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附图颂)

宋元嘉中疆良耶舍 译xH5中华典藏网

如是我闻(至)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xH5中华典藏网

图经摄颂  天台无尽法师传灯 述xH5中华典藏网

灵山嘉会xH5中华典藏网

 如来趺坐耆阇崛  三乘八部众围绕xH5中华典藏网

 寂而常照鉴机宜  犹若洪钟以待扣xH5中华典藏网

 久修久证真三昧  心境如如清净方xH5中华典藏网

 一得往生不退转  应为圆机称性说xH5中华典藏网

尔时王舍大城(至)一不得往。xH5中华典藏网

阇王幽父xH5中华典藏网

 阇王名为未生怨  生来已有怨害相xH5中华典藏网

 随顺调达恶友教  汝弑频婆作新王xH5中华典藏网

 我弑牟尼作新佛  共化世间亦快哉xH5中华典藏网

 依教幽王重室内  制诸群臣不得往xH5中华典藏网

按梵语阿阇世。此云未生怨。母怀之日。有冤恶相。占者预记。因以为名。xH5中华典藏网

○调达。佛堂弟。一名提婆达多。与佛世世为仇。以种种变幻。动王子心。立大精舍。得大供养。为王子云。我杀牟尼。以作新佛。汝杀频婆。以作新王。共化世间。不亦快哉。乃教王子。放五百醉象。蹋杀如来。佛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象见怖畏。投地敬礼。佛为众云。我于尔时。手五指头。实无师子。乃是慈善根力。故令彼伏。后复以恶毒着指抓中。欲因礼拜。以中伤佛。往而未到。地自然裂。火车来迎。生入地狱。xH5中华典藏网

国太夫人(至)颜色和悦。xH5中华典藏网

夫人密往xH5中华典藏网

 国太夫人韦提希  恭敬大王时密往xH5中华典藏网

 身涂麨蜜缨盛浆  日日用以奉大王xH5中华典藏网

 食已漱口向佛礼  尊者授戒为说法xH5中华典藏网

 三七日中颜和悦  怡然清净得不死xH5中华典藏网

时阿阇世(至)不令复出。xH5中华典藏网

加恶弑母xH5中华典藏网

 阇王来问守门人  父王今犹存在耶xH5中华典藏网

 阍人具白如上事  阇世瞋欲弑其母xH5中华典藏网

 月光耆婆二大臣  按剑苦谏怒方息xH5中华典藏网

 敕语内官幽禁之  局蹐深宫不令出xH5中华典藏网

时韦提希(至)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xH5中华典藏网

缘起弑逆韦提哀请xH5中华典藏网

 此经发起因弑逆  令人深厌娑婆苦xH5中华典藏网

 亲所生子尚复然  他人能不按剑起xH5中华典藏网

 极乐莲华为父母  无冤无亲法平等xH5中华典藏网

 大哉善权方便力  普使群生获安养xH5中华典藏网

 韦提遥向耆阇请  如来山没宫中现xH5中华典藏网

 我昔何罪生斯子  惟愿往生无忧处xH5中华典藏网

 即时放光现诸土  极乐世界当其根xH5中华典藏网

 三种福业先其缘  十六观门次其说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韦提希(至)名曰初观。xH5中华典藏网

落曰悬鼓xH5中华典藏网

 创始先当观落日  状如悬鼓系其心xH5中华典藏网

 制心一处办大事  况复西向示生方xH5中华典藏网

 久久寂静心不移  静极明生观易成xH5中华典藏网

 开目闭目常明了  是为净土之初门xH5中华典藏网

次作水想(至)名第二观。xH5中华典藏网

大水结冰xH5中华典藏网

 极乐国地琉璃宝  始欲观之不易成xH5中华典藏网

 大水结冰粗似之  琉璃境界已现前xH5中华典藏网

 下有宝幢以承擎  八方八楞皆具足xH5中华典藏网

 一一方面百宝成  种种庄严难具说xH5中华典藏网

按八风者。四维八方。有八种风。致自然之乐。演妙法之音。xH5中华典藏网

世有八苦。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xH5中华典藏网

佛谓憍陈如等五比丘曰。汝知色受想行色。为是常。为无常也。为是苦。为非苦也。为是空。为非空也。为有我。为非我也。五比丘众闻之。漏尽意解。成阿罗汉。xH5中华典藏网

此想成时(至)名为邪观。xH5中华典藏网

琉璃宝地xH5中华典藏网

 水想成时地已成  一一观之令明了xH5中华典藏网

 闭目开目无散失  惟除食时恒忆事xH5中华典藏网

 是为粗见极乐地  若得三昧难思议xH5中华典藏网

 除八十亿劫重罪  作是观者名正观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至)名第四观。xH5中华典藏网

七重行树xH5中华典藏网

 行树八千由旬高  七宝华叶作异色xH5中华典藏网

 妙真珠网弥覆上  七重行树并诸网xH5中华典藏网

 妙华宫殿居天童  众宝光严百千日xH5中华典藏网

 诸华涌生诸妙果  厥状犹如帝释瓶xH5中华典藏网

按大本云。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码瑙树。砗磲之树。xH5中华典藏网

梵语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梵语摩尼。此翻离垢。言此宝光净。不为垢染。又翻增长。谓有此宝处。增其威德。又或翻为随意。如意。xH5中华典藏网

阎浮檀金。此云胜金。阎浮者。梵语云染部捺陀。乃须弥西南西域河。有此树。形高大。其果甘美。果汁入水。沙石成金。一粒置常金中。皆失色。佛身似之。xH5中华典藏网

如帝释瓶者。帝释梵语释迦因陀罗。此云能主。谓其能为天主。言瓶者。昔有贫人。常供养天。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慜此人。自与一器。名曰德瓶。而语之言。所须之物。从此瓶出。其人应意所欲。无所不得。今以妙华涌出诸果。如彼天瓶。出种种物。故以喻之。xH5中华典藏网

次当想水(至)名第五观。xH5中华典藏网

八功德水xH5中华典藏网

 极乐世界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宝成xH5中华典藏网

 其宝柔软珠王生  涌出分为十四支xH5中华典藏网

 黄金为渠金刚沙  七宝莲华六十亿xH5中华典藏网

 水注华树寻上下  演法化鸟赞三宝xH5中华典藏网

按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具八种功德。利益众生也。xH5中华典藏网

众宝国土(至)名为邪观。xH5中华典藏网

总观依报xH5中华典藏网

 琉璃宝地八交道  一一界以黄金绳xH5中华典藏网

 界上五百亿宝楼  诸天于中作妓乐xH5中华典藏网

 又有乐器悬虚空  不鼓自鸣念三宝xH5中华典藏网

 此想成已名粗见  宝树宝地及宝池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及二菩萨。xH5中华典藏网

佛住空中xH5中华典藏网

 如来将欲说佛观  西方三圣忽现前xH5中华典藏网

 弥陀身如阎浮金  相好光明无比论xH5中华典藏网

 观音侍左势至右  皆令韦提大众见xH5中华典藏网

 我今因佛得睹之  未来众生云何见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韦提希(至)名为邪观。xH5中华典藏网

莲华宝座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莲华八万四千叶  脉光具数正与等xH5中华典藏网

 叶大一万二千里  五百亿珠为映饰xH5中华典藏网

 一一尼珠放千光  其光犹如七宝盖xH5中华典藏网

 毗楞伽宝以为台  二宝珍网为庄校xH5中华典藏网

 台上自然有宝幢  四柱犹如须弥山xH5中华典藏网

 幢上宝幔如天宫  五百亿珠为映饰xH5中华典藏网

 珠放八万四千光  一一光作异种色xH5中华典藏网

 金刚珍珠杂华云  十二随意作佛事xH5中华典藏网

按西域。有甄叔迦树。具七宝色。形大须弥。此宝色似此等。因以名焉。xH5中华典藏网

须弥山者。上云妙高。如夜摩天者。此云善时。以彼见光明。无昼夜之别。故云善时。xH5中华典藏网

阿弥陀佛。以昔因中。作菩萨比丘。名为法藏。于世界法王佛所。发四十八愿。取此净土。摄诸善念。今愿力成。故令所依。华座若此。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三藐三佛陀。xH5中华典藏网

次当想佛xH5中华典藏网

 华座既成当想佛  众生何以可得见xH5中华典藏网

 诸佛如来法界身  常入行人之世界xH5中华典藏网

 是故汝等心想佛  是心即相好光明xH5中华典藏网

 是心作佛心是佛  三号悉从心想生xH5中华典藏网

想彼佛者(至)得念佛三昧。xH5中华典藏网

先作像观xH5中华典藏网

 未观真佛先想像  佛身犹如阎浮金xH5中华典藏网

 坐彼华上心眼开  极乐严饰极明了xH5中华典藏网

 观音坐左势至右  三像皆放大光明xH5中华典藏网

 一一树下三莲华  三圣恒俱宣妙法xH5中华典藏网

按正遍知。如来十号之一。无量甚深。故喻如海。xH5中华典藏网

梵语多陀阿伽度。此云如来。梵语阿罗诃。此云应供。梵语三藐三佛陀。即此云正遍知。皆诸佛之总号。心感诸佛。心即诸佛。心尚能作诸佛。岂不感于弥陀。心尚即是诸佛。岂不即是弥陀。应知弥陀与一切佛。不多不少。诸佛乃即一之多。弥陀乃即多之一也。xH5中华典藏网

十二部经教。总称修多罗。同名为经。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名为邪观。xH5中华典藏网

佛真法身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佛身高六十万亿  那由他恒沙由旬xH5中华典藏网

 色如万亿夜摩天  阎浮檀树紫磨金xH5中华典藏网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xH5中华典藏网

 身诸毛孔演光明  犹如须弥山王胜xH5中华典藏网

 圆光百亿大千界  化佛无量数最多xH5中华典藏网

 身具八万四千相  相具八万四千好xH5中华典藏网

 好具八万四千光  其光遍摄念佛人xH5中华典藏网

 见此即见于诸佛  念佛三昧名已得xH5中华典藏网

按佛于八万四千尘劳。皆见实相。理智冥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故节节云八万四千。xH5中华典藏网

无缘慈者。无心攀缘。自然现益也。皆是如来慈善根力。自然成就。xH5中华典藏网

慈云忏主云。欲修观者。当于一处。绳床西向。加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静明彻。显映金颜。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如镜像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此皆心性所现。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盖因相有八万。都想难成。故令但观眉间毫相。如五须弥。此观若成。八万皆现。而此丈五观法。更便初机。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名为邪观。xH5中华典藏网

观音法身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观音身量长八十  万亿那由他由旬xH5中华典藏网

 身体紫磨黄金色  顶有肉髻项圆光xH5中华典藏网

 每面各百千由旬  五百化身如释迦xH5中华典藏网

 每佛五百化侍者  五道众生于中现xH5中华典藏网

 毗楞伽宝为天冠  天冠中有立化佛xH5中华典藏网

 眉毫相备七宝色  流出八万四千光xH5中华典藏网

 光中化佛化侍者  譬如红莲无量光xH5中华典藏网

 手足庄严诸相好  一一如经之所说xH5中华典藏网

按宝积经中。应持菩萨。用神力上观三十二恒河沙世界。不能见佛顶。故曰无见顶相。不及世尊。xH5中华典藏网

次观大势至菩萨(至)大势至。xH5中华典藏网

势至法身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势至身量等观音  举身光照十方国xH5中华典藏网

 但见菩萨毛孔光  即见诸佛净妙光xH5中华典藏网

 以智慧光照一切  是故号为无边光xH5中华典藏网

 令离三途得上力  又复号为大势至xH5中华典藏网

 天冠五百宝莲华  佛国广长于中现xH5中华典藏网

 肉髻犹如钵头华  宝瓶内盛诸光明xH5中华典藏网

 行时世界咸震动  宝华庄严如极乐xH5中华典藏网

 坐时国土悉动摇  西方三圣皆云集xH5中华典藏网

见此事时(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xH5中华典藏网

普观当生xH5中华典藏网

 见此事时作生想  自心生于极乐国xH5中华典藏网

 趺坐莲华合门想  五百色光来照身xH5中华典藏网

 见佛菩萨满空中  水鸟树林宣妙法xH5中华典藏网

 出定之时与定合  如是见时名普观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名第十三观。xH5中华典藏网

杂观三圣xH5中华典藏网

 若欲至心生西方  先当观于丈六像xH5中华典藏网

 观音侍左势至右  十方变现得自在xH5中华典藏网

 或现丈六或八尺  所现之形真金色xH5中华典藏网

 但观首相知二尊  是为西方杂想观xH5中华典藏网

按观首相者。顶上有化佛者。观音也。顶上有宝瓶者。势至也。余相皆同。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是名上品上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九品总图xH5中华典藏网

 三辈往生分九品  同生净土宝池中xH5中华典藏网

 一者进道有迟疾  二者所乘有殊异xH5中华典藏网

 三者华开有早晚  四者见佛有明昧xH5中华典藏网

 但使获预下下流  亦得永阶于不退xH5中华典藏网

上品上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若有众生欲往生  应当发其三种心xH5中华典藏网

 至诚深心回向心  具此三心即往生xH5中华典藏网

 复有三种之众生  慈心不杀具诸戒xH5中华典藏网

 读诵大乘方等经  修行六念愿往生xH5中华典藏网

 此人精进勇猛故  西方三圣现其前xH5中华典藏网

 化佛比丘诸天众  放大光明照其身xH5中华典藏网

 授手接以金刚台  一弹指顷生彼国xH5中华典藏网

 见佛相好悟无生  即得无量总持门xH5中华典藏网

上品中生者(至)是名上品中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上品中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不必持诵方等经  善解义趣心不动xH5中华典藏网

 深信因果不谤法  以此回向而求生xH5中华典藏网

 临终三圣来接引  持紫金台至其前xH5中华典藏网

 一千化佛俱授手  即见身坐宝莲台xH5中华典藏网

 合掌叉手赞诸佛  如一念顷生池中xH5中华典藏网

 宝华经宿方乃开  即见其身真金色xH5中华典藏网

 足蹈莲华佛放光  普闻众声说妙法xH5中华典藏网

 七日于道不退转  经一小劫得无生xH5中华典藏网

上品下生者(至)名第十四观。xH5中华典藏网

上品下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亦信因果不谤法  但发无上菩提心xH5中华典藏网

 以此功德而回向  发愿求生极乐国xH5中华典藏网

 行者临欲命终时  三圣手持金莲华xH5中华典藏网

 化五百佛来至此  一时授手而接引xH5中华典藏网

 赞言法子发道心  是故我今来迎汝xH5中华典藏网

 即见自身坐金莲  华合随从世尊后xH5中华典藏网

 一日一夜华方开  三七日后见了了xH5中华典藏网

 供佛更经三小劫  得百法门欢喜地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是名中品上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中品上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受持五八并诸戒  不造五逆无众过xH5中华典藏网

 以此善根普回向  发愿求生极乐国xH5中华典藏网

 阿弥陀佛来接引  与诸比丘共围绕xH5中华典藏网

 至其人前为说法  赞叹出家离众苦xH5中华典藏网

 行者见已心欢喜  自身趺坐莲华台xH5中华典藏网

 长跪合掌礼弥陀  未举头顷生华中xH5中华典藏网

 莲华寻开闻法音  赞叹苦集灭道法xH5中华典藏网

 应时即得阿罗汉  三明六通八解脱xH5中华典藏网

按八戒斋者。一名八关斋戒。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及香油涂身熏衣。不自歌舞往听。不过中食。关者。禁闭八罪。不令犯也。斋以不过中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不言九也。此通俗人受。以一日一夜为期。xH5中华典藏网

中品中生者(至)是名中品中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中品中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若人一日与一夜  受持八关之斋戒xH5中华典藏网

 或持沙弥之十戒  或持比丘具足戒xH5中华典藏网

 三千威仪八万行  一一护持无缺犯xH5中华典藏网

 以此回向并发愿  戒香熏修以为因xH5中华典藏网

 行者临欲命终时  见佛眷属放光明xH5中华典藏网

 手持七宝莲华台  俱时来至行者前xH5中华典藏网

 自闻空中赞叹言  随顺佛教来迎汝xH5中华典藏网

 七日华开证初果  经半劫成阿罗汉xH5中华典藏网

按具足戒者。即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也。xH5中华典藏网

中品下生者(至)名第十五观。xH5中华典藏网

中品下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若人孝养于父母  行世仁慈众善行xH5中华典藏网

 命终得遇善知识  为其演说净土事xH5中华典藏网

 极乐世界妙庄严  弥陀四十八大愿xH5中华典藏网

 闻已欢喜即命终  而得往生安养土xH5中华典藏网

 譬如壮土伸臂顷  即时已生彼世界xH5中华典藏网

 生彼土已经七日  得遇观音大势至xH5中华典藏网

 菩萨为说种种法  尔时即证须陀洹xH5中华典藏网

 过此更经一小劫  得成四果阿罗汉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是名下品上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下品上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此人虽不谤方等  多造恶业无惭愧xH5中华典藏网

 命终得遇善知识  为说十二部经卷xH5中华典藏网

 以闻如是经名故  除却千劫重恶业xH5中华典藏网

 复教叉手称弥陀  除五十劫生死罪xH5中华典藏网

 彼佛即遣化三圣  至行者前赞叹言xH5中华典藏网

 以汝称佛灭诸罪  是故我今来迎汝xH5中华典藏网

 见光即生华池中  七七华开见圣尊xH5中华典藏网

 放光说法发道心  经十小劫登初地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是名下品中生者。xH5中华典藏网

下品中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五戒八戒具足戒  如是愚人都毁犯xH5中华典藏网

 盗僧祇物现前物  不净说法无惭愧xH5中华典藏网

 恶业庄严应堕狱  善友慈悲为赞佛xH5中华典藏网

 十力威德及光明  五分法身皆赞说xH5中华典藏网

 是人闻已灭重罪  地狱火化清凉风xH5中华典藏网

 吹诸天华华坐佛  三圣俱来接引之xH5中华典藏网

 如一顷念生彼国  经于六劫华方敷xH5中华典藏网

 为说大乘甚深经  应时即发大道心xH5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至)名第十六观。xH5中华典藏网

下品下生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或有众生作不善  五逆十恶备众恶xH5中华典藏网

 如此愚人应堕狱  经历多劫受诸苦xH5中华典藏网

 善友安慰说妙法  教令念佛生西方xH5中华典藏网

 是人苦迫不遑念  复劝高声称佛名xH5中华典藏网

 高声称佛尽一气  具足十念称佛名xH5中华典藏网

 念念灭除多劫罪  即乘佛力生净土xH5中华典藏网

 十二大劫莲华开  二大菩萨为宣说xH5中华典藏网

 诸法实相除罪法  闻已即发菩提心xH5中华典藏网

说是语时(至)逮无生忍。xH5中华典藏网

夫人悟道xH5中华典藏网

 韦提闻佛说是法  应时即见极乐国xH5中华典藏网

 广长之相极分明  亦见弥陀二大士xH5中华典藏网

 心生欢喜未曾有  豁然大悟裂惑网xH5中华典藏网

 登圆初位发心住  发三德性证无生xH5中华典藏网

五百侍女(至)发无上道心。xH5中华典藏网

侍女发心xH5中华典藏网

 五百侍女大因缘  夙有善根预兹会xH5中华典藏网

 闻法而思思而修  十六观门悉成就xH5中华典藏网

 皆发无上菩提心  各各愿生极乐国xH5中华典藏网

 世尊授记当往生  获得现前真三昧xH5中华典藏网

 无量诸天亦同发  无上正等菩提心xH5中华典藏网

按夫人悟道。侍女发心。阿阇父王。亦证阿那含果。独阿阇世。未彰报应。心窃疑之。后阅涅槃梵行品云。阿阇世。杀父害母。至涅槃会。身疮肿热。生重惭愧。悔过自责。耆婆劝往佛所。佛为说法。得无根信。又大弥陀经。亦载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子。闻说阿弥陀佛功德。皆大欢喜。愿如阿弥陀佛。佛即授记。皆当作佛。由是观之。如来法门广大。不拒来者。亦足以为十恶往生之一证云。而或又谓调达阇世。频婆韦提。皆是大权菩萨。现逆现顺。利益众生。理容有之。xH5中华典藏网

十恶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十念往生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成就。乐邦文类云。世有十种临命。不得念佛。一善友不遇。无人劝念。二病苦缠身。不遑念佛。三或偏风失语。不能念佛。四或狂乱失心。注想难成。五遭水火。不暇志诚。六遇豺狼。无复善友。七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饱食过度。昏迷致死。九军阵斗战。奄忽而亡。十忽坠高岩。伤坏性命。如是十种。断不能念。应须预为修持。使净业先成。纵遇难缘。必得弥陀接引而往也。xH5中华典藏网

尔时阿难(至)皆大欢喜。xH5中华典藏网

王宫流通 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阿难问佛当何名  此法之要云何持xH5中华典藏网

 佛答名观极乐国  无量寿佛二大士xH5中华典藏网

 亦名除障生佛前  汝当受持无忘失xH5中华典藏网

 若有行此三昧者  现身得见三圣尊xH5中华典藏网

 若善男子善女人  但闻佛名菩萨名xH5中华典藏网

 除无量劫生死罪  何况忆念而受持xH5中华典藏网

 世间若有念佛者  即是人中芬陀华xH5中华典藏网

 二大菩萨为胜友  当坐道场生佛家xH5中华典藏网

按梵语分陀利。此云白莲华。涅槃云。水生华中。分陀利最为第一。xH5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至)还耆阇崛山。xH5中华典藏网

足步虚还xH5中华典藏网

 如来神通具隐显  随机所现各不同xH5中华典藏网

 韦提哀请化将成  是故山没宫中现xH5中华典藏网

 今者观法已周圆  足步虚空还耆崛xH5中华典藏网

 普令见者知斯事  各各仰遵于法化xH5中华典藏网

尔时阿难(至)礼佛而退。xH5中华典藏网

崛山流通xH5中华典藏网

 如来王宫说法已  足步虚空还耆山xH5中华典藏网

 庆喜广为大众说  天龙闻法欢喜去xH5中华典藏网

 遂令大法永流通  正像末法受其施xH5中华典藏网

 莲宗一脉传至今  无量众生生净土xH5中华典藏网

绘图摄颂二xH5中华典藏网

 我今未能即忘筌  按图索马为准的xH5中华典藏网

 如此绘像差得真  而我摄颂多遗漏xH5中华典藏网

 普愿信者读诵者  见闻欢喜赞美者xH5中华典藏网

 皆作人中白莲华  当坐道场生佛家xH5中华典藏网

 见佛见土及见图  三见同用此一见xH5中华典藏网

 见佛即见真法身  见土即见常寂光xH5中华典藏网

 岂不见图同此二  图图见佛妙依正xH5中华典藏网

 我愿见此图经者  应当志心如是观xH5中华典藏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图颂终)xH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