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前途在那里

作者:星云
佛教的前途在那里

凝聚星云大师对佛教未来的深度思考,核心围绕佛教如何引导人们从娑婆世界迈向美好生命境界展开。​ 从世界演变看,物质发展或让未来生活趋近 “天堂”,但此快乐不究竟。大师认为,唯有大众信佛念佛、提升心灵,方能迈向清净无扰的极乐世界;持续修证,更有望实现超越差别的华藏世界。​ 在时代变迁中,佛教需主动适应不同时代特点与大众精神需求,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智慧,帮人们在快节奏中寻得内心平静。社会层面,佛教通过教化引导众生:以 “戒” 规范行为、“法” 净化心灵,以 “利” 助人、“乐” 传温暖,凭 “定” 安内心、“慧” 明真相,借个体提升推动社会和谐,提供精神支撑。​ 宗教交流上,佛教需与其他宗教平等合作,共探人类精神困境、追求福祉,助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生活实践中,佛教强调 “在生活中修行”,将佛法融入日常。面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方式多元的现状,佛教可提供针对性智慧,帮人应对职场压力、人际困扰等挑战,实现内心平衡与幸福。​ 全书深入浅出,勾勒佛教发展路径,传递其服务人类、引导生命觉醒的使命,为理解佛教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提供指引。

猜你喜欢的书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本书力图反映十七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社会,这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舞台,人、神、兽,一切都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拉封丹敢于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腐败,狮王的暴虐虚伪,大臣的迎逢拍马,官吏的贪赃枉法和强暴荒淫,小民的无辜和受宰割,都得到了生动再现。在结构上,拉封丹力求将寓言写成压缩的剧本,有开场、发展、结局。对话写得活泼自然,显示出人物的个性,韵律千变万化,诗句自由而朗朗上口。他将寓言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州箴

十二州箴

地理总志。西汉扬雄撰。存一卷。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少游学,博览群书。历官郎、给事黄门。著有《方言》等。雄仿《虞箴》而撰此书, 简称《州箴》,早佚。清廖寅、王谟共辑十二条,附《汉官解诂》十二州文, 皆韵语。增考证十二条。依次为冀、扬、荆、青、徐、兖、 豫、雍、 益、 幽、并、交十二州,各为一箴。所考为常山、济河、海岱、淮沂、彭蠡、衡阳、岷梁、黑水、 朔方、 南越、幽、并十二地之名称、方位、建置、沿革。内容广涉汉以前十二州之地理特征、出产、贡赋、山川、城镇、历史沿革、典故、人物、史事。颇有地理资料价值。 《汉唐地理书钞》据《汉魏遗书钞》转录,有清嘉庆间刻本,1961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亦称《奇效良方》四卷。(清)丁尧臣辑。尧臣,字又香,今浙江会稽县人。善吟咏,精拳术,培游历,旁通医术,每施方以治病,尝合药以济贫。晚年将其毕生所各级验之方,集成此书,刊刻济世。全书四卷,载方千数,分列为十八门。有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齿、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痧症霍乱、便淋泻痢;痔漏脱肛、损伤、痈疽、疮毒、中毒急救。书中所集诸方,平稳妥当。所用药品,寻常易得。一症多方,便于选择。此书之刻,诚便于荒僻之乡,或缺医少药之时,照方治疗,每获奇效。拯救疾苦,莫善于此。

古今谭概

古今谭概

又名《古今笑》或《笑史》。笑话。明冯梦龙撰。二册。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此编为冯氏辑纂的讽刺小品集,或曰笑话、故事集。前有梅之熉小序,谓此为不得志者托诸空言之作,取“老氏谭言微中,可以解纷”之意。分迂腐、怪诞、痴绝、专愚等三十六门。大多从古籍中摘录并略加整理而成,小部分为冯氏所创作。所载主要是前人琐闻轶事和一些笑话、寓言,其中少数作品讽刺封建官僚和儒生,颇犀利。但内容庞杂,且多庸俗无聊之作。冯梦龙毕生从事于通俗文学的创作和整理工作,在他众多的撰著中,《古今谭概》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书。此书是一部古今笑话专集,编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作者解释其书名说:“世何可深谈? 谈其一二无害者,是谓概。”此书问世后,一开始问者寥廖,后来改题为《古今笑》,遂风行于世,清代刻本又有题为《古笑史》和《古今笑史》两名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招徕读者。

别本尚书大传

别本尚书大传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着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着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书大传》外,尚着有《松源经说》、《考正竹书》、《二申野录》、《南漳子》、《晴川蟹录》(又《后录》)、《枝语》、《樊绍述集注》、《玉川子诗集注》、《松源集》、《夏小正集解》等,并传于世。之騄以伏生《尚书大传》久无刻本,外间传写残帙,讹缺颠倒,殊失本真,遂编辑《别本尚书大传》及《补遗》。该书由之騄从群书中搜采补缀而成,仍按其原数勒为三卷。其不注出典者,皆为残缺之原文;其注某书引者,乃为之騄所增入。故《尚书大传》之残章断句,颇赖此书而存,为大传辑刊最早之本。有《晴川八识》(又名《孙晴川八种》)本。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

又名《释氏篡要六帖》、《义楚六帖》,二十四卷,五代后周释义楚编集,成书于显德元年(954)。有199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流通。是一部仿白居易《白氏六帖》的体例编集的以佛教掌故为主要内容的类书。全书分法王利见、信奉毁谤、大法真诠等五十部,各部下又分若干门,总计四百四十门。内容极为广泛,不仅有大量佛教掌故、术语,而且有各种人文掌故和自然知识,诸如三宝含义、大小乘修持、王侯卿相崇佛、僧尼不拜王者的争论、行住坐卧礼仪、高僧德业、圣贤著述、寺舍塔殿的建置、衣物用具、天文地理、医药术数、商贾工巧、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乃至儒家伦理、道教道法等,无不赅备,书中保存了不少今已失传的隋唐佛书坠简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