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沧草

作者:王应斗
凌沧草

诗文集,明王应斗撰,该集子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如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频仍下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有对政治腐败的批判;还饱含个人情感的抒发,既有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借景抒情之作展现出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向往,也有对人生坎坷遭遇的感慨,在仕途不顺、历经磨难后发出的无奈与愤懑之叹,还有对亲友的思念牵挂等细腻情感;同时不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品评,以史为鉴,表达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与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才学与思想深度,艺术风格上兼具慷慨激昂和清新自然之姿,语言简洁明快且用典精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王应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春香传

春香传

朝鲜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故事很早就流行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独角戏唱本《春香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十八世纪末,被文学家加工成小说,名《春香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又出现“京版”、“完版”的木版本。其后,又有过崔南善的《古本春香传》、李海朝的《狱中花》、全用济的《广寒楼》等不同名称及同名的20余种版本。1954年,朝鲜在《烈女春香守节歌》的基础上,整理、校注、加工出版了新版《春香传》。编成歌剧、电影和通俗小说、儿童画册等,近年来,朝鲜所拍新片《爱情,爱情啊,我的爱情》,就是对《春香传》的一次再加工。故事描写封建社会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颇为曲折感人。全罗道南原府使之子李梦龙在端阳节游玩赏春之际,邂逅遇见艺妓之女春香,两人一见钟情。后李梦龙私赴春香宅第求婚,得到春香母女的许诺。不久,梦龙父升迁进京,梦龙慑于父亲森严的门第观念未敢直言而随父赴京师。不料,新任南原府使卞学道荒淫无道,看中了春香的姿色而逼其为妾。春香宁死不从,被打入死牢,准备凌迟处斩。此时,李梦龙在京金榜题名,任私察御史赴南原巡察。他得知春香的处境后,乔扮乞丐,闯入卞学道的寿筵,写下了“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的诗句。李梦龙在卞学道对春香即将行刑之际,亮明身份,惩办了贪赃枉法的南原府使,与春香结成百年之好。作品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鞭笞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和无情。《春香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被称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之一。

非诗辨妄

非诗辨妄

诗经学专著。一卷。南宋周孚撰。北宋时,郑樵作《诗辨妄》,辨《诗序》及毛、郑之非,周孚因作此书,责难郑樵,其自序云:“……自汉以来,六经之纲维具矣,学者世相传守之,虽圣人起,未易废也,而郑子乃欲尽废之,此予之所以不得已而有言也。故撮其害理之甚者见于予书。”可见作书之旨,实为卫道而非学术之争。书中所举凡四十二事,大多缺乏正确理由和事实根据。如驳郑樵“设若有子夏所传之序,因何齐、鲁间先出,学者却不传,返出于赵也”一条,仅称“理或有之”(原书第二条);驳郑樵“诸风皆有指言当代之某君者,唯魏、桧二风无一篇指言某君者”一条,竟说“其世不可知,则不指名其人,慎之至也”(原书第二十三条);驳郑樵“《召旻》诗首章言‘旻天疾威’,卒章言‘有如召公’,是取始卒章之一字合为题,更无他义”,非之曰“此苏子之说也,申言之何益”(原书第二十八条)。从以上三例看来,或作疑辞,或逞强辩,或者借故推诿,答非所问,皆不足以服人。其他未审原意,即加指责者,深文周纳、巧辞以辨者尤多。郑樵论诗,富有怀疑和批判精神,不为守旧势力所容,他的《诗论》和《诗辨妄》成书不久便归于散佚。清代辑佚之风勃兴,亦未见辑之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但没有收录和提及郑樵的《诗经》著作,而且还在周孚《蠹斋铅刀编》提要中横加指责。其实,周孚非郑之语,偏激舛谬,大都不堪一驳。《非诗辨妄》清代有单刻本、丛书本多种。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百部丛书集成》,丛书以《涉闻梓旧》本为佳。

谭苑醍醐

谭苑醍醐

诗话著作。明杨慎撰。九卷。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书二百余条,皆考证、杂述之语,与《丹铅录》颇相类。约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作者原序云:“醍醐者,酥之綦晶,佛氏借之以喻性也。吾借之以名吾谭苑也。夫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猶之精义以入神,头一蹴之力也”。书中论庄子为书,虽恢谲跌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自是周末时语,非为后世人所悉晓,皆有所本。

康熙瑞安藩乱记

康熙瑞安藩乱记

清鲍廷荐撰,一卷,孙诒让跋。咸丰二年抄本,杨绍廉手写本,存温州图书馆。原题《困苦悲愤记》,瑞安鲍廷荐景生著。首有林宗弼《叙》,称廷荐“廪膳生员”,事迹无考。此本不知何人重抄,字画潦草,幸首尾尚完具耳。所记皆康熙间闽藩耿精忠叛,使曾养性渡据瑞安及大兵平寇首尾之事。以骈文纪之,词颇俚拙。其中若以耿藩名贞忠,又云江西有雁门关,皆传闻之误。惟所记本邑各事,则多出于目睹,故翔实足凭。自康熙距今二百余年,文献散佚,幸有流传,固不必以文词工拙求之矣。每句皆有小注,亦复甚详。然林《叙》作于康熙丁巳秋,其举廷荐名已称“讳”,知作《叙》时廷荐已亡。而注中诛耿藩事,或他人所增益,抑或林《叙》“讳”字为重录者所窜入,莫能定也。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廖平经学四变时期著作。全书分论圣、《论语》、《周礼》、《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大学》、《中庸》、子学、九家、理学家、中国政治家、中人西学、西人宗教家、西人大同学、西人政治家、西人思想家、西人天文家、西人地学家、今日时局等二十二题,共列各题中有关皇帝大同説的正反观点一百零一目,逐条予以简要解説、论证或反驳。书中主要以公羊张三世、夷夏之辨、素王立法、小康大同等角度,从经典和中西思想家观点中寻求佐证,提出六经皆孔子微言,诸子爲孔子后学,孔子爲全球立皇、帝、王、伯之法等思想。该书原附于《公羊验推补证》,有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则柯轩刊本,今据此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