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学集

作者:邹元标
愿学集

诗文集。明邹元标(1551—1624)撰。八卷。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初出为官,因得罪张居正,谪戍都匀卫六年。后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家居讲学近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天启元年(1621)还朝,任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卒谥忠介。此本其乡人龙遇奇刊行,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刊本。 近二十万字。元标弱冠即从胡直游,其学亦王阳明支派。此集刻于其还朝之前,所收多讲学之语。有《四库全书》本。

邹元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大帝

《大流士大帝》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大流士的生平事迹。大流士不仅是波斯帝国的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居鲁士大帝之子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期间,国内发生政变,其回国途中暴卒,波斯帝国陷入动乱之中。大流士联合波斯贵族,杀死叛乱者,后登上王位,尊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统治期间创立行省,镇压各地起义,使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踌躇满志的大流士对内镇压巴比伦、埃及等地起义;对外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帝国版图,入侵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从亚洲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

天真时代

天真时代

又名《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在传统女性梅·韦兰和自由奔放的艾伦·奥兰斯卡之间艰难抉择并最终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故事。阿切尔出身于正宗的上流家庭,他在不可动摇的传统习俗中长大,循规蹈矩地过着有闲阶级的平静生活,他与大家闺秀梅·韦兰的婚事也称得上金玉良缘。但这位年轻绅士与他的同类稍有不同,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见过更多的世面。因而,他对于传统习俗的束缚与压抑有较深的感受,对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不时产生反感。于是,当焕发着自由精神的埃伦·奥兰斯卡出现时,他被她深深吸引,并由同情转为爱慕。奥兰斯卡也因阿切尔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然而,面对威力强大的社会传统习俗,他们的爱情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迟桂花

迟桂花

现代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1932年12月《现代》第2卷第2期,初收入1933年2月上海天马书店版《忏余集》。作品用第一人称描写“郁先生”应邀到杭州西子湖畔翁家山与久别的旧友翁则生会面的情景。翁则生原是颇有雄心的留日学生,后因患肺病和失恋而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在复杂的心境下决定了婚事。则生的妹妹翁莲早年婚姻不幸,丈夫死后回到娘家过着凄清的寡居生活,但仍保持着青春健美的人品和天真乐观的性格。在则生的结婚仪式上,郁先生把已入中年的新婚夫妇比做山野间迟开的桂花。郁先生与翁莲同游五云山和云栖寺时,不禁为她形象和心灵的美丽而冲动,然而在这株秀美的“迟桂花”面前,感情很快得到净化,并表示愿与她永久结为最亲爱最纯洁的兄妹。小说通过则生兄妹的生活遭际,固然也反映了人世的冷暖和社会的炎凉,中心立意却在赞美那种虽然晚发但却格外馥郁而经久的“迟桂花”精神。作者自称本篇与法国作家林道的《幸福的摆》“有点气味相近”(《忏余集·沧洲日记》),说明篇中确实也流露了作者当时脱离现实斗争的消沉情绪。作品以“迟桂花”为中心,写人写物,写景写情,构成幽远清新的意境,文笔舒徐清澈,饱含浓郁的诗意,是郁达夫后期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格调高远、技巧圆熟之作。

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是明末王秀楚所写关于清兵在扬州屠城的一本约八千字左右的史书。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史称此事件为“扬州十日”,此劫扬州死难八十万人。清代列入禁毁书目。

诗说

诗说

一卷,旧题汉申培著。实为明代丰坊的伪作。何楷《诗世本古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都曾驳其书。此书之伪甚为明显,如《汉书·杜钦传》:“佩玉晏鸣、《关雎》叹之”;《后汉书·杨赐传》:“康王一朝晏起,《关雎》见几而作”,注皆称为《鲁诗》说,此书则以为是“太姒思淑女”之作。《礼记·坊记》注引“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为是卫定姜作;《经典释文》注:“此是《鲁诗》”。而此书却采《毛诗》说以为庄姜送戴妫所作,申培著《鲁诗》,怎采《毛诗》为说?毛奇龄称此书与《子贡诗传》于嘉靖年间传至庐江郭相奎家,原是黄文裕秘阁石本,字用篆体,附以楷体今人,但后人均视为伪作。一是因为只有二十四篇,无卷次,与《艺文志》、《隋书》所载不同;二是与散见于其他书籍的鲁诗说多有不符之处。只是本书引述之处往往各有所本,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现存《明刻汉魏丛书》版本。

苏子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不同。其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意林》等书辑为一卷。而《意林》引苏彦作苏淳,恐有伪误。因《意林》中引有“翠以羽殃身,蚌以珠碎腹”数句,宋代王应麟《困学记闻》以为是战国苏秦语,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王应麟“不知此乃道家苏彦之语,非 《汉志》所载纵横家苏子之言也。”说明马国翰所辑,为苏彦所作的可能性较大,可资后世学者参考。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