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明汤显祖作。论述了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力量和作用、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诸问题。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因此,戏剧起源于“情”。指出戏剧的力量和作用,在于表现人生、表现历史的极大可能性,能够“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万物之途,攒古今之千变”,从而说明戏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舞台上创立一个意象中的世界;还指出戏剧具有感发人情、陶冶性灵、启迪良知的伟力。总结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性,即要求演员全身心献于艺术,“一汝神,端而虚”,“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养,“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有求真而传神的艺术表演,“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引起联想,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载于《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文之七: 记》。
书指
二卷。书论。明代汤临初撰。临初生平事迹未详。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十二则,下卷分十一则。其内容大体是尊崇晋、唐书法,元代推崇赵孟頫一家,认为宋人评书多不可据,对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评书多有指谪。崇尚书法古朴自然: “书贵质不贵工,贵淡不贵艳,贵自然不贵作意。质非鄙拙之谓也。”“字有自然之形,笔有自然之势,顺笔之势则字形成,尽笔之势则字法妙,不假安排,目前皆具。钟、张以来惟右军以超悟得之,故行草楷则种种入神。”“学书而不穷篆隶,则必不知用笔之方;用笔而不师古人,则必不臻神理之致。”对执笔、运笔、笔意、王右军笔势特点,对骨法、肉法、大小字法等都有深刻论述,如论骨法、肉法云: “字本无分骨肉,自《笔阵图》传,后世乃屑屑为言。不知骨生于笔,肉成于墨,笔墨不可相离。骨肉何所分别?人多不悟作书之法,乃留意于枯槁生硬以示骨,效丑于浓重臃肿以见肉,二者不可得兼并其一体而失之。不知古人之书轻重得宜,肥瘦合度,则意态流畅,精神飞动,众妙具焉。何骨何肉之分也?”对赵孟頫、怀素、程邈之书也有精确评论。有明刊本、《六艺之一录》本。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南宋朱佐编撰。该书是一部方书,全书共15卷,载方900余首。其特点是汇集了历代效验医方。 以疾病分类,共分为15大门类,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各科的内容。每一疾病都先立论,后列方,间附效验之医案。载方多为宋以前方剂,不仅收录历代医书之方,而且收录了许多士大夫家藏秘方及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医方,内容丰富,颇具实用价值。对学习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均有很大的帮助。
明光宗宝训
明光宗朱常洛语录汇编。叶向高等编纂。天启三年(1623)成书,崇祯元年(1628)进呈。四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七页。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金刚顶经毘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唐善无畏、一行同译,日本净严题记。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唐中印土沙门输迦波罗译,佛从诸波罗密平等三摩地起说咒,并坛法,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