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三(入第六十六经下半)

大方广佛华严经踈卷第一百三(入第六十六经下半)UsS中华典藏网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UsS中华典藏网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UsS中华典藏网

△第九不动优婆夷。寄善法行。文亦有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五。初思修前法。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至)思惟彼不思议所作业。UsS中华典藏网

△二因修得益。UsS中华典藏网

生欢喜心生净信心(至)生无浊心生清净心。UsS中华典藏网

无浊约无他。清净约自体。UsS中华典藏网

生坚固心生广大心生无尽心。UsS中华典藏网

△三推功归友。UsS中华典藏网

如是思惟悲泣流泪。UsS中华典藏网

至此偏悲者。修悲将满故。UsS中华典藏网

念善知识实为希有(至)增长一切菩萨根芽。UsS中华典藏网

△四广叹友能。UsS中华典藏网

又作是念善知识者(至)能普增长一切白法。UsS中华典藏网

△五胜缘印劝二。初印。UsS中华典藏网

善财童子如是悲哀(至)觉悟菩萨如来使天。UsS中华典藏网

天字两用。故晋本云。如来使天随菩萨天。随菩萨天。是己业行所感之神。如来使天。是佛慈力摄生之神。但是修行位已着者。皆有二天。常随其人。UsS中华典藏网

於虚空中而告之言(至)则得具足一切义利。UsS中华典藏网

△二劝诣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汝可往诣(至)不动优婆夷大善知识。UsS中华典藏网

△二趣求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从彼三昧(至)即诣不动优婆夷舍。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敬谘问。见中分二。初见依获益。UsS中华典藏网

入其宅内见彼堂宇(至)人与非人之所能有。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正超伦。UsS中华典藏网

善财童子前诣其所(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UsS中华典藏网

△二敬问。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曲躬合掌(至)善能诱诲愿为我说。UsS中华典藏网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UsS中华典藏网

时不动优婆夷(至)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UsS中华典藏网

△二正授法界二。初示法门名体。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UsS中华典藏网

文势不同前例。而举五法者。亦同九地。当法师位。须广知故。五中初二所持内德。上一智慧无羁。偏名解脱。有智则烦恼不可坏。破诸取着无能胜。故云难摧伏。此智包容。故名为藏。UsS中华典藏网

我得菩萨坚固受持行门。UsS中华典藏网

二受持坚固。偏得行名。谓遇恶众生。而能堪忍。徧生诸趣。而心不迷。故云坚固。UsS中华典藏网

我得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UsS中华典藏网

三即能持深入法门。得法性地。则无不持矣。UsS中华典藏网

我得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UsS中华典藏网

四即外化。由正思佛法。明照差别故。故得辩才。能转法轮。称众生欲。UsS中华典藏网

我得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UsS中华典藏网

五即上求。一心求法。故云三昧。近佛无厌。受法无足故。UsS中华典藏网

△二征业用之境界。文四。初征问。UsS中华典藏网

善财童子言圣者(至)无疲厌三昧门境界云何。UsS中华典藏网

△二显难。UsS中华典藏网

童女言善男子此处难知。UsS中华典藏网

△二重请。UsS中华典藏网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至)离诸分别究竟平等。UsS中华典藏网

△四广答二。初明得法因缘。以彰深远。释上难知六。初举往见佛。为发心缘。UsS中华典藏网

优婆夷言善男子(至)身体柔软心生欢喜。UsS中华典藏网

△二内兴观念。为发心因。UsS中华典藏网

便从楼下至於地上(至)诸相随好无有厌足。UsS中华典藏网

上观下念。UsS中华典藏网

窃自念言此佛世尊(至)神通自在辩才无碍。UsS中华典藏网

念福智等。即前五法之因。神通自在。是行坚固。UsS中华典藏网

△三佛劝发心。能成前五。有十种心。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尔时如来知我心念(至)无能胜心破诸取着。UsS中华典藏网

上二成智慧。UsS中华典藏网

应发无退怯心入深法门。UsS中华典藏网

次一成总持。UsS中华典藏网

应发能堪耐心救恶众生(至)普於一切诸趣受生。UsS中华典藏网

次二成神通。UsS中华典藏网

应发无厌足心求见诸佛(至)悉受一切如来法雨。UsS中华典藏网

次二成三昧。UsS中华典藏网

应发正思惟心普生一切(至)随众生欲施其法宝。UsS中华典藏网

后三成辩才故。上来十句释五法门。UsS中华典藏网

△四发心坚固。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於彼佛所(至)及以二乘悉不能坏。UsS中华典藏网

△五经久无违。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发是心已来(至)不生胜劣想不生爱憎想。UsS中华典藏网

△六彰发心胜益。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从是来常见诸佛(至)开悟法界一切众生。UsS中华典藏网

即是前来五因之果。UsS中华典藏网

△二显其业用四。初许现。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得菩萨求一切法(至)自在神变汝欲见不。UsS中华典藏网

即举前来五法中二。UsS中华典藏网

△二申请。UsS中华典藏网

善财言唯我心愿见。UsS中华典藏网

△三正现。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不动优婆夷(至)入如是等一万三昧门。UsS中华典藏网

入一万三昧者。於一求法。无厌三昧。即入一万。明知余解脱等亦摄多门。UsS中华典藏网

入此三昧门时十方各有(至)转妙法轮开悟群生。UsS中华典藏网

△四出定印述。UsS中华典藏网

时不动优婆夷从三昧起(至)善财言唯我皆已见。UsS中华典藏网

△四谦己推胜。UsS中华典藏网

优婆夷言善男子(至)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UsS中华典藏网

△五指示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无量都萨罗。UsS中华典藏网

都萨罗者。此云喜生出。谓此城中出生无量欢喜之事故。以智度圆满。则能无所不生。UsS中华典藏网

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徧行。UsS中华典藏网

巧智随机。无不行故。名真实行。示外道者。能行非道故。非道不染。故曰出家。UsS中华典藏网

汝往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六恋德礼辞。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UsS中华典藏网

已下六十七经。UsS中华典藏网

△第十徧行外道。寄真实行六。初依教趣求。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至)处处寻觅徧行外道。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敬谘问。UsS中华典藏网

城东有山名曰善得善财童子於中夜时。UsS中华典藏网

中夜见者。智入生死。故善财将入。此智位故。上云日没入城。UsS中华典藏网

见此山顶草树岩巘(至)平坦之处徐步经行。UsS中华典藏网

山顶见者。表位极故。UsS中华典藏网

色相圆满威光照耀。UsS中华典藏网

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边暗故。UsS中华典藏网

大梵天王所不能及(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UsS中华典藏网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发心。UsS中华典藏网

徧行答言善哉善哉。UsS中华典藏网

△二正授法界二。初彰名体。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UsS中华典藏网

有四法者。智徧知故。四义虽列。而得相成。UsS中华典藏网

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UsS中华典藏网

一化境普周。徧行之名。亦从此立。UsS中华典藏网

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UsS中华典藏网

二入定观机。UsS中华典藏网

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UsS中华典藏网

三由无作神通故。能徧至前处。UsS中华典藏网

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UsS中华典藏网

四由普门般若故。能在定普观。若约别者。无作无依用而无住。普门般若无法不穷。UsS中华典藏网

△二显四业用。初明至一切处用。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普於世间(至)人非人等一切诸趣。UsS中华典藏网

△二普观世间用。UsS中华典藏网

或住诸见或信二乘(至)无能映蔽大威德体。UsS中华典藏网

观其所宜。随宜说故。UsS中华典藏网

△三明无作无依用。UsS中华典藏网

又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至)我是何人从何而至。UsS中华典藏网

不知从何而至。是无作依。UsS中华典藏网

唯令闻者如实修行(至)悉亦如是而为利益。UsS中华典藏网

△四普门般若用。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UsS中华典藏网

九十六种皆能穷故。上来随胜别配诸门。实则义通。UsS中华典藏网

△四谦己推胜。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UsS中华典藏网

△五指示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UsS中华典藏网

创入回向故。回向众生故。广回向菩提故。大回向实际义通广大。UsS中华典藏网

有鬻香长者。UsS中华典藏网

鬻者卖也。香质虽小。发气弥布。善根虽微。回向普周。又若卖若买。二俱得香。自他善根。俱可回向。UsS中华典藏网

名优钵罗华。UsS中华典藏网

青莲华者。莲华处泥不染。犹护众生。而离相青莲。为水中之最。救护为入生死之尊。UsS中华典藏网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六恋德礼辞。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UsS中华典藏网

△四有十善友。寄十回向。今初青莲华。长者寄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文六。初依教趣求。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因善知识教(至)一切诸佛菩萨功德。UsS中华典藏网

先依教兴愿。以是回向大愿之首故。后趣求后位。UsS中华典藏网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敬谘问。UsS中华典藏网

诣长者所顶礼其足(至)而能出生一切智智。UsS中华典藏网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UsS中华典藏网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UsS中华典藏网

△二授二。初总标所得。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UsS中华典藏网

差别行也。知世诸香。以表法香。谓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灭恶习气故。UsS中华典藏网

亦知调合一切香法。UsS中华典藏网

融通行也。以金刚杵碎之。实相般若波罗蜜调和令纯杂无碍。悲智圆融。成回向故。UsS中华典藏网

△二别显业用二。初总相显知。文四。此四各有事理思之。初知香体异。UsS中华典藏网

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至)一切香王所出之处。UsS中华典藏网

△二约类辨异。UsS中华典藏网

又善了知天香龙香(至)人非人等所有诸香。UsS中华典藏网

△三知力用异。UsS中华典藏网

又善别知治诸病香(至)一切菩萨地位香。UsS中华典藏网

前二约世。此约出世。UsS中华典藏网

△四委穷本末。UsS中华典藏网

如是等香形相生起(至)如是一切我皆了达。UsS中华典藏网

△二指事别显。有十种香。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UsS中华典藏网

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语香名。必有形相。UsS中华典藏网

因龙斗生。UsS中华典藏网

二龙斗为生起。UsS中华典藏网

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UsS中华典藏网

三兴云为出现。UsS中华典藏网

弥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细香雨。UsS中华典藏网

四雨雨为成就。UsS中华典藏网

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UsS中华典藏网

五金色为清净。UsS中华典藏网

若因风吹入宫殿中(至)欢喜充满身心快乐。UsS中华典藏网

六喜乐为安隐。UsS中华典藏网

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UsS中华典藏网

七无病等为方便。UsS中华典藏网

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UsS中华典藏网

八慈心等为境界。UsS中华典藏网

志意清净。UsS中华典藏网

九意净为威德。其业用一种。义通前七。UsS中华典藏网

我知是已而为说法(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UsS中华典藏网

十是根本。本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显十义者。以菩提心香。似如来藏因。善恶相攻而生。若一发心。必兴慈云。注大法雨。心所及者令归真净。得法喜乐。离惑业苦。展转兴慈。志愿纯净。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栴檀香(至)设入火坑火不能烧。UsS中华典藏网

余之九香。皆应名具。法喻之十。略故无也。或二或三。摩罗耶者国名。国多此香故。此即忍香。瞋火不烧。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至)一切敌军皆自退散。UsS中华典藏网

三即进香。魔军退散。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阿那婆远多池边(至)彼天王所而共听法。UsS中华典藏网

此五如次。是五分法身香。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至)供养一切诸佛菩萨。UsS中华典藏网

九即称法界香。先陀婆一名四实。此宜用盐。香似此故。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善变化天有香(至)普雨一切诸庄严具。UsS中华典藏网

十忘能所。所以名夺意。UsS中华典藏网

△四谦己推胜。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唯知此调和香法(至)辨其离染身语意行。UsS中华典藏网

△五指示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楼阁。UsS中华典藏网

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悲智相依。而胜出故。UsS中华典藏网

中有船师名婆施罗。UsS中华典藏网

此云自在。谓於佛法海。已善通达。於生死海。能善运度。於一切法。深信不坏。故名自在。UsS中华典藏网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六恋德礼辞。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而退去。UsS中华典藏网

△二船师婆施罗。寄不坏回向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观道。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向楼阁城观察道路。UsS中华典藏网

於回向道。初得不坏故。UsS中华典藏网

所谓观道高卑。UsS中华典藏网

佛道为高。余皆是卑。UsS中华典藏网

观道夷险。UsS中华典藏网

生死涅盘为夷险。UsS中华典藏网

观道净秽。UsS中华典藏网

障无障为净秽。UsS中华典藏网

观道曲直。UsS中华典藏网

二乘为曲。菩萨为直等。UsS中华典藏网

△二趣求后位。而兴胜念。UsS中华典藏网

渐次游行作是思惟(至)至一切智城道因。UsS中华典藏网

上正明。谓菩萨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萨法师得不坏。信后征释。UsS中华典藏网

何以故於善知识处(至)如是思惟渐次游行。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敬谘问。UsS中华典藏网

既至彼城见其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UsS中华典藏网

若佛法海。以生死为此岸。不舍生死故。若约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为此岸。住大慈悲。令离因故。UsS中华典藏网

百千商人及余无量(至)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UsS中华典藏网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问。UsS中华典藏网

船师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UsS中华典藏网

赞其发心。后能问法。文有九句。UsS中华典藏网

今复能问生大智因(至)住诸寂静三昧旋因。UsS中华典藏网

前五能问果因。三昧旋者。旋谓深故澓。沉而不流。二乘沉寂。动八万劫。故能远离。是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乘大愿车徧一切处(至)一切智海清净道因。UsS中华典藏网

后四能问因因。故云道因。UsS中华典藏网

△二授己法界二。初标名体。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UsS中华典藏网

谓大悲超出。为物所归故。UsS中华典藏网

△二辨其业用二。初明於陆化生。令知有海。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观阎浮提内(至)如是利益一切众生。UsS中华典藏网

△二善知海相。於海化生。文二。初明善知。后彰化益。今初。此宝洲等。生死法海。义皆有之。且约生死海释。文中略举。知五种事。即分为五。初知宝。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知海中。UsS中华典藏网

宝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生一切智宝。於中文有一十二句。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洲。UsS中华典藏网

生死海中。湛寂不动。谓之宝洲。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处。UsS中华典藏网

空不空如来藏为宝处。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类。UsS中华典藏网

恒沙功德皆宝类。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种。UsS中华典藏网

佛性为宝种。上皆约本有。次四约修成。UsS中华典藏网

我知净一切宝。UsS中华典藏网

以净戒头陀等为能净。UsS中华典藏网

钻一切宝。UsS中华典藏网

以缘起智为能钻。UsS中华典藏网

出一切宝。UsS中华典藏网

以发一切智心为出因。UsS中华典藏网

作一切宝。UsS中华典藏网

听闻为能作。后四为宝用。UsS中华典藏网

我知一切宝器。UsS中华典藏网

三乘等器。智慧有殊。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用。UsS中华典藏网

照理断惑。所用各别。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境界。UsS中华典藏网

所缘境界。万品阶差。UsS中华典藏网

一切宝光明。UsS中华典藏网

破愚显明。各各不等。UsS中华典藏网

△二即生死中。瞋贪痴之三毒。UsS中华典藏网

我知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UsS中华典藏网

部多此云自生。亦如夜叉。但不从父母生。故喻多痴。UsS中华典藏网

皆善回避免其诸难。UsS中华典藏网

△三知心识相。UsS中华典藏网

亦善别知漩澓浅深波涛远近水色好恶种种不同。UsS中华典藏网

色无色等。依识心定。劫数浅深。七识波浪。染习远近。随善恶缘。心水色异。UsS中华典藏网

△四即能知时。UsS中华典藏网

亦善别知日月星宿运行度数昼夜晨晡晷漏延促。UsS中华典藏网

谓机之生熟。如是时中。宜修定慧等。UsS中华典藏网

△五即知万行不同。UsS中华典藏网

亦知其船铁木坚脆。UsS中华典藏网

有方便为坚。无方便为脆。UsS中华典藏网

机关涩滑。UsS中华典藏网

曾修为滑。不曾则涩。UsS中华典藏网

水之大小。UsS中华典藏网

谓生死有边与无边。UsS中华典藏网

风之逆顺。UsS中华典藏网

八风之中。四顺四逆。又谓修行有住与无住故。UsS中华典藏网

如是一切安危之相无不明了可行则行可止则止。UsS中华典藏网

若开前段。第三第五各有三事。则具十种。UsS中华典藏网

△二彰化成益。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至)普顺一切众生心海。UsS中华典藏网

既列十海。则知前海。准此应思。前四自利。后六利他。UsS中华典藏网

△四谦己推胜。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UsS中华典藏网

△五指示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乐。UsS中华典藏网

由等佛回向。不见美恶。皆得清净。欢喜悦乐故。UsS中华典藏网

中有长者名无上胜。UsS中华典藏网

以得胜通。无过上故。等於诸佛。更无胜故。UsS中华典藏网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六恋德礼辞。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心无厌足辞退而去。UsS中华典藏网

△第三无上胜长者。寄等一切佛回向六。初依教趣求。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起大慈(至)渐次经历到彼城内。UsS中华典藏网

△二见敬谘问二。初见。UsS中华典藏网

见无上胜在其城东。UsS中华典藏网

启明佛日故。UsS中华典藏网

大庄严幢无忧林中。UsS中华典藏网

同佛回向。无憎爱故。UsS中华典藏网

无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围绕。UsS中华典藏网

佛为商主。菩萨为商人。法财外益。功归己故。UsS中华典藏网

理断人间种种事务(至)住菩萨正念增菩萨乐欲。UsS中华典藏网

△二设敬。UsS中华典藏网

尔时善财童子观彼长者(至)顶礼其足良久乃起。UsS中华典藏网

△二谘问。UsS中华典藏网

白言圣者我是善财我是善财。UsS中华典藏网

自称名者谓声名久闻。表重法之器。冀有闻故。UsS中华典藏网

我专寻求菩萨之行(至)能得一切如来智慧。UsS中华典藏网

△二称赞授法二。初赞。UsS中华典藏网

时彼长者告善财言(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UsS中华典藏网

△二授法二。初标名体。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处(至)无依无作神通之力。UsS中华典藏网

由无作无依。故能徧至。徧至是用广。无依是体胜。无依者不依他故。无作者离加行故。UsS中华典藏网

△二征释业用二。初征。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云何为至一切处菩萨行门。UsS中华典藏网

△二释明。至一切处广说法故。文二。初举三千。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於此三千(至)我亦为其说超胜法。UsS中华典藏网

△二类显十方。UsS中华典藏网

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至)我为众生说如是法。UsS中华典藏网

△四谦己推胜。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至)无依无作神通之力。UsS中华典藏网

加清净法门者。徧至本为说法故。即前所说。UsS中华典藏网

如诸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切(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UsS中华典藏网

△五指示后友。UsS中华典藏网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输那。UsS中华典藏网

此云勇猛。勇猛之力。能使善根无不至故。又以十度明义。义当进故。UsS中华典藏网

其国有城名迦陵迦林。UsS中华典藏网

以义翻为相斗战时。谓因斗胜而立城故。表此回向。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碍故。令修善根无所不至。义同战时。UsS中华典藏网

有比丘尼。UsS中华典藏网

纯净之慈。令善徧故。UsS中华典藏网

名师子嚬申。UsS中华典藏网

舒展自在。无不至故。UsS中华典藏网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UsS中华典藏网

△六恋德礼辞。UsS中华典藏网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UsS中华典藏网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三UsS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