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易纬乾元序制记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乾元序制记》。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书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元序制记》,《后汉书注》‘七纬’名,并无其目。马氏《经籍考》始见一卷,陈振孙疑为后世术士附益之书。今考此篇首简,‘文王比隆兴始霸’云云,孔颖达《诗疏》引之,作《是类谋》;《疏》又引《坤灵图》‘法地之瑞’云云,今《坤灵图》亦无其文,而与此篇文义相合。又《隋书·王劭传》引《坤灵图》‘泰姓商名宫’之文,亦在此篇。至其所言风雨寒温消息之术,乃与《稽览图》相近。疑本古纬所无,而后人于各纬中分析以成此书者。晁公武谓其本出于李淑,当亦唐、宋间人所妄题耳。”
隋宫两朝演义
隋宫两朝演义,6册100回。民国十八(1929)年十月出版。张恂子著,王小逸评。又称《隋代宫闱史》、《话说隋朝三十七年》本书主要叙述自隋文帝杨坚夺取周室天下,经隋炀帝杨广,并及两位恭帝杨侑、杨侗,共三十余年间的隋朝历史。其中主要讲述宫闱秘辛、朝野轶事。虽然书中情节多有杜撰,但开凿大运河的壮举、隋堤广植柳树的诏令(赐柳姓杨,后称“杨柳”),以及扬州观琼花的韵事,都给中国历史和文学上平添了诗人化的一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隋朝短暂的历史足以警示后人。
鸣盛集
明诗别集。林鸿(字子羽)著。有明成化三年(1467)邵铜刻本,原题:“三山林鸿子羽著,郡人邵铜振声校编。”凡4卷,五言古体1卷、五言近体1卷、七言古体近体1卷、七言绝句、词话集1卷。附录载赋2篇,《梦游仙记》1篇。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听政之暇,详加校勘,补其阙略。此刻前有洪武年间倪桓、刘嵩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今还存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另外,《闽中十才子诗》收《林膳部诗》,为5卷。林鸿是闽中诗派的首领。他论诗,惟主唐音。对其诗作的评价,颇有分歧。扬之者如胡应麟《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七言律如‘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贬之者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论:“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咏之,求其流出肺腑、卓然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
人间佛陀
于淩波居士著,三个世界性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回教。基督教是耶稣基督于西元一世纪初所创立的,它的历史迄今不足两千年。回教是穆罕默德于西元七世纪初所创立的,迄今历史约一千三百年;而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陀于西元前五百多年的时候所创立的,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正确的说,佛陀涅槃于西元前四八六年,他世寿八十岁,则出生于西元前五六五年。佛陀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第二年就有了原始的僧伽——最早的僧团。也可以说,佛教于此时已经诞生了,所以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相宗八要解
相宗八要解,八卷,明明昱解,圣行序,游仕任序。1百法赘言,2唯识约意,3缘论会释,4离合通关,5缘论释记,王野序,有题解及科文,6因明直疏,大善序,有后序,7三支义钞,8八识证义,有序。唯收叙文、凡例。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