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

王褒
  • 姓名:王褒
  • 别名:字子渊
  • 性别:
  • 朝代:西汉
  • 出生地:蜀资中(今四川资阳)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褒(513—576),西汉文学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应益州刺史王襄之使,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以宣风化;征至京师待诏,为宣帝作《圣主得贤臣颂》,擢为谏大夫。总结秦亡教训在于“灭《诗》、《书》,坏礼乐”,“处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义,长于酷虐”,主张为政以进仁举贤为要(《全汉文·四子讲德论》)。认为君臣一体,明主贤臣缺一不可以治天下,“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同上)。强调贤臣的作用,“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认为“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另一方面又强调君主求贤、知贤的重要,“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不遇明主,则“伊尹勤于鼎俎,太公困于鼓刀,百里自鬻,甯子饭牛”,故“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汉书·王褒传》卷六十四下)。反对求仙问道的迷信思想,认为 “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征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呴嘘吸呼如侨、松,眇然绝俗离世哉”(同上)。对当时奴隶遭受严酷待遇的处境亦有所揭示。在文学思想上,认为音乐歌赋有感化人民、移风易俗的作用,“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强调其目的在于宣化君主之功德,“所以咏歌之者,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德也。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节趋不立,则功名不宣”(《全汉文·四子讲德论》)。同时认为歌诗咏赋须中和感发而作,不可不宣善德,亦不可虚称滥誉,否则将致使王道伤败,“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鄙殆之累,伤乎王道”,强调此乃“臣子于君父之常义”(同上)。善长辞赋,有《洞箫赋》等。原有集五卷,散佚。明人张溥辑有《王谏议集》一卷,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王褒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夜之梦

十夜之梦

《十夜之梦》是夏目漱石的随笔选集,收入其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西陂类稿

西陂类稿

诗文别集。 清宋荦撰。三十九卷。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商丘(今属河南)人。康熙间以任子入宫,累擢江西、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清节。精鉴藏善书,淹通典籍,熟悉掌故。著有《筠廊偶笔》、《绵阳山人集》、《沧浪小志》等。此集于康熙五十年(1711)自定手编,约三百万字,冠有陈廷敬序。含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收诗、词凡一千二百余首,文二百八十一篇。其诗文皆源于苏轼、王士祯,推崇宋诗,诗风纵横奔放,清刚俊健,刻意生新,几与王士祯齐名。其序、记、奏议皆疏畅条达。为时人所推崇。有康熙五十年(1711)家刻五十卷本,乾隆中刻本,光绪四年(1878)铅印本。

临安集

临安集

六卷。明钱宰 (1299—1394)撰。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间进士,因亲老不赴公车,教授于乡。明初征修《礼乐书》,洪武六年 (1373) 授国子助教,以赋 《早朝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 (1394) 又召修 《书传会选》。书成,优赉加博士,致仕。著有《临安集》六卷。其集明代仅有抄本行世,如澹生堂抄本,凡十卷,诗文各为五卷,前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宰自序。但抄本行世极少,《明史·艺文志》、焦竑的 《国史经籍志》均未著录。是集是从《永乐大典》中搜集采掇编排而成的。凡六卷。钱宰学有原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 《诗谈》亦称其诗:“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能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

淳熙新安志

淳熙新安志

南宋地方志。孝宗淳熙二年(1175)罗愿撰。10卷。新安即宋代徽州,治今安徽歙县。是安徽省现存最早的志书。宋赵不悔修,罗愿纂。新安,为安徽徽州古称。宋时辖县六,治今歙县。愿博学好古,文章以先秦两汉为法,尤重地方文献。常惜旧志图经等相继亡佚,因采诸书,访故老,求遗事,辑而未就。乾道九年赵不悔来治,闻有罗撰,乃据此续修。淳熙二年(1166)成书,约十三万字。宋原刻本和明翻刻本已亡佚,现流传有清康熙刻本、嘉庆刻本和光绪刻本。十卷。卷一州郡,卷二物产,卷三歙县,卷四休宁和祁门,卷五婺源、绩溪、黟县,卷六至七先达,卷八进士题名、义民、仙释, 卷九牧守,卷十杂录。

幼科证治大全

幼科证治大全

儿科著作。7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书收录胎寒、胎热、不乳、撮口、胎黄、口噤、脐风、夜啼、中恶、急慢惊风、疳证、水痘、麻疹等106种儿科病证及其证治。附800余方,引用古医籍书74种。本书因系日人所撰,学术观点与我国同时期的儿科医著或有所不同;但在治疗选方方面,主要承袭我国康熙以前的儿科名著。现存《皇汉医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牛车上

牛车上

短篇小说。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10月《文季月刊》1卷5期。写一个女仆五云嫂的悲惨故事。五云嫂为了寻找当兵的丈夫,便背着孩子进城探询丈夫的下落,一路上饱尝艰辛,以至想跳河自杀。几个月后,轮船将一批逃兵送到城里来枪毙,但这批逃兵中却没有她的丈夫,因她的丈夫是逃兵的三个为首者之一,已被就地“正法”了。她孩子八岁后即被送进豆腐坊,她自己成了女佣。作品通过五云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军阀统治下的兵役给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小说采用主人公的回忆和讲述以及牛车上听故事人的反应,并运用悬念、倒叙等手法,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构思新颖独特,技巧较为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