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音义
作者:慧琳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一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六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七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九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
-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
慧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司牧宝鉴
一卷。清李容撰。康熙时,李目睹社会风俗颓敝,生民阽危,于二十八年(1689)录辑此书,作为“千古父母斯民者之宝鉴”(王心敬《序》)。初名《牧民须知》,友人改题为《牧民宝鉴》,后又改为《司牧宝鉴》,约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刊行。本书录有宋真德秀、明吕坤等人的谕属之文,其中,真德秀谕属有四事: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十害:断狱不公、淹延囚系、惨酷用刑、讯滥追呼、招引告讦、重叠催税、科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等;吕坤等人谕属或所著有:知府之职、知州知县之职、先贤要言、牧政往迹、预免铺垫文、救急单方。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明两代的社会问题,对于研究宋、明历史,特别是吏治问题,提供了重要史料。书前有曾任武功、周至知县的倪雍梧和李 门人王心敬的《序》及作者《自序》。有《逊敏堂丛书》本。李 的著作还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
元阳子金液集
元阳子金液集,原题元阳子撰。元阳子疑即唐末道士羊参微。南宋《秘目》着录作「元阳子金液歌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书中集录金液还丹诗三十一首,咏颂外丹,诗皆有注。其说以《道德经》、《参同契》为本,谓还丹唯以真阴真阳(即坎离中真铅真汞)为药,以神水华池为妙。又称神水华池「其精凝白,似马牙硝未伏火者。若经炼之后,呼为金液华池,名为真铅,亦名白虎。若修之后,即汞无黑色」。又云:「还丹入口身自轻,能销久病去妖精。」
小儿痘疹方论
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原,认为五脏六腑秽液或皮膜筋之秽液皆为发痘疹之毒。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光泽、起发肥满,疮易出易靥。后辑录有关痘疹的效方,文字简要。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病源方论》合刊出版,书名: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冥寥子游
《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结伴而行,各一瓢一衲。两人以乞食为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白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风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妇人冶容艳态而窥于门,须臾渐迫,微辞见调”,冥寥子端坐如初,妇人瞥然不见,“为鬼狐,为魔试,皆不可知矣。”冥寥子游三年,足迹几遍天下,归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终身不出。
戏鸥居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1卷。毛大瀛辑录。此书主要辑录清代词家的有关本事。当时著名的词人,如陈其年、尤侗、朱彝尊的部分作品赖以保存。作者受唐宋以来本事词的影响,专辑文人与某女子相关的风流韵事,不讲究思想内容,也不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其编辑倾向是值得批评的。但书中个别条目,也可令后人参考,如记曹贞吉赠柳敬亭词,真实地记录了柳敬亭这位著名平话艺人在当时享誉都城的情况。再如记瞽人陈孟周填〔忆秦娥〕二阕,郑板桥惊叹不已,深愧己作数百皆不如,遂不复存。这些材料,对于研究柳敬亭、郑板桥的生平事迹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有《戊寅丛编》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榕村语录
三十卷。清李光地撰。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各注于诸条之后。书中经书总论与论 《四书》者八卷,论 《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九卷,论宋六子、诸儒、诸子、道统者三卷,论史者一卷,论历代者一卷,论学者二卷,论性命理气者二卷,论治道者二卷,论诗文者二卷,末附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