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九十八

痘疹门

医案

万氏《家传痘疹心法》曰:邑人汪大宾有三子,长子次子皆死于痘,少子汝愚,痘将靥,灰白溃烂,神昏不醒。大宾之兄大川,亟请予往,谓:此侄之病,与前相似,幸而得生,吾弟有后,但恐不可治也。予视之,曰:无伤!不必服药,但与公同守,三日收靥也。大川问不服药何以能痊?予曰:疮白者,乃熟太过而白,如果熟溃烂之状,非虚也。神昏者,乃邪尽正回,否极泰来之兆,非昏瞀也。再待三日,正气复而病痊矣。果然。

英山沈瀚女年十九,出痘,其婿请予视之。起发未透,脓浆未成,收靥太急,非正靥也。适占得涣之巽,予曰:病既逆,卦象又凶,不可为矣。果死。一子十岁出痘将靥,亦与其姊证同,及卜,亦得涣之巽,人皆惧。予曰:勿忧!此可治也。其婿曰:同一病,同一卦象,有可治,有不可治,何也?予曰:以病言之,令正收靥太急,面无完疮,故曰不治。令舅面疮半靥,脓肿尚存,故曰可治。以卦言之,先以夫占妻,用财为主,卦中无财,兄弟发动,又克妻财,所以凶也。后以父占子,用子为主,子孙旺相,兄弟发动,能生其子,所以吉也。已而果然。瀚曰:公何但神医,亦神卜也。

邑文学胡小山长女未嫁,出痘甚密,脓成过期不靥,请予调治。此女平日脾虚食少,性不肯服凉剂,予乃以钱氏异功散加木香、青皮,炼蜜作丸,米饮送服,调理而愈。

小山子胡仁山幼时,出痘甚密,脓成不靥,渐至溃烂,请予调治。予问自起发以来,未得大便,里实热蒸,故不成痂,议欲下之。小山曰:此子素弱,恐不可下。时有一术士王克廉符水甚验,乃书一符,焚而服之。少顷,腹中鸣而利下清水,众皆称谢,予亦喜之。但思久未更衣,岂无燥粪?至次日,痘益溃烂,予作胆导法,取下燥粪三十余枚,如弹子大。众又笑曰:此法更妙。痘即收靥,至腰又不收,大便自燥粪下一次又未行也。予曰:作符乎?作胆导乎?王亦曰:不如胆导。再取下燥粪十四枚,后皆溏粪,痘亦收尽而安。

一小儿因渴饮水过多,湿伤脾胃,不能收靥,以四君子汤,以人参补中、白朮燥湿、茯苓渗水、甘草解毒,加防风以胜皮毛之湿,白芷以逐肌肉之水,肉桂以利关节而去寒水之邪,砂仁以温胃止渴,调理而安。

一小儿大便不通,热蒸于内而生其湿,以致浸淫不能成痂,用当归梢、生地黄以凉血,麻子仁以润燥,酒大黄以泻热开结,生甘草以和中,得利而安。

一小儿泄泻不止,食少,此里虚不能收靥,用陈氏木香散合肉豆蔻丸服之,愈。

邑人蔡承盛子出痘甚密,先延甘医,视后脓成,后过期不靥,面疮溃肿,起止呻吟,呛水吐食,语音不清,甘谓不治而去,复请予。予视其病面疮肿起,正在贯脓,遍身皆然,非倒靥也。呛水呕食者,口唇肿硬,吞咽不便,非咽喉溃烂也。语音不清者,鼻中壅塞,气不得通,非失音也。疮毒尽出,表病里和,可治也。乃制一方,用苦参酒浸、牛蒡子、白蒺藜、何首乌、荆芥穗各等分为细末,酒糊为丸,淡竹叶煎汤下,调理一月起。

时邻居一小儿病证相同,亦请予视。予曰:不可治也。或问故?予曰:证不同也。彼痘过期,痘热宜靥;此痘犹生,未得成脓,不宜靥者,一也。彼痘肿胀犹贯脓血;此则面平目开,皮脱肉干,二也。彼痘喉舌无疮;此则咽舌溃烂,呛水失声,三也。彼家私与蔡氏求药,服之无效死。

胡三溪长女十二岁出痘甚密,延喻南麓视之,以参、芪大补之剂服之,二十日后,过期不靥。予往视,见其疮已溃烂,幸非倒靥,乃犯温补药多,里邪尽出,表毒不解,急宜解表,勿使皮肉腐烂。喻犹强执为是。又过五日不收,复请吾长子邦忠。予教用防风、荆芥、升麻以解表胜湿;白芷以蚀脓逐水;连翘、牛蒡子、甘草以解其郁蒸之毒。肺主皮毛,因参芪之补,肺热且甚,时值夏火正旺,用黄芩酒炒以泻肺中之火,解时令之热,调理一月而安。

蕲水董希周女十九岁,辛丑十二月中旬出痘,请江万吉治,延至岁终,不得收靥,精神已昏,饮食俱废。江不能治而去。予往视之,僵卧如死人,任其开衾详看,无所知识。及诊其脉,洪实调匀。其祖父廷宪在,素知医者,予告曰:此痘倒靥,逆证也,不可治。惟脉洪实调匀,不疾不徐,予今弃证,从脉治之。若得坏疮复起,新痘复出,人事清爽,饮食如常,则无事矣。乃用升阳散火汤加黄芪、当归、木香、青皮,连进三剂。初三日复出一层新痘,旧者尽干。初五日出尽,周匝一身,病者亦渐苏醒,能言语,求饮食,依期起发养脓,至十三日靥。后以十全大补汤调理。希周父子拱谢曰:此病皆曰不可为,非公神手,何以生此女耶?予曰:痘倒靥必归肾,今幸愈,又当慎目疾也,宜预解。希周不听。半月后,右目痛不能开,果丧明。

邑文学卢半默妻李氏出痘甚密,未及成脓破,皮肿脓聚,气多腥臭,过期不靥,饮食渐少,锁喉呛水,请予视之,曰:形证俱恶,恐不能痊。延二旬余殒。

一小儿痘靥后,复出一层小痘,其家惊忧,请予视之。曰:佳兆也。痘科云:轻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重者一齐涌出。此痘最轻,且无余毒,发已尽矣。其人大悦。

邑人吴若泉子三岁出痘,请予长男邦忠视之,予偕往。予曰:毒气有余,谷气不足,此儿食少,故不靥也。问服何药?予谓邦忠曰:无药可解,能食则生,不能食则死。次日思食,所食且多,予闻叹曰:死急矣!邦忠亦疑曰:能食而曰死急,何也?予曰:谓之能食者,久不食而今思食,自少加多,胃气复也。今忽多食,乃胃败火盛,邪火杀谷,名曰除中。况膏之将灭,必大明而后灭,死在旦夕矣。次日果死。

一痘将靥,忽作泄泻,口渴饮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壮红润,此内热也,用五苓散加黄芩、芍药煎调益元散服之,愈。

一痘起脓成能食,一向溏泄未止,用钱氏异功散加木香、诃子肉服之,愈。

一痘成脓,面部将靥,因渴引饮过多,以致自利,用白朮散服之,渴泻俱止,愈。

一痘成脓,少食,忽作泻泄不止,痘变灰白,用木香散、豆蔻丸服之,愈。

一滑泻不止,食少腹胀不止,足冷,痘灰白色,脉细无力,此犯五虚,不治而死。

蕲水柴大愚妻周氏二十七岁,出痘甚密,脓成时,请予治。予见鼻准先干,曰:此凶证也,不可治。或问此证将收而不治,公悞耶?予曰:起发未透,脓浆未熟,不当靥也。况痘疮收靥,自有次第,形色亦殊,先自口唇两旁收起,满浆堆脓,面疮皆然,自项而下,则成疕壳。今痘未熟而靥,乃倒陷也。自鼻先收,失其序也;不满浆者,干枯也。予不能治。辞去后,三日死。

一小儿靥后,痂皮不脱,问予。予曰:此脾肺二证不足也。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其气不足,故痂难脱。乃用钱氏异功散加黄芪、桂服之愈。

一小儿痘后一身尽靥,痂皮尽脱,惟头与足不靥,其家甚忧,延予治。予曰:此常候也。何劳治!盖天地间物以阳济阴,以阴济阳,阴阳相济而成造化。人之一身,诸阳皆聚于头,乃阳中之阳,谓之孤阳;诸阴皆会于足,乃阴中之阴,谓之寡阴。孤阳不生,寡阴不育。所以头疮不收者,孤阳无阴也;足疮不收者,寡阴无阳也。久当自痊,但迟迟耳。不须服药,亦无妨也。请者喜而退。

一小儿痂落后,其瘢白色,或问予。予曰:此气虚也。肺为气之主,其色白,当用参、芪大补之剂,否则有变。其人曰:痘已收完,何变之有?一月后,大喘而死。

邑丞雷省斋次孙出痘,落痂月余,面瘢凸肿,今始发泄也。凡毒自内而外者吉,用当归梢、赤芍药、防风、荆芥、连翘、牛蒡子、黑参、蝉蜕、升麻作散,淡竹叶煎汤调服,安。

一小儿痂落后,瘢内凸起且作痒,请予。予曰:此风热也。用人参败毒散加防风、荆芥一服安。后有患此者,用荆芥败毒散加人参服之,外浴水杨汤,皆效。

一小儿落痂后,瘢毒不平,人问予。予曰:痘家戒食姜,恐靥不齐,瘢不平也。问之,果然。

一小儿落痂后,瘢肿复成疮,久不愈,请予治。予曰:此痘毒疮也。由犯手挦掐,不得自脱,故皮肉受伤而复作疮,以苦参丸与服愈。

郡别驾萧壬峯一女乙丑冬出痘,请全调治。缘娇惜太过,非鸡与煎熬厚味不食,而彼处风俗,有病必食雄鸡,全请戒之,不听。全告曰:不肯慎口,他日蓄毒作病,必费调理。公不肯信,自丙寅年后,两目出泪,眼弦亦烂。全曰:此毒发于肝,肝火旺也。公曰:目上下睑属脾,脾有热乎:全曰:此因泪出不止,浸淫烂溃也。乃用泻青丸方去大黄加柴胡、黄芩、密蒙花,炼蜜为丸,服半年后而目不出泪,眼弦平复。丁卯夏又小便如靛青,点滴着肉处,皆烂成疮泡。全曰:此亦肝火也。公曰:膀胱之热。全曰:肝色青,乃肝移热于膀胱也。又用泻青丸方去大黄加柴胡、木通、车前子,炼蜜为丸,服之安。公曰:悔不早听佳论耳。

邑文学胡近滨长女出痘不甚密,亦不十分光壮饱满,与药点滴不入口,盖平生不肯服药也。收靥时,一片薄壳,逆痘也。足膝发痈毒,与药一饮而尽。近滨夫妇喜,余曰:勿喜,病不可为也。近滨问故?予曰:脾主味,开窍于口。经曰:口和则知五味。令爱素不肯服药,今肯服药且尽,是不知味而脾败矣。况膝膑之处,脾实主之,脾败则亦不能成脓。及请方士蔡谷阳针之,果皆清水。次日死。

蕲水夏佐南长子痘后,手足发痈,请予视之,见其面色黎黑,精神疲困,饮食且少。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壮,收靥太急,今发痈毒,乃倒陷归肾证也,必不能成脓而死。果然。

一小儿痘后发痈,急请予治,予用十全大补汤加连翘、金银花治之愈。盖其痈已溃,故用是方。凡溃痈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儿痘后发痈,即请予治,予用解毒内托散调理愈。

黄冈蔡丹泉子痘后卵肿,吾子邦正视之,作厥阴肝经病是也。丹泉不自安,使人问予。予曰:非痈,乃厥阴肝病。因寄一方,用小柴胡汤加青皮、木通、山楂肉,调理愈。

邑丞雷省斋一孙出痘,七日倒陷,予往视,发出。雷问曰:再服何药?予曰:痘即发出,毒犹太甚。欲解其毒,中气素虚,恐伤中气,又致倒靥;欲补其中,恐助毒火,又伤其目。不如节饮食,适寒温,以待自安。时万世乔欲进补中药,闻予言止。偶因伤食发热,予不在,世乔言于众曰:昔欲用药,密斋力阻,今亟矣,奈何?雷怒,乃作参、芪温补剂服之,韩凤岐与吾子邦治不敢止。予闻之,往问曰:劝勿服药,恐其伤目,何求效速耶?雷曰:但得生,虽带疾何妨,盖谓必不得生也。予又告曰:令孙必无事,他日损目,须记吾言。今果两目俱盲,雷始悔不用予言,遽疏世乔。邑司训王月山子,痘后两目畏明,予曰:肝火太旺,宜服泻肝散加柴胡、蝉蜕、黄芩。初一剂,用酒制大黄,其子畏药苦不服,果成内障目盲。

邑人徐少柳子痘后两目不开,吾儿邦治医不效,乃请予视之。予曰:两泡高肿而不流泪,决非痘遗,乃脾经湿热也。遂制一方,用苍朮童便浸、黄连酒炒、防风、升麻、生甘草为末,蜜水调服愈。

邑人萧天秩子痘后,目有白瞖,延予视之,曰:此痘瘢也,治之无功。果盲。

蕲水徐淑道出痘不靥,先君命全治之。萧桂屏再请团风李医视之,用陈氏木香散一服。予曰:悞也,必损目矣。果损一目。

蕲水周望峯女出痘后,目闭不开。予曰:令爱痘顺无余毒,必羞明证也。乃试之,向暗则开,目不赤,向明则闭,又不流泪,此肝经火邪未除耳。乃用羌活、防风、当归梢、川芎、柴胡、蔓荆子、密蒙花、生甘草、淡竹叶,一服而目开,遍身痘瘢肿凸而起;再用四物汤加防风、荆芥、人参、连翘、生甘草服之愈。

吾邑多云山周宅一小儿九岁,痘后出外,忽头肿两目不开,请甘大文视之。大文问予,予曰:此非毒痘,乃风热也。因口授一方,用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当归、川芎、藁本、蔓荆子、细辛、甘菊花、黄芩酒炒。大文依予往治之愈。

邑人张国重子痘,靥时面疮溃肿,脓水浸淫,泄下脓血,后重不食,先请闻延南,作噤口痢治,不效,请予治之。予察其证,乃是倒靥,非痢也。在痘科中利下脓血痂皮者生,水谷不化者死。在《伤寒》厥阴经病论则曰:热畜于里,当便脓血,勿治,利尽脓血自愈。予思此疾不死,不可亟治,乃买药制药,故延缓以待之。数日后度其脓血将尽,乃用四君子汤加白芍药、枳壳、黄连、木香,一服后重除利稍止,再服而能食,三服而痘靥告痊。

一小儿痘后发热,大小便难,疮瘢带赤,他医言虚,欲用保元汤。予曰:不可!此实热也,因食辛热之物得之。果食鸡而得。以连翘饮服之,愈。

一小儿痘后发热不止,食少喜睡,延予视之,疮瘢黑黯,乃知痘毒有陷也。予问此儿痘疮脓水必清,痂皮必薄否?其家答曰:果然不成脓,不结疕,但水出皮脱而干也。予告之曰:凡痘出初壮热昏睡,常候也。痘既收后,则邪气已尽,正气当复,热渐退,食渐加,精神渐爽,亦常候也。今皆不然,吾恐术无用矣。遂辞归。半月后,忽昏冒死。

邑染匠徐姓者,一子痘后发热,诸医或用小柴胡汤,或用竹叶汤,或用黄连解毒汤,皆不效,热益甚,请予治之。予用保元汤加当归、炒黑干姜,一服热去。

邑令唐肖峯子十二岁,戊辰正月出痘,时唐要吾偕入京,乃延予四子邦治、八子邦靖同韩凤岐医治。痘靥后,右肩发一红肿,非痈也,韩以针刺之,其手不能举。三月末,肖峯北归,至上蔡闻之,甚忧。予慰之曰:勿忧!及至察之,其手不痛,但软弱无力,不能自举,必用左手持之乃能举。唐问故?予曰:此肝热气虚也。盖肝主筋,资血以养,寒则缩,热则张,惟补气养血,则病自痊。乃制一方,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药、川续断、甘草节、白朮、桔梗、木香、薏苡仁、防风为末,山药作糊为丸,服至半月愈。

蕲水汪元士子癸丑四月出痘,靥后忽然闷绝,目闭口合,一家大哭。予曰:勿哭,吾固知有此病也。乃命吾次子邦孝作调元汤加麦门冬浓煎汁,斡开口少与咽之;又令煮粥汤相间进之,须臾平复如故。元士曰:神哉术也!敢问何以预知有此?予曰:正气虚弱,邪气方盛,壮火食气,气益弱矣。今邪气既退,正气将生,乃否极泰来之兆,所以戒勿扰乱,待其自苏。人不知此意,卒见闷绝,便将抱动,呼唤号哭,神气一散,其不救者多矣。时有二医在侧,周医云:向者起病日犯太乙天符,尚恐有变。予曰:运气之论,岐黄之秘旨,专论其年,非谓起病日也。况主客之气,胜复之变,一岁之中,难以预料,岂可以是料病吉凶也。信如尔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凶,然则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向医曰:尚有余毒。予笑曰:取钱氏小儿书来!痘后余毒有三:一者疥,二者痈,三者目赤,未言有昏瞀也。盖痘疮或出不尽,发不透,靥不齐,或空壳无水,或清水非脓,此则有余毒也。今此痘起发胖壮,脓水饱满,有何余毒哉?

黄冈陶前墩子出痘将靥时,欬嗽喘急,吾子邦正医之,用甘桔汤加牛蒡子、麦门冬服之未效,请予视之。予谓正曰:汝用方是。此证肺有火邪,火郁宜发之。即如前方去麦门冬加紫苏、地骨皮,一服即效。

一小儿痘后洗浴,面目一身尽肿,请予治。予曰:此水气也。用四君子汤以补脾去湿,加黄芪以实表,防风以胜肌表之湿,麻黄以逐皮间之水,一服而肿减。后以钱氏异功散加猪苓、泽泻,调理而愈。

胡松山子出痘,在母黄氏怀,半夜后,此儿却在地下;萧楚梧子出痘,日中时,忽闻蒜气过;胡三溪子出痘,有鸦日日叫噪;胡淑卿子出痘,近夜时楼上忽闻桌倒声,视之无他;王来楼子出痘,有蝙蝠飞入室,后皆凶。

邑人胡道松四岁病疹,先请甘大文视之。三日,疹不出,烦躁甚,乃请予。文又作荆防败毒散,予止之曰:此皆发热之药,无解毒之用。况天大热,又无时令之药一二味在内,则阳愈胜,阴愈亏,阴阳不和,此疹所以不出也。吾作东垣凉膈散加元参、升麻,一服疹出,三日起。

甘大文从吾学医,长男发热,予见之曰:疹也。三日不出,身凉神倦,坐卧不宁。予谓大文曰:汝子疹毒不出,外凉内热,毒火内伏,故烦而坐卧不安也,不急治,且危。文泣求医,予乃用葛根汤加麻黄、石膏以发之,一服疹尽出,色白不红。予曰:此血虚也,用四物汤加防风,一服色变红,随愈。

郧阳杨举人子疹后利下鲜血,予授一方,用当归梢、生地黄、白芍药、炒条芩、炒黄连、人参、生甘草、枳壳、乌梅肉调理愈。时郡中出疹,但病利血者,杨氏授此方皆效。

郡人周小川族人一小女,疹后欬嗽失声,予授一方,以甘桔汤加炒牛蒡子、炒枯芩、天花粉作散,薄荷叶汤调,再煎一沸,服之愈。

邑文学程文达一女年二十出痘,且有娠五月矣,请予治之。诊其脉,男胎也,惟以清热解毒,和中安胎为主。乃用黄芩、白朮为君,人参、生甘草、当归身、生地黄、白芍药、紫苏叶佐之,自初出至成浆,无他苦。予闻家中被盗遄归,适蕲水郭医至,进药一服,胎堕,果男胎也。亟请予至,痘变灰白,平塌成倒陷,里虚故耳。询所用方,乃独圣散。予曰:噫!穿山甲、麝香皆堕胎药,胎去气血益虚,疮毒内陷,不可救也。遂辞归,三日卒。

万氏《育婴家秘》曰:痘疮有收后落靥,肉色不红,遍身肉色尽白者,时罗田西门王紫玉所生一女名折哥有此证,日夜无时啼哭,遍身潮热,不思乳食。予曰:此证若不急治,或一月二月,或四十日或二三年,潮热不退者,纵有灵丹,亦不可治,必致成疳而死。紫玉不信吾言,其女果死矣。后紫玉之长子名逢老哥出痘亦有此证。渠问予曰:小儿此证,当服何药?吾答曰:要先服十全大补汤数剂,后服三合汤治之,其热即退,其哭即止,俟遍身头面手足痘疤,肉色尽红,方可止药,后服加减八宝汤,得保全安。三合汤即四君子、四物汤加半夏、陈皮,莲肉十五粒,胶枣两个,糯米四十九粒,煨姜三片为引,此证若未出痘之先,生疮日久,气血俱虚而有痰滞气不得行,气不行则血不行,而成大疾病矣。

《薛氏医案》曰:一小儿出痘,不起发红活,腹胀泻渴,皆以为不治。施院使谓表里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即起发红活,诸证顿退;又用参芪内托散贯脓而靥。

儒者薛戒甫子五岁,出痘三四日,下紫血,日数滴,至八日不止而疮不起。御医钱春林谓脾气虚寒,用木香散二剂,用丁香十一粒,人参五钱,一日服之。次日痘皆起而有脓,由是血渐止,二十余日而愈。

一小儿起发红活,但不时作痒,口渴作干,便血面赤发热,先君谓肠胃有热,先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加柴胡,一剂诸证渐退,形体倦怠,此邪气去而形气虚弱耳,用四君子汤加当归、黄芪、红花二剂而安。

一小儿痘疮赤痛,烦热作渴,或便血,或衄血,先君用犀角地黄汤而血愈,又用紫车快斑汤加黄芪、芍药而愈;后疮痕色白,用四君归芪治之而痊。

一小儿出痘吐血,其痘赤痛如锥,或疮出血,余谓肝火炽盛,用小柴胡汤加生地一剂,随用济生犀角地黄汤一剂顿愈,又用芹菜汁而痊。

一小儿痘疮下血而不起发,先君谓气血不足,用紫草快斑汤加参、芪、归、朮治之;血止疮起,但贯脓迟缓,用八珍汤倍加参、芪数剂;疮靥而根白痒,此气血虚而热也,用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

一小儿痘疹,大便下血,小便甚赤,疮颗色赤,发热饮冷,先君谓热毒郁滞,先用八正散一剂,后用解毒防风汤一剂,顿愈;又饮芹菜汁而全痊。

一小儿痘正发而便血,倦怠少食,作渴饮汤。余谓倦怠便血,此脾虚而不能摄血也。少食作渴,此脾虚而津液短少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紫草治之,愈。

一小儿便血腹胀,困倦发热,口干饮汤,四肢逆冷,先君以为脾气虚寒,不能摄血,用五味异功散加丁香十粒、炮姜五分,二剂血止,痘贯而靥。

一小儿七岁患痘疮,腹胀八九日矣,先君云当急补脾土。不信,乃服消毒之药,大便下血甚多而殁。

一小儿作渴泄泻,发热饮冷,唇舌皱裂,泻粪秽臭,先君以为内热所作,用前胡枳壳散一剂,稍愈;又用清凉饮加漏芦,乳母服之,儿顿安。

一妇人患时疫将愈,更出痘疮,大起发,体倦痛,甚则昏愦烦渴,饮汤不思食,用十全大补汤及朱砂末,其痛顿止,食进体健。仍用前汤倍加参、芪十余剂而贯脓,又数剂而愈。

一娠妇发热作渴,遍身骨节作痛,用仙方活命饮二剂,诸证稍愈。至十一日出痘百余颗,形气甚倦,用紫草木香散,又出少许,但口干作渴,用人参白朮散而渴止,用八珍汤加柴胡、丹皮而贯脓,后去丹皮、柴胡倍加参、芪数剂而痘靥。

一男子年将三十出痘,根窠赤痛,发热作渴,服紫草饮之类,前证益甚,痘裂出血。余用小柴胡加生地、犀角二剂,诸证顿减。又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而贯脓,再用八珍汤而结痂。

一小儿烦躁饮冷不止,先君用济生犀角地黄汤顿愈。后渴而喜热,又用当归补血汤而痊。惟倦怠少食,用七味白朮散而痊。

一小儿患此饮冷不止,或痘胀痛,先君用济生犀角地黄汤井芹菜汁而顿愈。

一小儿九岁出痘,六日痒塌寒战,院使钱密庵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贯脓,用参芪托里散而靥。后痕白作痒,用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痘疮,脓未满,面赤作痒,余谓气血虚而有热,欲用温补之剂。不信,乃服清热之药。至十三日,疮痕色赤,虚烦作渴,腹痛不食,手足逆冷而殁。

一小儿未周岁,痘疮焮痛出血,哭不能已,诊其母,有肝火,先用小柴胡加山栀、生地与母服,子饮数滴,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痊。

一小儿出痘,内有痘疔数枚,虽挑破出黑血,热毒不解,余痘不发,皆以为不治。先君以仙方活命饮,徐灌一剂,痘疔解而诸痘亦愈。

一小儿痘疔患在臀间,色黑大痛,挑出黑血,仍复坚痛,皆以为不治。先君用隔蒜灸数壮,痛止色淡而软,挑出黑血甚多。灌以活命饮,患处及诸痘贯脓而愈。

一儒者年三十余,因劳役倦怠发热,服补中益气汤数剂,发赤点;以为斑,另服升麻葛根汤一剂;更加恶寒,仍服益气汤四剂。至九日出痘甚多,余用八珍汤加黄芪、白朮、紫草四剂,至二十日脓始贯;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而靥。

一小儿第五日不红活,至九日贯脓不满,余谓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汤治之,庶无后患。不信,至脱痂痕作痒色白,至十四日而殁。

一小儿第七日脓清不满,形气倦怠,饮食少思,大便不实,用托里散二剂;手足指冷,咬牙作渴,用木香散倍用参芪一剂,诸证顿退;又用参芪四圣散四剂而愈。

一小儿腹胀渴泻,气促体倦,先君以为表里俱虚,用六君子汤加归、芪送四神丸,一服诸证顿退,疮势顿正。但脓迟而渴,仍用前汤加归、芪二剂,疮色红活,形体颇安,任其贯脓而痊。

一小儿第九日不红活,不贯脓,医云殁于十三日。陈院长谓属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渐红活贯脓;又用紫草木香汤及人参白朮散而愈。

族侄孙衍庆六岁出痘稀少,疮痂悉落,至十三日,身烦热而畏寒,手足逆冷,厚衣围火不能温,皆谓不治。余思大热而不热者,是无火也,急用人参理中汤煎服一杯,肢体顿温;更用人参白朮散调理而痊。

一男子年二十余,发热烦躁,痘黯出血,足热腰痛,用圣济犀角地黄汤二剂而贯脓,用地黄丸料数剂而疮靥。

一男子年将三十,出痘色紫,作渴饮水,腰痛足热耳聋。余谓肾虚之证,用加减八味丸料,煎与恣饮,热渴顿止;佐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门冬而愈。

一小儿十二岁出痘,色黯,两足及腰热痛,便秘,咽舌干渴,引饮不绝。众谓肾虚不治,先君用加减八味丸料,作大剂煎与恣饮,至二斤,诸证悉退;又佐以补中益气汤及八珍汤各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痘疹甚密,至九日贯脓不满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血气虚弱,用八珍汤内加糯米百粒数剂,至十五日,脓完色正,结痂而愈。

一小儿五岁出痘,密而色白,属虚弱也,始末悉用补托之药而安。旬余,饮食过多,忽作呕吐,面白兼青,目唇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证,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不信,翊日,手足时搐,服前药而不应,急加木香、干姜,二剂而愈。

一小儿第五日矣,稠密色黑,烦躁喜冷。先君以为火极似水,令恣饮冷芹汁,烦热顿止;乃以地黄丸料服之,至二十余日而愈。

一小儿九岁出痘,第七日发热,烦躁,不贯脓,色灰白,寒战咬牙,泻渴腹胀,手足冷,时仲夏饮沸汤而不热,腹中阴冷,先用木香散二剂益甚,用异功散一剂顿安;又用六君子加附子三分,二剂后用调补之剂,至十四日而愈。

一小儿头生一疖,出脓将愈,忽疖间肿胀,发痘二十余颗,遍身赤点,用快斑汤而渐出,用紫草散倍加参、芪而出完,用托里消毒散而脓贯,用托里散而疮靥。

一小儿痘已靥,其痕色赤而错纵,日食粥七八椀,作渴面赤,先用白朮散二剂,渴减五六,粥减大半;又用四君加芜荑、黄连,二剂痕平色退;乃用八珍汤加芜荑、山栀而痊。

一小儿痘疮,愈后泄泻,饮食不化,此脾肾气虚,用六君子加补骨脂、肉豆蔻治之而愈。

一小儿痘疮将愈,患泄泻,侵晨为甚,饮食不化,属脾肾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二神丸而愈。

一男子患痘疮作痛,发热不止,其势可畏,皆以为不起,施银台用消毒救苦汤治之,诸证顿退。余先用仙方活命饮,痛全止;又用八珍汤加紫草三钱,四剂贯脓而靥。

一小儿患痘稠密,大痛发热,势甚危急,先君用消毒救苦汤一剂,安卧良久,遍身出小痘,顿消;再剂俱贯脓而靥。

一小儿六岁患痘,第七日根颗赤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濇,烦躁饮冷,或用清凉解毒之剂,未应。钱密庵以为热毒内蕴,用四顺清凉饮一剂,并猪胆汁导下结粪而安;又用犀角地黄汤,其痘自靥。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焮赤胀痛,大便秘结,先用四顺清凉散一剂,诸证顿退;又用四味鼠黏子汤一剂,诸证全退;再用紫草汤而贯脓,用消毒饮而痘靥。

一小儿痘愈而声瘖面赤,足心发热,小便赤少,先君以为肾经虚热,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愈。其时患是证,用清热解毒者,俱不起。

一小儿十一岁患痘,第四日根盘红活起发,因痛甚不止,至七日形气甚倦,痘色淡而欲陷,此因病盛而伤元气也,先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痛止,再用八珍汤而贯靥。

一小儿痘疮十二日,患欬嗽十余日不愈,所服皆发表化痰。余曰:此脾肺气虚,复伤真气而变肺痈也。不信,仍服前药,果吐脓血,用桔梗汤而愈。

一小儿痘将愈欬嗽,面色黄白,嗽甚则赤,用五味异功散调补而愈。

一小儿痘赤壮热,欬嗽痰甚,烦热作渴,用人参清膈散一剂,诸证顿退;日用芹菜汁,旬余而靥。

一小儿痘疮狂喘燥热,作渴饮冷,痰涎不利,先君用十六味清膈散、犀角地黄汤各一剂顿愈,又用当归补血汤而愈。

一小儿痘赤狂喘,大便不利,先君治以犀角地黄汤、芹菜汁而痊。

一小儿痘愈后,涕唾口干饮汤,鼻塞,或腹作胀,先用白朮散二剂,后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患痘赤痛,痰喘作渴,大便不利,钱密庵用前胡枳壳散一剂,诸证顿退;又用济生犀角地黄汤二剂,月余而愈。

一小儿第八日,根颗赤肿,胀痛作渴,大便下黑血,烦渴痰喘,饮冷呻吟,求治。施银台以为血热毒蓄于内,用圣济犀角地黄汤一剂,诸证悉退;又用消毒丸及化斑汤而愈。

一小儿痘根色赤,作痛发热,口渴喜冷,大便坚实,用清凉饮,一剂,痛热少减;再剂,便利渴止;却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而安,用芹菜汁而靥。

一小儿痘根色赤,作渴热痛,喜饮冷水,大便不利,先用五味前胡枳壳散,大便利而热渴减;又用圣济犀角地黄汤而安,用芹菜汁而靥。

一小儿大便不利,小便赤濇,作渴饮冷,先君用凉膈散一剂渐愈,又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及芹菜汁而痊。若乳母有肝火,儿患此证,必用加味逍遥散加黄芩、犀角,兼治其母。

一小儿痘已愈而痕赤作痛,内热作渴,二便不利,先君用济生犀角地黄汤及芹菜汁而痊,后用四物黄芪而安。

一小儿痘痕白,或时痒,作渴饮汤,大便稀溏,先君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黄芪而痊。

一小儿痘痕白,时或痒,先君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补之。不信,自用解毒之剂,后卒变慢脾风而殁。惜哉!

一小儿痘毒蚀陷,敷以雄黄散及服加味解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毒,遍身腐溃,脓水淋漓,以经霜茅草研末,铺于寝席;更服九味解毒散顿愈,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而痊。

一小儿痘毒后,腿膝肿痛,此脾肾虚而毒流注,先用活命饮四剂,肿痛顿减;再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痘毒后,腿膝肿溃而脓水不止,内热晡热,体倦肌瘦,先君以为复伤,宜补阴,用八珍汤、六味丸,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痘已愈,两目昏闭,先用鼠黏子汤加山栀、龙胆草、犀角,目开而有赤白瞖;佐以蛇蜕散,外用二粉散,寻愈。

一女子痘痂将脱,因其秽气,以汤浴,已而身热如炙,四肢强直如发痉然,此腠理开泄,热毒乘虚而入,用十全大补汤一剂顿安。

一小儿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脓溃而愈,后口患疳,延蚀牙龈,先用大芜荑汤、活命饮各一剂,又用清胃散加犀角及蟾蜍丸而愈。后发热作渴,口中作痛,服蟾蜍丸、搽人中黄而安。

一小儿痘疮,目生昏瞖,或作或彻,服退瞖之药,不愈。诊之,脉弦细而数,此皆肝肾有疳证,余用九味芦荟丸及六味地黄丸,又与轻粉黄丹散,寻愈。

一小儿患两目赤肿,痛不可当,此肝火为患,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栀、牛蒡子、生甘草,倍用谷精草,数剂而愈。

一小儿痘愈后,眼痛不开,用犀角地黄汤加柴胡汤一剂而开;又生赤瞖迷满,仍用前药加谷精草治之而愈。

薛氏《外科心法》曰:一小儿痘疮已愈,腿上数枚变疳蚀陷,用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敷搽,兼金银花散数服而愈。若患遍身,用出蛾绵茧,将白矾为末,填茧内烧矾,候汁干取出为末,放地上,以碗盖良久出火毒,敷之效。

一小儿痘后瘙痒,搔破成疮,脓水淋漓,予用经霜陈茅草为末敷搽及铺席上,兼饮金银花散而愈。若用菉豆、滑石末敷之亦可,但不及茅草之功为速耳。

聂久吾《痘疹论》案曰:予第四儿生四十日即出痘,其初头上并身上不过三四点,儿身不甚热,饮乳如常。看者皆谓此儿痘极少,当不满百粒。予以为未必然,即令禁风调理。再越二日而遍身出痘甚多,头上胷腹腰背手足,俱稠密之甚,至于頞上、面上及阴囊等处,俱一片纯红,不分颗粒;脐内痘甚多,脐因肿大突出;舌上痘亦多,形如白粟,脓浆布置满舌。看者皆以为儿小痘多,又有不顺诸证,此必不可为矣。予见其痘出红活,又颇能饮乳,以为尚可调治。虑其血气难支,因以人参、黄芪、熟甘草煎浓汁,时与乳相间服之,以助其灌脓起胀。至于五六日后,其头上之痘,多有脓浆而间有水泡,至于身上及手足,则水泡大半而脓泡仅小半耳。予以为儿小而血气有限,其理宜然,不足忧也。独忧其頞上面上一片纯红者,无一点脓浆,以为必得皮下有脓,而后毒气可散,仍时以参、芪、甘草汁与之,以助其灌脓。至于第七日一更时分,頞上纯红者,忽有一二处转黑色,予见之而大惊,先大人亦见之而大惊,以为此毒盛而将变逆证也。然察儿精神与饮乳,则又未见困惫。是夜三更时,见其阴囊,亦转黑结痂,予因悟而喜曰:此非恶候,乃痘欲收而结痂也。缘儿小而血气易于周浃,是以七日后即收靥,不可拘以九日常期也。果而第八日寅卯时分,自上至下,遍身俱结痂,至晚而结完。第九日自上至下,遍身俱落痂,至晚而落完。痂落完后,遍身复发大热。予曰:此痘毒未得尽发,是以速收速落,而复发热如此。盖余毒盛而欲发痈也,急宜解毒。因以大连翘饮浓煎汁,每用半酒杯,以茶匙缓缓挑服之。凡一日一夜,服至三酒杯而热退身凉,可无痈患矣。其鼻上痂落一层,又结一层,封闭鼻气不得出,因以蜜润其痂,用银耳穵挑开鼻孔,以出其气,其一片纯红处,痂虽落而脓水未干,以黄蘗、黄连、甘草、地骨皮、五倍子为细末,掺之而愈。其阴囊流清水数日不愈,诸药不效,用绵茧散掺之而愈。夫以此极小之儿,极多之痘,极危之证,而随证用药,其见如神,立起回生,其效甚大,已试之明验,章章可覩矣。而古人之著书,与世人之治痘,一遇儿小痘多,与夫穿脐纯红水泡等证,即弃而不治,不亦大误矣乎!生灵夭死,何可胜计也!虽往者不可如何,而来者犹及救也。有司命之责,怀慈幼之仁者,急宜知之。

予次女六岁出痘,发热甚缓,至二日而面与手,微有痘影数点,热至第四日而痘影仍是数点,且带白色,但困倦嗜卧,不思饮食。时医视之,谓其痘疮轻少,不满百粒。予心疑之,以为若痘不满百,其儿当精神清爽,饮食如常;今困倦嗜卧,不思饮食,而痘影淡白,此其痘不少,因血气虚弱,送毒气不出故也。因以温中益气汤托之,服一剂而皮下红点,隐隐欲出者甚多;服二剂而痘始出大半;一日一夜,连服四剂而遍身出齐,稠密之甚。缘此女未出痘数日前,曾患发热呕吐,稍伤胃气,是以血气弱而送痘不出,必待温中托里而后痘出也。其时有一婢与之同日发热,其困倦嗜卧,不思饮食,痘影淡白等证,一一与之相类。但此婢数月前,曾经出赤痘,遍体稠密,其父母误认以为已经出痘,遂谓前证不是痘疮,勿令服药,但时以莴菜汤及粥食与之而已。至于第六日,忽然变证,痰涌直视,须臾死矣。此痘不得出,而内攻之祸也。借令子女不于第四日用药托出痘毒,而延至第六日,不与此婢同毙乎?以此知治痘于当出不出之时,若不能察其虚实而逐之出外,其不测之变,甚可畏也。

予妹年二十三岁,有娠三四月,夜间偶为盗贼所惊,因归宁到家,不数日而半产,又不数日而发热,二日而痘出颇多,至四五日而痘出齐,稠密可忧,又兼呕吐,痘色淡白。诸医见其禀气怯弱,半产亏损,痘出又多,皆不敢施治。予曰:岂有坐视而待毙者乎?因以参、朮、陈皮等安和胃气,止其呕吐,而痘色亦略转红活。予喜曰:此可温补而调治也。因以参、芪、归、芎、炙草、官桂、丁香、木香等大补剂屡投之。每服补剂后,其痘色辄转红活,若半日不服药则又转而淡白,予因一日一夜,必投以两大剂。至于痘正灌脓时,闻其血路尚未净,予曰:此注漏巵也。急于前补剂中去官桂、木香,加炒黑干姜、蜜炒升麻、柴胡各一钱二分,阿胶、艾叶各八分,服二剂而血路立止。乃除此五味,依前补剂频频投之,其脓浆渐渐充满,至二十余日而后收靥获安。后又患眼肿,瞖颇甚,服清毒拨瞖汤数十剂而愈。当其服大补剂时,每剂用参、芪各三钱,丁、桂各一钱,他药多寡称是,前后二十日服过四十余剂。遇此极虚之证,若不用此峻补之药,其能拯危为安乎?区区常格,又何足拘!

一表弟年十五,出痘遍身稠密,至八九日,当灌脓时,其痘粒粒陷入成窝,诸医用木香、异功等药治之,其陷伏愈甚,惟有待毙而已。予往视之,见其痘色红紫,而体气颇旺,予曰:此非虚弱,乃毒气壅蔽血气,是以陷伏不行浆也,因以清毒活血汤与之。辰时投一剂,至午时而陷伏立起;再投一剂而脓浆充满,不必服药矣。及至将靥时,又发热蒸蒸,不靥,投以回天甘露饮而收靥获安。

一表弟年四岁,出痘至八九日,当灌脓时,尚无一点脓浆,然其痘色红紫,予知其毒盛血热,是以浆滞不行,亦以清毒活血汤与之,服完一剂而脓浆即日充满,竟获全安。

予妻弟年十八出痘,痘甚稠密,既已收结,而烦闷不食,口鼻时微有血,危困之甚。予妻兄治之,以为证不可为矣。予视其证,知其元气虽弱而毒气壅盛未解也,治以酒炒芩连、酒洗归芍、前胡、桔梗、牛蒡、连翘、木通、紫草之类,服二剂而精神清爽,能进饮食,可保无虞矣。予因戒令且勿服药。归而语予妇曰:汝兄暗于理而莽于医,彼见吾治汝弟以清凉取效,必将执泥其方,而施于不当用者,不知将谁受其害也。已而越数日,妻弟痘痂尚未落净,而眼忽赤肿,妻兄果谓其热毒盛而可用清凉也,遽投以生三黄、生栀子、生石膏等大寒之剂。午前才投一剂,午后忽然变证,须臾死矣。切虑其将执方以悞他人,不虞其即以杀其弟也。嗟乎!同一清凉之药,同用之一人之身,用得其宜则可以生之,用失其宜则因以杀之,用药者,可以弗慎乎哉!

一表侄孙年十岁出痘,痘极稠密而颈项甚多,俗谓之锁颈痘;又有暴胀痘数粒在各处,谓之贼痘;又其痘初出带紫黑色,诸医技穷束手,以为断不可治之证也。其家星夜请予视之,予至时,其痘已出六日有余,正当灌脓之时,而尚无些少脓浆。医者因其儿体气素强又有贼痘等疑,尚以解毒药与之。予曰:此但得灌脓充满则可生,何必拘拘以锁颈与贼痘为疑也。且到此灌脓时,又何可解毒也?其儿素骄,不肯服药而喜饮酒,予曰:此时正宜于饮酒,可因之以为用。遂制参归鹿茸汤一大剂,令其浓煎汁,而以好酒相半和匀,与儿频频饮之。自先日申时分起,至次日辰时分,服完一剂。视其头面各处,痘疮已灌脓浆大半矣。是日午刻,忽然溏泄二次,知其内虚而脾弱也,因制参朮散投稀粥内,服二三钱而泄立止。后再服参归鹿茸汤,一剂而脓浆充满矣。收靥后,余毒颇盛,大便秘濇,用大连翘饮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服数剂而安。

一族侄年四岁出痘,正起胀时,泄泻大作,医投以参、朮、诃、蔻之类,竟不能止,势甚危急。予以参朮散投之,服数次,约有五六钱许而泄立止,因以获安。

一幼儿年三岁,出痘将靥时,泄不止,诸药不效。予以七味豆蔻丸数十粒与之,亦不能止。其丸从大便中泄出,予知其虚滑甚也。仍以豆蔻丸数十粒,教令以米饮浸软,研烂如泥,和粥少许食之,其泄立止,痘靥而安。予用此二方,以止痘中虚寒泄泻,起危救困,不可胜计,姑举一二以概其余。

一幼女年六岁出痘,其痘虚弱,先服补药已多,至于痘已结痂,而忽然泄不止,投以异功散加诃、蔻亦不止,医将以七味豆蔻丸与之。予因思此女一向服补药,何以一旦虚滑若是?因审其大便时多努力,且所泄粪又少而色黄,此必毒气流注而泄也,因以加味四苓散与之,一服而泄止。后因其大便濇滞,复加入槟榔、青皮、炒枳壳等药,数剂而安。予用加味四苓散,治痘中热毒泄泻,取效甚多,姑举一以概其余。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

U7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