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心法妙明,因中具果。莲华香洁,蕊中有莲。佛性在迷,尘不能染。莲华在水,浊不能侵。以华表因,以莲表果。烦恼心地,有如来身。卑湿淤泥,有莲华种。性由智显,莲对日开。因净果明,华开莲现。因圆果满,华落莲成。法性元真,莲华本净。文诠此义,名曰妙经。卷可卷舒,第标篇次。下文凡言妙法莲华,及经卷第号,例此说之,更不重释。7bO中华典藏网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主,姓姚名苌,建国关辅,名曰大秦。佛经律论,名为三藏。藏者藏也,藏心性识,及戒定慧。佛之所修,真常大义,能通法性,为世所师,故曰法师。鸠摩罗什,此云童寿,本丘慈人,师性明敏。童子之年,有寿者智,奉秦王诏,译梵成华。7bO中华典藏网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序者,述也,述此法华生起之意。品,即章也。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我闻:7bO中华典藏网

阿难自谓:如是妙经,所说妙义,我从佛闻。7bO中华典藏网

一时,佛7bO中华典藏网

始自发端,终至说竟,名曰一时。佛翻觉者,谓是觉了性相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住王舍城。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住于,摩竭提国,频婆罗王,所舍之城。7bO中华典藏网

耆阇崛山中。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灵鹫,鹫有灵性,聚此山中。7bO中华典藏网

与大比丘众7bO中华典藏网

比丘,此云乞士,乞食资体,乞法济心。7bO中华典藏网

万二千人俱。7bO中华典藏网

俱同聚也。7bO中华典藏网

皆是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无生,断见思惑,出轮回苦,不生三界。7bO中华典藏网

诸漏已尽7bO中华典藏网

诸恶常流,名为渗漏;罗汉悉离,名为已尽。7bO中华典藏网

无复烦恼。7bO中华典藏网

三毒已尽,不复更生。7bO中华典藏网

逮得己利。7bO中华典藏网

离老病死,得出三界。仅能自利,未得利他。7bO中华典藏网

尽诸有结。7bO中华典藏网

三有结业,一时已尽。7bO中华典藏网

心得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不为三界,生死所缚,心游空寂,名为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其名曰:7bO中华典藏网

上是叹德,下显姓名。7bO中华典藏网

阿若憍陈如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解本际,见法本性故。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迦叶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大饮光,姓也,光吞众类,令余人光不得现故;名毕拨罗,即树名也,祷此树神,得生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优楼频螺迦叶7bO中华典藏网

优楼频螺,此云木瓜林,从住处为名。7bO中华典藏网

伽耶迦叶7bO中华典藏网

伽耶,此云江,祈祷江神得此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那提迦叶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城,祈祷城神得此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身子,母好身仪,是身之子。7bO中华典藏网

大目犍连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采菽,即祖姓也,名尼拘律陀,此云白杨树,祈祷树神,因得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迦旃延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扇绳,幼丧乃尊母为子,故不复事人,子缠于母,如绳系扇。7bO中华典藏网

阿㝹楼䭾7bO中华典藏网

或云阿那律,此翻无贫,因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报充足。7bO中华典藏网

劫宾那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房宿,因祷房星得此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憍梵波提!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牛呞,宿曾为牛,余习尚存,食已转噍。7bO中华典藏网

离婆多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室宿,祈祷室星,得此子故。7bO中华典藏网

毕陵伽婆蹉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余习,五百世来为婆罗门,余习不除,为人多傲。7bO中华典藏网

薄拘罗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善容,形容美故。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拘絺罗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大膝,盖从相貌以为名。7bO中华典藏网

难陀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忻乐,本牧牛人,以牧牛事,请问世尊,佛答心解,忻乐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孙陀罗难陀7bO中华典藏网

孙陀罗,此云好爱,即妻名。难陀,此云忻乐,即佛亲弟,欲心重故,忻乐其妻。7bO中华典藏网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7bO中华典藏网

富楼那,此云满,祷神得子,满心愿故。弥多罗,此云慈。尼字,此云女,指满所出是慈女子,子母合称,名满慈子。7bO中华典藏网

须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空生,初在母胎便知空寂。又云善现,尊者生时善相现故。7bO中华典藏网

阿难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庆喜,尊者生时,诸庆大集,举国忻庆。7bO中华典藏网

罗睺罗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覆障,佛之子也。佛欲出家,父王告言:若得子已,当从汝志。为子所障,不即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众所知识。7bO中华典藏网

知圆识妙,名崇德重,众人所善,曰善知识。7bO中华典藏网

大阿罗汉等。7bO中华典藏网

万二千众,举二十一,余不提名,故云等也。7bO中华典藏网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7bO中华典藏网

此二千人,亦比丘众,但举其数,不谈名德。初、二、三果,思惑未尽,名为学人;四果圣人,见思永尽,所作已办,名为无学。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波阇波提,此云爱道,即佛姨母。7bO中华典藏网

与眷属六千人俱。7bO中华典藏网

六千尼众,皆是眷属。7bO中华典藏网

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耶输陀罗,此云华色,即罗睺罗母。7bO中华典藏网

六、与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眷属之称,亦尼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此云道心;摩诃萨,此云大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7bO中华典藏网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此云正等。正以简邪,等谓平等,佛与众生,其性无二。三菩提,此云正觉,正能觉了一切诸法。不退转有三:一、位次不退减,二、功行不退怯,三、正念不退失。7bO中华典藏网

皆得陀罗尼。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总持,护善令生,遮恶不起,总摄持故。7bO中华典藏网

乐说辩才7bO中华典藏网

才智辩捷,乐说无穷。7bO中华典藏网

转不退转法轮7bO中华典藏网

利根菩萨是能转之智人,不退法轮是所转之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无量,百千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深心承顺,名供养佛。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佛所,植众德本,7bO中华典藏网

广种善因,名植德本。7bO中华典藏网

常为诸佛,之所称叹。7bO中华典藏网

以德重故,常得诸佛,称名叹德。7bO中华典藏网

以慈修身。7bO中华典藏网

慈能与乐,以此修身。7bO中华典藏网

善入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佛之心者,大慈悲是。能修大慈,则是善入佛之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通达大智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智中,佛智最上,达大智者,即佛见知。7bO中华典藏网

到于彼岸。7bO中华典藏网

究竟至于,菩提彼岸。7bO中华典藏网

名称普闻,无量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名字称呼,远闻诸国。7bO中华典藏网

能度无数,百千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所证至深,所化至众。7bO中华典藏网

其名曰:7bO中华典藏网

上是叹德,下出其名。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师利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妙德。思益经云:虽说诸法,而不取法相,名为妙德。7bO中华典藏网

观世音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楞严经云: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是故能令十方世界苦恼众生,闻其音声,皆得解脱。7bO中华典藏网

得大势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亦名大势至。无量寿经云: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皆悉震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7bO中华典藏网

常精进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宝积经云:是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舍,或不受化。而此菩萨,亦无一念弃舍之心,名常精进。7bO中华典藏网

不休息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思益经云:恒河沙劫为一日夜,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年。经无量劫,值无数佛,修诸梵行,然后受记,名不休息。上二菩萨,于义似同,各有主意。常精进者,为众生故,若亲若疏,终不弃舍。不休息者,为梵行故,久习善因,心不废弛。7bO中华典藏网

宝掌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普超经云:常以实心,通诸慧性,为人讲宣,于诸珍宝,无所贪惜,垂手为人,故名宝掌。7bO中华典藏网

药王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悲华经云:无始劫来,作大医王,救诸苦恼。于贤劫中,后当成佛,名曰楼至。7bO中华典藏网

勇施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发勇猛心,开大施门,普利一切。7bO中华典藏网

宝月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怀于至宝,饶益众生,如月清凉,能除热恼。7bO中华典藏网

月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具大智慧,如月光明,清凉照世。7bO中华典藏网

满月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久修梵行,垢尽慧明,如净满月。7bO中华典藏网

大力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具诸功德,有大力量,能拔济他。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力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深大慈悲,力量无边,不可称计。7bO中华典藏网

越三界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福德深厚,有大智慧,超越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䟦陀婆罗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善守。思益经云:善能守护一切众生,若闻其名,是人必定得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弥勒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慈氏。思益经云:若有众生见此菩萨,应时即获慈心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宝积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义约菩萨,历劫勤苦,修诸三昧,法宝充积。西竺经文,其数甚多,传来此方,十无一二,是以释名,多无所出。7bO中华典藏网

导师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思益经云:于邪见者,生大悲心,令入正道,名曰导师。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7bO中华典藏网

八万之众,略举十八,是故结云如是等俱。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释提桓因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天帝,或云帝释,即是华梵双标欲界第二忉利天王。言忉利者,此云三十三。由须弥顶有其四峰,每峰八天,帝释居中,总名三十三天。7bO中华典藏网

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7bO中华典藏网

眷属二万,即忉利天诸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复有名:7bO中华典藏网

此一名字通,指下文诸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月,天子。7bO中华典藏网

月宫,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普香天子。7bO中华典藏网

或云即星宫,天子北辰处中,众星拱之。7bO中华典藏网

宝光天子7bO中华典藏网

或云即日宫天子,光明宝焰,照临下士,故云宝光。光明经云:日王赫焰,放千光光明。此三天子,即帝释内臣,如今宰辅也。7bO中华典藏网

四大天王。7bO中华典藏网

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各领部属,居于四方,即帝释外臣,如今制阃也。7bO中华典藏网

与其眷属,万天子俱。7bO中华典藏网

即上三天子、四天王眷属之众诸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自在天子。7bO中华典藏网

欲界第五化乐天主也。以己神力,化现境界,随心受用,故云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大自在天子。7bO中华典藏网

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主也。凡诸胜妙,皆他所化,现成爱用,自不费力,胜前第五化乐天宫,故云大自在天。7bO中华典藏网

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7bO中华典藏网

即上化乐、他化二处天主眷属之众诸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7bO中华典藏网

娑婆,此云堪忍,堪能忍爱一切苦恼,不知出离。世为迁流,即过、现、未,名三世也。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名为界也。三世,十方堪忍之境,属梵天王之所统御,故云王也。此标王位,下文方始指出王名。7bO中华典藏网

尸弃大梵7bO中华典藏网

梵语树提尸弃,此翻为火。大梵尊天修火光定,出离欲境,为梵天王,即大千世界娑婆主也。7bO中华典藏网

光明大梵等。7bO中华典藏网

光明,即二禅已上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等。色界梵天,是诸天王及以天众,果报殊胜,身有光明,故曰光明。大梵等及色界天顶、摩醯首罗,于梵天中得自在故,亦名大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7bO中华典藏网

即诸梵天王眷属之众诸天子也。7bO中华典藏网

有八龙王,难陀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欢喜,护摩竭国,人闻其名,皆悉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䟦难陀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善,与上难陀兄弟也。7bO中华典藏网

娑伽罗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咸海,龙居海中,从处为名。7bO中华典藏网

和修吉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多头,于一身上示现多头,表一法中出无量法。7bO中华典藏网

德叉迦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现毒,示现毒相,以化于人。7bO中华典藏网

阿那婆达多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无热雪,山顶有无热恼池,龙居其中。7bO中华典藏网

摩那斯龙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大身,以太善心,现大神力,护法利生。7bO中华典藏网

优钵罗龙王等。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黛色莲华池也。龙居池中,以莲显德。7bO中华典藏网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八大龙王,所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有四紧那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歌神,天帝歌乐用此神也。7bO中华典藏网

法紧那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法时,诸天弦歌以赞于佛:7bO中华典藏网

妙法紧那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作妙法乐,以赞于佛:7bO中华典藏网

大法紧那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赞咏大乘清净法也。7bO中华典藏网

持法紧那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任持正法,播于音乐。7bO中华典藏网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四种歌神所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有四乾闼婆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嗅香,以香为食,天帝作乐,即用此神。7bO中华典藏网

乐乾闼婆王7bO中华典藏网

乐者,橦也,宅江切,倒伎也,即缘竿倒掷之类。7bO中华典藏网

乐音乾闼婆王7bO中华典藏网

即奏鼓乐者。7bO中华典藏网

美乾闼婆王。7bO中华典藏网

作橦倒伎,最美观者。7bO中华典藏网

美音乾闼婆王。7bO中华典藏网

即奏音乐,最美妙者。7bO中华典藏网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四种乐王,所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有四阿修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无端正,形貌丑恶故。7bO中华典藏网

婆稚阿修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最胜,能胜一切情欲境故。7bO中华典藏网

佉罗骞䭾,阿修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广肩脾,以能荷法故。7bO中华典藏网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净心,帝释夫人舍脂父也。7bO中华典藏网

罗睺阿修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障持,其身长广,手持日月,障覆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四种修罗,眷属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有四迦楼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金翅鸟,羽毛金色故。7bO中华典藏网

大威德迦楼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威德最大,胜诸同类。7bO中华典藏网

大身迦楼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居四天下大树之上,两翅展开,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7bO中华典藏网

大满迦楼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翅扇:水开,入海啖龙,大满其意。7bO中华典藏网

如意迦楼罗王7bO中华典藏网

此鸟颈上,有如意珠。7bO中华典藏网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四、金翅鸟眷属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韦提希子阿阇世王7bO中华典藏网

韦提希,此云思惟。阿阇世,此云折指,小指折故。此折指王是思惟子,子母合称。7bO中华典藏网

与若干百,千眷属俱,7bO中华典藏网

与人王众,诸眷属也。7bO中华典藏网

各礼佛足7bO中华典藏网

以手接足,礼拜于佛。7bO中华典藏网

退坐一面。7bO中华典藏网

礼已退身,就一而坐。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7bO中华典藏网

僧尼士女,周围旋绕。或就经说,因佛放光,身子与众,腾疑致请,发起众也。文殊弥勒,助佛扬化,如影随形,如谷答响,影响众也。学无学人,从佛闻法,得道受记,当机众也。余虽预闻,心未明了,用为远因,结缘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恭敬7bO中华典藏网

奉供事养,肃恭致敬,义通三业,及以六尘。合掌顶礼,翘勤跪足,身供养也。叙述功德,发言赞叹,口供养也。念佛恩德,无暂忘时,心供养也。六尘奉上,事供养也。一性契如,理供养也。理事圆妙,实相供也。7bO中华典藏网

尊重赞叹。7bO中华典藏网

极诚崇奉,尊也。感德深尊,重也。谈其道德,赞也。嗟吁莫及,叹也。7bO中华典藏网

为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所为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说大乘经7bO中华典藏网

言出佛口,名之为说。经谈实相,名之为大。力能运载,名之为乘。7bO中华典藏网

名无量义。7bO中华典藏网

于一法中出无量义经云:二法、三道、四果也。二法即渐、顿也,三道即三乘也,四果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四位圣果。7bO中华典藏网

教菩萨法7bO中华典藏网

以上诸法大乘之义教示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佛,为能护念,无量义经,教菩萨法,是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此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说无量义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结加趺坐7bO中华典藏网

趺,足背也。先以右足压左足上,次以左足压右足上,名曰加趺。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无量,义处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三昧,此云正定。若但虚言,而不履践无量义海,诸三昧门岂能成就?故佛入定,为人作则。7bO中华典藏网

身心不动7bO中华典藏网

身不动,色定也;心不动,性定也。7bO中华典藏网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7bO中华典藏网

雨,去声,从天下也。曼陀罗,此云适意,亦名小白华。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曼陀罗华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大适意,亦名大白华。7bO中华典藏网

曼殊沙华7bO中华典藏网

小赤华也。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曼殊沙华7bO中华典藏网

大赤华也。天雨四华,表住行向地四十位也。7bO中华典藏网

而散佛上。7bO中华典藏网

散佛上者,表于佛境修功德因。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表供一切,悉令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普佛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普遍十方,三世佛境。7bO中华典藏网

六种震动7bO中华典藏网

地表心体,善念动时,六情诸根,悉转为善。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会中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义会7bO中华典藏网

比丘、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7bO中华典藏网

优婆塞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清信男。7bO中华典藏网

优婆夷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清信女。7bO中华典藏网

天龙夜叉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王等,及天眷属,诸龙王等,及龙眷属,夜叉,此云勇健鬼。7bO中华典藏网

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7bO中华典藏网

并如上解。7bO中华典藏网

人。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之人7bO中华典藏网

非人7bO中华典藏网

大仙修罗,地狱饿鬼等,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小王。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粟散,诸小王也。7bO中华典藏网

转轮圣王7bO中华典藏网

金银铜铁,四轮王也。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所列。7bO中华典藏网

得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雨华动地,昔未曾见。今得见之,云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欢喜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睹相欢喜,合掌致敬。7bO中华典藏网

一心观佛7bO中华典藏网

专注一心,瞻仰于佛。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7bO中华典藏网

佛眉中间有一白毫,长一丈五尺,色如珂雪,宛转眉间,外有八棱,中空如筒,放大光明,从中而出。两眉即表空,有二边毫表中道。7bO中华典藏网

照东方万八千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东方为动之主,万八千者,表十八界。7bO中华典藏网

靡不周遍。7bO中华典藏网

其光大盛,无不遍满。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阿鼻地狱。7bO中华典藏网

阿鼻,此云无间,地狱众生常受众苦,无有间断。7bO中华典藏网

上至阿迦尼吒天。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色究竟,下至地狱,上至色顶,中间所有,无不遍照。7bO中华典藏网

于此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上诸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尽见彼土。7bO中华典藏网

欲色之境。7bO中华典藏网

六趣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约业分六,各自趣向。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彼土。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现在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现在说法,诸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及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耳听曰闻。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经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为能说,法是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他方世界出家僧尼7bO中华典藏网

优婆塞、优婆夷7bO中华典藏网

他方世界,在家士女,7bO中华典藏网

诸修行得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修摄其心,行于圣行,得入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乘,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因即善心,缘即善境,心境非一,故曰种种。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信解。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法上,起信解心,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相貌。7bO中华典藏网

法门无量,相貌不同。7bO中华典藏网

行菩萨道7bO中华典藏网

六度万行,是菩萨道。践履名行,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他方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般涅槃者。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寂灭,机薪既尽,应火云亡,名为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亦他方佛。7bO中华典藏网

般涅槃后7bO中华典藏网

灭度之后7bO中华典藏网

以佛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骨身。7bO中华典藏网

起七宝塔7bO中华典藏网

梵语塔婆,此云高显处,七种珍宝,为佛起塔。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7bO中华典藏网

因光见土,所以作念:7bO中华典藏网

今者,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释迦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现神变相7bO中华典藏网

化现神通,变净土相。7bO中华典藏网

以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何因何缘?7bO中华典藏网

而有此瑞。7bO中华典藏网

有此所现,奇瑞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今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谓释迦佛。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说经之后,入于正定。7bO中华典藏网

是不可思议。7bO中华典藏网

是之瑞相,不可心思,及以口议。7bO中华典藏网

现希有事7bO中华典藏网

现希奇事,非世所有。7bO中华典藏网

当以问谁。7bO中华典藏网

心自思择,当问何人。7bO中华典藏网

谁能答者。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思求,能答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复作此念: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念言:7bO中华典藏网

是文殊师利。7bO中华典藏网

众中上首大菩萨也。7bO中华典藏网

法王之子7bO中华典藏网

佛名:法王菩萨师;佛名:法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已曾亲近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久已,亲炙近傍,身心恭敬,供养奉事。7bO中华典藏网

过去无量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所亲近境。7bO中华典藏网

必应见此,希有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事佛既多,必然曾见,此奇瑞相。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当问: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当问,能知此者,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人等亦同作念:7bO中华典藏网

是佛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放光。7bO中华典藏网

神通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神力通变发用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今当问谁。7bO中华典藏网

思欲请问。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7bO中华典藏网

弥勒菩萨位居等觉,所见瑞相,心犹疑暗,欲求开决。7bO中华典藏网

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7bO中华典藏网

即四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天龙鬼神等。7bO中华典藏网

八部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众会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即如上说,今当问谁?7bO中华典藏网

而问文殊师利言:7bO中华典藏网

为己及众问文殊也。7bO中华典藏网

以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问:佛现瑞为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而有此瑞。7bO中华典藏网

谓放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神通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所现。7bO中华典藏网

放大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白毫7bO中华典藏网

照于东方,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所照境也。7bO中华典藏网

悉见彼佛。7bO中华典藏网

见彼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国界庄严7bO中华典藏网

依报严饰7bO中华典藏网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7bO中华典藏网

前已具述自他疑念,今复以偈重宣前意。7bO中华典藏网

以偈问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7bO中华典藏网

颂:以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眉间白毫7bO中华典藏网

颂前白毫7bO中华典藏网

大光普照。7bO中华典藏网

颂照万八千普遍世果7bO中华典藏网

雨曼陀罗7bO中华典藏网

颂雨二白华7bO中华典藏网

曼殊沙华7bO中华典藏网

颂雨二赤华7bO中华典藏网

旃檀香风7bO中华典藏网

前无此有。7bO中华典藏网

悦可众心7bO中华典藏网

所现之相,悦怿称可。大众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所现心境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地皆严净7bO中华典藏网

由神变故,庄严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而此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此娑婆界。7bO中华典藏网

六种震动7bO中华典藏网

所谓一动,二遍动,三等遍动。只动一处,名之为动;动四天下,名为遍动;动大千界,名为等遍动。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觉,每一字中,各具三义。7bO中华典藏网

时四部众,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四众。7bO中华典藏网

咸皆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睹瑞心喜7bO中华典藏网

身意快然。7bO中华典藏网

身中如前,畅快喜悦。7bO中华典藏网

得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如此之事,昔所未有。7bO中华典藏网

眉间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中道毫光。7bO中华典藏网

照于东方。7bO中华典藏网

光本普遍,先照东方。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所照之境。7bO中华典藏网

皆如金色。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毫光,所照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7bO中华典藏网

独举上下,中间普遍。7bO中华典藏网

六道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7bO中华典藏网

生死所趣。7bO中华典藏网

死此趣彼。7bO中华典藏网

善恶业缘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所作,善恶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受报好丑7bO中华典藏网

随业受报,好妙丑恶。7bO中华典藏网

于此悉见。7bO中华典藏网

于毫光中,皆悉得见。7bO中华典藏网

又睹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睹见,万八千土,其中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圣主师子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世尊,众圣中主,譬如师子,百兽中主。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经典7bO中华典藏网

流演解说,经文典法,7bO中华典藏网

微妙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义理第一,微妙深远,7bO中华典藏网

其声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法音,清洁白净,7bO中华典藏网

出柔软音7bO中华典藏网

音出慈悲,柔和善软。7bO中华典藏网

教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一一诸佛,所教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亿万。7bO中华典藏网

数目众多,不可称计。7bO中华典藏网

梵音深妙。7bO中华典藏网

梵,净也,意深语妙。7bO中华典藏网

令人乐闻。7bO中华典藏网

使人愿闻。7bO中华典藏网

各于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讲说正法7bO中华典藏网

讲明解脱,正真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方便,成佛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以无量喻。7bO中华典藏网

引无数事,以为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照明佛法。7bO中华典藏网

以智明法,如光照物。7bO中华典藏网

开悟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开发悟明,一切众类,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遭苦。7bO中华典藏网

遇世苦厄7bO中华典藏网

厌老病死7bO中华典藏网

厌弃四相,周而复始。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出世,寂灭之乐。7bO中华典藏网

尽诸苦际。7bO中华典藏网

四果圣人,出离三界,名尽苦际。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有福。7bO中华典藏网

有诸福量。7bO中华典藏网

曾供养佛7bO中华典藏网

宿曾修供,于佛有缘,7bO中华典藏网

志求胜法7bO中华典藏网

立志欲求,殊胜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缘觉7bO中华典藏网

与此等说,十二缘法,令观世缘,觉了法性。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佛子!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习大,名为:佛子。7bO中华典藏网

修种种行7bO中华典藏网

发心修习,六度万行,7bO中华典藏网

求无上慧7bO中华典藏网

求于无上,佛之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净道。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等说,清净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师利7bO中华典藏网

所对告人7bO中华典藏网

我住于此。7bO中华典藏网

住此娑婆。7bO中华典藏网

见闻若斯。7bO中华典藏网

眼见佛境,耳闻佛音,其相如此。7bO中华典藏网

及千亿事。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事相。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众多。7bO中华典藏网

指所见闻,其相甚多。7bO中华典藏网

今当略说。7bO中华典藏网

今难具陈,当简略说。7bO中华典藏网

我见彼土。7bO中华典藏网

我眼见彼,诸佛净土,7bO中华典藏网

恒沙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如恒河沙,众多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众善,心因境缘,7bO中华典藏网

而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修习佛因,求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行施。7bO中华典藏网

或行舍施。7bO中华典藏网

金银珊瑚7bO中华典藏网

海中有宝,秀气结成,其色红润,如树之形,名曰珊瑚。7bO中华典藏网

真珠摩尼。7bO中华典藏网

蚌螺之类,采于月华,结成真珠。摩尼,此云能圣,即如意珠。7bO中华典藏网

砗磲。码瑙。7bO中华典藏网

海中大贝,如车之渠,即大海螺。石中秀气,其色红润,如马之脑。7bO中华典藏网

金刚诸珍7bO中华典藏网

坚利金刚,及诸珍宝,7bO中华典藏网

奴婢车乘7bO中华典藏网

给使婢仆运载车乘7bO中华典藏网

宝饰辇舆7bO中华典藏网

牵挽曰辇,肩荷曰舆,以宝严饰。7bO中华典藏网

欢喜布施7bO中华典藏网

以欢喜心,布散施与,7bO中华典藏网

回向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回所修福,趣向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愿得是乘。7bO中华典藏网

愿欲得是,大宝真乘,7bO中华典藏网

三界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于三界中,为最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所叹7bO中华典藏网

常为诸佛,所赞叹者,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能行施者。7bO中华典藏网

驷马宝车7bO中华典藏网

四马牵车,以宝为饰。7bO中华典藏网

栏楯华盖7bO中华典藏网

横者曰栏,竖者曰楯,即车栏也,宝车顶上华饰之盖。7bO中华典藏网

轩饰布施7bO中华典藏网

即今轩车。此等行施,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施者。7bO中华典藏网

身肉手足7bO中华典藏网

己财为施7bO中华典藏网

及妻子施。7bO中华典藏网

内财为施7bO中华典藏网

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为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头目身体,7bO中华典藏网

前舍手足,今施头目。7bO中华典藏网

欣乐施与。7bO中华典藏网

欣喜愿乐,施与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求佛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施者,为求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师利7bO中华典藏网

对告文殊7bO中华典藏网

我见诸王,7bO中华典藏网

见彼世界,诸人王等,7bO中华典藏网

往诣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各往诣彼,诸佛之所。7bO中华典藏网

问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请问诸佛,无上道教。7bO中华典藏网

便舍乐土。7bO中华典藏网

舍五欲乐,受用之土。7bO中华典藏网

宫殿臣妾7bO中华典藏网

宫殿是所依,臣妾是所爱。7bO中华典藏网

剃除须发7bO中华典藏网

须发至爱,亦复剃除。7bO中华典藏网

而被法服。7bO中华典藏网

出家禀具,披三法衣。7bO中华典藏网

或见菩萨,而作比丘,7bO中华典藏网

出家为僧7bO中华典藏网

独处闲静7bO中华典藏网

独自闲居,空静之处。7bO中华典藏网

乐诵经典7bO中华典藏网

心乐读诵,大乘经典,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7bO中华典藏网

果敢名勇,力行名猛。精而不杂,进而不退。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深山。7bO中华典藏网

远离嚣尘,深居山谷。7bO中华典藏网

思惟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正念思惟佛所行处,观照禅也。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离欲。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有人,厌离五欲,7bO中华典藏网

常处空闲。7bO中华典藏网

常居空静,安闲之处。7bO中华典藏网

深修禅定7bO中华典藏网

梵语禅那,此云寂灭。深入定门,住于禅寂,体真禅也。7bO中华典藏网

得五神通7bO中华典藏网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以神境,除却漏尽,名五神通。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安禅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安住禅定,端心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以千万偈。7bO中华典藏网

千万,大数也。偈,此云颂也。7bO中华典藏网

赞诸法王7bO中华典藏网

既云禅寂,又赞法王,非禅不智,非说不了。安禅赞法,默而说也;赞法安禅,说而默也。7bO中华典藏网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深远,志操坚固,7bO中华典藏网

能问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坚深,善问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闻悉受持。7bO中华典藏网

随闻强记,能尽受持。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佛子!7bO中华典藏网

佛子,菩萨互换称耳。7bO中华典藏网

定慧具足。7bO中华典藏网

定以摄散,慧以破昏,定慧等持,名为具足。7bO中华典藏网

以无量喻。7bO中华典藏网

用无数事,以为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为众讲法7bO中华典藏网

以所得法,为人讲明,7bO中华典藏网

欣乐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所得深法,乐说无厌。7bO中华典藏网

化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诱化一切,诸菩萨众,7bO中华典藏网

破魔兵众7bO中华典藏网

背违正法,引误一切,名曰魔兵。以正法眼烁去群邪,名破魔也。7bO中华典藏网

而击法鼓。7bO中华典藏网

四大交击,于中发声,演大法义,名击法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7bO中华典藏网

寂默宴坐7bO中华典藏网

天龙恭敬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龙王,皆来敬奉。7bO中华典藏网

不以为喜。7bO中华典藏网

大龙来敬,顺情境也。菩萨住空,初不为喜,即舍禅也。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7bO中华典藏网

安处林下,放清净光。7bO中华典藏网

济地狱苦7bO中华典藏网

以大悲心济拔狱苦,即悲禅也。7bO中华典藏网

令入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转苦道身,入于佛道。略困曰睡,熟睡曰眠。佛子精进,未尝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7bO中华典藏网

行道林中,如经之直。7bO中华典藏网

勤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不懈怠,求入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具戒。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受持,清净大戒,7bO中华典藏网

威仪无缺7bO中华典藏网

戒禁身口,名曰威仪,志诚谨洁,无所缺犯。7bO中华典藏网

净如宝珠7bO中华典藏网

持戒清洁,如净宝珠,7bO中华典藏网

以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持戒功,求于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佛子,住忍辱力,7bO中华典藏网

住忍力中,能耐耻辱。7bO中华典藏网

增上慢人。7bO中华典藏网

增上修行,轻慢人者,7bO中华典藏网

恶骂捶打7bO中华典藏网

口出恶言,手行捶打。7bO中华典藏网

皆悉能忍。7bO中华典藏网

恶人恼己,悉能忍之。7bO中华典藏网

以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忍辱力,求于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菩萨,离诸戏笑,7bO中华典藏网

戏笑心散,离则寂静。7bO中华典藏网

及痴眷属。7bO中华典藏网

拨无因果,名痴眷属。7bO中华典藏网

亲近智者7bO中华典藏网

亲附近傍,有智慧者,7bO中华典藏网

一心除乱7bO中华典藏网

昏乱障道,一心除之。7bO中华典藏网

摄念山林7bO中华典藏网

修摄正念,住于山林。7bO中华典藏网

亿千万岁。7bO中华典藏网

言其久也。7bO中华典藏网

以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离痴乱,智慧之行,求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或见菩萨,肴膳饮食,7bO中华典藏网

杂食曰肴,美食曰膳。饮如诸浆,食即米面。7bO中华典藏网

百种汤药7bO中华典藏网

百乃总名,非定一百,汤如术参,药即圆散。7bO中华典藏网

施佛及僧。7bO中华典藏网

供佛施僧7bO中华典藏网

名衣上服。7bO中华典藏网

有名之衣,上色之服。7bO中华典藏网

价直千万。7bO中华典藏网

价直贵也。7bO中华典藏网

或无价衣。7bO中华典藏网

或至贵衣,世间无价。7bO中华典藏网

施佛及僧。7bO中华典藏网

所供境也。7bO中华典藏网

千万亿种。7bO中华典藏网

通下诸物。7bO中华典藏网

旃檀宝舍7bO中华典藏网

旃檀香木,宝庄严舍,7bO中华典藏网

众妙卧具7bO中华典藏网

众多妙好,朱卧之具,7bO中华典藏网

施佛及僧。7bO中华典藏网

施与佛僧7bO中华典藏网

清净园林7bO中华典藏网

园以游观,林以荫覆。7bO中华典藏网

华果茂盛7bO中华典藏网

园林所有7bO中华典藏网

流泉浴池7bO中华典藏网

泉可饮用,池可澡浴。7bO中华典藏网

施佛及僧。7bO中华典藏网

所施境也。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施。7bO中华典藏网

总该如上种种之物。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微妙。7bO中华典藏网

一一之物,精微美妙。7bO中华典藏网

欢喜无厌。7bO中华典藏网

勇施则欢,无厌则久。7bO中华典藏网

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喜舍无厌,为求至道。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菩萨,说寂灭法,7bO中华典藏网

寂灭之法,本不可说,以慈悲故,方便说之。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教诏7bO中华典藏网

说种种法,教训诏告。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所化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或见菩萨,观诸法性,7bO中华典藏网

以智观察,诸法体性,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二相。7bO中华典藏网

元无异相,一等空寂。7bO中华典藏网

犹如虚空。7bO中华典藏网

法性本寂,如太虚空。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佛子,心无所著,7bO中华典藏网

心于诸缘,无所染着,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妙慧。7bO中华典藏网

无著净心,名为妙慧。7bO中华典藏网

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妙慧求,无上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彼诸土中,佛灭之后,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骨身,戒定内熏,砧杵不碎,一心敬仰,如佛现在。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佛子,造诸塔庙,7bO中华典藏网

中有舍利,名之为塔;但供影像,名之为庙。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言其多也。7bO中华典藏网

严饰国界7bO中华典藏网

建造塔舍,庄严国土。7bO中华典藏网

宝塔高妙7bO中华典藏网

宝为佛塔,高耸胜妙,7bO中华典藏网

五千由旬。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驿程约四十里,宝塔表身高,五千者表五分法。7bO中华典藏网

纵广正等7bO中华典藏网

竖纵横广,数正相等。7bO中华典藏网

二千由旬。7bO中华典藏网

此宝塔基,方八万里。7bO中华典藏网

一一、塔庙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一一,无数塔庙,7bO中华典藏网

各千幢幡。7bO中华典藏网

各悬一千,宝幢宝幡。7bO中华典藏网

珠交露幔。7bO中华典藏网

以珠交罗,作露塔幔。7bO中华典藏网

宝铃和鸣7bO中华典藏网

风动宝铃,其音和雅。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龙神,人及非人,7bO中华典藏网

八部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香华伎乐7bO中华典藏网

伎艺音乐7bO中华典藏网

常以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无时不然。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师利7bO中华典藏网

告文殊言: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能供人也。7bO中华典藏网

为供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为舍利故。7bO中华典藏网

严饰塔庙7bO中华典藏网

庄严处所7bO中华典藏网

国界自然7bO中华典藏网

国妙境界,出乎自然。7bO中华典藏网

殊特妙好。7bO中华典藏网

殊,大也。特,独也。美,妙。善,好。7bO中华典藏网

如天树王。7bO中华典藏网

帝释天园,有大树王,枝叶遍覆,五十由旬。7bO中华典藏网

其华开敷。7bO中华典藏网

塔庙严国,如树华开。7bO中华典藏网

佛放一光。7bO中华典藏网

佛指释迦,光即白毫。7bO中华典藏网

我及众会,7bO中华典藏网

我即弥勒,众即大会。7bO中华典藏网

见此国界。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殊妙。7bO中华典藏网

依正妙好。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神力7bO中华典藏网

彼土诸佛,神通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希有。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深远,世间罕有。7bO中华典藏网

放一净光。7bO中华典藏网

一白毫光。7bO中华典藏网

照无量国7bO中华典藏网

遍照东方,无数国土。7bO中华典藏网

我等见此。7bO中华典藏网

指上所见。7bO中华典藏网

得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自佛成道,未曾有此。7bO中华典藏网

佛子文殊,愿决众疑。7bO中华典藏网

劝请文殊与众决疑7bO中华典藏网

四众忻仰。7bO中华典藏网

僧尼士女,忻然仰慕。7bO中华典藏网

瞻仁及我。7bO中华典藏网

望君与我,为之决通。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故?7bO中华典藏网

佛以何缘?7bO中华典藏网

放斯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问放光因7bO中华典藏网

佛子时答7bO中华典藏网

劝请文殊,应时即答。7bO中华典藏网

决疑令喜7bO中华典藏网

为众决疑,令生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何所饶益?7bO中华典藏网

有何所以,饶润利益。7bO中华典藏网

演斯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流演此光。7bO中华典藏网

佛坐道场7bO中华典藏网

佛在摩竭,坐于道场,7bO中华典藏网

所得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心所证得,微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欲说此。7bO中华典藏网

是欲说此,无上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当授记?7bO中华典藏网

是欲为众授菩提记,心疑不决,故此双问。7bO中华典藏网

示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光中示现,诸佛国土,7bO中华典藏网

众宝严净7bO中华典藏网

是众宝土,庄严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及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及于光中,见彼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此非小缘。7bO中华典藏网

现此瑞相,非小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惟愿文殊,当知此意。7bO中华典藏网

四众龙神7bO中华典藏网

僧尼士女,龙天八部。7bO中华典藏网

瞻察仁者。7bO中华典藏网

瞻仰观察,仁者文殊。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何等?7bO中华典藏网

上问:二事是说那件?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文殊师利7bO中华典藏网

当弥勒问,求决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语弥勒菩萨摩诃萨:7bO中华典藏网

语,即告也。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大士。7bO中华典藏网

在会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称美大众,为慈善男。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惟忖: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文殊,思惟忖度,7bO中华典藏网

今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今释迦尊,7bO中华典藏网

欲说大法7bO中华典藏网

正欲说大。7bO中华典藏网

雨大法雨。7bO中华典藏网

下大法雨,润大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吹大法螺7bO中华典藏网

改大法令,号召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击大法鼓7bO中华典藏网

震大法雷,肃大法众。7bO中华典藏网

演大法义7bO中华典藏网

演昔未说,大乘法义,7bO中华典藏网

诸善男子!7bO中华典藏网

告诸会众:7bO中华典藏网

我于过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言于往世,诸佛之所,7bO中华典藏网

曾见此瑞。7bO中华典藏网

曾见诸佛,现此瑞相,7bO中华典藏网

放斯光已。7bO中华典藏网

放白光已。7bO中华典藏网

即说大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大乘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之故,当知今意。7bO中华典藏网

今佛现光。7bO中华典藏网

今释迦佛,现大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亦复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与昔是同。7bO中华典藏网

欲令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佛意欲令,诸众生等,7bO中华典藏网

咸得闻知。7bO中华典藏网

咸皆得闻,如实知解。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名三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难信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世所难信,圆顿法门。7bO中华典藏网

故现斯瑞。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妙经,先现瑞相。7bO中华典藏网

诸善男子!7bO中华典藏网

指现在众。7bO中华典藏网

如过去,无量无边,7bO中华典藏网

举往世时。7bO中华典藏网

不可思议。7bO中华典藏网

时节长远,心思口议,不可得及。7bO中华典藏网

阿僧祇劫。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无数时。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有佛,7bO中华典藏网

谓往劫时,有佛出世,7bO中华典藏网

号日月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日表慧光,洞明法界。月表定性,游毕竟空。灯表戒智,照了诸缘。三学备修,三身圆证,三德圆具,三智圆明。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佛,皆有通别二种之号。日月灯明,即别号也。如来乃至世尊,此十种名,诸佛皆同名通号也。般若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即不生不灭法身如来也。法华经云: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此即五分修成有生无灭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即有生有灭应身如来也。7bO中华典藏网

应供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世尊,体具万德,应受人天,恭敬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正遍知。7bO中华典藏网

亦云等正觉,佛正觉性,与众生等,世出世法,正能觉了,无不遍知,号正遍知。7bO中华典藏网

明行足。7bO中华典藏网

明白梵行,皆悉具足。7bO中华典藏网

善逝!7bO中华典藏网

善,能也。逝,往也。善从迷乡,往于智地。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解7bO中华典藏网

善解世间,诸众生意,7bO中华典藏网

无上士7bO中华典藏网

诸菩萨等无明未尽,有佛在上名有上士,如来极证名无上士。7bO中华典藏网

调御丈夫7bO中华典藏网

调停制御,人天象马,慈悲方便,名大丈夫。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师7bO中华典藏网

若天若人,咸蒙开发,为世师范。7bO中华典藏网

佛。7bO中华典藏网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世出世法,悉能觉了。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具上十号,为诸世间,之所尊敬。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正法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正真,无上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初善,中善,后善。7bO中华典藏网

从初发心,修行于道,名为初善;自尔之后,中间起行,名为中善;后际究竟,成无上道,名为后善。7bO中华典藏网

其义深远。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法义,从初至终,深固幽远。7bO中华典藏网

其语巧妙。7bO中华典藏网

语言善巧,所说微妙,令人乐闻,7bO中华典藏网

纯一无杂7bO中华典藏网

一乘纯净,无二无三。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清白。7bO中华典藏网

备具满足,清洁白净,7bO中华典藏网

梵行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约相起修,名事梵行;照体空寂,名理梵行。7bO中华典藏网

为求声闻者。7bO中华典藏网

与厌苦果,求声闻者。7bO中华典藏网

说应四谛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说法,与苦、集、灭、道四谛相应。7bO中华典藏网

度生老病死7bO中华典藏网

修上四谛,度出生死。7bO中华典藏网

究竟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究尽脱离,三界苦果,入无余乐。7bO中华典藏网

为求辟支佛者。7bO中华典藏网

辟支佛,此云缘觉,观十二缘得入道故;亦云独觉,出无佛世,不因师匠,观物变易,独能觉了。7bO中华典藏网

说应十二因缘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说法,与十二缘一一相应。言十二者,一无明,二行业,三情识,四名色,五六入,六相触,七领受,八爱乐,九取着,十有业,十一招生,十二老死。展转相生谓之因,互相由藉谓之缘。7bO中华典藏网

为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根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说应六波罗蜜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到彼岸,生死如此岸,烦恼为中流,涅槃为彼岸。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梵行,度于生死烦恼大海,到于菩提涅槃彼岸。如所说者,机教相应。7bO中华典藏网

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令此大根,菩萨行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7bO中华典藏网

成一切种智。7bO中华典藏网

言智有三:一切智,空智也;道种智,假智也;一切种智,空假不二,中智也。圆证曰成。7bO中华典藏网

次复有佛。7bO中华典藏网

初佛之后,复有佛出,7bO中华典藏网

亦名日月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名同初佛。7bO中华典藏网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亦同初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二万佛。7bO中华典藏网

次第出世,总二万佛。7bO中华典藏网

皆同一字。7bO中华典藏网

字即名也。7bO中华典藏网

号日月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二万诸佛,同一名字。7bO中华典藏网

又同一姓。7bO中华典藏网

姓亦同也。7bO中华典藏网

姓颇罗堕。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利根,思惟胜故。7bO中华典藏网

弥勒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告言:慈氏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初佛后佛7bO中华典藏网

最初一佛,直至末后,二万尊佛,7bO中华典藏网

皆同一字。7bO中华典藏网

名也。7bO中华典藏网

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已解。7bO中华典藏网

所可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所有可曾,容易而说,不可思议,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初、中、后善。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已解。7bO中华典藏网

其最后佛,7bO中华典藏网

二万最末7bO中华典藏网

未出家时7bO中华典藏网

初在俗时。7bO中华典藏网

有八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王有八子:7bO中华典藏网

一名有意。7bO中华典藏网

有大道意。7bO中华典藏网

二名善意。7bO中华典藏网

善大道意!7bO中华典藏网

三名无量意。7bO中华典藏网

有大智慧,解无量意,7bO中华典藏网

四名宝意。7bO中华典藏网

善解宝性,具真实道。7bO中华典藏网

五名增意。7bO中华典藏网

增修上行,有大道意。7bO中华典藏网

六名除疑意。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增胜,除疑惑意。7bO中华典藏网

七名响意7bO中华典藏网

解法性空,如谷答响。7bO中华典藏网

八名法意。7bO中华典藏网

于甚深法,善解其意,7bO中华典藏网

是八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上之八子7bO中华典藏网

威德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威神德用,得大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各领四天下。7bO中华典藏网

各自领职,王四天下。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八人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闻父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闻父轮王弃国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已解。7bO中华典藏网

悉舍王位。7bO中华典藏网

八子悉弃人王之位7bO中华典藏网

亦随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亦随父王,出家行道。7bO中华典藏网

发大乘意7bO中华典藏网

勇发大乘,菩提道意。7bO中华典藏网

常修梵行。7bO中华典藏网

常时修习,清白梵行,7bO中华典藏网

皆为法师。7bO中华典藏网

八子皆为大乘法师7bO中华典藏网

已于千万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先已承事,千万亿佛,7bO中华典藏网

植诸善本7bO中华典藏网

种植善根7bO中华典藏网

是时日月灯明佛,7bO中华典藏网

最后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说大乘经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名无量义。7bO中华典藏网

从所诠义,以立其名。7bO中华典藏网

教菩萨法7bO中华典藏网

教导大根,菩萨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是大乘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说无量义,大乘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即于大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于大法会,众人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结加趺坐7bO中华典藏网

以足相结,加趺而坐。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无量,义处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依经入定7bO中华典藏网

身心不动7bO中华典藏网

身静心定7bO中华典藏网

是时天雨。7bO中华典藏网

入是定时,诸天雨华,7bO中华典藏网

曼陀罗华7bO中华典藏网

小白华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曼陀罗华7bO中华典藏网

大白华7bO中华典藏网

曼殊沙华7bO中华典藏网

小赤华7bO中华典藏网

摩诃曼殊沙华7bO中华典藏网

大赤华7bO中华典藏网

而散佛上。7bO中华典藏网

散日月灯,顶门之上。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在会,闻法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普佛世界。7bO中华典藏网

普遍十方,佛之境界。7bO中华典藏网

六种震动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已解。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会中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义会7bO中华典藏网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义,并如前解。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无也)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并如前解。7bO中华典藏网

弥勒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告言:慈氏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会中7bO中华典藏网

日月灯佛无量义会7bO中华典藏网

有二十亿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十万为亿。7bO中华典藏网

乐欲听法7bO中华典藏网

愿乐欲听,所未闻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二十亿众。7bO中华典藏网

见此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见灯明佛,白毫相光。7bO中华典藏网

普照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普照东方,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得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得见未有。7bO中华典藏网

欲知此光。7bO中华典藏网

欲得知此,白毫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所为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光明远照,有何所为?因由缘事,7bO中华典藏网

时有菩萨,名曰妙光,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即是文殊前身。7bO中华典藏网

有八百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皆师妙光。7bO中华典藏网

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无量义处,定已从座而起。7bO中华典藏网

因妙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法不孤起,起必因人。7bO中华典藏网

说大乘经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名妙法莲华。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7bO中华典藏网

教菩萨法7bO中华典藏网

教授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之所,爱护敬念。7bO中华典藏网

六十小劫7bO中华典藏网

器界一增减,名为一小劫。7bO中华典藏网

不起于座。7bO中华典藏网

于如许时,不起此座。7bO中华典藏网

时会听者。7bO中华典藏网

听法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亦坐一处。7bO中华典藏网

不离法席7bO中华典藏网

六十小劫7bO中华典藏网

听众时分,亦同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身心不动7bO中华典藏网

内外安然。7bO中华典藏网

听佛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历耳谛听,佛说法音。7bO中华典藏网

谓如食顷。7bO中华典藏网

专心为法,不觉时长,六十小劫,如一饭顷。7bO中华典藏网

是时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时会听众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更无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若身若心。7bO中华典藏网

身心一如。7bO中华典藏网

而生懈倦。7bO中华典藏网

而未尝生懈倦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说法华已。7bO中华典藏网

即于梵魔。7bO中华典藏网

诸梵天王,及于魔王,7bO中华典藏网

沙门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勤息。7bO中华典藏网

婆罗门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净行。7bO中华典藏网

及天人。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及人7bO中华典藏网

阿修罗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会众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而宣此言。7bO中华典藏网

如下: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于今日中夜,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之道,尚于中正,至于入灭,亦当中夜。7bO中华典藏网

当入无余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寂灭,三惑已尽,尚有色身,名为有余;机尽应亡,名入无余。7bO中华典藏网

时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当佛灭时。7bO中华典藏网

名曰德藏。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功德,如世宝藏。7bO中华典藏网

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7bO中华典藏网

付授悬记7bO中华典藏网

告诸比丘:7bO中华典藏网

时诸会众,7bO中华典藏网

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今弥勒,继释迦尊。7bO中华典藏网

号曰净身。7bO中华典藏网

清净妙身7bO中华典藏网

多陀阿伽度。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阿罗诃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应供。7bO中华典藏网

三藐三佛陀。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正遍知,本具十号,文略举三。7bO中华典藏网

佛授记已。7bO中华典藏网

佛授德藏净身记已。7bO中华典藏网

便于中夜,7bO中华典藏网

日中降生,夜中入灭,日阳夜阴,诸佛皆尔。7bO中华典藏网

入无余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入寂之后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月灯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持妙法莲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持此法藏。7bO中华典藏网

满八十小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历。许。时7bO中华典藏网

为人演说7bO中华典藏网

与人讲说7bO中华典藏网

日月灯明佛八子。7bO中华典藏网

佛未出家,有子八人:7bO中华典藏网

皆师妙光。7bO中华典藏网

从妙光学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教化。7bO中华典藏网

教训化导7bO中华典藏网

令其坚固。7bO中华典藏网

令八王子,坚持固守。7bO中华典藏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王之八子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承事无量佛已,后方证真。7bO中华典藏网

皆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本修佛因,故皆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其最后成佛者:7bO中华典藏网

法意王子,最后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名曰然灯。7bO中华典藏网

因名法意,果号然灯,法王破有,如灯续明。7bO中华典藏网

八百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所化,八百徒众,7bO中华典藏网

中有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众中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号曰求名。7bO中华典藏网

未忘世相,欲求名称。7bO中华典藏网

贪着利养7bO中华典藏网

贪着是心,利养是物。7bO中华典藏网

虽复读诵众经。7bO中华典藏网

虽贪利养,亦复诵经。7bO中华典藏网

而不通利。7bO中华典藏网

为着世缘,心非纯一,故不通利。7bO中华典藏网

多所忘失。7bO中华典藏网

不精之过7bO中华典藏网

故号求名。7bO中华典藏网

名由斯得。7bO中华典藏网

是人亦以。7bO中华典藏网

此人亦因。7bO中华典藏网

种诸善根因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读诵众经,修诸福业,种善为根,以是善因,成胜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得值无量。7bO中华典藏网

获遇无数。7bO中华典藏网

百千万亿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由昔善缘,遇众多佛,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恭敬7bO中华典藏网

奉事谨畏7bO中华典藏网

尊重赞叹。7bO中华典藏网

推尊崇重,褒赞称叹。7bO中华典藏网

弥勒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告弥勒言:汝当知之。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妙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时月灯所,妙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岂异人乎?7bO中华典藏网

即非他人。7bO中华典藏网

我身是也。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自谓,是我前身。7bO中华典藏网

求名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亦非他人。7bO中华典藏网

汝身是也。7bO中华典藏网

即汝身是。7bO中华典藏网

今见此瑞。7bO中华典藏网

今日见此,奇瑞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与本无异。7bO中华典藏网

与本月灯瑞相无异。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惟忖: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我今思惟忖度:7bO中华典藏网

今日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今则释迦。7bO中华典藏网

当说大乘经。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既尔,今佛亦然。7bO中华典藏网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7bO中华典藏网

此上十二字,即莲经广题。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7bO中华典藏网

前说后颂,故曰重宣。7bO中华典藏网

而说偈言:7bO中华典藏网

偈字如前。7bO中华典藏网

我念过去世。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思念,已往佛世。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无数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尔许时。7bO中华典藏网

有佛人中尊。7bO中华典藏网

有佛出世,为人中尊,7bO中华典藏网

号日月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彼佛名号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演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成佛之后,演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度无量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众生,蒙佛化度。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亿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乘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念入佛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令诸菩萨,入于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佛未出家时7bO中华典藏网

佛昔在家,为轮王时,7bO中华典藏网

所生八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即有意等。7bO中华典藏网

见大圣出家7bO中华典藏网

见父出家,成大圣人。7bO中华典藏网

亦随修梵行。7bO中华典藏网

子亦随父,修诸净行。7bO中华典藏网

时,佛说大乘。7bO中华典藏网

时月灯说7bO中华典藏网

经名:无量义。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义经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大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于大会中。7bO中华典藏网

而为广分别。7bO中华典藏网

为诸会众,广分别说。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此经已。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义已。7bO中华典藏网

即于法座上。7bO中华典藏网

于无量义,法座之上,7bO中华典藏网

加趺坐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结加趺坐,入无量定。7bO中华典藏网

名无量义处。7bO中华典藏网

三昧之名7bO中华典藏网

天雨曼陀华7bO中华典藏网

即前四华。7bO中华典藏网

天鼓自然鸣。7bO中华典藏网

天鼓空中,自然而鸣。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龙鬼神7bO中华典藏网

八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人中尊。7bO中华典藏网

即月灯佛。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月灯入定,时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即时大震动。7bO中华典藏网

如今释迦,地摇六动。7bO中华典藏网

佛放眉间光。7bO中华典藏网

放白毫光。7bO中华典藏网

现诸希有事。7bO中华典藏网

见诸未有,种种异事,7bO中华典藏网

此光照东方。7bO中华典藏网

首照东方。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表十八界7bO中华典藏网

示一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示六道众7bO中华典藏网

生死业报处7bO中华典藏网

死此生彼,善恶报处。7bO中华典藏网

有见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得见,诸佛净土,7bO中华典藏网

以众宝庄严。7bO中华典藏网

百宝严饰7bO中华典藏网

琉璃,颇梨色。7bO中华典藏网

琉璃,出波罗奈国,其色莹净。颇梨,此方有之,其色不定,佛光照土,色如诸宝。7bO中华典藏网

斯由佛光照。7bO中华典藏网

所见诸相,因佛光照。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诸天人。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世人7bO中华典藏网

龙神夜叉众,乾闼紧那罗,7bO中华典藏网

即八部众。7bO中华典藏网

各供养其佛。7bO中华典藏网

各各供养,其土之佛。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诸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光所现土,诸佛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自然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佛道清净,本非造作,契理悟真,即登正觉,曰自然成。7bO中华典藏网

身色如金山。7bO中华典藏网

身色胜妙,如紫金山,7bO中华典藏网

端严甚微妙。7bO中华典藏网

端正严饰,精微妙好,7bO中华典藏网

如净琉璃中。7bO中华典藏网

琉璃色净,内外莹彻。7bO中华典藏网

内现真金像。7bO中华典藏网

身如金像,性如琉璃,色身微妙,现于性中。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在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他土诸佛,在于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敷演深法义。7bO中华典藏网

敷扬演说,深法妙义。7bO中华典藏网

一一诸佛土。7bO中华典藏网

万八千土。7bO中华典藏网

声闻众无数。7bO中华典藏网

诸土各有,无数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因佛光所照。7bO中华典藏网

由月灯佛,光明所照,7bO中华典藏网

悉见彼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尽见他土,彼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诸比丘,7bO中华典藏网

二乘,众也。7bO中华典藏网

在于山林中。7bO中华典藏网

闲居静处7bO中华典藏网

精进持净戒。7bO中华典藏网

精持不犯,戒体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犹如护明珠。7bO中华典藏网

如龙护珠。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乘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行施忍辱等。7bO中华典藏网

修六度也。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之数,如恒河沙,7bO中华典藏网

斯由佛光照。7bO中华典藏网

因月灯光,照见诸相。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妙定,其数非一,故云诸也。摄心住寂,名为入也。7bO中华典藏网

身心寂不动。7bO中华典藏网

内外寂然,身心不动。7bO中华典藏网

以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深定,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7bO中华典藏网

了知诸法,寂灭相理,7bO中华典藏网

各于其国土。7bO中华典藏网

各于本国。7bO中华典藏网

说法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诸国菩萨,各于其土,说法求道,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四部众,7bO中华典藏网

光现土时,在会四众,7bO中华典藏网

见日月灯佛。7bO中华典藏网

时四众见。7bO中华典藏网

现大神通力。7bO中华典藏网

所现之相,皆佛神力。7bO中华典藏网

其心皆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其四众心,皆悉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各各自相问。7bO中华典藏网

互相请问。7bO中华典藏网

是事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现土之事,是何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所奉尊。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所奉,月灯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适从三昧起。7bO中华典藏网

适然月灯,从定而起。7bO中华典藏网

赞妙光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入定,放白毫光,妙光菩萨,教诸弟子,故佛出定,赞叹妙光。7bO中华典藏网

汝为世间眼。7bO中华典藏网

汝是世间,人天眼目,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所归信。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人天,归依信奉。7bO中华典藏网

能奉持法藏。7bO中华典藏网

善能奉持,如来法藏,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所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所说,一切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唯汝能证知。7bO中华典藏网

独汝能证,知解义味。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既赞叹。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世尊,赞妙光已,7bO中华典藏网

令妙光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赞妙光者,欲令心喜。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定起乃说。7bO中华典藏网

满六十小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尔许时。7bO中华典藏网

不起于此座。7bO中华典藏网

不起于此,法华座席。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上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最上,胜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妙光法师,悉皆能受持。7bO中华典藏网

能信故受,能解故持。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是法华。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佛说,是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令众欢喜已。7bO中华典藏网

令大众闻,得欢喜已,7bO中华典藏网

寻即于是日。7bO中华典藏网

法华毕日7bO中华典藏网

告于天人众。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四众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实相义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之中,实相妙义,7bO中华典藏网

已为汝等说。7bO中华典藏网

已为汝等,如实演说。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于中夜,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欲于中宵夜分7bO中华典藏网

当入于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化毕当入,寂灭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汝一心精进。7bO中华典藏网

嘱累妙光,精专进行。7bO中华典藏网

当离于放逸。7bO中华典藏网

应当远离,懈怠放逸,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甚难值。7bO中华典藏网

说佛难值,令生敬谨。7bO中华典藏网

亿劫时一遇。7bO中华典藏网

亿劫之中,时或一遇。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诸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八子,及诸众等,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入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闻灯明佛,欲入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各各怀悲恼。7bO中华典藏网

各各心怀,忧悲苦恼,7bO中华典藏网

佛灭一何速。7bO中华典藏网

佛入灭度,一何疾哉!7bO中华典藏网

圣主法之王。7bO中华典藏网

圣主世尊,诸法之王,7bO中华典藏网

安慰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佛悯众忧,安悉慰喻。7bO中华典藏网

我若灭度时,7bO中华典藏网

我若缘尽,示寂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勿忧怖。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勿得,心怀忧怖,7bO中华典藏网

是德藏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补处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于无漏实相。7bO中华典藏网

于无漏法,实相解脱,7bO中华典藏网

心已得通达。7bO中华典藏网

其心已得,通畅了达。7bO中华典藏网

其次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德藏菩萨,次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号曰为净身。7bO中华典藏网

佛为授记,名净身佛。7bO中华典藏网

亦度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亦如灯明,度生无量。7bO中华典藏网

佛此夜灭度。7bO中华典藏网

授记传法,即入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如薪尽火灭。7bO中华典藏网

机薪既尽,应火亦亡。7bO中华典藏网

分布诸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火化之后,舍利分布。7bO中华典藏网

而起无量塔。7bO中华典藏网

梵语塔婆,此云高显处,言众建塔供佛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比丘、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出家二众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言其多也。7bO中华典藏网

倍复加精进。7bO中华典藏网

见佛入灭,己事未办,倍复更加,精勤修进。7bO中华典藏网

以求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进行,为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是妙光法师。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如来,付法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奉持佛法藏。7bO中华典藏网

持灯明佛,法宝之藏。7bO中华典藏网

八十小劫中。7bO中华典藏网

佛灭度后,正像法中,7bO中华典藏网

广宣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广大宣演,妙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八王子。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八子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所开化。7bO中华典藏网

开诱化导7bO中华典藏网

坚固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小乘教相是生灭法,圆顿大乘名无上道,不生不灭名坚固法。7bO中华典藏网

当见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当于来世,见无量佛,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诸佛已。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承事,无数佛已,7bO中华典藏网

随顺行大道。7bO中华典藏网

随顺诸佛,行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相继得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次第相继,得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转次而授记7bO中华典藏网

展转依次授补处记7bO中华典藏网

最后,天中天。7bO中华典藏网

其最后佛,于人天中极为尊胜,名天中天。7bO中华典藏网

号曰然灯佛。7bO中华典藏网

应身佛号7bO中华典藏网

诸仙之导师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仙中,化导之师。7bO中华典藏网

度脱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化度众多,令悉解脱。7bO中华典藏网

是妙光法师。7bO中华典藏网

是传法师。7bO中华典藏网

时有一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彼时妙光,一人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心常怀懈怠。7bO中华典藏网

其心常怀,懈慢怠惰,7bO中华典藏网

贪著于名利。7bO中华典藏网

贪心取著,名称财利,7bO中华典藏网

求名:利无厌。7bO中华典藏网

贪求求心,无有厌足。7bO中华典藏网

多游族姓家。7bO中华典藏网

为名利故,多去游历大族、贵姓、豪富之家。7bO中华典藏网

弃舍所习诵。7bO中华典藏网

心中多事,学业荒疏。7bO中华典藏网

废忘不通利7bO中华典藏网

废弃忘失,不能通利。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因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因贪名利废业之缘7bO中华典藏网

号之为求名。7bO中华典藏网

名不虚得,从习而生。7bO中华典藏网

亦行众善业。7bO中华典藏网

虽则贪求,亦能修行,众多善业。7bO中华典藏网

得见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以修善故,得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于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因值多佛,修法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随顺行大道。7bO中华典藏网

随须诸佛,行大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具六波罗蜜。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修习,六度之行。7bO中华典藏网

今见释师子。7bO中华典藏网

今于贤劫,见释迦尊,7bO中华典藏网

其后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其求名者,于释迦尊,末法之后,次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号名曰弥勒。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慈氏。7bO中华典藏网

广度诸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度人无量。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无有量。7bO中华典藏网

不可称数。7bO中华典藏网

彼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彼灯明佛,入灭之后,7bO中华典藏网

懈怠者汝是。7bO中华典藏网

彼时求名,即今弥勒。7bO中华典藏网

妙光法师者。7bO中华典藏网

灯明佛时,妙光师者,7bO中华典藏网

今则我身是。7bO中华典藏网

彼时妙光,即我文殊。7bO中华典藏网

我见灯明佛。7bO中华典藏网

我昔见彼,灯明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本光瑞如此。7bO中华典藏网

本时光明,瑞相如此。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知今佛。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昔缘,验知今佛。7bO中华典藏网

欲说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是欲演说,妙法华经。7bO中华典藏网

今相如本瑞。7bO中华典藏网

今佛瑞相,如本灯明,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佛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现瑞乃是,诸佛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今佛放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今释迦佛,放大光明,7bO中华典藏网

助发实相义7bO中华典藏网

扶助开发,实相义门。7bO中华典藏网

诸人今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在会诸人,今当得知。7bO中华典藏网

合掌一心待。7bO中华典藏网

合十指掌,一心伫待。7bO中华典藏网

佛当雨法雨7bO中华典藏网

释迦当澍,大法之雨,7bO中华典藏网

充足求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念法,如渴思饮。如来法施,如雨普沾,百谷草木,充足无遗。7bO中华典藏网

诸求三乘人。7bO中华典藏网

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求三乘人,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疑悔者。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疑惑,掉悔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佛当为除断。7bO中华典藏网

释迦当与拔断疑根,[列/刀]除见网。7bO中华典藏网

令尽无有余。7bO中华典藏网

三惑究尽,令无有余。7bO中华典藏网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7bO中华典藏网

佛成道已四十余年,为机未堪秘此。此经不务速说,最后灵山时说之,是佛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文殊说偈,答弥勒时,7bO中华典藏网

从三昧安详而起。7bO中华典藏网

从无量义,三昧正受,安稳详审,起于妙定。7bO中华典藏网

告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诸弟子中,身子智慧,最为第一,所以告之。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所谓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佛之智也;常住实相平等大慧,佛之慧也。7bO中华典藏网

甚深无量。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所证,彻法源底,余无知者,故曰甚深。7bO中华典藏网

其智慧门。7bO中华典藏网

上叹实智无有边量,此说慧门非智莫入。7bO中华典藏网

难解难入7bO中华典藏网

深故不易解,妙故不易入。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小乘之人,闻佛音声,悟明四谛,故曰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辟支佛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缘觉,观十二缘觉真谛故;亦名独觉,匪因师授,独能觉故。7bO中华典藏网

所不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二乘小智,见解浅劣,佛所证妙,非彼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徴问:所以何缘不知?7bO中华典藏网

佛曾亲近7bO中华典藏网

缘佛曾经亲炙附近。7bO中华典藏网

百千万亿7bO中华典藏网

十万日亿。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久劫之中,所亲近者,7bO中华典藏网

尽行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行处,尽皆行之。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道法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佛道,修行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勇猛精进7bO中华典藏网

敢为曰勇,竭智曰猛。心一名精,趣果曰进。7bO中华典藏网

名称普闻7bO中华典藏网

令名美称,普遍熏闻。7bO中华典藏网

成就甚深。7bO中华典藏网

造作名成,圆备曰就,成就处妙,故曰甚深。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有法。7bO中华典藏网

六道三乘,未有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随宜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佛虽方便,随其所宜,演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意趣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意思旨趣,唯佛究尽,余难晓解。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呼名而告7bO中华典藏网

吾从成佛以来,7bO中华典藏网

我自寂场,证果已来,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为钝根者,说过现未,种种善恶,因心缘种。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为中根者,引种种物譬类比喻。7bO中华典藏网

广演言教7bO中华典藏网

广阔演说,言说教诲。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巧妙,方法利便,7bO中华典藏网

引导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诱引化导7bO中华典藏网

令离诸着。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顽迷,事事贪着,佛与方便,令其远离。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徴起前意,何缘能是。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大觉如来,慈悲演说,法譬因缘,是方便义。7bO中华典藏网

知见波罗蜜7bO中华典藏网

达法源底,名佛之知。了法本空,名佛之见。到于彼岸,名波罗蜜。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具足。7bO中华典藏网

解行皆已,具备满足。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如来知见。7bO中华典藏网

正知正见7bO中华典藏网

广大深远7bO中华典藏网

遍了诸法,名之曰广。出诸圣表,名之曰大。穷实际地,名之曰深。无人能到,名之曰远。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无碍7bO中华典藏网

非算所知,故无数量;性本空寂,故无挂碍。7bO中华典藏网

力无所畏7bO中华典藏网

佛之十力,四无所畏,7bO中华典藏网

禅定解脱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禅定是因,解脱是果,三昧梵语,此云云定。7bO中华典藏网

深入无际。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尽行,诸佛行处,戒定慧力,一一正入,无有边际。7bO中华典藏网

成就一切未曾有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7bO中华典藏网

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缘、六度、万行,以种种智广分别说。7bO中华典藏网

巧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机名巧,法义非一名,诸7bO中华典藏网

言词柔软7bO中华典藏网

所出言句,柔和细软,7bO中华典藏网

悦可众心7bO中华典藏网

悦乐称可,众人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取要言之。7bO中华典藏网

取撮要妙,为汝言之。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无边,未曾有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悉成就。7bO中华典藏网

谓佛尽证。7bO中华典藏网

止!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法既深妙,人难信解,只宜止之。7bO中华典藏网

不须复说。7bO中华典藏网

不必更说。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何因缘故,止不须说?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成就。7bO中华典藏网

由佛世尊所成就者。7bO中华典藏网

第一希有。7bO中华典藏网

唯佛独证,故云第一;昔所未闻,故云希有。7bO中华典藏网

难解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理深法妙,所以难晓。7bO中华典藏网

唯佛与佛。7bO中华典藏网

唯独诸佛,与释迦尊,7bO中华典藏网

乃能究尽。7bO中华典藏网

穷究尽底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实相7bO中华典藏网

微妙深法,因妄有相,了法性空,名为实相。7bO中华典藏网

所谓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十、如是者,一经之要,为显实相,令得开解。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相。7bO中华典藏网

相谓相貌,有真有妄。真即常住,无生无灭,真如实相。即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妄即无明,有生有灭,虚幻之相。即经云: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等。如来明见,无有错缪,如理真实,名如是相。因佛说故,众生得闻。即经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性。7bO中华典藏网

业不自生,实由性起。心本具有善恶之性,随时因缘,种种差别。如竹木中有于火性,若非遇缘,无由得发,必须钻截火相方生。为善而发,则名智光,成就善事。为恶而发,则名毒火,成就妄缘。性本空寂,随缘转变。即楞严云:火性无我,寄于诸缘。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体。7bO中华典藏网

体有三义:圣凡平等,名理为体;五分修成,名无漏体;五阴幻躯,名有漏体。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力。7bO中华典藏网

指业体上所有功力,十界依正业力所成。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作。7bO中华典藏网

作是运造,各随其力,进善得福,为恶招殃。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因。7bO中华典藏网

因上因由,正指心地,一切善恶,唯心所现,譬诸草木,因地所生。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缘。7bO中华典藏网

缘即时事,本非善恶。其必由心,相貌方显。如燥就火,势则蔓莚。如冰见日,冻则消融。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果。7bO中华典藏网

行始为因,行终为果,善恶悉是揽因成果。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报。7bO中华典藏网

业果既成,随业受报。悟成四圣,迷号六凡。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本末究竟等。7bO中华典藏网

迷悟两途,从本至末,因果不二,究竟平等。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法时。7bO中华典藏网

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7bO中华典藏网

为未了者,重括前义,以偈说之。7bO中华典藏网

世雄不可量。7bO中华典藏网

大雄猛世尊,智慧不可量,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及世人。7bO中华典藏网

人天二道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类。7bO中华典藏网

遍该九道。7bO中华典藏网

无能知佛者。7bO中华典藏网

六道三乘,莫知佛意。7bO中华典藏网

佛力无所畏。7bO中华典藏网

十力、四无所畏7bO中华典藏网

解脱诸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不可思议,微妙解脱,百千万亿,诸大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及佛诸余法。7bO中华典藏网

言佛余法,指权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无能测量者。7bO中华典藏网

唯除世尊,余无能测。7bO中华典藏网

本从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由佛本来,从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行诸道。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修行,诸佛道法。7bO中华典藏网

甚深微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即上力、无畏等佛所行处,无上甚深微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难见难可了。7bO中华典藏网

理体义趣,二俱深妙,非眼所见,非心能了。7bO中华典藏网

于无量亿劫。7bO中华典藏网

曾于无数,亿千时分,7bO中华典藏网

行此诸道已。7bO中华典藏网

具行如上,诸圣道已,7bO中华典藏网

道场得成果7bO中华典藏网

修道之处,名曰道场;得最正觉,名曰成果。7bO中华典藏网

我已悉知见。7bO中华典藏网

佛已于法,尽知尽见,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大果报。7bO中华典藏网

无上正觉,名为大果;圆满报身,名为大报。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性相义。7bO中华典藏网

即指十如性相之义。7bO中华典藏网

我及十方佛。7bO中华典藏网

唯佛与佛。7bO中华典藏网

乃能知是事。7bO中华典藏网

言是事者,即微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不可示。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妙法,本非言说,不可以语,开示于人。7bO中华典藏网

言词相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出言相表,体性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诸余众生类。7bO中华典藏网

六道三乘,众生等类。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能得解。7bO中华典藏网

非其智力之所能了。7bO中华典藏网

除诸菩萨众。7bO中华典藏网

唯除信力,大菩萨众。7bO中华典藏网

信力坚固者。7bO中华典藏网

法门深妙,非信不入,除力坚实,牢固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弟子众。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会中,三乘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曾供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缘觉之人,兼修福分,曾供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漏已尽。7bO中华典藏网

三界漏业,已得悉尽,7bO中华典藏网

住是最后身。7bO中华典藏网

于最后身,得成缘觉。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人等。7bO中华典藏网

于如是等,缘觉之人,7bO中华典藏网

其力所不堪。7bO中华典藏网

力虽超生,不堪闻妙。7bO中华典藏网

假使满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假使满于,十方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皆如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尽如身子,智慧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尽思共度量。7bO中华典藏网

竭其神思,忖度筹量。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测佛智。7bO中华典藏网

莫能测知,佛之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正使满十方。7bO中华典藏网

满十方界。7bO中华典藏网

皆如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皆如身子,有大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及余诸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及余诸人,大弟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亦满十方刹。7bO中华典藏网

亦满十方,无数刹土。7bO中华典藏网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前但引智,如诸弟子,亦不能测。7bO中华典藏网

辟支佛利智。7bO中华典藏网

缘觉独觉,其智稍利,过于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无漏最后身。7bO中华典藏网

已无诸漏,最后觉身,7bO中华典藏网

亦满十方界。7bO中华典藏网

亦如声闻,满十方界。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竹林。7bO中华典藏网

状其多也。7bO中华典藏网

斯等共一心。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支佛,同一心念。7bO中华典藏网

于亿无量劫。7bO中华典藏网

于是许时。7bO中华典藏网

欲思佛实智。7bO中华典藏网

欲思如来,真实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莫能知少分。7bO中华典藏网

欲知小分,亦不能得。7bO中华典藏网

新发意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新发道意,诸菩萨等,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了达诸义趣。7bO中华典藏网

解了通达,诸法义趣,7bO中华典藏网

又能善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善能,为他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稻麻竹苇。7bO中华典藏网

举此四物,以况数多。7bO中华典藏网

充满十方刹。7bO中华典藏网

初心菩萨,满十方界,7bO中华典藏网

一、心以妙智。7bO中华典藏网

皆共一心。以胜妙智,7bO中华典藏网

于恒河沙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劫之多,如恒河沙,7bO中华典藏网

咸皆共思量。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人等,皆共忖度,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知佛智。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了知,佛之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不退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前约初心,此不退位诸菩萨等。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不退深位,如恒沙多。7bO中华典藏网

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登位不退。慧力虽深,不能知佛,7bO中华典藏网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7bO中华典藏网

法性清净,离诸漏染,不可心思,及以口议。7bO中华典藏网

甚深微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法性甚深,微密玄妙。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已具得。7bO中华典藏网

佛今已皆,具足证得。7bO中华典藏网

唯我知是相。7bO中华典藏网

唯佛能知如是法相。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佛亦然。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果佛,亦复如然。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告舍利弗:汝当知之。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语无异。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语同,今生信也。7bO中华典藏网

于佛所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于佛所说,大同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当生大信力。7bO中华典藏网

当生广大,深信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法久后。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说法过四十年,故云久后。7bO中华典藏网

要当说真实。7bO中华典藏网

四十年前,说方便教,久后机熟,要当说真。7bO中华典藏网

告诸声闻众:7bO中华典藏网

在会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及求缘觉乘。7bO中华典藏网

在会支佛7bO中华典藏网

我令脱苦缚。7bO中华典藏网

佛昔教化,令得脱离,生死苦缚。7bO中华典藏网

逮得涅槃者。7bO中华典藏网

逮及得证,寂灭乐者。7bO中华典藏网

佛以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随机,用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示以三乘教。7bO中华典藏网

开示方便,声闻缘觉,及以菩萨,三乘之教。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处处着。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在迷,无境不着。7bO中华典藏网

引之令得出。7bO中华典藏网

佛方便引,令得出离。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7bO中华典藏网

并如经初。7bO中华典藏网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7bO中华典藏网

因佛称叹,法深难解,故兴疑念。7bO中华典藏网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7bO中华典藏网

殷实勤重7bO中华典藏网

称叹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妙乘引接,是佛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而作是言:佛所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于道场,所证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甚深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法义深故,浅机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有所言说7bO中华典藏网

佛已有说。7bO中华典藏网

意趣难知7bO中华典藏网

意思义趣,难可得知。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7bO中华典藏网

二乘智力,所不能及。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一解脱义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一种小乘解脱寂灭之义7bO中华典藏网

我等亦得此法。7bO中华典藏网

得此真空,解脱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到于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证寂灭乐7bO中华典藏网

而今不知。7bO中华典藏网

而今所叹,我不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是义所趣。7bO中华典藏网

是大乘义,之所趣向。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7bO中华典藏网

知诸四众,心中疑惑,7bO中华典藏网

自亦未了。7bO中华典藏网

自于此法,亦未明了。7bO中华典藏网

而白佛言:7bO中华典藏网

白释迦佛: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因何缘?7bO中华典藏网

以何因由?有何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殷勤称叹。7bO中华典藏网

殷勤其心,称扬赞叹。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第一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常途方便,接引三乘诸佛第一甚深方便,不知何法。7bO中华典藏网

甚深微妙。7bO中华典藏网

深奥之甚,微密胜妙。7bO中华典藏网

难解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三乘不知,故曰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我自昔来。7bO中华典藏网

我从昔日,鹿苑已来。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从佛。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得从。7bO中华典藏网

闻如是说: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如是,称叹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今者四众,咸皆有疑。7bO中华典藏网

众皆不晓,咸有疑心。7bO中华典藏网

惟愿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思愿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敷演斯事。7bO中华典藏网

敷布演说,所疑此事。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故?7bO中华典藏网

何因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7bO中华典藏网

佛之智慧,如日普照,大觉圣主,万德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久乃说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成道久后,乃说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自说得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佛自说得,如是第一,难解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力无畏三昧7bO中华典藏网

十力四无所,畏诸正定聚,7bO中华典藏网

禅定解脱等。7bO中华典藏网

禅那寂定,诸解脱等,7bO中华典藏网

不可思议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微妙,不可思议,7bO中华典藏网

道场所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于道场中,所得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无能发问者。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人能发问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我意难可测。7bO中华典藏网

佛意微妙,难可测度,7bO中华典藏网

亦无能问者。7bO中华典藏网

非独难测,亦无能问。7bO中华典藏网

无问而自说。7bO中华典藏网

无人请问,佛自宣说。7bO中华典藏网

称叹所行道。7bO中华典藏网

叹己所行,无上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甚微妙。7bO中华典藏网

其智甚是微密奇妙。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之所得。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深智,诸佛所得,7bO中华典藏网

无漏诸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无漏圣道,诸四果人,7bO中华典藏网

及求涅槃者。7bO中华典藏网

即前发于声闻、缘觉二种之心求寂灭者。7bO中华典藏网

今皆堕疑网。7bO中华典藏网

已证小果,及求证者,今皆堕于,疑惑之网。7bO中华典藏网

佛何故说是?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何故而说是言?7bO中华典藏网

其求缘觉者。7bO中华典藏网

其有求证,缘觉之者,7bO中华典藏网

比丘、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出家二众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7bO中华典藏网

八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相视怀犹豫。7bO中华典藏网

众各相视,犹豫不决。7bO中华典藏网

瞻仰两足尊。7bO中华典藏网

瞻视攀仰,福慧具足。万德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是事为云何?7bO中华典藏网

此事是如何?7bO中华典藏网

愿佛为解说。7bO中华典藏网

愿佛慈悲,与众解说。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声闻众,7bO中华典藏网

于声闻乘,弟子众中,7bO中华典藏网

佛说我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佛常说我,智慧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自于智。7bO中华典藏网

我于佛智,今自不晓,7bO中华典藏网

疑惑不能了。7bO中华典藏网

心怀疑惑,不能决了。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究竟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复是说,果上所证,究竟大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所行道?7bO中华典藏网

为复是说,因地所行,清净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佛口所生子。7bO中华典藏网

从佛口闻,四谛之法,得入圣道,名所生子。7bO中华典藏网

合掌瞻仰待。7bO中华典藏网

合十指掌,瞻仰于佛,以俟开发。7bO中华典藏网

愿出微妙音。7bO中华典藏网

愿佛出于,微妙法音,7bO中华典藏网

时为如实说。7bO中华典藏网

一时与众,称实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龙神等。7bO中华典藏网

八部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言其多也。7bO中华典藏网

求佛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求成佛道,诸多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大数有八万。7bO中华典藏网

大约之数,有八万众。7bO中华典藏网

又诸万亿国。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诸国7bO中华典藏网

转轮圣王至7bO中华典藏网

诸转轮王,咸至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合掌以敬心。7bO中华典藏网

合掌瞻侍,以表敬心。7bO中华典藏网

欲闻具足道。7bO中华典藏网

愿业欲闻,具足妙道,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佛告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当舍利弗,说是偈时,7bO中华典藏网

止!止!不须复说。7bO中华典藏网

重言止止,不须说得。7bO中华典藏网

若说是事,7bO中华典藏网

言是事者,即上妙法,上但云止,下显止意。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三世间也。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及人7bO中华典藏网

三界诸天,及以世人,7bO中华典藏网

皆当惊疑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浅识,乍闻深法,皆当惊恐,生疑惑心。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重白佛言:7bO中华典藏网

先已蒙止,今重白言。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7bO中华典藏网

求佛为说。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请说,其意云何?7bO中华典藏网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阿僧祇,此云无数。7bO中华典藏网

曾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已曾得见,众多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诸根猛利7bO中华典藏网

六根清净,勇猛聪利,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明了。7bO中华典藏网

聪明了达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世尊,所说深妙,7bO中华典藏网

则能敬信。7bO中华典藏网

佛恐惊疑,所以不说,今说慧明,心能敬信。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法王无上尊,7bO中华典藏网

佛王三界,为大法王,于世间中,为无上尊。7bO中华典藏网

惟说愿勿虑。7bO中华典藏网

惟愿说之,愿勿有虑。7bO中华典藏网

是会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会中,无数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有能敬信者。7bO中华典藏网

有能敬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复止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身子再请,佛复止之。7bO中华典藏网

若说是事,7bO中华典藏网

若还演说,是妙法事,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7bO中华典藏网

天修惊疑,说之无益。7bO中华典藏网

增上慢比丘。7bO中华典藏网

增上修行,下视一切,谓他不及,起傲慢心。7bO中华典藏网

将坠于大坑。7bO中华典藏网

将使傲慢无知之人,坠于生死大我慢坑。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7bO中华典藏网

再止之也。7bO中华典藏网

我法妙难思。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不说,为难思故。7bO中华典藏网

诸增上慢者。7bO中华典藏网

诸增上行,傲慢之人,7bO中华典藏网

闻必不敬信。7bO中华典藏网

此等若闻,必不敬信。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7bO中华典藏网

佛已重止,身子又复,至于再三。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7bO中华典藏网

重言愿说,诚之切也。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会中。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灵山,大会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等比。7bO中华典藏网

似己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百千万亿7bO中华典藏网

众数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世世已曾。7bO中华典藏网

从昔世世,已曾见佛,7bO中华典藏网

从佛受化7bO中华典藏网

从佛世尊,闻法受化,7bO中华典藏网

如此人等。7bO中华典藏网

如上诸人。7bO中华典藏网

必能敬信。7bO中华典藏网

久从佛化,必能信法。7bO中华典藏网

长夜安稳。7bO中华典藏网

无明黑暗,名为长夜。若能敬信,必出生死,名为安稳。7bO中华典藏网

多所饶益。7bO中华典藏网

多有所得,饶润利益。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7bO中华典藏网

福慧两足,无上慈尊。7bO中华典藏网

愿说第一法。7bO中华典藏网

愿说第一,微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为佛长子。7bO中华典藏网

我是世尊,得法长子,7bO中华典藏网

惟垂分别说。7bO中华典藏网

惟愿垂慈,分别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是会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会中,无数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能敬信此法。7bO中华典藏网

言此众人,能敬信法,7bO中华典藏网

佛已曾世世。7bO中华典藏网

佛于过去,世世已曾,7bO中华典藏网

教化如是等。7bO中华典藏网

教训化道,如是等众。7bO中华典藏网

皆一心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众皆一心,恭敬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欲听受佛语。7bO中华典藏网

意欲听闻,信受佛语。7bO中华典藏网

我等千二百。7bO中华典藏网

千二百人,大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及余求佛者。7bO中华典藏网

如序中列诸弟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愿为此众故。7bO中华典藏网

愿为此等,诸大众故,7bO中华典藏网

惟垂分别说。7bO中华典藏网

思垂大慈,分别演说。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闻此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大众,得闻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则生大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则能敬信,生大喜悦。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7bO中华典藏网

言舍利弗,已伸三请。7bO中华典藏网

岂得不说。7bO中华典藏网

请既勤重,何得不说?7bO中华典藏网

汝今谛听!7bO中华典藏网

将欲为说,先戒摄耳,至心谛听。7bO中华典藏网

善思念之。7bO中华典藏网

善自思惟,而敬念之。7bO中华典藏网

吾当为汝。7bO中华典藏网

许为众等7bO中华典藏网

分别解说。7bO中华典藏网

如下文中,法说、譬说及因缘说。7bO中华典藏网

说此语时。7bO中华典藏网

吾佛世尊,作是说时,7bO中华典藏网

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7bO中华典藏网

出家在家总五千人。7bO中华典藏网

即从座起。7bO中华典藏网

从法会起。7bO中华典藏网

礼佛而退7bO中华典藏网

作礼世尊,合掌而退。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佛欲说法而众退席,其意何?7bO中华典藏网

此辈罪根深重。7bO中华典藏网

此等五千无明妄念,能生诸过,名为罪根,业深障重。7bO中华典藏网

及增上慢。7bO中华典藏网

增上修行,轻懈怠者,7bO中华典藏网

未得谓得。7bO中华典藏网

未有所得,自谓有得。7bO中华典藏网

未证谓证。7bO中华典藏网

未有所证,自谓已证。7bO中华典藏网

有如此失。7bO中华典藏网

有此过失。7bO中华典藏网

是以不住。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退席,不住法筵。7bO中华典藏网

世尊默然。7bO中华典藏网

佛但缄默。7bO中华典藏网

而不制止。7bO中华典藏网

而不制约,止遏令住。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7bO中华典藏网

上慢既去,佛告身子:我今现前,此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无复枝叶。7bO中华典藏网

上慢人去,如去枝叶。7bO中华典藏网

纯有贞实7bO中华典藏网

纯有树身,贞固坚实。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7bO中华典藏网

即五千众。7bO中华典藏网

退亦佳矣。7bO中华典藏网

昔止不说,为上慢故,今得退去,甚为佳矣。7bO中华典藏网

汝今善听:7bO中华典藏网

汝今善自摄心,谛听!7bO中华典藏网

当为汝说。7bO中华典藏网

许为众说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唯然者,应诺之词。7bO中华典藏网

愿乐欲闻。7bO中华典藏网

心愿爱乐,欲得听闻。7bO中华典藏网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当说,微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如来,时乃说之。7bO中华典藏网

妙法难思,须得其时,机与缘熟,方乃敢说。7bO中华典藏网

如优昙钵华。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瑞应华。7bO中华典藏网

时一现耳。7bO中华典藏网

譬瑞应华,待时方现。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汝等当信。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当起大信心。7bO中华典藏网

佛之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信佛世尊,所说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言不虚妄7bO中华典藏网

佛言:真实无有虚妄。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随诸众生,之所宜乐,而为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意趣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意思义趣,深妙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云何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无数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佛以种种,方便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及以种种,心因境缘,7bO中华典藏网

譬喻言词7bO中华典藏网

引物譬类,比喻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流演讲说,一切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非思量分别。7bO中华典藏网

法性空寂,离诸名相,非心所思,非口分别。7bO中华典藏网

之所能解。7bO中华典藏网

思议莫及。7bO中华典藏网

唯有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唯佛与佛。7bO中华典藏网

乃能知之。7bO中华典藏网

乃能得知。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有何所以,如此难解?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三世诸佛,世间之尊,7bO中华典藏网

唯以一大,事因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独以开示悟入众生本有佛之知见,出离生死一件大事正因善缘之故。7bO中华典藏网

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示现神变,出于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此乃问起,答见下文。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7bO中华典藏网

知即佛心,见即佛眼。未闻法前,心常蒙蔽,欲为敷演,令得心开。7bO中华典藏网

使得清净故。7bO中华典藏网

使除秽染,复本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故现。7bO中华典藏网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上云开者,譬如启关,今云示者,如以室中所有之物而点示之。7bO中华典藏网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开示,实知实见,欲令省悟,知心是佛。7bO中华典藏网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前虽省悟,具佛见知;今欲证入,得佛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此四句者,结示上文,开示悟入,名一大事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此明佛出本意,但为教诸菩萨令入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诸有所作,7bO中华典藏网

始从成佛,来至法华,凡有施为,作诸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常为一事7bO中华典藏网

常常只是为一大事。7bO中华典藏网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所谓一事,即斯是也。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7bO中华典藏网

虽说三乘,其实为一。7bO中华典藏网

为众生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众生说,令得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余乘,若二若三。7bO中华典藏网

唯一佛乘,无有其余。若大小二乘,及声闻、缘觉、菩萨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非独今佛说一乘法,一切十方诸佛亦尔。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过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已往之佛。7bO中华典藏网

以无量无数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谓诸度门,善巧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善恶报应,一切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譬喻言词7bO中华典藏网

譬类比喻,语言词句。7bO中华典藏网

而为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为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方便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皆为,一佛乘故。7bO中华典藏网

虽说诸法,为入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闻法之众7bO中华典藏网

从诸佛闻法7bO中华典藏网

从诸佛所,获闻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究竟皆得。7bO中华典藏网

初虽说三,毕竟皆令得一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种智7bO中华典藏网

言智有三:一切即空智,二乘人所证也;种即道种智,方便菩萨所证也。一切种者,双收空、假,即是中道,佛之智也。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未来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于未来时。7bO中华典藏网

当出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当出世者7bO中华典藏网

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7bO中华典藏网

示一切佛,心法俱同。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7bO中华典藏网

示令众生,所证皆等。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7bO中华典藏网

前明过未,此说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土中,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现在说法,住世慈尊。7bO中华典藏网

多所饶益。7bO中华典藏网

多所方便,饶润利益。7bO中华典藏网

安乐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安稳快乐,一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是十方佛。7bO中华典藏网

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7bO中华典藏网

引现在佛所为同也。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7bO中华典藏网

示诸众生得益同也。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是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是三世佛。7bO中华典藏网

但教化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但为菩萨,无有余乘。7bO中华典藏网

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欲以二字,即佛心也;知见二字,即佛慧也。7bO中华典藏网

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7bO中华典藏网

示悟入者,佛权智也;会此理者,众生即佛。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会同三世7bO中华典藏网

知诸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佛智所知。7bO中华典藏网

有种种欲。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心中,种种情欲,7bO中华典藏网

深心所著。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尘境,极生爱乐,7bO中华典藏网

随其本性。7bO中华典藏网

随诸迷者,根本习性,7bO中华典藏网

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方便,智慧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而为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与之演说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7bO中华典藏网

如此种种,无数方便,皆为众生,令得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一切,诸佛土中,7bO中华典藏网

尚无二乘。7bO中华典藏网

尚无大小两乘。7bO中华典藏网

何况有三。7bO中华典藏网

何况更有,声闻缘觉,及以菩萨,三乘之教?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7bO中华典藏网

如以土尘,投于清水,汩然昏乱,名之为浊。以虚妄念,惑本净心,翻成叆昧,名为浊恶。7bO中华典藏网

所谓劫浊。7bO中华典藏网

时世恶也。7bO中华典藏网

烦恼浊7bO中华典藏网

心常愁恼,不能清也。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浊7bO中华典藏网

众念生起,常昏乱也。7bO中华典藏网

见浊。7bO中华典藏网

心眼所见,不离尘缘。7bO中华典藏网

命浊7bO中华典藏网

一期报命,常在浊中。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二字,指上五浊。7bO中华典藏网

劫浊乱时7bO中华典藏网

末劫浊世,昏乱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垢重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众生,障垢深重,7bO中华典藏网

悭贪嫉妒7bO中华典藏网

吝财曰悭,过取曰贪,害贤曰嫉,害色曰妒。7bO中华典藏网

成就诸不善根故。7bO中华典藏网

无明所覆,作诸恶业,名不善根。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以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迷故,佛兴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于一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于一实道,无上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分别说三7bO中华典藏网

善巧分别,作三乘说。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若我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若我释迦,座下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7bO中华典藏网

若二乘人自谓:我是声闻及缘觉者。7bO中华典藏网

不闻不知。7bO中华典藏网

耳不能闻,心不能知。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7bO中华典藏网

不知如来但为菩萨执有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此非佛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非是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非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但是小乘罗汉,非大乘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非辟支佛。7bO中华典藏网

但是小缘觉,非大缘觉也。7bO中华典藏网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7bO中华典藏网

小乘二众7bO中华典藏网

自谓已得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如入第四禅无闻见比丘,本是凡夫,妄言证圣,自谓已得阿罗汉果。7bO中华典藏网

是最后身。7bO中华典藏网

是出三界,最末后身。7bO中华典藏网

究竟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于有漏天,计无漏果,7bO中华典藏网

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于小利中,自以为足,不求大利,成三菩提。7bO中华典藏网

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7bO中华典藏网

但以勤故,增上修行,得小欢喜,无深闻见,其实未得,一切圣果,未得谓得,名上慢人。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何以见得未曾证入?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实证,无缘不信。7bO中华典藏网

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7bO中华典藏网

若实有证,自当信法;证而不信,无有是处。7bO中华典藏网

除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唯除如来,灭度之后,7bO中华典藏网

现前无佛7bO中华典藏网

现前无佛,住世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者何?7bO中华典藏网

何故除此?7bO中华典藏网

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世无明师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经。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大乘,诸经典等,7bO中华典藏网

受持读诵解义者。7bO中华典藏网

言正信人。7bO中华典藏网

是人难得。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之人,世所难得。7bO中华典藏网

若遇余佛,7bO中华典藏网

若得逢遇,余佛出世,7bO中华典藏网

于此法中,7bO中华典藏网

于此大乘,微妙法中,7bO中华典藏网

便得决了。7bO中华典藏网

大乘深义,遇佛方决。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7bO中华典藏网

心无异念,名之为一。7bO中华典藏网

受持佛语7bO中华典藏网

因信故受,因受故持。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如来,言无虚妄,7bO中华典藏网

佛语真实,决无虚妄。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余乘。7bO中华典藏网

无二无三7bO中华典藏网

唯一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唯只有佛,一乘实道。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7bO中华典藏网

怀抱增上,侮慢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优婆塞我慢。7bO中华典藏网

恃己凌他7bO中华典藏网

优婆夷不信。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四众,无正信心。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四众等。7bO中华典藏网

僧尼士女,及八部等,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有五千。7bO中华典藏网

总如许人。7bO中华典藏网

不自见其过。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自知上慢之失。7bO中华典藏网

于戒有缺漏。7bO中华典藏网

持守小精,缺失渗漏。7bO中华典藏网

护惜其瑕疵。7bO中华典藏网

玉病曰瑕,人病曰疵。污本受体,名曰瑕疵。7bO中华典藏网

是小智已出。7bO中华典藏网

乐着小法,名为小智。幸已出去,7bO中华典藏网

众中之糟糠。7bO中华典藏网

解在皮肤,无正体用。如酒之糟,如米之糠。7bO中华典藏网

佛威德故去。7bO中华典藏网

佛威德胜,畏难故去。7bO中华典藏网

斯人鲜福德。7bO中华典藏网

斯等五千,福缘德行,皆悉鲜少,7bO中华典藏网

不堪受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力不堪任,受是大法。7bO中华典藏网

此众无枝叶。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大众见思,枝叶皆已雕丧。7bO中华典藏网

唯有诸贞实。7bO中华典藏网

独有贞坚,恪实根𠏉。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善听!7bO中华典藏网

告舍利弗:汝善听受!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所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尊,道场所得,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方便善巧,权智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而为众生说。7bO中华典藏网

为利根者,如实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心所念。7bO中华典藏网

而诸众生,心中所念,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所行道。7bO中华典藏网

即方便教五乘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若干诸欲性。7bO中华典藏网

若干之数,诸乐欲性,7bO中华典藏网

先世善恶业7bO中华典藏网

过去所作,善恶之业,7bO中华典藏网

佛悉知是已。7bO中华典藏网

佛悉知彼,诸根器已,7bO中华典藏网

以诸缘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以诸因缘,及以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言词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语言方便,智慧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令一切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令一切众,皆得欢悦。7bO中华典藏网

或说修多罗。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契经,诸佛所说,契理合机。7bO中华典藏网

伽陀及本事。7bO中华典藏网

伽陀,或云偈他,此翻孤起,谓无长行,直说偈也。本事者,说本宿世所行之事。7bO中华典藏网

本生未曾有。7bO中华典藏网

本生者,说本宿世所生之身。未曾有者,即说希有未闻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亦说于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善恶等因,及善恶缘,7bO中华典藏网

譬喻并祇夜。7bO中华典藏网

譬喻者,引譬喻说。祇夜者,即是重颂,括前长行而作偈说。7bO中华典藏网

优波提舍经7bO中华典藏网

此云论议,通前九部,名方便法。7bO中华典藏网

钝根乐小法。7bO中华典藏网

钝劣根器,乐着小法。7bO中华典藏网

贪著于生死。7bO中华典藏网

贪心爱着,生死境上,有为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无量佛,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不行深妙道。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受行深妙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众苦所恼乱。7bO中华典藏网

常为生老病死、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恼乱其心。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说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与此厌苦求小之机,说于有余及以无余二种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我设是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佛施如是方便之教:7bO中华典藏网

令得入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令得渐渐,入佛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说汝等。7bO中华典藏网

但未曾说,汝等声闻,7bO中华典藏网

当得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亦复当得,成就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未曾说。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从昔,未曾说者,7bO中华典藏网

说时未至故。7bO中华典藏网

为机钝劣,时节未至。7bO中华典藏网

今正是其时。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正是当说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决定说大乘。7bO中华典藏网

昔方便教,有开有废,非决定说;今说妙乘,名为决定。7bO中华典藏网

我此九部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昔所说,九部方法,7bO中华典藏网

随顺众生说。7bO中华典藏网

皆是随机顺情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入大乘为本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大乘一实境界,方是根本。7bO中华典藏网

以故说是经。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之故,说此妙乘。7bO中华典藏网

有佛子心净。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佛子,心地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柔软亦利根。7bO中华典藏网

调柔和软,又复利根,即大机也。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诸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而行深妙道。7bO中华典藏网

修大乘行。7bO中华典藏网

为此诸佛子,7bO中华典藏网

为此大机,诸佛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大乘经。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大乘,圆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记如是人。7bO中华典藏网

我即授记,如是等机。7bO中华典藏网

来世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于当来世,成就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以深心念佛。7bO中华典藏网

二乘之机,但乐小果,其心浅近;大乘菩萨,直欲究竟成就佛果,其心远大,名曰深心。以此之心,缘想于佛,名之为念。7bO中华典藏网

修持净戒故。7bO中华典藏网

三学之中,以戒为首,戒净定明,得入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此等闻得佛。7bO中华典藏网

此等大机,闻得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大喜充遍身。7bO中华典藏网

心大欢喜,充满其身。7bO中华典藏网

佛知彼心行。7bO中华典藏网

佛知彼机,所有心行,7bO中华典藏网

故为说大乘。7bO中华典藏网

故为斯等,说最上乘。7bO中华典藏网

声闻若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声闻,若或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闻我所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所说,微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于一偈。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闻得一四句偈。7bO中华典藏网

皆成佛无疑。7bO中华典藏网

皆得成佛,决定无疑。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佛土中。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世界,佛国土中,7bO中华典藏网

唯有一乘法。7bO中华典藏网

唯有一乘,圆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无二亦无三。7bO中华典藏网

即无大小二乘,亦无声闻、缘觉、菩萨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除佛方便说。7bO中华典藏网

除佛慈悲,方便说三。7bO中华典藏网

但以假名字。7bO中华典藏网

若二若三,悉是假名。7bO中华典藏网

引导于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以方便力,引导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说佛智慧故。7bO中华典藏网

所以说小,引入佛慧。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出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尊,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唯此一事实。7bO中华典藏网

唯此妙乘,是圆实法。7bO中华典藏网

余二则非真。7bO中华典藏网

余之二乘、三乘,但是方便,而非真实。7bO中华典藏网

终不以小乘。7bO中华典藏网

初虽说二,终但用大。7bO中华典藏网

济度于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拯济救度,于诸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佛自住大乘。7bO中华典藏网

佛自住于,究竟大乘,7bO中华典藏网

如其所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佛所证,道场得法,7bO中华典藏网

定慧力庄严。7bO中华典藏网

禅定智慧,十力庄严,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度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自证,度他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自证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佛自证得,无上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大乘平等法。7bO中华典藏网

生佛不二,平等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若以小乘化。7bO中华典藏网

若佛证大,以小化他。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于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以小,化于一人。7bO中华典藏网

我则堕悭贪。7bO中华典藏网

佛若隐大,为之说小,则堕贪心,悭吝于法。7bO中华典藏网

此事为不可。7bO中华典藏网

此之一事,为不可也。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信归佛。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信心,归依于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不欺诳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诚实,决无欺诳,7bO中华典藏网

亦无贪嫉意。7bO中华典藏网

亦无贪[怡-台+婪]嫉妒之意。7bO中华典藏网

断诸法中恶7bO中华典藏网

断诸法中,所有恶业。7bO中华典藏网

故佛于十方。7bO中华典藏网

故佛世尊,于十方界,7bO中华典藏网

而独无所畏。7bO中华典藏网

惑业未尽,不能无怖;佛惑究尽,独无畏惧。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相严身。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相好,庄严之身,7bO中华典藏网

光明照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智慧光明,普照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众所尊。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大众,之所敬尊。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实相印。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众生,说于实相,正法之印。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舍利弗,当知我意,7bO中华典藏网

我本立誓愿:7bO中华典藏网

我于本因,立大誓愿,7bO中华典藏网

欲令一切众,7bO中华典藏网

欲令一切,诸众生等,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等无异。7bO中华典藏网

如佛世尊,等无有异。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昔所愿。7bO中华典藏网

如我昔时,所发誓愿,7bO中华典藏网

今者已满足。7bO中华典藏网

今已满愿,得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化一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化诱一切,在迷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皆令入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皆令入于,佛之正道。7bO中华典藏网

若我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我若逢遇,一切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尽教以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尽以佛道,而教化之。7bO中华典藏网

无智者错乱7bO中华典藏网

无大智者,心错倒乱。7bO中华典藏网

迷惑不受教。7bO中华典藏网

迷昧疑惑,不能受教。7bO中华典藏网

我知此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我知此等,迷惑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修善本。7bO中华典藏网

未曾修学,大乘善本,7bO中华典藏网

坚著于五欲。7bO中华典藏网

坚心取着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7bO中华典藏网

痴爱故生恼。7bO中华典藏网

愚痴爱恋,故生烦恼。7bO中华典藏网

以诸欲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以贪诸欲,恶因缘故。7bO中华典藏网

坠堕三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趺坠,陷堕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轮回六趣中7bO中华典藏网

业果相酬,如轮之转,趣入三善三恶六道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备受诸苦毒。7bO中华典藏网

备具受纳,诸苦毒报。7bO中华典藏网

受胎之微形。7bO中华典藏网

受胞胎,生微末之形。7bO中华典藏网

世世常增长。7bO中华典藏网

世世积业,增长苦报。7bO中华典藏网

薄德少福人。7bO中华典藏网

德微福鲜,下劣之人。7bO中华典藏网

众苦所逼迫。7bO中华典藏网

常为诸苦,之所逼迫,7bO中华典藏网

入邪见稠林。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邪见,生死稠林。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若无等。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即执有者,若无即执空者等诸邪见。7bO中华典藏网

依止此诸见。7bO中华典藏网

依附止住,此有无等,诸不正见,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六十二。7bO中华典藏网

诸外道等,及以凡夫,于五阴境,起四种见。或云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云色小我大,色在我中。或云色即是我。或云离色是我。色阴既尔,余之四阴,受想行识,亦各四句,总成二十。若约三世,过现未来,各二十句,共成六十。兼于根本断常二见,总六十二。7bO中华典藏网

深着虚妄法7bO中华典藏网

深重爱着,世间妄见,虚伪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坚受不可舍。7bO中华典藏网

坚心取着,不肯弃舍。7bO中华典藏网

我慢自矜高。7bO中华典藏网

生大我慢,矜夸高傲,自重轻他。7bO中华典藏网

谄曲心不实。7bO中华典藏网

谄妄邪曲,心不直实。7bO中华典藏网

于千万亿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尔许时。7bO中华典藏网

不闻佛名字。7bO中华典藏网

不闻诸佛,万德名字,7bO中华典藏网

亦不闻正法。7bO中华典藏网

亦复不闻,如来正法。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人难度。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之人,以无缘故,难可度脱。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之故。7bO中华典藏网

我为设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我为施设,三乘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说诸尽苦道。7bO中华典藏网

说诸法门,尽苦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示之以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示以涅槃,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虽说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我虽为说,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是亦非真灭。7bO中华典藏网

是乃方便,非是究竟,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从本来。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法,从本以来,7bO中华典藏网

常自寂灭相。7bO中华典藏网

法性清净,本自寂灭,名为实相。7bO中华典藏网

佛子行道已。7bO中华典藏网

佛子!行此佛之道已。7bO中华典藏网

来世得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于未来世,当得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我有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我有度生方便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开示三乘法7bO中华典藏网

开通列示三乘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诸佛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皆说一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佛佛皆说,一乘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今此会中,现前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皆应除疑惑。7bO中华典藏网

皆应深信,于圆顿教,勿生疑虑,以自迷惑。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语无异。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诸佛,同一圆乘,无有异语。7bO中华典藏网

唯一无二乘。7bO中华典藏网

唯有一乘,更无二法。7bO中华典藏网

过去无数劫。7bO中华典藏网

已往之世,无数劫中,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不可量。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甚多,不可量度。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因缘,及以譬喻,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以无数种,善巧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演说诸法相。7bO中华典藏网

世出世间,一切法相,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世尊等。7bO中华典藏网

亿万无量佛。7bO中华典藏网

皆说一乘法。7bO中华典藏网

皆说一乘,实相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化无量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化度无量,有缘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令入于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令入一乘,无上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又诸大圣主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诸大,圣明法主,7bO中华典藏网

知一切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佛智察知,世间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群生类7bO中华典藏网

诸天世人,及诸世间,众生之类,7bO中华典藏网

深心之所欲。7bO中华典藏网

深着妄心,之所乐欲。7bO中华典藏网

更以异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三乘权道,名异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助显第一义。7bO中华典藏网

以权助实,显第一义。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众生类,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一切,众生之类,7bO中华典藏网

值诸过去佛。7bO中华典藏网

或曾值遇,过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若闻法布施,7bO中华典藏网

若或闻法,及以布施,7bO中华典藏网

或持戒忍辱。7bO中华典藏网

或能持戒,及以忍辱,7bO中华典藏网

精进禅智等。7bO中华典藏网

精进、不懈、禅定、智慧等,即六度万行。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修福慧。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修习,福慧二严,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诸人,于过去世,修梵行者,皆已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前据佛世,此明灭后。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善软心,7bO中华典藏网

若复有人,善和细软,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成佛,知无异乘。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灭度已7bO中华典藏网

于佛灭后。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舍利者。7bO中华典藏网

恭敬供养,佛舍利者,7bO中华典藏网

起万亿种塔。7bO中华典藏网

起造万亿,种种之塔,奉安舍利,7bO中华典藏网

金银及颇梨7bO中华典藏网

即水晶也。7bO中华典藏网

砗磲与玛瑙7bO中华典藏网

如前。7bO中华典藏网

玫瑰琉璃珠7bO中华典藏网

玫瑰石奇美者名玫,圆净者名瑰。琉璃如前。珠即真珠。7bO中华典藏网

清净广严饰。7bO中华典藏网

以诸清净,种种好物,而为严饰,7bO中华典藏网

庄校于诸塔。7bO中华典藏网

庄严铰链,于诸宝塔。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起石庙。7bO中华典藏网

或复有人,以石起庙,7bO中华典藏网

旃檀及沉水。7bO中华典藏网

或栴檀木,及沉水香,7bO中华典藏网

木榓并余材。7bO中华典藏网

木樒即香木,长安有之,可以造像及余诸材植也。7bO中华典藏网

砖瓦泥土等。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等物,起造殿塔。7bO中华典藏网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7bO中华典藏网

于空旷野积土成庙,如土击之类。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童子戏。7bO中华典藏网

以至孩儿童子,戏笑之间,7bO中华典藏网

聚沙为佛塔。7bO中华典藏网

虽云嬉戏,聚沙为塔,亦是善因。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此举过去行诸善因已成就者,劝令生信。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为佛故。7bO中华典藏网

若复有人,为佛之故,7bO中华典藏网

建立诸形像7bO中华典藏网

前说造塔及以殿宇,此下明造佛菩萨像。7bO中华典藏网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或石或木,刻凿雕镌,成诸佛像,及余圣像。7bO中华典藏网

或以七宝成。7bO中华典藏网

或以宝物,若铸若装,及雕琢成,7bO中华典藏网

鍮鉐,赤白铜。7bO中华典藏网

鍮鉐,似金。7bO中华典藏网

白镴及铅锡。7bO中华典藏网

铅软锡坚,其色带青。7bO中华典藏网

铁木及与泥。7bO中华典藏网

铁铸木雕,及以泥塑。7bO中华典藏网

或以胶漆布。7bO中华典藏网

胶漆布即三物。7bO中华典藏网

严饰作佛像。7bO中华典藏网

用严圣像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过去造像之人,皆已成佛,示得果也。7bO中华典藏网

彩𦘕作佛像7bO中华典藏网

彩色绘𦘕。7bO中华典藏网

百福庄严相。7bO中华典藏网

作佛世尊,百种福德,庄严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若自造像,若使人造。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童子戏。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儿童作戏。7bO中华典藏网

若草木及笔。7bO中华典藏网

若用草木,及以笔墨,7bO中华典藏网

或以指爪甲。7bO中华典藏网

或但用指爪甲。7bO中华典藏网

而𦘕作佛像。7bO中华典藏网

已上多种,作佛形像。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7bO中华典藏网

渐渐积聚,无边功德。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大悲心。7bO中华典藏网

具足成就,大慈悲心,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昔如是者,皆已果证。7bO中华典藏网

但化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言过去佛,无别异乘,但有一乘,教菩萨法。7bO中华典藏网

度脱无量众。7bO中华典藏网

救度解脱,无量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于塔庙。7bO中华典藏网

有舍利者,名之为塔;奉貌像处,名之为庙。7bO中华典藏网

宝像及𦘕像7bO中华典藏网

众宝以成,或彩𦘕像。7bO中华典藏网

以华香幡盖。7bO中华典藏网

华表善因,香表善德,幡表善身,盖表善果。7bO中华典藏网

敬心而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以恭敬心,而修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若使人作乐7bO中华典藏网

若或使人,作众音乐,7bO中华典藏网

击鼓吹角贝。7bO中华典藏网

以桴击鼓,或吹长角,及以贝螺,7bO中华典藏网

箫笛琴箜篌7bO中华典藏网

编竹为箫,刳竹为笛。舜琴五弦,周琴七弦,箜篌亦竹为之,汉之乐也。7bO中华典藏网

琵琶铙铜钹7bO中华典藏网

琵琶,以木为之,而有三弦。铙与铜钹,如世所有。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众妙音。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乐,众妙音声,7bO中华典藏网

尽持以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尽世所有,持以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或以欢喜心。7bO中华典藏网

或因见佛,生欢喜心,7bO中华典藏网

歌呗颂佛德。7bO中华典藏网

永言曰歌。呗即梵音。赞德曰颂。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一小音。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最低,一小音声。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举古劝今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散乱心。7bO中华典藏网

若复有人,散乱心中,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以一华。7bO中华典藏网

举少况多7bO中华典藏网

供养于𦘕像。7bO中华典藏网

所𦘕佛像7bO中华典藏网

渐见无数佛。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缘故,渐渐得见无数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或有人礼拜。7bO中华典藏网

以头至地,名之为拜。7bO中华典藏网

或复但合掌。7bO中华典藏网

两掌相合,以表敬仪。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举一手。7bO中华典藏网

下至略尔,举手加额。7bO中华典藏网

或复小低头。7bO中华典藏网

或复小小,低头致敬。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供养像。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礼仪,供养佛像,7bO中华典藏网

渐见无量佛。7bO中华典藏网

以此善缘,渐见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自成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积功累德,自行成也。7bO中华典藏网

广度无数众。7bO中华典藏网

广博度脱,无数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入无余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此是利他,令得究竟,无上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如薪尽火灭。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如薪草,圣应如炉火,机薪既尽,应火云亡。7bO中华典藏网

若人散乱心。7bO中华典藏网

若复有人,以散乱心,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塔庙中。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塔庙,或复殿内。7bO中华典藏网

一称南无佛。7bO中华典藏网

发一念心,称归敬佛。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云何一念便得成佛?若不发心,终不证悟。千里之行,始于初步;万德功勋,始于一念。举过去世所习微因,皆已成佛,验非虚唱。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过去佛,7bO中华典藏网

于过去世,无数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在世或灭后。7bO中华典藏网

或佛在世,或灭度后,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闻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闻是,一乘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皆已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此举闻法得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未来诸世尊。7bO中华典藏网

往佛既尔,未来亦然。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无有量。7bO中华典藏网

佛之名数,无有限量。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如来等。7bO中华典藏网

是等未来,诸世尊等,7bO中华典藏网

亦方便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亦以方便,演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未来一切,诸佛如来,7bO中华典藏网

以无量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教法,皆佛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度脱诸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度脱一切,未来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入佛无漏智。7bO中华典藏网

入于佛乘,无漏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闻法者,7bO中华典藏网

若有闻佛,所说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无一不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无有一人,不得成佛。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本誓愿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闻法,皆不退转,得成佛者,由佛愿力。7bO中华典藏网

我所行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我之所行,入佛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普欲令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普欲令彼,法界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亦同得此道。7bO中华典藏网

亦同得此,无上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未来世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未来之世,所有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虽说百千亿。7bO中华典藏网

虽则演说,百千亿种,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诸法门7bO中华典藏网

无数方便,诸法度门,7bO中华典藏网

其实为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称实而言,皆为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两足尊。7bO中华典藏网

福慧俱足。7bO中华典藏网

知法常无性。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了知一切诸法常住不迁,由来空寂,本无自性。7bO中华典藏网

佛种从缘起7bO中华典藏网

佛性种子,五分功德,从缘而起,成就报身。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说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之故,说一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是法住法位。7bO中华典藏网

是一切法本性空寂,如如不动,名住法位。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相常住。7bO中华典藏网

世间妄相,生灭法也。常住实相,不生灭也。了法无生,相即无相。如水中月,虚而可见。无心鉴像,照而常空。7bO中华典藏网

于道场知已。7bO中华典藏网

佛于道场,证知此已,7bO中华典藏网

导师方便说7bO中华典藏网

为世导师,因众生故,假以言词,方便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所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天人,之所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现在十方佛。7bO中华典藏网

前明往佛自行化他,此说现在亦复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其数如恒沙。7bO中华典藏网

佛数之多,如彼河沙,7bO中华典藏网

出现于世间。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慈悲,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安稳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为欲安稳,诸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亦说如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亦如往佛,说诸实相,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知第一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佛知诸法,清净第一,常自寂灭,7bO中华典藏网

以方便力故。7bO中华典藏网

法本无言,以方便故,为诸众生,种种解说。7bO中华典藏网

虽示种种道,7bO中华典藏网

虽则开示,种种道门,7bO中华典藏网

其实为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据其实意,皆为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知众生诸行。7bO中华典藏网

知诸众生,种种心行,7bO中华典藏网

深心之所念。7bO中华典藏网

于何法中,深生爱念?7bO中华典藏网

过去所习业7bO中华典藏网

于过去世,所习何业?7bO中华典藏网

欲性精进力。7bO中华典藏网

种种乐欲,种种习性,于何法中,而能精进?有于何等,清净道力?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根利钝。7bO中华典藏网

根器不同,有上中下。利为上根,钝即中下。7bO中华典藏网

以种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如本生本事,无数种因缘,7bO中华典藏网

譬喻亦言词。7bO中华典藏网

引物比喻,言词演说。7bO中华典藏网

随应方便说。7bO中华典藏网

随其所当,方便为说。7bO中华典藏网

今我亦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既然,今我亦尔。7bO中华典藏网

安稳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为令众生,得安乐故。7bO中华典藏网

以种种法门。7bO中华典藏网

以种种法,为入道门。7bO中华典藏网

宣示于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宣通示教,于佛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智慧力。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佛智,方便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知众生性欲7bO中华典藏网

知诸众生,种种根性,种种欲乐,7bO中华典藏网

方便说诸法。7bO中华典藏网

说于三乘,方便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皆令得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随根说法,故皆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舍利弗,当知此意,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佛眼观。7bO中华典藏网

我以佛证,圆通之眼,观彼法界,7bO中华典藏网

见六道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鉴见六道,在迷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贫穷无福慧。7bO中华典藏网

乏少曰贫,窘极曰穷。悭故不施,所以无福;愚故不学,所以无慧。7bO中华典藏网

入生死险道7bO中华典藏网

生死可畏,名险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相续苦不断。7bO中华典藏网

由过去业,感现在身,于现身中,不知出要,起惑造业,招未来苦,递相接续,无间断时。7bO中华典藏网

深著于五欲。7bO中华典藏网

于五欲境,深生爱着。7bO中华典藏网

如𤛆牛爱尾。7bO中华典藏网

𤛆牛之性,酷爱其尾。7bO中华典藏网

以贪爱自蔽7bO中华典藏网

以贪爱故,自蔽妙明。7bO中华典藏网

盲瞑无所见。7bO中华典藏网

无目曰盲,黑暗曰暝,于一切法,无有所见。7bO中华典藏网

不求大势佛。7bO中华典藏网

为无见故,不能进求,大势力佛。7bO中华典藏网

及与断苦法。7bO中华典藏网

及与断苦,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深入诸邪见7bO中华典藏网

深入生死,邪见稠林。7bO中华典藏网

以苦欲舍苦。7bO中华典藏网

妄习苦业,欲舍苦报,7bO中华典藏网

为是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为此邪见,诸众生故,7bO中华典藏网

而起大慈心。7bO中华典藏网

而佛起于,大悲悯心,7bO中华典藏网

我始坐道场。7bO中华典藏网

我于摩竭,始坐道场,7bO中华典藏网

观树亦经行。7bO中华典藏网

观菩提树,往昔因缘,亦于树下,寂静经行。7bO中华典藏网

于三七日中。7bO中华典藏网

既成道已,摄静三七。7bO中华典藏网

思惟如是事。7bO中华典藏网

思量忖度,如是化事。7bO中华典藏网

我所得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佛所证得,无上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微妙最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微密圆妙,最为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诸根钝。7bO中华典藏网

而诸众生,根性昏钝,7bO中华典藏网

着乐痴所盲。7bO中华典藏网

以着世乐,为痴所蔽。7bO中华典藏网

如斯之等类。7bO中华典藏网

如此等众,一类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云何而可度?7bO中华典藏网

云何说法而可度脱?7bO中华典藏网

尔时诸梵王,7bO中华典藏网

佛作尔思,时诸色界,诸梵天王,7bO中华典藏网

及诸天帝释。7bO中华典藏网

佛一化境有三千界百亿须弥,一一须弥各一帝释,故云诸也。7bO中华典藏网

护世四天王7bO中华典藏网

守护世界,四天门王。7bO中华典藏网

及大自在天。7bO中华典藏网

欲界第六天,于欲界中名为自在;色顶摩醯,于色界中名大自在。7bO中华典藏网

并余诸天众。7bO中华典藏网

并余在会,诸天仙众,7bO中华典藏网

眷属百千万。7bO中华典藏网

一一诸天,各与眷属,百千万众,7bO中华典藏网

恭敬合掌礼。7bO中华典藏网

一心恭敬,合掌顶礼:7bO中华典藏网

请我转法轮。7bO中华典藏网

请佛为众,转大法轮。7bO中华典藏网

我即自思惟:7bO中华典藏网

我即于座,自心思惟:7bO中华典藏网

若但赞佛乘。7bO中华典藏网

若独赞叹,一佛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众生没在苦。7bO中华典藏网

而诸众生,没于苦海。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信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终不能得,信是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破法不信故。7bO中华典藏网

破毁正教,不能信故。7bO中华典藏网

坠于三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因破法故,必堕恶道,非为无益,而又害之。7bO中华典藏网

我宁不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则宁可,不如莫说。7bO中华典藏网

疾入于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疾速入于,寂灭涅槃。7bO中华典藏网

寻念过去佛。7bO中华典藏网

寻复思念,过去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所行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所行化事,方便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所得道。7bO中华典藏网

我于今世,所得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亦应说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亦当如彼,方便说三。7bO中华典藏网

作是思惟时:7bO中华典藏网

佛正作此,思量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佛皆现。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诸佛,皆现在前。7bO中华典藏网

梵音慰喻我。7bO中华典藏网

以梵音声,安慰于我:7bO中华典藏网

善哉释迦文!7bO中华典藏网

善哉善哉,释迦文佛!7bO中华典藏网

第一之导师7bO中华典藏网

善思方便,导利众生,于导师中,最为第一。7bO中华典藏网

得是无上法。7bO中华典藏网

得是无上,正真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随诸一切佛。7bO中华典藏网

又能随顺,一切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而用方便力。7bO中华典藏网

而用三乘方便之力。7bO中华典藏网

我等亦皆得。7bO中华典藏网

我等诸佛,亦皆证得,7bO中华典藏网

最妙第一法。7bO中华典藏网

最上微妙,第一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为诸众生类。7bO中华典藏网

为诸一切,众生之类,7bO中华典藏网

分别说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于一佛乘,分别说三。7bO中华典藏网

少智乐小法。7bO中华典藏网

有少智慧,乐着小法。7bO中华典藏网

不自信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自信,当得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是故以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以是之故,用诸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分别说诸果。7bO中华典藏网

广分别说,声闻缘觉,及菩萨乘,所证之果。7bO中华典藏网

虽复说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虽复分别,说于三乘,7bO中华典藏网

但为教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究其本意,但是为教,菩萨之机,令成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舍利弗,当知尔时,7bO中华典藏网

我闻圣师子。7bO中华典藏网

佛闻诸佛,圣主师子,7bO中华典藏网

深净微妙音。7bO中华典藏网

深远清净,微妙之音。7bO中华典藏网

称南无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口称归敬,十方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复作如是念:7bO中华典藏网

又复作意,如是念言:7bO中华典藏网

我出浊恶世。7bO中华典藏网

佛出末劫,浊恶世时,7bO中华典藏网

如诸佛所说:7bO中华典藏网

如过现佛,所说仪式,7bO中华典藏网

我亦随顺行。7bO中华典藏网

我亦随顺,诸佛所行,7bO中华典藏网

思惟是事已。7bO中华典藏网

思惟三乘方便事已。7bO中华典藏网

即趣波罗柰。7bO中华典藏网

即从摩竭,至波罗奈。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寂灭相。7bO中华典藏网

诸法性空,寂灭之相,7bO中华典藏网

不可以言宣。7bO中华典藏网

可以理会,不可言说。7bO中华典藏网

以方便力故。7bO中华典藏网

但以如来,方便力故,7bO中华典藏网

为五比丘说7bO中华典藏网

为五拘邻假名字说7bO中华典藏网

是名转法轮。7bO中华典藏网

是名鹿苑,初转法轮。7bO中华典藏网

便有涅槃音。7bO中华典藏网

便有方便涅槃之音。7bO中华典藏网

及以阿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五、比丘等皆证四果7bO中华典藏网

法僧差别名7bO中华典藏网

四谛名法,罗汉名僧。7bO中华典藏网

从久远劫来。7bO中华典藏网

佛从因地,久远时来。7bO中华典藏网

赞示涅槃法7bO中华典藏网

赞叹开示,寂灭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生死苦永尽。7bO中华典藏网

远离生死,诸苦永尽。7bO中华典藏网

我常如是说。7bO中华典藏网

佛从久劫,常如是说。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舍利弗,当知佛意,7bO中华典藏网

我见佛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我见现前,诸佛子等,7bO中华典藏网

志求佛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立志愿求,佛之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千万亿。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咸以恭敬心。7bO中华典藏网

一时咸以,恭敬之心,7bO中华典藏网

皆来至佛所。7bO中华典藏网

皆悉来至,佛所住处。7bO中华典藏网

曾从诸佛闻。7bO中华典藏网

已曾从于,诸佛所闻,7bO中华典藏网

方便所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方便善巧,所说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我即作是念:7bO中华典藏网

佛观时至,即作念言: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所以出。7bO中华典藏网

如来所以,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为说佛慧故。7bO中华典藏网

本为演说,佛之智慧,7bO中华典藏网

今正是其时。7bO中华典藏网

于今正是,说佛慧时。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当知我,说大之意,7bO中华典藏网

钝根小智人7bO中华典藏网

下等钝根,小智见人。7bO中华典藏网

著相憍慢者。7bO中华典藏网

贪着世相,自憍慢者。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信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信是大乘之法,所以不说。7bO中华典藏网

今我喜无畏。7bO中华典藏网

今我喜无,此之忧畏。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菩萨中,7bO中华典藏网

于诸菩萨,大众之中,7bO中华典藏网

正直舍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昔为小机,未免迂曲,作方便说。今既纯熟,舍前方便,正直而说。7bO中华典藏网

但说无上道。7bO中华典藏网

但说一乘,无上道教。7bO中华典藏网

菩萨闻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若菩萨根,闻如是法,7bO中华典藏网

疑网皆已除。7bO中华典藏网

疑惑不决,如在网中。今闻妙教,裂诸见网,7bO中华典藏网

千二百罗汉7bO中华典藏网

即佛初化,五拘邻、三迦叶、目犍连、舍利弗,师徒总有千二百人,五百弟子,及以上首诸无学者。7bO中华典藏网

悉亦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罗汉闻大,即偏而圆,悉亦当得,作究竟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三世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如彼十方,三世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说法之仪式7bO中华典藏网

所说化法,方便仪式,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亦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我今所得,无上之道,亦当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说无分别法。7bO中华典藏网

三乘之道,名分别说,唯说一乘,即无分别。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兴出世。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诸佛,兴慈出世,7bO中华典藏网

悬远值遇难。7bO中华典藏网

悬隔长远,值遇是难。7bO中华典藏网

正使出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正使诸佛,出现于世,7bO中华典藏网

说是法复难。7bO中华典藏网

说一乘法,亦复是难。7bO中华典藏网

无量无数劫。7bO中华典藏网

经无数时。7bO中华典藏网

闻是法亦难。7bO中华典藏网

得闻是法,亦不容易。7bO中华典藏网

能听是法者。7bO中华典藏网

能于法会,听受此法。7bO中华典藏网

斯人亦复难。7bO中华典藏网

此等之人,亦不易得。7bO中华典藏网

譬如优昙华。7bO中华典藏网

般泥洹经,翻为瑞应,此华生时,佛即出世,以譬如来,难可得见。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皆爱乐。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众生,皆悉爱乐,7bO中华典藏网

天人所希有。7bO中华典藏网

天上人间,之所罕有。7bO中华典藏网

时时乃一出。7bO中华典藏网

非有道时,优昙不现,机兴时至,方乃得闻。7bO中华典藏网

闻法欢喜赞7bO中华典藏网

若闻是法,欢喜赞叹,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发一言。7bO中华典藏网

乃至略尔,发一言音。7bO中华典藏网

则为已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则为已能,修法供养。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三世佛。7bO中华典藏网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7bO中华典藏网

是人甚希有。7bO中华典藏网

是信法人甚为罕有。7bO中华典藏网

过于优昙华。7bO中华典藏网

过于昙华,难可得见。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勿有疑。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于法,勿得有疑,7bO中华典藏网

我为诸法王。7bO中华典藏网

我为世尊,诸法之王,7bO中华典藏网

普告诸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普告在会,一切大众,7bO中华典藏网

但以一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但以一乘,无上之道。7bO中华典藏网

教化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教训化导,于诸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无声闻弟子。7bO中华典藏网

初说三乘,终归一实。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会众,及舍利弗,7bO中华典藏网

声闻及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小乘声闻,权教菩萨。7bO中华典藏网

当知是妙法。7bO中华典藏网

当知如是,上妙之法,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之秘要7bO中华典藏网

是诸世尊,秘密要妙,7bO中华典藏网

以五浊恶出。7bO中华典藏网

为五浊世,末劫之时。7bO中华典藏网

但乐着诸欲。7bO中华典藏网

但是爱乐,贪着五欲,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如是浊恶,着欲众生,7bO中华典藏网

终不求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终不肯求,无上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当来世恶人7bO中华典藏网

当未来世,浊恶之人,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说一乘。7bO中华典藏网

闻佛演说,一佛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迷惑不信受。7bO中华典藏网

心中迷惑,不能信受。7bO中华典藏网

破法堕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毁破正法,堕于恶道。7bO中华典藏网

有惭愧清净。7bO中华典藏网

有惭有愧,发清净心。7bO中华典藏网

志求佛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并志求于,佛之道者。7bO中华典藏网

当为如是等。7bO中华典藏网

当为如是,正信人等,7bO中华典藏网

广赞一乘道7bO中华典藏网

广赞一乘,无上佛道。7bO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当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舍利弗,须当知之。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法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之法,其义如是。7bO中华典藏网

以万亿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以千万亿,无数方便,7bO中华典藏网

随宜而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随其所宜,而为说法。7bO中华典藏网

其不习学者:7bO中华典藏网

其有愚痴,不习学者,7bO中华典藏网

不能晓了此。7bO中华典藏网

则不能得,晓了此义。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既已知。7bO中华典藏网

汝等大众,既已得知,7bO中华典藏网

诸佛世之师。7bO中华典藏网

一切诸佛,世间之师,7bO中华典藏网

随宜方便事。7bO中华典藏网

随顺机宜,说法之事。7bO中华典藏网

无复诸疑惑。7bO中华典藏网

无复同彼,有诸疑惑。7bO中华典藏网

心生大欢喜。7bO中华典藏网

闻法信解,心大喜悦。7bO中华典藏网

自知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自知未来,必当作佛。7bO中华典藏网

妙法莲华经句解卷第一7bO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