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河南志
实即洛阳志。宋人宋敏求纂修。原书已佚,后经清代人辑佚,现有永乐大典辑本、灵岩山馆本、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本等。缪氏辑本四卷八目:卷一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卷二成周城阙宫殿古迹,后汉城阙宫殿古迹,晋城阙宫殿古迹;卷三后魏城阙古迹,隋城阙古迹;卷四唐城阙古迹,宋城阙古迹。卷首有图五幅;东汉东都城图,魏金墉城图,后魏洛阳宫城图,西晋洛阳京城图,宋西京城图。此志间有元代资料,非宋书原版。清人沈垚谓: “是书实出元人之手,而宫殿坊市则直录宋敏求之书,间加改窜”(见《落帆楼文集》)。此志是现在仅存的河南古方志,极有价值。
李鸿章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在乱世,天堂也成了地狱。高阳所著的《李鸿章》一书描写同治年间,太平军控制下的苏州和杭州,在地方士绅支持下被官军克复的经过。 《李鸿章》以李鸿章在杭州“杀降”为故事的骨干,取材深广,气势不凡,人物众多,高阳尤其着笔于“长毛”与“洋将”两类人物的刻画,更见生动。此书实为高阳迷不可错失的佳作。
满文老档
清初官修满文编年体史书。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敕撰。凡180册。起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未年(1607),迄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依年、月、日顺序编写。此版本内缺天命七年(1622)七月至十二月,天聪七、八、九年(1633—1635)部分(其中天聪九年原稿本,1935年整理内阁大库时已被发现)。老满文的《满文老档》原稿本37册,加上1935年发现的共40册,今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称《老满文原稿》。乾隆四十年(1775)仿老档字体抄写,分装成100册,即“无圈点档册”。同时又按音抄“有圈点档册”180册,今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将上述档册重抄一部,原藏沈阳崇谟图阁,今藏辽宁省档案馆。《满文老档》译成汉文始于金梁等人,译出百余册,择要编成《满洲老档秘录》上下编,于1929年出版。1971年以后,台湾学者广禄、李学智翻译出版了《老满文原档》两册。1979年辽宁大学历史系出版《重译满文老档》3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的《满文老档》上下两册,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20世纪20年代初,将沈阳所藏《满文老档》拍摄底片,藏京都大学,后由藤罔胜二等进行初步整理,部分译成日文刊行。神田喜一郎等组成《满文老档》研究会,1965年将《满文老档》译成日文分7册出版。神田信夫等又出版了《旧满洲档》第9卷(后金天聪九年)日译本。所记清入关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多为《三朝实录》等史书所不载,是研究满族早期的发展、社会性质和语言文字,以及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隆平纪事
二卷。明史册撰。隆平为明代苏州府别称。是书上卷记张士诚事迹,下卷记张士诚起事时义社十八人,张士诚三兄弟及其它忠烈志士,以及他们为张吴政权浴血奋战之事。还记叙了吴政权雅好文士,开宏文、宾贤两馆,又筑景贤楼,为据贤之所,并给予丰厚待遇和极高礼遇,故吴中才士和四方文学名流纷纷投附。书后附节烈妇女和灾异杂事。有传钞本。
圣朝破邪集
《圣朝破邪集》,又名《皇明圣朝破邪集》,简称《破邪集》,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初刻于浙江,计八卷,十余万字。书中汇集了明末中国儒生及佛教僧人反对天主教的言论,乃当时国人反教的重要著作。所收作品来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处理教案的官方文件也有士子、佛徒卫道护法的檄文。批判内容几乎涵盖了明末天主教在华所传播的教义、科技等各个基本方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
三报论
全一卷。又作释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乃作三报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报即善恶行为之果报,依受报时间之先后,可分三种,即:(一)现报,此世受报。(二)生报,来世受报。(三)后报,未来无量世受报。谓若无三报之说,则善人受苦,恶人反得荣福等现象,则为常理所不能解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