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音义
作者:慧琳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
-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
慧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立斋遗文
明代诗文别集。邹智(字汝愚)著。金祺作邹智墓志,称所著《立斋集》藏于家。《四库全书总目》考定其集为吴廷举编次:“考集中初列石城诗第二首后有其友人顺德知县吴廷举附注,记智自改定中四句事。末有附载寄吴献臣一书,失其姓名,论刻集及作序事,则集为吴廷举所编次刊刻。”今存有万历时期刻本,题名《邹立斋先生文集》,凡6卷。四库馆臣未见此本。天启五年李廷梁又重梓印行,署名《立斋遗文》,5卷,附录1卷。四库著录的即是此本。其中奏疏1卷,杂文3卷,诗1卷。邹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忠君感情时时表现在诗作中。如《在狱诗》有云:“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丹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死时年仅26岁。《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遬,而真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红囊经
阴阳地理山家卦。总是闲言话。更向山頭指拨砂。都是眼前花。休说闲星并禄马。谩言灾祸阴阳卦。休说六秀水,恰似眼前花。自言誇道会星辰,都是要传名。连山鬼运固为妙。究竟亦非好。又向山頭指贵人颠倒转家贫。天星鬼卦都无用。诸星壶中空说道黄泉十二路。的是无真趋番,见绝命诸卦,财一动见殃灾。不晓红囊经坐穴。下后人丁绝。却将说惑愚蒙圣术岂知踪。九天玄女真口诀。逐一为君说。山合红囊青囊便得真。救得世间人。合得九星宗妙诀。五行要分别。七十二龙分五音。仔细认天星。六十甲子循环布。认得吉凶处。四十八局是分金。逐位细推寻。明穴明山明水路。寻取五行布。金木水火义精通。番值八山奇。分局布局排星卦。五行通用也。番山番值五行踪。世间少人逢。但将牢记取。祸福灵如鬼。不信但覆古人坟。处处合神文。此是杨曾真口诀。匪人休浪泄。有人传得值千金。便是当年司马身。
还丹金液歌注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十八句,咏颂外丹。大旨以龙虎铅汞为丹药,以水银为丹基。诗云;「和气和太初,初气终归一。母子本相生,相生又相失。」注文曰:「姹女水银,玄阴水基,二气相合一体,而成还丹。」此诗又见于元阳子撰《还丹歌诀》卷下。
泰戈尔传
《泰戈尔传》是连士升所著的一部关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传记作品。作者连士升是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本书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泰戈尔的一生,涵盖泰戈尔的求学之路、家庭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历程、对教育发展的见解、社会改革活动以及他在出访交流中的风采等。书中不仅呈现了泰戈尔作为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还深入挖掘了他的思想内涵,以及他如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读者可以通过此书,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泰戈尔这位文学泰斗、思想先锋的传奇人生,感受他的智慧与魅力。
法华三大部科文
法华经三大部科文,十六卷,唐湛然述,日本山阴题记,玄义科五卷。文句科六卷,止观科五卷。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下卷,唐慧沼述,日本藏俊题记,佚名题记,信宪题记。简称《续疏》。因明著作。分上、下卷。唐慧沼续。窥基《大疏》是未成之作,能立不成以下由慧沼补足。南京支那内学院版《续疏》的《校者附记》认为“沼续纂文,乃成足本。故其门人道邑、智周,皆遵以注记,不复区分。迨后另行略本,则从沼疏删订以成之也。”通过答问方式解答大量的问难与异见来疏解《入论》原文。与文轨《庄严疏》所同者有四,破轨疏者亦有四。答难时,有二解者,则以二解并存,即使二解前后矛盾亦不分真似。在举例方面也不无瑕疵。《续疏》作为定稿本比未定稿的基疏简明易读。既继承基疏精神,又避免基疏缺陷。基疏足本更易流通并能成为汉传因明的圭臬,《续疏》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