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尚朴

夏尚朴
  • 姓名:夏尚朴
  • 别名:字敦夫,别号东岩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 出生日期:公元1466年
  • 逝世日期:公元1538年
  • 民族族群:

夏尚朴(公元1466年-公元1538年),明哲学家。字敦夫,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提学副使,后官至南京太仆少卿,后辞官归家。与魏校、湛若水等学者相契。少年师事娄谅,传主敬之学。主张“学者要收敛精神”。“敬则不是装点外事,乃是吾心之当然,有不容不然者。寻常验之,敬则心便安,才放心则此心便不安矣。所谓敬者,只如俗说‘常打起精采’是也。”(《东岩文集》)甚至天理的存亡也取决于心的收放,“才提起便是天理,才放下便是人欲。”(同上)但对程朱的主敬说有所修正,反对静坐等外在的束缚,主张任其心之自然。“此皆任其天然,了无一毫将迎安排之病。心学之妙,至此无余蕴矣。戒慎恐惧,敬也。”(《读白沙与东白论学诗》)反对以主敬束缚人心。与王守仁“心即理”的观点看法不同,认为“心与理为二”,“心所以穷理,不足以尽理”。(《明儒学案》)还用中庸的观点对人心、道心作出解释,并以之作为言行的最高标准。“盖过与不及,皆是人心,惟道心方是中”。(《东岩文集》)以中庸作标准要求人们既尊德性又道问学,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合乎中庸。两者皆备则与存心、致知合。且注意区分儒学和佛教主静内涵的不同,儒学“静中须有物”,而佛教的静,“特虚无寂灭而已,如枯木死灰,安有物乎。”(同上)著作有《中庸语》、《东岩文集》。

夏尚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河防通议

河防通议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北边备对

北边备对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边州郡,凡北方少数民族名号、境内的山川、沙漠、关塞、城障和牙庭所在地皆加以辨析。今仅有1卷本的《古今说海》、《历代小史》、《古今逸史》等版本流传,当已非原本。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唐张万福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斋醮仪法,用于醮祀上清仙箓、灵宝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秘符、正一盟威箓等道教符箓书中出现的神真仙灵、将官吏兵、玉童玉女等大小神灵,旨在「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外消灾厄,内镇五脏,使人早成神仙。其醮仪程序有设坛、斋洁、入户祝、发炉、出灵官、请官启事、送神真、小户祝、醮后诸忌等十三节。从本篇醮仪中可见隋唐道教所尊奉之主要神灵和符箓:第一设立坛位, 第二洁坛解秽, 第三入户祝, 第四发炉, 第五出灵官, 第六请官启事, 第七送神真, 第八敕小吏神, 第九内官, 第十覆炉, 第十一送神颂, 第十二出户祝, 第十三醮后诸忌。从设坛位开始,中经请神送神直到醮后诸禁忌都有明确规定,从中可见唐代道教醮仪的一般情况。 此书为作者编录整理的道教坛醮著作,对研究唐道教斋醮仪式有一定参考价值。

忠孝勇烈木兰传

忠孝勇烈木兰传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题《忠孝勇烈奇女传》、《木兰奇女全传》、 《木兰奇传》,三十二回。托奎斗马祖所演,第一回署“奎斗马祖演著”,“古燕都青阳山人易南子校阅”,“中一老人监定”,书末有道光七年(1827)淦川周汇淙跋,作者不详。今存光绪四年刊常州乐善堂、常州道生堂藏板及吕文堂、积善堂、文在兹善书坊、大盛堂、京都养真仙苑藏板等刊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将此书列于“明清讲史部”,实则多出虚构,难称讲史小说。内容根据《木兰辞》,以及奇闻异说,结撰而成,情节多有虚构。作品以唐初为背景,演绎木兰代父从军故事。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一卷,唐.梁肃述。

续灯正统

续灯正统

凡四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僧别庵性统编,康熙三十年(1691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辑录宋末至明代禅林耆宿之略传与机缘问答。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五世、曹洞宗大鉴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七世,以及法系未详者,约计二千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