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书钞

作者:虞世南
北堂书钞

隋代的一本著名类书。虞世南编。“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编者就是在北堂抄辑群书中可以作文用的参考材料编成此书的,故名《北堂书钞》。《北堂书钞》的卷数著录不一,现在见到的为160卷,分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共十九个部,851类。此书内容是搜集摘抄古籍中可供吟诗作文用的典故、词语和一些诗文的摘句,分门别类地编辑而成。它的体例是在每一个类目里把文籍中有关的材料汇集起来,每一事摘出句子用大字登载,而后把每个文句的出处、上下文以及有关的解释用小字注在下面。注文中有时有虞世南的按语。不过此书由于在明、清刊刻之前,长期以抄写流传,遂造成许多混乱,内容体例也不一致。《北堂书钞》所引书籍是隋以前的旧本,据统计,除集部外约八百多种,而且多是三代、汉、魏,迄于宋、齐时的书,现在十之八九已经不存,因而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古类书。而且由于石室类书残卷和《编珠》的分量都很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古类书仍当推《北堂书钞》为首。此书在清代汉学家治理古籍的工作中,和《艺文类聚》、《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类书共同起过重要作用,当时被合称为“四大类书”。

章节列表

升序↑

虞世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震泽长语

震泽长语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说文谈诗、考音究字,持论皆有根据,多为见地之谈,颇有裨于文史研究。详载明初都市中的荒凉及宣德后经济发展情况,其中记明中期纳税,俸粮等资料,可与史参;记查抄刘瑾、朱宁货财数,亦颇缕悉。还辑录有时人遗闻轶事及诗词,可资参考。间有失考、过迂之论,杂迷信灵异之说。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刻本一册,善本。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说郛续》一卷本。

痘科辑要

痘科辑要

痘疹专著。6卷。清文起(梦弼)辑于嘉庆六年 (1801年)。此书汲取《痘疹定论》、《活幼心书》、《种痘新书》之精华,并博采诸家之长以汇辑成书。首论痘源、气血、虚实寒热、避气禁忌、种痘等内容,强调痘以血气为主,不可妄用解毒之药。次列述初热、见点、起胀、灌浆、结痂、痘后余毒等不同时期之痘疹,每一时期又详列顺、逆、险证治,并介绍痘疮各种兼变杂症及治疗,异痘证治与水痘、赤痘之鉴别。后选收痘科诸方230余首。并有续集补充前所不足。末卷为 《麻科辑要》,专论麻疹证治。现存道光间 (1821~1850年) 刻本。其中道光九年 (1829年)刻本,附刻庄在田著《痘科遂生篇》与《治慢惊风心得神方》。

女科秘旨

女科秘旨

清·轮应(亦作印)禅师撰。8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为安胎、辨胎、养胎、小产等,列方8首;卷2~4为胎前病;卷5~6为临产及产后病;卷7~8为产后病。是书较《女科秘要》论述稍详,方剂多切实用,纲目清晰。卷1及卷8多涉及女性性医学内容。

元代野史

元代野史

元之先世,本号蒙古,其国在女真之北,以奇渥温三字为姓。有始祖母曰阿兰氏,寡居在极北沙漠。屡有光明耀腹,后一乳而生三子。季子曰孛端义儿,魁梧奇伟,沉毅寡言。其后子孙蕃盛,不相统属。传至九世孙,曰也速该,兴师攻塔塔儿部,大获全胜,擒其部长铁木真以归。也速该适生一子,遂以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铁木真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灭西夏四十余国,雄长一方,遂称帝于斡难河,号曰成吉思可汗,是为太祖。由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传而至宪宗母弟,曰奇渥温忽必烈承位,是为世祖,改元至元。及至元八年,正宋度宗咸淳七年,始改蒙古,国号曰元。

玄中记

玄中记

又名《郭氏玄中记》,清人避康熙玄烨讳改名《元中记》。志怪小说集。晋郭氏著。或谓郭氏即东晋郭璞。始著录于《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崇文总目》地理类著录一卷,不题撰人。《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仙家类著录同,但注云“阙”。所记皆四方异闻奇事,包括伏羲、女娲、颛顼、刑天等远古神话故事,狗封、丈夫、扶伏、化民等远国异民传说,具区泽、黄池穴、沃焦山、炎火山、东海大鱼、昆仑巨蛇、西胡日及牛、荆州乌臼树、天竺金指环、大秦五色颇黎等山川动植、异域物产,以及树精、鼠精、蝙蝠精、蟾蜍精、山精、水精、金精、玉精等精怪。叶德辉《辑郭氏玄中记序》称其“恢奇瑰丽,仿佛《山海》、《十洲》诸书”。然多为片断,除“桃都山”、“姑获鸟”、“狐妖化人”、“秦王置旄头骑”数则较具情节,大都缺乏故事性。今传皆辑佚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十种古逸书》本、《汉学堂丛书》本、《观古堂所著书》本、鲁迅《古小说钩沉》本等。鲁迅辑本凡七十一则,较称完备。然明杨慎《丹铅总录》卷四引“黄帝臣”一则尚未收。

法句经白话文

法句经白话文

一译《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钵经》、《昙钵偈》等。古印度法救撰,三国吴竺将炎和支谦译。二卷,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十二部经,四阿含中的偈颂,分类编集而成,在古印度被作为佛教初学者的入门读物。汉文异译本有北宋天息灾译《法集要颂经》。又, 巴利文本有二十六品, 四百二十三偈, 收在巴利文三藏《小部》中,至今仍为南传佛教信徒的必读书。藏译本为三十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