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史精华
作者:张廷玉
吴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编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书。四部之中,子史最为浩博,也最为芜杂。此书采集子书和史书的名言隽句,按类编次,所以叫做《子史精华》。这部书共160卷,是为供采掇辞章者使用的工具书。全书分30类,280子目,体例与《北堂书钞》、《白孔六帖》相近,但采摭更为繁富。内容以摘引古籍中的史传和诸子为主,兼及稗官野史,而不及儒家经籍。凡子、史两部图书中的“名言隽句”,都分条钞录,句下注明出处,以备查检。具体地说,280个子目,每个子目都以大字摘要,用双行小字注明出处,排列引文。的确做到了“大书以标其精要,分注以详其首尾,元元本本,条理秩然,繁简得中,剪裁有法”。吴士玉等纂辑此书的目的,在于供一般士人查找辞章和典故,在清代影响较大。当时士人多用此书检寻和采撷典故、辞藻以写文章或应试。所以清人评价此书说:“守兹一帙,可以富拟百城”。但这书与许多类书一样,也有它的缺点。它的主要缺点就是征引材料只注出书名而不注明篇名卷数,查对原文仍很不便。引文也往往有所增删,引用时更须注意核对原文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目录
- 卷一 天部一
- 卷二 天部二
- 卷三 天部三
- 卷四 天部四
- 卷五 天部五
- 卷六 地部一
- 卷七 地部二
- 卷八 地部三
- 卷九 地部四
- 卷十 地部五
- 卷十一 地部六
- 卷十二 地部七
- 卷十三 帝王部一
- 卷十四 帝王部二
- 卷十五 帝王部三
- 卷十六 帝王部四
- 卷十七 帝王部五
- 卷十八 帝王部六
- 卷十九 帝王部七
- 卷二十 帝王部八
- 卷二十一 皇亲部一
- 卷二十二 皇亲部二
- 卷二十三 皇亲部
- 卷二十四 歳时部一
- 卷二十五 歳时部二
- 卷二十六 歳时部三
- 卷二十七 嵗时部四
- 卷二十八 礼仪部一
- 卷二十九 礼仪部二
- 卷三十 礼仪部三
- 卷三十一 礼仪部四
- 卷三十二 礼仪部五
- 卷三十三 礼仪部六
- 卷三十四 礼仪部七
- 卷三十五 礼仪部八
- 卷三十六 礼仪部九
- 卷三十七 设官部一
- 卷三十八 设官部二
- 卷三十九 设官部
- 卷四十 设官部四
- 卷四十一 设官部五
- 卷四十二 设官部六
- 卷四十三 设官部七
- 卷四十四 设官部八
- 卷四十五 政术部一
- 卷四十六 政术部二
- 卷四十七 政术部三
- 卷四十八 政术部四
- 卷四十九 政术部五
- 卷五十 政术部六
- 卷五十一 政术部七
- 卷五十二 政术部八
- 卷五十三 政术部九
- 卷五十四 政术部十
- 卷五十五 政术部十一
- 卷五十六 政术部十二
- 卷五十七 政术部十三
- 卷五十八 政术部十四
- 卷五十九 政术部十五
- 卷六十 政术部十六
- 卷六十一 政术部十七
- 卷六十二 政术部十八
- 卷六十三 政术部十九
- 卷六十四 政术部二十
- 卷六十五 文学部一
- 卷六十六 文学部二
- 卷六十七 文学部三
- 卷六十八 文学部四
- 卷六十九 文学部五
- 卷七十 文学部六
- 卷七十一 文学部七
- 卷七十二 武功部一
- 卷七十三 武功部二
- 卷七十四 武功部三
- 卷七十五 武功部四
- 卷七十六 武功部五
- 卷七十七 边塞部一
- 卷七十八 边塞部二
- 卷七十九 边塞部三
- 卷八十 边塞部四
- 卷八十一 伦常部一
- 卷八十二 伦常部二
- 卷八十三 伦常部三
- 卷八十四 伦常部四
- 卷八十五 伦常部五
- 卷八十六 伦常部六
- 卷八十七 品行部一
- 卷八十八 品行部二
- 卷八十九 品行部三
- 卷九十 品行部四
- 卷九十一 品行部五
- 卷九十二 品行部六
- 卷九十三 品行部七
- 卷九十四 品行部八
- 卷九十五 品行部九
- 卷九十六 品行部十
- 卷九十七 人事部一
- 卷九十八 人事部二
- 卷九十九 人事部
- 卷一百 人事部四
- 卷一百一 人事部五
- 卷一百二 人事部六
- 卷一百三 人事部七
- 卷一百四 人事部八
- 卷一百五 乐部一
- 卷一百六 乐部二
- 卷一百七 释道部一
- 卷一百八 释道部二
- 卷一百九 释道部三
- 卷一百十 释道部四
- 卷一百十一 灵异部一
- 卷一百十二 灵异部二
- 卷一百十三 灵异部三
- 卷一百十四 灵异部四
- 卷一百十五 灵异部五
- 卷一百十六 方术部一
- 卷一百十七 方术部二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方术部四
- 卷一百二十 巧艺部一
- 卷一百二十一 巧艺部二
- 卷一百二十二 巧艺部三
- 卷一百二十三 形色部一
- 卷一百二十四 形色部二
- 卷一百二十五 言语部一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言语部三
- 卷一百二十八 言语部四
- 卷一百二十九 言语部五
- 卷一百三十 言语部六
- 卷一百三十一 言语部七
- 卷一百三十二 言语部八
- 卷一百三十三 妇女部一
- 卷一百三十四 妇女部二
- 卷一百三十五 动植部一
- 卷一百三十六 动植部二
- 卷一百三十七 动植部三
- 卷一百三十八 动植部四
- 卷一百三十九 动植部五
- 卷一百四十 动植部六
- 卷一百四十一 动植部七
- 卷一百四十二 动植部八
- 卷一百四十三 仪饰部一
- 卷一百四十四 仪饰部二
- 卷一百四十五 服饰部一
- 卷一百四十六 服饰部二
- 卷一百四十七 居处部一
- 卷一百四十八 居处部二
- 卷一百四十九 产业部一
- 卷一百五十 产业部二
- 卷一百五十一 食馔部一
- 卷一百五十二 食馔部
- 卷一百五十三 珍寳部一
- 卷一百五十四 珍寳部二
- 卷一百五十五 器物部一
- 卷一百五十六 器物部二
- 卷一百五十七 器物部三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器物部六
猜你喜欢的书
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十六篇,这些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以《记舍伍德·安德森》《阿尔贝·加缪》《论批评》为代表的随笔作品;第二辑是福克纳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的序言;第三辑则是以《美国喜剧: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抑制种种》为代表的书评和剧评。每篇文末均注有文章写作时间及原始出处,读者可据此对福克纳的阅读、写作生活作一整体了解。
维洛那二绅士
《维洛那二绅士》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剧作主要通过意大利维洛那城二绅士的故事,反映爱情和友谊的主题,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精神,渗透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生活的浓厚气息,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意大利维洛那有二年轻绅士:凡伦丁为正面人物,行为高尚,爱情专一,被放逐做了绿林强盗首领,仍不失绅士风度。普洛丢斯为反面角色,喜新嫌旧,出卖朋友,但最后悔过,回归旧我。两对男女各成眷属,喜剧以团圆告终。
雚经
文象聿兴,爱仿鸟蹄,沮诵仓颉,作大慧观。八九既还,极妙穷实,斯殊体矣。蒋德璟曰:鹳赘,雈误,萑非,瞿妖,今从古文作雚。一名堕羿,见《尔雅》注,一名鹍鸡,见《穆天子传》拄。一名冠雀,见华峤《汉书》。一名负釜,见陆机《疏》。一名负金,以其喜负日飞,日色如金,见《诗考》。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皂裙,见陆机《疏》。一名旱群,以天旱则群飞,见《合璧事类》。亦名皂帔,见《博雅》。
异乡记
《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 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 此外,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俗话倾谈
广东方言小说。四卷十八则。内容表现世间人伦关系,父子、兄弟、主仆、嫡庶之间矛盾,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借助神鬼仙怪叙事,含鬼话成分。
贤首五教仪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