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随笔

作者:周作人
苦茶随笔

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北新书局1935年10月初版。收作者1934年10月至1935年5月间所写文章48篇。1987年7月岳麓书社根据1936年4月第2版校订重印,并据《苦雨斋序跋文》补入原本未收入的《苦茶随笔小引》一文,新编了索引。周作人在《后记》中说:“《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实在太积极了,实在是彼劳无用的事。”“以后应当努力,用心写好文章,莫管人家鸟事,且谈草木虫鱼。”在《论语小记》(初载1935年1月10日《水星》月刊第1卷第4期)一文中,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士与西方的隐士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是“宗教”的,前者则是“社会或政治”的,既是政治上失意后的退路,又是政治上新的进取的准备。并说:“我从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于隐者的同情。”在《关于写文章》(初载1935年3月2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44期)、《关于写文章二》等文中,作者针对有人批评他“近来写文章不积极,无益于社会”,说:“我不想写祭器文章,因为不相信文章是有用的”,重申了“文学无用论”的观点。在《半农纪念》、《隅卿纪念》等文中,作者对朋友的死表示了深深的悼惜,认为“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少一部”。在《

猜你喜欢的书

全辽备考

全辽备考

清代典籍。全书2卷,林佶撰,是记述清代东北的笔记。核其内容,实为杨宾作著《柳边纪略》之抄录本,只是增加了若干标题。金毓黻在是书序中说,林氏喜抄书,见杨氏稿本,遂录而藏之。以其无篇题,乃名曰《金辽备考》,下署莆田林佶,实抄者之自署。后来遂误以为作者之名。此说近是。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 《辽海丛书》本。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属雷法仪轨,用于祈福禳灾。道士依法设坛建斋,奏告三清天尊、太极高真、北斗九星君、诸天地神圣以及火府诸师君将帅等神。祈求诸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族长幼安康,七世祖先亡灵俱得超度。其行仪节次有步虚、焚符、奏告文词、召降、降师、降圣、燃灯、上章等。

古今纪要

古今纪要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有别于纪传、编年或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别史类。此书每朝每帝先以事目的方式概述帝王的事功,然后列出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臣僚,简述他们的事迹,并对每人的功过进行品评,如第2卷汉高祖一朝,评张良说:“本战国策士资质,一时最优。”评陈平说:“奸诈小人,……误汉极多,汉初罪魁。”评叔孙通说:“采秦仪制礼、立原庙、进大猾,只谏易太子一事正”。这些史评是该书最值得一读的内容,作者不囿于前代史籍的定论,往往别出机杼,自成一说,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史识。第17卷以下是宋代的部分,每朝臣僚分为策士、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儒学、文艺、隐逸、外戚、宦官等类,所记诸臣事迹较前代为详,但只是客观叙事,而不加品题,这是因为时代太近,是非恩怨难协众意的缘故。但北宋部分记载的某些人物生平可与史传相参考,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提要》称此书“词约事该,颇有条贯”,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南迁录

南迁录

南宋张师颜撰。一卷。师颜原籍金朝文士,后奔南宋,官至骑都尉。当完颜亮迁都燕京时,张氏曾“握笔东观”,随迁汴京,凡金朝宫廷见闻,京都大事,无不载记,并多追述金初史事与轶闻,对金蒙争战中原描写尤为详尽。其书成于金太和末,二万余字。叙事颇详,简练得体,对话多变,可窥见人物性格,故事性较强,文胜于史。于金末文学著述中不失为佳作。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抄本。

三圣御制佛牙赞

三圣御制佛牙赞

《三圣御制佛牙赞》,北宋太宗、真宗、仁宗所撰赞佛牙诗。曾於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立石,时称「三朝御制佛牙赞碑」,可参见《佛祖统记》卷四十五。根据大足碑刻尾记,大足此碑刻转录自庐山西林乾明寺,则可知大足此碑刻实际是北宋《三朝御制佛牙赞碑》之辗转复刻,甚可珍贵。敦煌遗书中藏有仁宗赞佛牙诗,题作《李相公叹真身》,文字略有参差,可参见斯4358号。 该《三圣御制佛牙赞》位於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下部,额横刻碑目:「三圣御制佛牙赞」,其中「圣」字作「[王/珏]」,意为北宋的三个皇帝。碑文左右有双勾竖刻七字对联一幅,作:「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一卷,清行策撰,出淨土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