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培

演培
  • 姓名:演培
  • 俗姓: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江都人
  • 出生日期:1918年1月13日
  • 逝世日期:1996年11月10日
  • 民族族群:

演培(1918年1月13日~1996年11月10日)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所传中观之学。曾先后亲近谛闲、太虚、慈航、印顺等当代高僧,亦曾主讲于华西佛学院、莲宗学院、厦门大觉讲舍等。大陆沦陷后,师移居香港,协助太虚大师全书之编印。后来台,从事著述、弘法,并习日文及日本学者之说。又曾数度赴泰国、越南、柬甫寨(今高棉)、寮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北美等地弘法。著述散见于各佛教刊物。历任中国佛教会理事、善导寺、玄奘寺、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越南妙法精舍等住持,及太虚佛学院院长、慈航中学常务董事等职。其著作译述悉收于谛观全集中。

猜你喜欢的书

阿蒂尔•兰波

阿蒂尔•兰波

兰波——一个神话般的名字——他的生活与他的作品一样非同凡响。 他重新引领了诗歌的进程,首先深刻影响了法国诗歌,继而是世界诗歌。 一个多世纪以来,兰波的“通灵”诗学及其实践拓展了作家意识的边界。 事实上,他正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现代文学”的一个象征。 伊尼德•斯塔基博士是牛津大学法国文学的研究者。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兰波的研究,随着新的手稿材料和其他信息的发现,她三次修订了这部兰波传记。

洞玄灵宝千真科

洞玄灵宝千真科

洞玄灵宝千真科,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已征引此书数十条。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文字与朱法满引文颇有出入,卷首有小序。谓吴赤乌三年(240)正月一日,太上道君降临劳盛山,命「千真」为太极左仙公葛玄说此科戒。书中载科成百余条,皆为道士日常饮食起居、入道修行生活中应遵守之各种戒规礼仪,其内容颇为繁杂琐细,大抵劝人行善去恶,恪守教规,安分守己。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写的一部政论文汇编。又名《吕览》。约成书于秦王政六年。原书分“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计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览”亡一篇,故现存一百六十篇,合为二十六卷。《吕氏春秋》一向被视为先秦杂家的著作,但这是综合各家思想之所长,具有基本统一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种思想学说的机械拼凑。本书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兼采墨、法、名、农各学派学说,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可以说是杂家的代表作品。书中保存了先秦各学派的许多资料,汇集了先秦各派比较进步的思想,如道家的“贵生”、墨家的“薄葬”、法家的“察今”、农家的“上农”等,惟于鬼神迷信所不取。此外,还保存了不少古史旧闻,以及天文、历数、农医、音律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是一部有多方面价值的古代文献。《吕氏春秋》是从先秦向西汉过渡时期的产物,要了解先秦和秦汉的哲学史、思想史,都不能离开《吕氏春秋》。它的许多珍贵的思维经验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东汉高诱曾为此书作注,对本书的整理和保存作出过重大贡献。近人许维遹(yu)根据七十九家校注作的《吕氏春秋集释》考证比较详,颇利于阅读。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纯梵语.

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

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荼罗义述,大兴善寺三藏阿目佉金刚依释略序,述金刚菩萨名义表法之句

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因上座比丘如法摄受年少比丘,佛赞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