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虞世南
  • 姓名:虞世南
  • 别名:字伯施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558
  • 逝世日期:638
  • 民族族群:

虞世南(558-638)初唐杰出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虞荔之子。性沉静寡欢,于学问之事,兢兢业业。少年时和兄长世基同学于吴郡顾野王,历经十余年,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后由徐陵有名。又从同郡沙门智永学书,尽得右军笔法,由是名噪一时。初仕陈、隋,终入唐,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贞观七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八年进封县公。故后人亦称虞秘监或虞永兴。太宗尝曰:“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有一于此,是为名臣,而世南兼之。”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工书法,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传授,勤于学。相传其常卧于被中画腹习书,尽得二王法。又结合隋人楷法、魏碑佳品,开创出更加接近晋人楷书之“唐楷”——唐人时代风格之代表作。其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尤精神内守,以韵取胜。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是大楷书法艺术历程上之进步。与欧阳询同步书坛,并称“欧、虞”,成为初唐楷书生力军。后增褚遂良、薛稷,为唐初四大家。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唐窦蒙《述出赋·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世南尝自谓:“余尝梦吞笔,又梦张芝指授笔法,方悟作书之道。”这当然有些离奇。他的书法源于勤学,即使卧时,亦于被中画腹习字,其勤奋如此。他讲究书法之神韵,曾云:“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道,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明项穆《书法雅言·正奇》云:“世南传之智永,内含刚柔,立意沈粹。及其行草,遒媚不凡,然其筋力稍觉宽骳矣。”清梁巘《评书帖》谓其书“骨力遒劲,而温润圆浑”。


传世书迹有石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昭仁寺碑》及行书《积年帖》、《借乳钵帖》、《枕卧帖》、《蔬会帖》、《翰墨帖》、《贤士帖》、《汝南公主墓誌铭藁》、草书《论道帖》、《关内帖》、《前书帖》、《临张芝平复帖》等。著有《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其《笔髓论》兼论字体、执笔法及行、草、真各体笔法等。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旧唐书》卷七十二、《新唐书》卷一百二皆有传。

虞世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考古文集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 《考古余事》,凡千首,不传于世。”然焦竑 《国史经籍志》,赵撝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应亦未见原本,概其久已不传。此本凡二卷。所录诗仅十余篇,古文亦只五十余篇。前有顺治十四年 (1657) 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于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考古。”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而成帙。集后有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 《与浙中族姓札》数通,可能赵撝谦没后,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于姜参政而复之。赵撝谦所作 《造化经纶图》,亦附于后,编次颇无条理。赵撝谦以小学名家,不以文章著称。此本虽仅存残卷,亦可见其诗文于一斑,终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目录书。莫友芝著、莫绳孙编次。有1909年日本田中氏北京铅印本,江宁傅增湘铅印本。莫友芝一生所见古书版本很多,每见辄标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每书之下。又兼采邵懿辰《所见经籍笔记》、汪铁樵(字家骧)批注,由次子莫绳孙编为本书目,共16卷。所录范围不止《简明目录》。其见于《存目》者46种、《四库》未收者647种,悉著于眉端。《简明目录》所收亦有未见传本者,则缺如。每书记其行款、印记,间有考订,可与邵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参互使用。

三遂平妖传

三遂平妖传

全称《北宋三遂平妖传》,又名《新平妖传》、《荡平奇妖传》。一本四十回,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吴龙子犹补”;一本四卷二十回,题“东原罗贯中编次,钱塘王慎修校梓”。成书于明初。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本衙藏板王慎修刊本,四卷二十回,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明泰昌元年(1620)天许斋批点本,四十回,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崇祯墨憨斋批点金阊嘉会堂刊本,四十回,藏日本内阁文库。叙开封府巨富胡员外,得一仙画,夜有美女从画中走出与之谈笑,其妻怒烧画,纸灰入口而孕,生女永儿。永儿遇仙姑送其“如意册儿”,按册上所载能变钱变米。胡员外以为妖,烧毁宝册。永儿凭记忆仍能变金银,并能撒豆成兵。胡员外有意惩罚永儿,将她嫁给憨哥。憨哥呆傻,永儿出走到郑州去寻送如意册的圣姑姑。原来圣姑姑曾与盗得九天秘笈的蛋子和尚及左黜一起炼成七十二般道术。

玉镜台记

玉镜台记

明代传奇剧本。朱鼎撰。《曲品》著录。据《世说新语·假谲》及史传敷演。写晋代温峤奉母命探望姑母,姑托温为女刘润玉择婿。温毛遂自荐,以玉镜台为聘,娶表妹为妻。会石勒起兵,晋室南渡江左,祖逖、刘琨北伐,温峤被召为总兵司马,进军淮西,大败石勒。正趁胜北进,不意都督王敦谋篡东晋帝位,温率兵勤王,声讨叛贼。王敦拘温峤家属,令其作书招降,温母和妻润玉宁愿就戮,决不从命。后温击破王敦,凯旋归来,全家欢聚。此剧与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迥然不同,主要突出温峤、祖逖、刘琨诸人的民族思想,以玉镜台为关目的爱情故事,所占比重却极小。剧中《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系狱》诸出,写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汲冢纪年存真

汲冢纪年存真

清朱右曾撰。二卷。《古本竹书纪年》大致亡于宋,朱氏据清代尚能见到的各本引文加以辑录,并一一注其所出,考其异同,以见今本之可疑,真古本之可信。书末附《周年表》,自周武王十一年伐殷,迄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灭东周,简列八百零九年间列国重要史事。是书辑文有据所引诸书文字合并芟定的,其后进行校补和辑证的主要有王国维等。

净度三昧经

净度三昧经

全一卷。属疑伪经,现本残阙。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说阎罗王考校人之功罪,以增减其寿命之种种事迹。首题佛说净度三昧经卷第一,尾题净度经卷第一。据载,地狱天子为阎罗王,有小王八王。并有扶容(附庸)王三十国,各统九十六小国。复有外监、五官、都督、司察、司录等,承天帝之符,与五道大王共在八王日巡行天下,疏记人之善恶,以奏扶容王,乃至经扶容王、八王、大王奏知天子,由天子考校其功罪,福则增寿,罪则减寿夺算,制命之长短,分毫无爽。据经律异相卷四十九、诸经要集卷十八、卷十九、法苑珠林卷七、卷六十二、卷九十七、安乐集卷下、观念法门、辩正论卷一等所引用本经佚文,本经并说每月六斋日及八王日受持斋戒者将蒙善神之营护。本经之译者、卷数,各经录所载不同,或传为北魏昙曜译出;或谓本经有四译,刘宋智严译一卷本、刘宋宝云译二卷本、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三卷本、北魏昙曜译一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