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卡夫卡传
这是卡夫卡的密友。奥地利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卡夫卡是一个文学上的迷,一个文学上的奇迹。他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半个世纪以前,他的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他的经历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医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写作生涯回忆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荣。虽然很穷,我已知道靠稿费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根本不是由‘利’字上着想得来。自己写的东西印在书上,别人看到,自己也看到,我这就很满足了。我费工夫,费纸笔,费邮票,我的目的,只是满足我的发表欲。”看到这我忍不住笑了,我当年不也是这种心态吗?刚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是这么想的。
玉斗山人集
元代诗文别集。3卷。王奕(或作王弈)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王奕原撰有《斗山文集》12卷,《梅岩杂咏》7卷,今均未见传本。今存《玉斗山人集》3卷原名《东行斐稿》,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乡人陈中州所刊,佚去诗4首,而补入遗文2篇,并改今题。原书卷1-2诗文错杂混编,卷3为词。卷末附遗文2篇,还收有明人李梦阳、费宏等的有关诗篇,及陈中州所撰《斐稿板成告墓文》。从体例上看,今本《玉斗山人集》3卷无疑是拾辍残丛而混编成书。王奕的诗文都比较质朴,甚至失于粗糙,但往往直抒胸臆,颇有感人之笔。如《和元遗山诗》10首、《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倚歌以饯》2首,都受到诗论家的注意,尤其是后者,格调高昂,感情炽热,在沧桑之感衬托下,更使人执著于友情。可见王奕的诗文不以辞藻、格律见长,而以气韵称胜。他集中的诗文不时流露出以胜国遗民自居的心境,但对于新朝确立的现实又并无怨尤,这一矛盾是许多同时代人都曾有过的,也是他与谢枋得等人的区别。
神灸经纶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咸丰元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温热论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论》,收入《医门棒喝》中。本书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了温邪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诊法和治法,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对临床有现实指导意义。
过渡
三幕话剧。熊佛西编剧。发表于《东方杂志》33卷18、19号(1936年9月16日、10月1日)。大流河阻隔着河东河西,两岸的村民到县城去,这条河是必经之道。胡家村首户胡老爷在河上设了一个渡口,管渡人是他的亲戚王善文。王善文专门欺压手下的船夫和穷苦的渡客。这天,从城里大学毕业的张国本带着几个青年桥工正在渡口边建桥,众渡客因过渡费从四大枚涨到了八大枚而和王善文争吵起来,王善文说少一枚都不行,没钱就别坐船。几个渡客商议着要涉水过河。张国本趁机号召众人帮助建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把桥造出来,这样就可以不花钱、不受气、平平坦坦地过河了。张国本的父亲15年前在渡河时淹死了,张国本发誓要在河上架座桥,以造福乡人,所以他大学毕业后便回到村里,好容易动员乡绅们把修龙王庙的钱捐了出来造桥。众渡客纷纷响应他的号召,表示愿意出力,大伙儿便夯起地基来,一边干活一边高唱《过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