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养生记
作者:荣西
日本禅师荣西写成的。荣西生于公元1141年,荣西年少时学于睿山,通晓天台密教,自创叶上流密教,世人称之为叶上僧正。1168年荣西27岁人宋,学于四明、丹丘,朝拜了天台山,不久回国。1187年,他46岁时再次人宋,在宋四年多时间,登天台山拜虚庵怀敞为师,得临济宗传心引,回国后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回京都后,他将茶籽送给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明惠将茶籽种在寺内,所产茶叶纯正,人们将拇尾产的茶叶称为本茶,之外所产的茶称为非茶。荣西回国第二年,日本镰仓幕府成立,第三代将军实朝拜荣西为导师。有一次,实朝在宴会上喝醉了,感身体不适,荣西亲自进茶一盏,并赠送自己所写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实朝喝完茶后,身体顿感轻松,并对《吃茶养生记》大加赞扬。《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字写成。上卷记载了有关茶的事项,下卷记载是桑的事项,将桑叶粉碎煎吃,也可治病。荣西主要叙述了茶的医药作用,他力图用茶治疗日本人的肉体和精神。还记载茶的名字、形状、功能和采摘、调茶。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记载了当时的末茶饮法,也就是现在日本茶道所继承的饮茶法—将茶叶采摘后,立即蒸,蒸后焙干,焙架上铺上纸,火候不急不缓,直到焙干,之后盛瓶,以竹叶压紧封口。饮用时取出一文钱大的勺子,把碾成
荣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作者是[英]伊丽莎白·拉蒙德。本书是叙述十六世纪英国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初版于1581年,中译本所据版本为1893年伊丽莎白·拉蒙德编校版。全书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共分三层。第一次对话表述了各类人物对当时一些现象的不满,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次对话既谈存在的问题,又讨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次对话,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本书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表现了作者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即只有金钱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外贸是财富的真正源泉等。
中国绘画史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著。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绘画体系。但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阐述我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则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作者于1926年以《佩文斋书画谱》及日本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为基础,辅以《美术丛书》诸书,编译成《中国绘画史》。作者晚年曾谈到,当时编这本书,只是“学习绘画史,而不是写绘画史。”然而,通过此书表达了一个信念:“艺术的世界,是广大而无所界限的,所以凡有他自己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 《中国绘画史》共分4编,依次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本书从“绘画起源与成立”开始一直到“清代的绘画艺术”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此书史实准确、取材精审,尽量避免了材料的简单罗列,对于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绘画史是有裨益的。 《中国绘画史》192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34年商务印书馆再版,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原题「蒙山张隐居撰」。作者自称:「余自开元间二十余年专心金鼎,颇悟幽微」,可证此书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书分十二篇:黄金篇、白金诀、黑铅篇、雄黄篇、朱砂篇、真汞篇、砒黄篇、成金篇、释紫粉篇、释还丹篇、释金液篇、释阴阳篇。以上前七篇分别论述黄金、白银、黑铅、雄黄、朱砂、水银、砒黄等七种金石药物之品类、性状、产地及作丹服食之功效。其次四篇论述金丹、紫粉、还丹、金液等四种成药之炼制方法及服用功效。最后一篇论述内丹。谓人生于天地之间,负阴抱阳。圣人「法天象地,辨列阴阳,外合造化以成还丹,内养精气以固形体」。凡断五谷,约六情,服食元气,炼神守精,皆不离阴阳之道。此与前篇所说「阴阳配合,方成还丹」之外丹原理相同。
述异记
南朝齐·祖冲之撰。志怪小说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均著录。《新唐书》入小说家类。宋后史志不载,当佚于宋。古无辑本,《旧小说》甲集辑八条。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九十条。内容以记述晋宋间鬼怪妖异,灵幻奇闻为胜。《述异记》虽以志怪为宗旨,然内容颇杂。其中如陆机命犬“黄耳”传书故事,并无迷信色彩,且颇为人们所乐道。王仲德出猎遇鹤故事亦不具迷信色彩,虽写动物,也颇有人情。富阳王姓擒“山”故事,表现了不畏凶邪的勇气。
决定毗尼经
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四优婆离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