五篇是《菩提心影》,全书130余万言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只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老子翼[道藏本]](/d/file/books/e63302bdd89fd17746a8c62ce5edc3f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