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集
作者:夏尚朴
明代诗文别集。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著。他所著述的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夏东岩文集》6卷,诗集6卷。《四库全书》本仅收录了文集6卷,未收录诗集。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傅而保又重梓之,卷帙与嘉靖刻本有所不同,变为14卷,另首1卷。这2种刻本,今皆有存本。四库馆臣议论其文说:“尚朴本讲学之士,不以文章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乖于大雅焉。”(《四库全书总目》卷172)这也说明其文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他的诗作,却无甚理学气,颇堪讽诵,正如陈田《明诗纪事》所说:“敦夫讲学,得之娄一斋(谅),一斋出之吴康斋,康斋诗入击壤派,殊不耐观,敦夫诗清超可喜。其论诗云:‘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陈白沙自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本之庄定山(昶),庄定山本之刘静修(因),规模意气绝相类,诗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盖尝究心此事,宜其所作不入击壤一派也。”统观其集,所言确有道理。
夏尚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字母杀手俱乐部
本书是幻想小说大师科尔扎诺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以哲学、语言学和科学为基础展开沉思。“字母杀手俱乐部”是一个秘密社团,他们为保护其观念的纯粹性,拒绝把任何东西写到纸上。每周六,成员们会在一间摆满空书架的房子里见面,发展其愈发不太可能也愈发完美的观念:一位随角色消失的演员排演的哈姆雷特;被服饰变化所打乱的中世纪教士的双重生活;一个囚禁人的心灵并征用其身体的机器世界;一个已死的罗马抄写员被困在冥河的此岸……俱乐部成员们相互之间充满了猜疑,陷入观念中无从脱身。
葬法倒杖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八仙得道传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八仙全传》。一百回。题“峨眉无垢道人”著。作者四川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同治七年(1868)。该书从平和夫妇二龙修道大闹天宫,玉帝思虑招揽贤人起,详细叙述了李铁拐、张果老、钟离权、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八仙得道过程始末。因作者深通玄理,在叙述过程中将道教说理融入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巧妙地利用转世之说,将孟姜女殉夫、嫦娥奔月、东方朔智窃蟠桃、费长房捉鬼、白娘子水漫金山、王泰劈山救母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穿插其问,时间从大禹治水到北宋初年跨越数千年,情节丰富曲折。同时本书叙述语言流畅,文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晚学盲言
本书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上篇是宇宙天地自然之部,阐述了严正肃穆中的宇宙法则中隐含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中篇是政治社会人文之部,阐述了文化这一思想精髓对政治和社会产生的关键性影响。下篇是德性行为修养之部。德性修养是作者对法学生命意义的超越性思考,让我们跨越了思想的狭隘与局限,获得了一种超凡的思想境界。
揞黑豆集
凡九卷。清代心圆居士撰,火莲居士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辑录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宋代应庵昙华以下,至清代之茆溪行森,共收禅林缁素一四○人之本籍、略传,于诸师机缘法语之后,一一附拈提评唱,以引导学人直入佛法之正道。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所宗”中指出外道观点可归纳为十六种。但法成在罗列了十六种观点的名称后说:“此十六论,有所立破,文繁不述。如《瑜伽论》二广明。”此疏则正面对这十六论进行论述批驳。因卷后残缺,现只剩“因中有果论”、“从缘显了论”、“去来实有论”等三部分,而这些文字实际又只是《瑜伽师地论》卷六有关部分的摘要,故无法对全疏作总体评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