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总标纲要分第一4ew中华典藏网

1、试释《摄大乘论》论题。4ew中华典藏网

2、试述本论的组织。4ew中华典藏网

3、试述本论与阿毘达磨大乘经的关系。4ew中华典藏网

4、试述《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与「抉择分」的同异。4ew中华典藏网

5、试述《摄大乘论》的重要性。4ew中华典藏网

6、云何无著菩萨开法相、唯识二大宗?4ew中华典藏网

7、法相宗与唯识宗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8、试就欧阳叙,述《集论》与《摄论》之不同?4ew中华典藏网

9、爲什麽说「当持《摄论》」?4ew中华典藏网

10、《摄论》诠次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11、《摄论》之大,大在何处?4ew中华典藏网

12、空宗何以要破赖耶?4ew中华典藏网

13、法相宗亦大乘,何不突出赖耶?4ew中华典藏网

14、《摄论》不用阿赖耶名,而取所知依名,何耶?4ew中华典藏网

15、《摄论》谈因中缺发心一项,何耶?4ew中华典藏网

16、博地凡夫如何依《摄论》入门?4ew中华典藏网

17、菩萨行根本爲六度,《摄论》又详叙三学,何耶?4ew中华典藏网

18、《摄论》中何以少有余涅槃、无余涅槃?4ew中华典藏网

19、何谓烦恼障、所知障?4ew中华典藏网

20、何谓尽所有性、如所有性?4ew中华典藏网

21、何谓清净智?4ew中华典藏网

22、何谓三种解脱?4ew中华典藏网

23、怎样做到生死涅槃俱不住?4ew中华典藏网

24、何谓甘露?4ew中华典藏网

25、何谓学无学僧?4ew中华典藏网

26、世亲在世时,正法正理爲什麽浑浊?世亲怎麽对待?4ew中华典藏网

27、何谓法光三摩地?4ew中华典藏网

28、何谓无谄无憍?4ew中华典藏网

29、何谓抉择?4ew中华典藏网

30、何谓薄伽梵?4ew中华典藏网

31、世亲菩萨皈敬颂,赞佛法僧三宝之重点何在?4ew中华典藏网

32、异见由何而起?4ew中华典藏网

33、谤大乘法之报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34、世亲时期真法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35、无著菩萨功德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36、世亲作释之缘起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37、世亲如何成立大乘十相是佛说?4ew中华典藏网

38、试释薄伽梵,薄伽梵前一句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39、无著《摄大乘论》何藏所摄?4ew中华典藏网

40、何谓藏?何谓二藏、三藏?4ew中华典藏网

41、由何缘故建立三藏?爲何建立三藏?4ew中华典藏网

42、云何能得解脱?4ew中华典藏网

43、试述三藏各有四义?4ew中华典藏网

44、何谓「善入大乘菩萨」?4ew中华典藏网

45、爲何义故说?4ew中华典藏网

46、云何「十相殊胜殊胜语」?4ew中华典藏网

47、何谓「十相殊胜殊胜语」?4ew中华典藏网

48、何谓「所知依」?其体是何?4ew中华典藏网

49、何谓「所知相」?4ew中华典藏网

50、何谓「入所知相」?4ew中华典藏网

51、何谓「彼入因果」?4ew中华典藏网

52、何谓「彼因果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53、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戒」?4ew中华典藏网

54、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心」?4ew中华典藏网

55、何谓「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慧」?4ew中华典藏网

56、何谓彼果断?4ew中华典藏网

57、何谓彼果智?4ew中华典藏网

58、云何显此十处,大乘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59、云何由此十相,显于大乘真是佛语?4ew中华典藏网

60、解释「是善成立,随顺无违」4ew中华典藏网

61、何谓「一切行相智」?4ew中华典藏网

62、云何如是次第说此十处?4ew中华典藏网

63、云何说「一切大乘齐此究竟」?4ew中华典藏网

所知依分第二4ew中华典藏网

64、云何证明所知依之体,定是阿赖耶识?(谓生杂染等、那落迦等,若离阿赖耶识皆不得有等,生等杂染,毕竟止息名爲涅槃。若离阿赖耶识不应证得。)4ew中华典藏网

65、云何证明前说之体,名阿赖耶识?4ew中华典藏网

66、释「阿赖耶识」之名义。4ew中华典藏网

67、何谓「有生」?何谓「摄藏」?何谓「杂染」?4ew中华典藏网

68、云何佛不向凡愚开演「阿陀那识」?4ew中华典藏网

69、何缘此识名阿陀那识?4ew中华典藏网

70、何谓「相续识」?何谓「结生」?4ew中华典藏网

71、「如世尊说心意识三」,论主引此密意何在?4ew中华典藏网

72、意有几种?各详述之。4ew中华典藏网

73、意识有差别否?4ew中华典藏网

74、染污意存在之依据有几?一一详述之。4ew中华典藏网

75、云何不共无明不与五识相应?4ew中华典藏网

76、云何不共无明不与意识(第六识)相应?4ew中华典藏网

77、「若说染污意倶转有善心」,爲什麽即无过失?4ew中华典藏网

78、何谓不共无明?4ew中华典藏网

79、何爲心?4ew中华典藏网

80、试释「真义心当生」一颂。4ew中华典藏网

81、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4ew中华典藏网

82、声闻乘有无异门密意说阿赖耶识?4ew中华典藏网

83、试释「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4ew中华典藏网

84、试释「根本识」,「穷生死蕴」。4ew中华典藏网

85、云何声闻乘安立五取蕴,贪俱乐受,或萨迦耶见名阿赖耶,不应道理?4ew中华典藏网

86、试释「不愚者」、「阿赖耶识内我性摄」。4ew中华典藏网

87、云何「于藏识我爱随缚」?4ew中华典藏网

88、试详述阿赖耶识自相、因相、果相。4ew中华典藏网

89、试释「摄持种子相应」?4ew中华典藏网

90、自相、因相、果相、从建立上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91、何爲熏习,试举喻以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92、阿赖耶识中诸杂染品法种子,爲别异住爲无别异?4ew中华典藏网

93、云何阿赖耶识名一切种子识?4ew中华典藏网

94、云何阿赖耶识与杂染诸法同时更互爲因?4ew中华典藏网

95、《摄论》如何安立因缘?4ew中华典藏网

96、云何熏习无异无杂,而能与彼有异有杂诸法爲因?4ew中华典藏网

97、试释果生染器。4ew中华典藏网

98、云何如是缘起于大乘中极细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99、略说缘起有几?各解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100、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有何过患?4ew中华典藏网

101、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二缘起有何过患?4ew中华典藏网

102、「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爲自性」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103、何谓一切趣一切自体?4ew中华典藏网

104、何谓同分异分?4ew中华典藏网

105、试释「外内不明了,于二唯世俗、胜义」?4ew中华典藏网

106、何谓种子六义?一一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107、何谓熏习四相?4ew中华典藏网

108、依上四相,何者可名所熏?4ew中华典藏网

109、六识爲何不名所熏?4ew中华典藏网

110、何谓能生因、能引因?举例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111、引《辨中边论》一颂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112、云何二种缘起具有四缘?4ew中华典藏网

113、何谓杂染清净?4ew中华典藏网

114、杂染有几?一一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115、清净有几?一一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116、《摄论》以什麽论据证明离阿赖耶识,烦恼杂染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17、云何烦恼熏习在六识身,不应道理?4ew中华典藏网

118、云何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19、云何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20、云何业杂染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21、《摄论》以几种方面证明离阿赖耶识,生杂染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22、云何证实欲界没仍生欲界,于母胎中与羯罗蓝更相和合之识定非意识?4ew中华典藏网

123、云何结生相续已,若离异熟识,执受色根不可得?4ew中华典藏网

124、云何若离异熟识,识与名色更互相依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25、云何若离异熟识,已生有情识食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26、「如世尊说,食有四种」,何等四种?4ew中华典藏网

127、云何等引地结生相续,离阿赖耶识亦不得成?4ew中华典藏网

128、云何生无色界,若离阿赖耶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应无依持?4ew中华典藏网

129、云何无色界,若出世心正现在前,若无阿赖耶识,应灭离彼趣?4ew中华典藏网

130、云何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若无阿赖耶识,应二趣悉皆灭离?4ew中华典藏网

131、云何世间清净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32、云何出世清净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33、正见得生之因云何?若离此因,能开悟否?4ew中华典藏网

134、出世心既无熏习,从何种生?4ew中华典藏网

135、云何阿赖耶识爲杂染因,复爲出世能对治彼净心种子?4ew中华典藏网

136、云何下中上品熏习?4ew中华典藏网

137、此闻熏习,有何胜利?4ew中华典藏网

138、此闻熏习,何者所摄?4ew中华典藏网

139、云何转所依?以何等喻说明?4ew中华典藏网

140、「入灭定,识不离身」,云何此识应是异熟识?4ew中华典藏网

141、有部执出定更生,名识不离身,云何不应理?4ew中华典藏网

142、经部执灭定有细意识,云何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43、善有几种?灭受想定是善,属那种善?4ew中华典藏网

144、云何「如非遍行,此不有故」?4ew中华典藏网

145、云何灭定由意识故有心,此心是善不善无记皆不得成?4ew中华典藏网

146、有执色心无间生,是诸法种子,云何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47、云何转依非赖耶不成?4ew中华典藏网

148、对治道爲转依,有何过?4ew中华典藏网

149、云何「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4ew中华典藏网

150、阿赖耶识差别,略说有几?4ew中华典藏网

151、何谓三种熏习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152、何谓四种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153、引发差别,与异熟差别有何联系?4ew中华典藏网

154、广释相貌差别中共相、不共相?4ew中华典藏网

155、试释粗重相、轻安相。4ew中华典藏网

156、试释有受尽相、无受尽相。4ew中华典藏网

157、试释譬喻相。4ew中华典藏网

158、试释具足相、不具足相。4ew中华典藏网

159、何故善不善法能感无覆无记异熟果?4ew中华典藏网

160、何谓异熟果?4ew中华典藏网

所知相分第三4ew中华典藏网

1、所知相略说有几?4ew中华典藏网

2、何者依他起相?4ew中华典藏网

3、何者遍计所执相?4ew中华典藏网

4、何者圆成实相?4ew中华典藏网

5、十一识之关系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6、以何喻显示唯识无义?4ew中华典藏网

7、一切时处皆唯有识,如从梦觉,云何觉时不如是转?4ew中华典藏网

8、未得真智觉者,于唯识中云何比知?4ew中华典藏网

9、云何由教?4ew中华典藏网

10、云何由理?4ew中华典藏网

11、云何于青瘀等中,非忆持识?4ew中华典藏网

12、云何不如闻思慧,由串习故,境虽谢往,纔作意时,如昔而生?4ew中华典藏网

13、眼等诸色是有色,云何唯识?4ew中华典藏网

14、若有色识,亦体是识,何故乃似色性显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4ew中华典藏网

15、何故身等五识于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转?4ew中华典藏网

16、何故说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4ew中华典藏网

17、云何安立诸识成唯识性?4ew中华典藏网

18、如何理解世亲释「谓一识上,如其所应,一分变似种种相生,第二变似种种能取」?试举例说明之。4ew中华典藏网

19、爲何说「唯于此(意识)安立第三种种相见」?4ew中华典藏网

20、一意识师,主张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21、《摄论》一意识师如何解释问难,「眼等诸根无有分别,是故意识依彼转时,应无分别」?4ew中华典藏网

22、论中「又一切处乃至依止于身」一段,申述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23、一意识师如何安立相见二识?与多识论者有何原则性不同?4ew中华典藏网

24、云何解释成就四法能随顺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4ew中华典藏网

25、释依他起名义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26、释遍计所执名义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27、释圆成实名义如何?4ew中华典藏网

28、云何遍计所执自性乃成?4ew中华典藏网

29、云何意识是能遍计?4ew中华典藏网

30、云何依他起名所遍计,而成所遍计?4ew中华典藏网

31、云何遍计能遍计度?4ew中华典藏网

32、此三自性爲异不异?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33、此三自性各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34、遍计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35、何谓四种遍计?各详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36、何谓五种遍计?各详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37、一切分别,总摄有几?各详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38、何谓散动分别?其数有几?其相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39、云何对治此十散动?4ew中华典藏网

40、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三自性不成无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41、云何名不称体难?4ew中华典藏网

42、何谓依他都无难?4ew中华典藏网

43、云何以三性通方广教?4ew中华典藏网

44、何谓四清净法?何故十二分教非遍计执、非依他起自性?4ew中华典藏网

45、详释依他幻等八喻。阳焰喻与光影喻差别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46、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4ew中华典藏网

47、世尊依何密意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说法有三种:一杂染分,二清净分、三彼二分?4ew中华典藏网

48、世尊依何密意于有处于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4ew中华典藏网

49、「无自性」有几种解释。4ew中华典藏网

50、云何由无自性故,成无生灭本寂自性涅槃等?4ew中华典藏网

51、何谓意趣?意趣有几种?一一详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52、何谓秘密?秘密有几种?一一详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53、欲造大乘法释,略有几相?4ew中华典藏网

54、云何说缘起?4ew中华典藏网

55、云何说从缘所生法相?4ew中华典藏网

56、详释此颂:「依他所执无,成实于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4ew中华典藏网

57、云何说语义?其中有几?4ew中华典藏网

58、云何由德处?何名爲德?4ew中华典藏网

59、云何由义处?何名爲义?4ew中华典藏网

60、云何不二现行?4ew中华典藏网

61、何谓「最胜清净能入」?4ew中华典藏网

62、何谓佛住?4ew中华典藏网

63、何谓天住?4ew中华典藏网

64、何谓梵住?4ew中华典藏网

65、何谓圣住?4ew中华典藏网

66、何谓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4ew中华典藏网

67、何谓不可转法?4ew中华典藏网

68、何谓游于三世平等法性?4ew中华典藏网

69、何谓当来生妙智功德?4ew中华典藏网

70、何谓无量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4ew中华典藏网

71、何谓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4ew中华典藏网

72、何谓极于法界?4ew中华典藏网

73、何谓最清净觉?4ew中华典藏网

74、何谓「我今何假智故」?4ew中华典藏网

75、何谓增上慢?有何过患?4ew中华典藏网

76、何谓不动坏业?4ew中华典藏网

77、何谓无求染业?4ew中华典藏网

78、何谓相称语身业?4ew中华典藏网

79、何谓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4ew中华典藏网

80、何谓无下劣业?4ew中华典藏网

81、何谓无退转业?4ew中华典藏网

82、何谓摄方便业?云何成善巧智?4ew中华典藏网

83、何谓厌恶所治业?4ew中华典藏网

84、何谓无间作意业?4ew中华典藏网

85、何谓胜进业?4ew中华典藏网

86、何谓成满加行业?4ew中华典藏网

87、何谓成满业?4ew中华典藏网

88、何谓安立彼业?4ew中华典藏网

89、何谓大威力?依趣智?4ew中华典藏网

90、何谓(佛住、圣住、天住、梵住)利益安乐?4ew中华典藏网

91、何谓增上意乐?4ew中华典藏网

入所知相分第四4ew中华典藏网

1、能入观体是何?4ew中华典藏网

2、解释「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4ew中华典藏网

3、谁能悟入?4ew中华典藏网

4、如是福慧资粮云何渐次而得圆满?何爲四力?4ew中华典藏网

5、云何所入境?4ew中华典藏网

6、云何能入位?此中各各云何悟入?4ew中华典藏网

7、由何能入?4ew中华典藏网

8、云何三种相练磨心?4ew中华典藏网

9、云何四断处?4ew中华典藏网

10、云何离所闻所思法中我我所执,谓断法执?4ew中华典藏网

11、由何悟入唯有识性?4ew中华典藏网

12、云何悟入唯有识性?4ew中华典藏网

13、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4ew中华典藏网

14、如何悟入?4ew中华典藏网

15、云何悟入所知相?4ew中华典藏网

16、何等爲名?几品类义?4ew中华典藏网

17、出世智及后得智,所缘有无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18、云何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极喜地?4ew中华典藏网

19、云何善达法界,生如来家?4ew中华典藏网

20、云何名爲菩萨见道?4ew中华典藏网

21、入唯识性有何义利?4ew中华典藏网

22、若无分别智断一切障,证得佛法,此后得智,复何所用?4ew中华典藏网

23、何谓顺抉择分?其数有几?各述其名?4ew中华典藏网

24、何谓入唯识性时三摩地?其数有几?各述其详。4ew中华典藏网

25、何谓「现观边」?4ew中华典藏网

26、见道以后,于修道中,云何修行?4ew中华典藏网

27、菩萨现观、声闻现观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8、「名事互爲客」一颂,所说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29、「实智观无义」一颂,所说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30、无分别智谓出世智,后得智云何称谓?4ew中华典藏网

31、「是即入三性」,云何入?4ew中华典藏网

32、分别瑜伽二颂,重点说明什麽?4ew中华典藏网

33、何谓「无所得」?4ew中华典藏网

34、云何以六波罗蜜多修集二种资粮?4ew中华典藏网

35、「菩萨善备无边际」,说明什麽问题?4ew中华典藏网

36、云何纔能「于法思量善决已」?4ew中华典藏网

37、《大乘经庄严论》引来五颂,如何分配五道?各述其要义。4ew中华典藏网

彼入因果分第五4ew中华典藏网

1、解释「彼入因果」指什麽?4ew中华典藏网

2、菩萨云何依六度得入唯识?4ew中华典藏网

3、菩萨入唯识已,于六度证得什麽?4ew中华典藏网

4、云何「于圣教得胜解」?4ew中华典藏网

5、云何由爱重、随喜、欣乐诸作意,修习六度速得圆满?4ew中华典藏网

6、清净意乐有几种相?4ew中华典藏网

7、何谓利疾忍?4ew中华典藏网

8、何谓「自乘甚深广大教」?4ew中华典藏网

9、云何「等觉唯分别」,而能「得无分别智」?4ew中华典藏网

10、云何「意乐清净」?4ew中华典藏网

11、菩萨于何位能得见佛之瑞相?4ew中华典藏网

12、依前瑞相而论,气功师所见之「佛」可靠否?4ew中华典藏网

13、无性释在作意相下又加对治相,彼意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14、云何意乐胜利?4ew中华典藏网

15、何因缘故,波罗蜜多唯有六种?4ew中华典藏网

16、何谓不发趣因?退还因?失坏因?4ew中华典藏网

17、何谓六种最胜?4ew中华典藏网

18、试以禅定波罗蜜多作四句分别。4ew中华典藏网

19、何因缘故,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4ew中华典藏网

20、试训释「波罗蜜多」。4ew中华典藏网

21、试训释「施等六」。4ew中华典藏网

22、修习如是波罗蜜多,有几种修?一一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23、云何作意修?广释六种意乐所摄作意。4ew中华典藏网

24、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有何义利?4ew中华典藏网

25、此诸波罗蜜多云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6、此诸波罗蜜多云何相摄?4ew中华典藏网

27、云何所治摄诸杂染?4ew中华典藏网

28、六种波罗蜜多有何胜利?4ew中华典藏网

29、云何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抉择?4ew中华典藏网

彼修差别分第六4ew中华典藏网

1、彼修差别,云何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2、诸地安立,云何爲十?4ew中华典藏网

3、何谓所治十障?4ew中华典藏网

4、云何十相所治法界?4ew中华典藏网

5、何故十地说名极喜等?4ew中华典藏网

6、得此诸地,云何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7、何等名爲十种正法行?4ew中华典藏网

8、修此诸地,云何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9、有何密意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4ew中华典藏网

10、后四波罗蜜多云何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11、后四波罗蜜多是何所摄?4ew中华典藏网

12、何谓到彼岸藏?4ew中华典藏网

13、云何十地法门名爲最胜?4ew中华典藏网

14、凡经几时修行,诸地可得圆满?4ew中华典藏网

15、何谓五种补特伽罗?4ew中华典藏网

16、齐于何时,名最初修三无数大劫?4ew中华典藏网

增上戒学分第七4ew中华典藏网

1、何谓增上三学?何故名爲增上?4ew中华典藏网

2、何谓增上戒学?4ew中华典藏网

3、此增上戒学殊胜,何处宣说?4ew中华典藏网

4、此增上戒学,略说有几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5、此增上三学,即前说波罗蜜多自性所摄,何故别立?4ew中华典藏网

6、何谓差别殊胜?菩萨戒有几品别?试述每品之建立义。4ew中华典藏网

7、何谓共不共学处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8、何谓广大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9、何谓利益安乐意乐?4ew中华典藏网

10、何谓甚深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11、除此所说差别,余处有说否?4ew中华典藏网

增上心学分第八4ew中华典藏网

1、何谓增上心?云何殊胜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何谓所缘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3、何谓种种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4、何谓对治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5、何谓堪能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6、何谓引发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7、何谓作业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8、何谓十难行?一一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9、随觉难行,且以六度如何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10、于十不善业,如何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11、以甚深佛法,如何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12、菩萨等持作业差别,复有几种?一一释之。4ew中华典藏网

增上慧学分第九4ew中华典藏网

1、无分别智有几种?一一细释并说明其因果关系。4ew中华典藏网

2、无分别智以何爲自性?4ew中华典藏网

3、无分别智之所依爲何?4ew中华典藏网

4、无分别智之因缘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5、无分别智之所缘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6、无分别智之行相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7、若一切法皆不可分别,复以何等爲所分别?4ew中华典藏网

8、无分别智何所任持?4ew中华典藏网

9、无分别智以何爲助伴?4ew中华典藏网

10、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4ew中华典藏网

11、无分别智谁爲等流?4ew中华典藏网

12、无分别智出离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13、无分别智谁爲究竟?4ew中华典藏网

14、何谓加行无分别智?云何而得无分别名?有何胜利?4ew中华典藏网

15、根本无分别智,有何胜利?4ew中华典藏网

16、后得无分别智,有何胜利?云何而得无分别名?4ew中华典藏网

17、三智差别,有何喻显示?4ew中华典藏网

18、根本、后得,譬喻差别云何?4ew中华典藏网

19、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离功用作意分别,云何能成利益安乐诸有情事?4ew中华典藏网

20、无分别智爲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爲缘余境?4ew中华典藏网

21、一切法本性无分别,何故本来一切有情不得解脱?4ew中华典藏网

22、加行无分别智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23、根本无分别智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24、后得无分别智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25、云何成立如是无分别智?4ew中华典藏网

26、云何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非处相应,能于所余波罗蜜多修习圆满?4ew中华典藏网

27、声闻等智与菩萨智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8、若诸菩萨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4ew中华典藏网

彼果断分第十4ew中华典藏网

1、已说增上慧殊胜,何故接说彼果断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2、云何彼果断?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此转依有几种?4ew中华典藏网

4、住广大转有何功德?4ew中华典藏网

5、住下劣转有何过失?4ew中华典藏网

6、何谓转依解脱义?4ew中华典藏网

7、何谓涅槃无住义?4ew中华典藏网

8、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槃谓依他起性清净分,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云何「以不舍生死」爲转依相?4ew中华典藏网

彼果智分第十一4ew中华典藏网

1、何故彼果断殊胜后接说彼果智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2、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3、自性身要略言之以何爲体?4ew中华典藏网

4、诸佛法身以何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5、彼果断与彼果智均以转依爲相,二者有何不同?4ew中华典藏网

6、云何白法所成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7、法身十种自在,由何波罗蜜多圆满故,得何自在?4ew中华典藏网

8、云何无二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9、云何常住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10、所作事属有爲相,云何常住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11、云何不可思议爲相?4ew中华典藏网

12、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证得?4ew中华典藏网

13、何谓金刚喻定?4ew中华典藏网

14、法身由几自在而得自在?4ew中华典藏网

15、法身由几种处应知依止?4ew中华典藏网

16、何谓佛住?4ew中华典藏网

17、何谓诸佛证得五喜?4ew中华典藏网

18、法身由几佛法之所摄持?4ew中华典藏网

19、诸佛法身当言有异,当言无异?4ew中华典藏网

20、略说法身几德相应?4ew中华典藏网

21、何谓最清净?4ew中华典藏网

22、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量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3、法身能依功德中解脱胜处遍处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诤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5、法身能依功德中愿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6、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碍解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7、法身能依功德中六种神通与声闻等有何差别?4ew中华典藏网

28、法身能依功德中诸相随好与声闻等有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29、法身能依功德中四一切相清净与声闻等有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0、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力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1、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所畏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2、法身能依功德中不护、念住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3、法身能依功德中拔除习气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忘失法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5、法身能依功德中大悲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6、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八不共佛法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7、法身能依功德中一切相妙智性与声闻等云何殊胜?4ew中华典藏网

38、除前所说,诸佛法身复与何种功德相应?4ew中华典藏网

39、诸佛法身有几甚深相?何故名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0、云何生、住、业、住、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1、云何安立、数、业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2、云何现等觉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3、云何离欲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4、云何断蕴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5、云何成熟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6、云何显现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7、云何显示等觉涅槃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8、云何显示现住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49、云何显示自体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50、云何显示断烦恼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51、云何显示不可思议甚深?4ew中华典藏网

52、诸菩萨念佛法身由几种念应修?各细述之。4ew中华典藏网

53、诸佛清净佛土相云何应知?4ew中华典藏网

54、受用如是净土有几德?4ew中华典藏网

55、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几业?何等几业?4ew中华典藏网

56、诸佛说一乘,具何意趣?4ew中华典藏网

57、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4ew中华典藏网

58、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4ew中华典藏网

59、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4ew中华典藏网

60、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4ew中华典藏网

61、云何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4ew中华典藏网

62、试述「佛微细化身」等一颂,含有何义?4ew中华典藏网

63、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4ew中华典藏网

64、何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4ew中华典藏网

65、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有情若舍勤功用,能证得否?4ew中华典藏网

66、菩萨于诸有情利益安乐,若作是心,余既能作,我当不作,云何不应理?4ew中华典藏网

回 向 偈4ew中华典藏网

所有益我善知识 爲我显示普贤行4ew中华典藏网

常愿与我同集会 于我常生欢喜心4ew中华典藏网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遶4ew中华典藏网

于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4ew中华典藏网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4ew中华典藏网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4ew中华典藏网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4ew中华典藏网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4ew中华典藏网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4ew中华典藏网

如是经于剎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4ew中华典藏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4ew中华典藏网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4ew中华典藏网

描述4ew中华典藏网

[←1]4ew中华典藏网

此下三位大師事略文取自《婆薮槃豆法師傳》(陳天竺三藏真諦譯),《唐高僧傳》及《宋高僧傳》。4ew中华典藏网

[←2]4ew中华典藏网

序文中的標題系編者所加。4ew中华典藏网

[←3]4ew中华典藏网

印顺法师解释为眼耳鼻舌身五根。4ew中华典藏网

[←4]4ew中华典藏网

此釋文從下一科論文後移來。讲解录音从第六讲11:25—12:50。4ew中华典藏网

[←5]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经处藏要本是「離染意無有,二三成相違」。勝友等譯《攝大乘論》作:「若無染汚意,應無二違三」。4ew中华典藏网

[←6]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經處木刻本爲「餘識所聞」,今依藏要本更正爲「餘識所間」,餘處同。4ew中华典藏网

[←7]4ew中华典藏网

此「止」疑為「識」。4ew中华典藏网

[←8]4ew中华典藏网

此句疑为「此染污心既在定地」。4ew中华典藏网

[←9]4ew中华典藏网

《論》(卷二)云:「複如聞所成慧以聞爲先,思所成慧以思爲先,如是修所成慧亦應以修爲先,以其修慧從修成故。若如是者,則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習思所成慧所决定義,故說修慧從思慧生。以是若有幾許多聞,亦有爾多從此成慧。此慧幾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從思成慧亦當不鮮。如思慧多,則多修行;修行多故,則有众多滅除過失、引德道理。」4ew中华典藏网

[←10]4ew中华典藏网

對方不承認是等起善,此定之善又非勝義善或自性善,只能是相應善,故云有善根與之相應。4ew中华典藏网

[←11]4ew中华典藏网

此一段释文从下一段论文后移来。4ew中华典藏网

[←12]4ew中华典藏网

《印順記》云:「虛妄分別,唯識學上有不同的解釋:玄奘傳的唯識,虛妄分別但指依他起;真諦傳的唯識,卻通指依他與遍計。」從本論文字看,這裏就是指依他起相,故師云「一般」。4ew中华典藏网

[←13]4ew中华典藏网

此一段释上一科的论文。4ew中华典藏网

[←14]4ew中华典藏网

民國七年的金陵刻經處版《攝大乘論本》無「似」字,藏要版《摄大乘論》亦無「似」字。4ew中华典藏网

[←15]4ew中华典藏网

藏要本作「知」。4ew中华典藏网

[←16]4ew中华典藏网

《無性釋》云:「相違識相智者:更相違反,故名相違;相違者識,名相違識;生此識因,說名為相;了知此相唯內心變,外義不成故無有義,說名為智。」4ew中华典藏网

[←17]4ew中华典藏网

《瑜伽師地論》第七十三卷4ew中华典藏网

[←18]4ew中华典藏网

《無性釋》云:「何處能入者,問所入境及能入位」。《王疏》云:「何處能入者,謂以何境界為所緣處,及何位處而能悟入也。謂即於彼大乘法相等所生起有見似法似義意言為所緣處,得能悟入。」4ew中华典藏网

[←19]4ew中华典藏网

《印順記》用「繩」字。4ew中华典藏网

[←20]4ew中华典藏网

疑為「諦」。4ew中华典藏网

[←21]4ew中华典藏网

疑為「悋」。4ew中华典藏网

[←22]4ew中华典藏网

此處「究竟涅槃」似指二乘的無餘涅槃,如後文有相似之词:「云菩薩其施究竟等者,謂諸菩薩不住究竟無餘涅槃如聲聞等,是故究竟常能行施。」4ew中华典藏网

[←23]4ew中华典藏网

原本作「銷融」。下同。4ew中华典藏网

[←24]4ew中华典藏网

可參《俱舍論頌疏•分別賢聖品第六》中的「明五停心位」。4ew中华典藏网

[←25]4ew中华典藏网

能海上師《戒定慧基本三學·菩提宗道菩薩戒集頌》云:「不具精嚴律儀戒,攝善無成他方懼。施戒忍進次第興,戒度性戒十善體,靜慮緣缺得復失,雙運般若但言論。自行不能全六度,別餘善法多苦集。臨陣無兵工無器,饒益有情何所依。」4ew中华典藏网

[←26]4ew中华典藏网

《印順記》云:「這菩薩雖不行施,但見他人行施,生歡喜心,這隨喜行施的功德,就等於自己行施。並且,菩薩攝一切眾生為己體,把他人看為自己一樣,通達自他平等,所以眾生行施,就是自己行施,雖自己不施絲毫,已經是廣行布施了。」4ew中华典藏网

[←27]4ew中华典藏网

《印順記》云:佛說一切皆是虛妄,菩薩於虛「妄」法「中能」詳細的「說」它「為妄」,這叫「能妄語」。4ew中华典藏网

[←28]4ew中华典藏网

即中册論文「由名前覺無,稱體相違故;由名有眾多,多體相違故;由名不決定,雜體相違故。」4ew中华典藏网

[←29]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經處藏要本注云:「藏本此語云作損益,無力能二字。魏本同。」4ew中华典藏网

[←30]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經處民國五年木刻本是「顯」字,今依金陵刻經處民國七年《攝大乘論》木刻本及藏要本更正爲「行」。4ew中华典藏网

[←31]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經處民國五年木刻本是「行」字,今依金陵刻經處民國七年《攝大乘論》木刻本及藏要本更正爲「顯」。4ew中华典藏网

[←32]4ew中华典藏网

此釋文從下一科論文後移來。4ew中华典藏网

[←33]4ew中华典藏网

《王疏》云:「一轉依為相等者,謂此法身以轉捨雜染分依他起性,轉得清淨分依他起性為相,是即通常所謂轉識成智也。有漏染識、無漏正智俱待緣生,同名依他起性。漏無漏別故,染淨有殊。雖有漏染分依他煩惱善法一切皆有,不唯是識,識為主故,獨得識名。無漏淨分依他,亦有淨識及諸善法,智為主故,獨說其智。轉捨染分依他有漏識等,轉得淨分依他無漏智等,於因位中依於染識立異熟身,於果位中依於正智立法身等,故說法身轉依為相也。此染依他起所以名一切障者,此顯染義也。由體有漏故,能為一切無漏淨法障礙,令不生故,名一切障。此淨依他所以名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者,此是能對治道,能解脫彼一切障故。於彼諸障既解脫已,故能於法得自在轉,令得現前。謂於淨法自在能證修得,於諸染法能正知斷,是故說名於法自在轉現前。彼果斷分亦以轉依為相,此二別者,彼轉滅遍計所執性,轉得圓成實性,依遍計所執性立生死,依圓成實性立無住涅槃,是故亦名轉依。此則轉染分依他,得淨分依他也。當知彼是所證得,此是能證得;彼是無為功德,此則有為功德。」4ew中华典藏网

[←34]4ew中华典藏网

《無性釋》云:「由安住者,謂由安住佛法,攝持法身自性。轉欲行等者,謂等取勝解行等,由轉彼故證得息滅一切有情諸災患智。」4ew中华典藏网

[←35]4ew中华典藏网

金陵刻經處木刻本爲“诸”,今依藏要本更正爲“誑”。4ew中华典藏网

[←36]4ew中华典藏网

此下至「丁二 六德相應」科之前,其中,論文是前論文的重複,釋文取自無性的《攝大乘論釋》。4ew中华典藏网

[←37]4ew中华典藏网

《無性釋》中的頌文是「世間此別力,無故非導師。」故釋文所引與《世親釋》的稍異。4ew中华典藏网

[←38]4ew中华典藏网

《印順記》云:「前一頌說明一乘的目的,次一頌以八義說明一乘的意趣。」4e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