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斋戒十讲

作者:演培
入关斋戒十讲

即《八关斋戒十讲》,为释能度记,佛历二五一四年(1970)于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会讲记录,后收入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附录等流通,常以 “入关斋戒十讲” 流通,实指 “八关斋戒十讲”,会讲于星洲灵峰般若讲堂,记录者释能度,收录于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1989),常见目录结构为十讲,包括绪说、八关斋戒的出家训练、名义略释、制立缘起、功益殊胜、受者拣别、忏悔必要、作法略说、支数辨别、问题料简、六念修法,其核心要点包括八关斋戒为在家众设立的 “暂时出家法”,助其体验与训练出家生活节律,与五戒 / 菩萨戒的差异重在出家行持训练(如过午不食、著坏色衣、离饰好等),属短期出家训练,大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佛果)多由出家而成,在家证前三果有先例,但至阿罗汉果前多需现出家相,受持重视身心安和(“身安则道隆”),如法受持一日一夜,含忏悔、正受戒体、过午不食、离歌舞香饰、不坐高广大床等,并以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天)辅助修持,已出版版本为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网络流通多以 “八关斋戒十讲” 或 “入关斋戒十讲” 标题见于佛弟子网站与资料站,常见为会讲节录或转载,若用于个人修学,建议以天华版为底本,对照会讲录音 / 节录互补阅读,涉及

猜你喜欢的书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98年。 《螺丝在拧紧》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应聘到大户人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可不久后女教师总是见到两个鬼魂,学生们的行为也越来越怪异。故事悬念迭起,如同螺丝拧得越来越紧,可是结果却戛然而止,不知是真闹鬼还是女教师精神不正常。

数理精蕴

数理精蕴

五十三卷,题清圣祖御撰。康熙五十一年下诏开蒙养斋,令梅文鼎之孙梅瑴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修《律历渊源》。历时十年成书,计有《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吕正义》五卷、《数理精蕴》五十三卷。该书是梅瑴成等人在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译稿基础上汇编而成。是一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上编包括几何学、三角学、代数学及算术等知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五卷“立纲明体”,下编四十卷“分条致用”。另有表四种八卷。上编有《几何原本》、《算法原本》等。《几何原本》内容虽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致相同,但著述体例差别较大。《算法原本》介绍了小学算术的理论基础,讨论了自然数的性质,包括自然数的相乘积、公约数、公倍数、比例、等差级数、等比级数等的性质。下编包括实用算术,度量衡制度,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分数运算,比例及其应用,一次联立方程,开平方及开带从平方、开立方及开带从立方,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二次方程应用问题,已知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内切圆径及内接正方形边长的公式,由内接、外切多边形求圆周率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三角形边长、角度相求——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的解法,直线形、圆、弓形、椭圆的面积,各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切圆径、内接圆径的关系,柱体、棱锥体、棱台体的体积,圆柱体、圆锥体、截球体、椭球体的体积,各种等面体的体积与各种等面体的边长和外接球径、内切球径的关系等等。代数学知识方面,主要是方程的解法,“对数比例”,等等。各种数学用表包括:素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数理精蕴》是向我国传播西方数学知识的重要书籍,对我国数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海国闻见录

海国闻见录

中外交通著作。清陈伦炯撰。二卷。伦炯字资斋,福建同安人。官浙江提督。任炯父陈昂康熙二十年从施入台湾。少从其父,熟谙海道形势,及袭父荫,任澎湖副将、台澎镇总兵官,又为浙江宁波水师提督,皆滨海地, 雍正八年(1730)遂以平生见闻撰是书 约六千七百字。其版本有清乾隆刻本、《昭代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等。1985年,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以《昭代丛书》本为底本,与《艺海珠尘》等本互校并加注释的《海国闻见录》校注本,校注者李长傅,整理者陈代光。【下卷是纯图片,所以未收录】

杨文公谈苑

杨文公谈苑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笔记。初名《南阳谈薮》,后由宋庠重加整理,去其重复,分为二十一门,改题作《杨文公谈苑》。 《郡斋读书志》著录为八卷, 《直斋书录解题》、 《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五卷。今原书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诗话总龟》、《厚德录》、《类说》、《分门古今类事》、《苕溪渔隐丛话》、 《能改斋漫录》、《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二百余则。

元明杂剧

元明杂剧

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这是一本有关杂剧的普及性读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全书分为14节,第一至第十节论元杂剧,第十一至第十三节论明杂剧,第十四节为“现存元明杂剧剧目”。第一节论述元杂剧的名称和渊源。第二节论述元杂剧产生的背景,以及元杂剧里所反映的元代社会。认为民族的压迫、阶级的压迫、都市畸形发展等都是元杂剧产生的客观条件,元杂剧深刻反映了元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第三至第七节主要介绍元杂剧的体制,诸如折、楔子、宾白、曲调、题目正名等;元杂剧的脚角、化装,诸如末、旦、净、杂及面部化装、服饰等;元杂剧的排场,诸如舞台、场面、砌末、乐队等;元杂剧的演出和宫调等。第八节论元杂剧作家,主要对元杂剧作家的分期及每一时期的作品进行了论述。在分期上同意王国维的“三期说”,认为第一期为蒙古时代,第二期为一统时代,第三期为至正时代。第九节介绍元杂剧作品的总况、分科及取材特点。第十节重点分析欣赏了《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陈州粜米》等杂剧作品。全书内容较为充实,观点正确,深入浅出,对读者很有帮助。此书是在196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补充而成。

梵语千字文

梵语千字文

全一卷。唐代义净撰。又作唐字千鬘圣语、梵唐千字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即以天地日月等汉文一千字对译梵语。此千字文意义连续且押韵,四字成一句,二十句为一联,每二十句换韵。二十句之后,置五言四句之诗,总为一百字,即一出,全篇由十出组成。卷末别录‘梵唐消息’约三百字之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