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戒观法

作者:道宣
净心戒观法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净心诫观法》一书,道宣作于隋州与唐寺,由弟子泰山,灵严寺僧人慈忍刊行于世。全书共有文三十篇,第一篇为释名,第二篇为序宗,第三篇为五停,第四篇为校量,第五篇为自庆,第六篇为善根,第七篇为破戒,第八篇为邪命,第九篇为佛性,第十篇为造过,第十一篇为解脱,第十二篇为食缘,第十三篇为流转,第十四篇为不动,第十五篇为过患,第十六篇为心浊,第十七篇为二报,第十八篇为结使,第十九篇为缘生,第二十篇为安般,第二十一篇为相资,第二十二篇为因果,第二十三篇为止劫,第二十四篇为二谛,第二十五篇为心行,第二十六篇为菩提,第二十七篇为教化,第二十八篇为佛性,第二十九篇为福田,第三十篇为受持。除第一、第三十篇外,其余各篇均有长行偈颂。而五停,解脱、教化三篇,较为详细。言明 “五停”为净心之行,解脱是净心之证;就智德来说,教化为净心之用,利己利他。并于教化篇中略说四谛十二因缘,十善、六度。于解脱篇中专门出示女人十恶,教以一切众生正性命,解脱生死轮回,于二谛、佛性篇中明理极。安般篇中明行本,弘阐定慧之学,沿行止观之轨。统观全书,可谓简而要,约而丰,文通字顺、意足劝远。该书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受到教界学人重视,研习它的人很多。现见载版本有天津刻经

猜你喜欢的书

刺青

刺青

本书精选14篇谷崎润一郎早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谷崎的早期作品具有强烈的恶魔主义文学风格。对美的深度追求使得谷崎润一郎在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出人物异于常人而无法言说的欲望,字里行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刺青》:针迹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络新妇蜘蛛,直到夜里东方开始泛白之时,这个不可思议的魔性动物,伸出了它的八条腿,盘踞在姑娘的整个背脊上。 《神童》:倘若说上天塑造女人用的是宇宙间的清澄的精气,那么制作自己的就是沉淀在地底的粪土。 《富美子之足》:为了富美子的脚踵,我将欣然赴死。

少年

少年

《少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7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少年》中,作者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主人公阿尔卡季十九岁时的几段难忘经历,体现了主人公逐渐走向思想成熟、性格完善以及精神丰富的过程。这部小说打破了传统教育小说单一的线性层次,而体现出现代成长小说丰富的多层内涵,作者大胆地把社会小说、悬疑小说、心理小说融入教育小说之中,并以戏剧化手法使之融合起来。

台海见闻录

台海见闻录

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备、田赋输将、备考条例,次风俗、物产、名贤、烈妇,至于词赋诗歌择咏台风土者录之,名曰「见闻录」;分卷为四,以为笔谈』。此书于乾隆十八年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藏有前二卷,缺卷三、卷四。卷一有山川、建置、官制、营制、武备、船政、田赋、盐课、水陆饷、官庄诸目,卷二有汉俗、番俗及台卉、果、蔬、木、竹、草、禽、兽、鳞等纪载;至后二卷虽无目可稽,然按「自序」所云,当属贤良、节烈等人物传述与词赋诗歌之选录。

佛道散论

佛道散论

宗教哲学学术论文集,作者是蒙文通。本书主要讲述作者对宗教哲学的研究,收入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深受近代唯识派大师欧阳渐推崇并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篇佛教方面的文章,以及道教、道家研究的若干篇文章。可以看作蒙文通宗教研究的论文总集,也是他宗教哲学研究成果的代表。

雪月梅

雪月梅

全称《孝义雪月梅传》,又改题《第一奇书》、《儿女浓情传》、《义勇四侠闺媛传》。章回小说。清陈朗著,清董孟芬评释。十卷五十回。以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为背景和中心,叙述岑秀与许雪姐、何小梅、王月娥三人爱情故事,故书名取三女子名中各一字合成。明嘉靖间金陵秀才岑秀,文武兼备,为避仇人侯子杰迫害,奉寡母投山东母舅何式玉。因舅亡家破,寄寓舅父至交蒋士奇家。结交寻取父柩还乡的江西刘电,并与死而复生的雪姐订亲。后南返金陵应乡试,投老仆故乡湖州,赁乡绅王冀之房栖身,与表妹何小梅相逢并订婚。岑秀试卷得皇帝赏识,钦赐内阁制诰中书,委以江浙两省巡海副都御史,率兵抗倭。得何仙姑神助,大获全胜,以功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岑秀先与何小梅完婚,后又娶月娥、雪姐。其中还穿插蒋士奇、刘电、殷勇、华秋英诸人事。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为线索,着重写英雄豪杰的抗倭斗争,反映出才子佳人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合流。作品篇幅较长,反映生活面较广,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充满因果报应思想,又杂鬼神之说,失之荒诞。有乾隆间德华堂刊本,另有聚锦堂、芸香堂、文诚堂刻本,光绪二十七年上海石印本。近有1986年齐鲁书社点校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因话录

因话录

轶事小说集。唐赵璘撰。全书六卷,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部分。第一卷为宫部,记叙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文宗、武宗、宣宗诸帝王及后妃的一些生活琐事。第二、三卷为商部,记叙王公官宦之琐事。第四卷为角部,记叙没有入仕的平民众庶。第五卷为徵部,多记典故,并附有谐戏。第六卷为羽部,记见闻杂事。作者分类虽不甚严密,各部之间内容互有重复,但却大致有序。作者赵璘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中外均为朝庭显贵,自己又做过皇帝的近侍。由于这些有利的社会条件,故能多识朝廷典故,娴于官宦旧事,他在本书中记载了较为丰富的唐人故事,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社会政治、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据作品记载的内容推断,此书于宣宗大中七年之后不久撰成。《新唐书》、《宋史》均著录为六卷, 《崇文总目》作二卷。今六卷本有稗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又重辑百川学海本、说郛本等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