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作者:朱棣
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性理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猜你喜欢的书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假托玉皇降授金明七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梁孝元帝承圣元年(552年)。述以灵箓镇宅。
易像钞
明胡居仁(1434—1484)撰。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其事迹见《明史·儒林传》。是书前有居仁自序,称读《易》二十年,有所得则抄积之,手定成帙,取先儒图书论说合于心得者录之。
词律校勘记
词论。 清杜文澜(1815—1881)撰。二卷。文澜有《古谣谚》已著录。此编为校勘万树《词律》一书而作。杜氏极重视万氏《词律》,“研究之际,旁及他书,偶有发明,笔之简首,岁月既久,所记遂多”,而成是编。杜氏所校,广涉词牌、作者、文字,发明较多,足补万氏原作之不足。为读《词律》必须参考之书。有咸丰十一年(1861)曼陀罗华阁刻本。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顺序,作者专题将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帝王生涯、治政与理想,与后、妃、亲人、大臣等人的关系,如何投靠帝国主义势力以至逐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以及解放后艰难的思想改造过程等一一娓娓道出,其中颇多精彩的描述。溥仪的一生,做过三次皇帝,七年寓公,五年俘囚,经历十年战犯改造生活,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封建统治者将溥仪培养成丧失人性、唯我独尊的天子,新社会又将他改造成普通公民,其间的经过与转变过程,本书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的非常充分。另外,作者对于宫中上层的政治争斗与宫内奢糜的生活,也花费了大量笔墨,颇引人入胜。全书文笔朴实,叙事具体生动,条理清晰。作者撰述的均为自己和他人的亲历或目击,所征引的丰富的史料也多为专门的调查材料或档案资料,且绝大部分摘录的是原件,故翔实可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认识以及对历史的看法,也基本上客观公正。本书由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
吴都法乘
三十卷。明代周永年撰。为关于江苏省吴地佛教之记事类纂。三十卷本各篇皆收录诸书记载之事,不论大小,尽网罗之,并附记出典与作者。周永年除撰有《吴都法乘》十二卷外,还撰有《邓尉圣恩寺志》一书。《吴都法乘》一书,辑吴中释氏典故,内分十二篇而成。书中收载了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求法、创教、弘法及其生平典故和传说,在江苏流传、衍化和传播情况。该书紧紧围绕佛缘、佛法、佛性问题,以细腻的构思和浓重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地阐明佛法无边,佛祖出家救世的宗旨。可谓通俗易懂,不失为传播佛教的宣传品。对佛教为普通民众所了解、所接受具有很大宣传价值。
成唯识论俗诠
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明明昱俗诠并序,顾起元序,游士任序,吴用先序,王肯堂序,黄汝亨序,金云鹏序,葛寅亮序,秦能友序,有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