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集
作者:鲁迅
杂文集。鲁迅作。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鲁迅定居上海后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集。除《题辞》外,收1927年鲁迅在广州和上海两地所作《黄花节的杂感》等杂文29篇,附录1926年写的《大衍发微》一篇。集聚了作者对“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尘影〉题辞》)的思考。《黄花节的杂感》在大革命高潮中告诫人们“其实是革命尚未成功的”;四一二事变后写的《可恶罪》、《小杂感》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戾;《答有恒先生》具体说明了这一事件给作者的强烈震动,并导致原来的“思路因此轰毁”;《题辞》强烈反映了中国面临悲剧时作者的深广悲愤。这些文章反映了鲁迅思想的变化。对文坛现状有感而发的诸文章,既有明确阐述革命文学与时代和作家关系的,如《革命时代的文学》、《革命文学》,也有指向现代评论派、新月派新旧论敌的论战篇什,如《“公理”之所在》、《文学与出汗》。知世论人论文的名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对魏晋文学精辟分析之时,也有借古讽今的寓意。《当陶元庆的绘画展览时》表达了对突破桎梏拘禁,迎来“觉醒,挣扎,反叛,要出而参与世界的事业”的希冀。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丘祖垂训文
邱祖垂训文。本文是邱祖训导门人的话。能够皈依玄门是难得的机缘,应当好好把握,遵守玄门的法度,根据个人的缘法深浅按照三乘之法修行;倘若作奸犯科,必然受到神灵的追责。《邱祖垂询文》旨在整顿道教教风、维护道教信仰的神圣性与淳正性,在当世和现代社会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对广大慕道、修道之人的勉励和警训。
红楼梦补
章回小说。清归锄子著。四十 八回。故事直接百二十回《红楼梦》九十七回黛 玉离魂,处处照应前事。叙黛玉魂归离恨天,警 幻仙子怜之,令黛玉返魂。黛玉还魂后,决心割 断情丝,返回扬州故里。宝玉不知,于中举之日 逃往大荒山。宝钗因宝玉出走抑郁成疾,吐血 而亡。后贾母得知宝玉下落,命王熙凤将其找 回,应殿试,中进士,授官翰林。皇帝念其为元 妃胞弟,钦赐与黛玉完婚。黛玉善理家政,贾府 家境渐裕,时晴雯病愈,宝钗亦借体还魂,琪官 又将袭人送回,数人得以团圆。宝玉、黛玉推己 及人,广为施舍,扶善济贫,贾府家业重振。书 中所叙,显然违背曹雪芹原意,唯人物描写、语 言风格尚有几分相似。有嘉庆二十四年 (1819)藤花榭刊本、光绪二年(1876)上海申报 馆聚珍本、光绪二十四年上海熔经阁石印本、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等。 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马一浮词集
词集,马一浮著,一卷,收马一浮词作一百零三首。
量处轻重仪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量处轻重仪》作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乾封二年(667)重修。在自序中,详明亡五众物量处轻重。立制听二门,制门分三,谓三衣坐具灌水袋。听门分四,称之为百一诸长粪扫衣,檀越施亡五众物。在明亡五众物中,更张十门。即:制人僧余处不得,封亡者分法不同,同治共财不同,嘱授是非,负愤还否,定物重轻,具德赏劳,分物时节,正分加法,杂明受物。此仪专详断割重轻之条,细明十三之别。即:一、僧伽蓝,二、属僧伽蓝园田果树,三、别房,四、别房物,五、瓶瓮斧釜灯台,六、重物,七、床褥,八、氍毹,九、守僧伽蓝人,十、车舆,十一、澡灌、锡杖、扇,十二、杂作器具,十三、衣钵坐具缄筒。其物品重轻,均依位次就人,使其物用有据,法规遵行。四科条理有:一、局限常住僧物,二、四方常住僧物,三、四方现前僧物,四、当分现前僧物。卷末以仪门作结,依类广释。大意有:一、制令畜物人轻,告明僧人不宜以物质为重;二、制不令畜物人重,说明万法皆空,贵在人修善法;三、听开畜物通轻重,明示以仪之规,分晓畜物轻重,安份守己,听法自便。在收诸类中,以三例分之,即:一、性轻性重,二、事轻事重,三、用轻用重。此仪划清了对待精神与物质的佛家立场和观点,“于是迷悟两开”;规定了成文义理,使“明乎此者,庶可以执物案文”;明示了物品轻重以位就人,使之僧举有据遵行,“足镜规猷”。其具有很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义叙述经之大意,次为入文解释。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载,智顗在陈末时宣讲仁王般若经二次。本书之注释方式与天台三大部等大致相同,以五重玄义、四释等解释经,唯释义缺乏生动,或为后人假托之释。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说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及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众之数无量,并劝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以求往生。为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之异译。两译本之文段章句等大略一致,然于诸佛之称赞部分,阿弥陀经列举六方三十八佛,本经则列举十方四十二佛。本经之注释书有靖迈之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一卷、窥基之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述赞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