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谏议集
作者:王褒
汉代文别集。1卷。王褒著。王褒曾为谏议大夫,后世称为“王谏议”。《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汉书》本传又称王褒曾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及《洞箫颂》等。后多散逸。明代张溥辑其佚文,编为《王谏议集》,其中“赋”仅收《洞箫赋》,“骚”收《九怀》,“颂”收《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其他文章有《四子讲德论》、《移金马碧鸡文》、《僮约》、《责髯奴文》(《古文苑》黄香作,此从《艺文类聚》王褒作),书后附有《汉书》本传。王褒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要赋家,在赋史上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其仅存的《洞箫赋》是纯粹的咏物赋,以善于描写声音见称,《文心雕龙·诠赋》说:“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对以后的咏物赋影响颇大。《僮约》一文,细致地描绘了奴隶的生活、劳动境况,且文笔谐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王褒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蜀中广记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诗话、画苑凡十二门。学栓以文才出众,搜采宏富,征引广博。分《名胜记》三十卷、《边防记》十卷、《人物记》六卷、《宦游记》四卷、《蜀中郡县古今通释》四卷、《风俗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神仙记》十卷、《高僧记》十卷、《著作记》十卷、《诗话记》四卷、《画苑记》四卷,共十二门。
邪不压正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8年11月初版。作品以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事纠葛为线索,描写从1943年到1947年间的土改斗争,表现了农村各阶级在这个运动中的各种变化。美貌的软英由地主的走狗、流氓小旦作媒被迫与地主刘锡元之子、死去妻子的刘忠订立婚约。八路军来到后,刘锡元在斗争中气死。但王聚财因恐时局有变,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不敢贸然退婚。在土改运动中,小旦混入积极分子队伍,他与农会主席小昌一起以“挤封建”为名,扩大打击面,侵犯了中农的利益,王聚财也以与地主联姻的罪名遭到斗争。私心较重的小昌又企图通过小旦逼迫王聚财将软英嫁给自己14岁的儿子小贵。软英因想到小昌势大,小贵也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假装情愿而应承下来。幸好上级派来工作团,纠正了下河村土改中的“左”倾错误,软英才得以与自己心爱的小宝结婚。作者在《关于〈邪不压正〉》中谈到,作品的写作“意图是想写出当时当地土改全部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
正蒙
北宋张载著,苏昞篇次,凡17篇。主要篇目有《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作于1070至1076年间,1077年始出示弟子,随后传播开来。张载以批判佛教、道教,宏扬儒学为己任,书名即取纠正蒙昧之意(一说取从童蒙立志做圣人之意)。提出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对佛教“一切唯心”和道家“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对宋以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张载死后,本书由其门人苏炳效法《论语》、《孟子》篇次章句,分《太和》、《参两》、《天道》等篇刻印流传。现存最早版本为宋《诸儒鸣道集》本。明、清时代注本较多,较重要的有刘玑《正蒙会稿》本、高攀龙、徐必达的《正蒙释》本、王夫之《船山遗书》本、1978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张载集》本。
兰盆献供仪
《兰盆献供仪》一卷,宋元照重集,昔孤山法师尝作兰盆礼赞文。三宝目连共为六位。启白忏悔各四句而已。仍用常途罗汉礼请之声。后真悟律师更为天竺祖礼唱之。
八大灵塔名号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住世时曾亲举八大灵塔名,并劝听者供养之。本经虽为小经,然卷末所附佛陀一生之编年史,与十二游经、僧伽罗刹经等,皆可作为研究佛传之宝贵资料。
说无垢称经疏
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于咸亨三年至五年( 672~674)。又称说无垢称经赞、说无垢称经赞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维摩诘所说经为同本异译)之注释书。书中基于法相宗之教判(三时教、八宗),而将说无垢称经与三时教中之第二时(空)、第三时(中)及八宗中之第七(胜义皆空宗)、第八(应理圆实宗)配合;并以该经作为天台宗第二时教至第三时教间之过渡时期之教说,其阐述由‘空理’展开,渐次述及‘中道’。本书所作注释以忠于原经文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