摛文堂集

作者:慕容彦逢
摛文堂集

十五卷。《附录》一卷。宋慕容彦逢(1067—1117)撰。慕容彦逢,字淑遇,宜兴 (今江苏宜兴)人。元祐三年 (1088)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崇宁元年 (1102),除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定。彦逢才藻富赡,绍圣初,设宏词科,他首中其选。后受知徽宗,列禁近官侍从十五年,时典册多出其手。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著有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讲解各五卷,皆不传。仅存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乃清四库撰官据 《永乐大典》所载,分类辑录而成。有诗二卷、杂文十三卷、谥议、墓志铭别为一卷附之。今有《四库全书》和《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丛书本。

慕容彦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公有法典

公有法典

法国泰·德萨米著。1842年出版。根据18世纪唯物主义论证共产主义,确信存在着社会生活的永恒的确定不移的规律,这种规律是自然赋予的,符合人的自然特性。而合乎人的自然特性的社会生活原则是幸福、自由、平等、博爱、统一和共有,共有法则正是自然本身体现出来的。由此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指出私有制违反社会生活的自然规律,是剥削、压迫、阶级对抗、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奴隶制,它使无产者遭受非人的压迫,使现代工业变成血腥的搏斗场,使科学发明变成大多数人的灾难,使劳动和才智不能保证免受贫困。号召无产者进行社会革命,铲除私有制这一祸根,建立公有制社会。 认为公有制社会基本经济单位是城乡结合、工农业结合、约由1万人组成的公社。公社联合为省,省联合为民族共同体,民族共同体再联合成全人类共同体。在公社内部,在公社与公社之间,一律实行平等的原则。 在分配上反对昂·圣西门的“能力等级制”,反对绝对平均,主张按比例的平等,人人有义务各按所能参加共同劳动,各按需要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指出,公社以促进生产、发展教育、繁荣科学和艺术为己任,人人充分享受科学艺术成果,脑力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公社将不存在强制力量,自由成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高保证。在公社中,家庭失去经济职能,男女自由结合,两性完全平等,离婚自由。

中学修身教科书

中学修身教科书

蔡元培著。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中学德育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道德实践,从修身、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和国家之关系以及职业道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比较详细的道德规范。主张一个人应该身体健康、勤勉正直、谦让公正,要热爱国家、热爱劳动、爱护公物,要有理想。在伦理学说上,提出了孝是德性之基础的观点,“吾国圣人,以为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推演之者。”(《第一章总论》)但孝是有原则的,“乱命不可从”,“知其不可为,以父母之命而勉从之者,不孝之大者也。”(《子女》)又提出了博爱是最宝贵的德性的伦理思想。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爱他人;对他人之危难能鼎力相助。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在职业观上,主张职业无高下之分,一个人功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大小。下篇主要注重于论述伦理学理论,由《绪论》、《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和《德论》五篇组成。主张良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人性固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良心是使人行善的动力,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而不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同情心是良心作用的基础。提出了存在“至善”的观点。“至善”是个人完美的道德境界,是人类的理想,也是人生目的,“实现理想,而进化不已,即所以近于至善。”(《理想论》)这种“至善”既是道德评价的标准也是品德高尚之人的行为动机。认为道德义务不是强制实行的,而是良心自律的“呵责”,道德义务在良心“呵责”下,习惯成自然。最后,提出了养性的方法:为善、去恶、悔悟、自责四种方法,最后达到自知的境界。作者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在当时学术界有一定影响,1912年5月至1921年9月间,共出十六版。

否泰录

否泰录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使录》暨钱博所述《袁彬传》。其曰出征之月为否卦用事之月,回銮之年当景泰纪元之年。先以否,继以泰,虽世运而关天数焉。盖所记讫於英宗初归之时,未叙及后来丁丑复辟之事,故其立言如此。其曰身备史官者,正其迁右庶子时。他书引此,或作阁老刘定之撰者,据其所终之官言之耳。

圆通大应国师语录

圆通大应国师语录

凡二卷。日本南浦绍明语,侍者祖照等编录。略称大应国师语录、大应和尚语录、大应语录、大应录、南浦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系日本临济宗建长寺第十三世敕谥‘圆通大应国师’南浦绍明之法语、偈颂等集录而成者。内容包含语录、法语、佛祖赞、小佛事、偈颂等。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静暹题记,文海题记,慈忍题记,快道题记,略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陀罗尼,尾题佛顶尊胜心破地狱法。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一卷。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宋代廓庵师远撰绘,一说清居禅师作。《十牛图》依次为:一、寻牛,二、见迹,三、见牛,四、得牛,五、牧牛,六、骑牛归家,七、忘牛存人,八、人牛俱忘,九、返本还源,十、入鄽垂手。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并各附自序及偈颂,以阐示修禅的方法和顺序。收入《续藏经》。《十牛图颂》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刊,称《四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