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修禅观照入解脱门义
作者:佚名
日本华严宗高僧高辨著,共二卷,集中体现了其对华严思想与禅法实践融合的深刻思考。高辨生活于平安时代后期,师从华严宗名僧,深谙《华严经》义理,同时对禅宗观行法门有着独到体悟,此书便是其会通两宗精髓的代表作。 书中以 “修禅观照” 为核心枢纽,系统阐释了通过禅定观想契入华严 “解脱门” 的路径。高辨认为,华严宗的 “法界缘起” 思想并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通过具体的禅修实践加以证悟,而 “观照” 正是连接理与行的关键。他结合《华严经》中 “十玄门”“六相圆融” 等核心义理,详细论述了观照过程中如何体悟空有不二、理事无碍的境界,强调修观者需在念念之间观照诸法实相,最终臻于 “解脱门” 所指向的究竟自在。
猜你喜欢的书
高城堡里的人
《高城堡里的人》是由菲利普·迪克著创造的一部美国小说。在1963年获得了雨果奖。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穿插描述,讲述了一个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和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苑洛志乐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而亦不免于好奇。其说虽多本前人,然决择颇允。又若考定度量权衡、乐器、乐舞、乐曲之类,皆能本经据史,具见学术,与不知而妄作者殊异。史称邦奇性嗜学,自诸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所撰《志乐》,尤为世所珍。末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其门人杨继盛序。是书有清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四库全书》本。
玉座珠帘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二。两宫太后听政以来,温厚的慈安事事交给慈禧决定,军机大臣对慈禧的果决明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同治三年,曾国藩平定江宁之乱,立下大功,接著刘铭传、李鸿章、左宗棠也剿抚捻匪,表面上大清朝似乎国运昌隆,事实上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则争斗不断。 忧心忡忡的慈禧除了日理万机,还得控制想夺回实权的皇帝,她跟前的第一红人太监安德海则乐得趁机兴风作浪!但天命难测,一心要伸展鸿图大志的皇帝竟得天花猝死,皇后也跟著香消玉殒,原因不明。宫闱内幕永远成为秘密,恐怕只有坐在珠帘后的慈禧了然于胸……
倚松诗集
宋诗别集。饶节著。又名《倚松老人集》或《倚松老人诗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14卷,今存诸本皆为2卷,可知阙佚甚多。《四库全书总目》称:“旧抄本卷末有‘庆元己未校官黄汝嘉重刊’一行,是宋刻已然。又其卷首标目下别题‘江西诗派’四字,疑宋人删择编入江西诗派集中者。后人不见全本,因独传此,而缮录者尚仍其旧耳。今删其题字,以符诸家专集之例云。”饶节曾为曾布幕宾,后因政见不合乃祝发为僧,名如璧,号倚松道人。此集中作品大半是出家后所作。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称其诗“轻快似谢无逸”;吕本中《紫微诗话》则称其“为僧后诗更高妙,殆不可及”;而许顗《彦周诗话》亦称其“作诗有句法,苦学副其才情,不愧前辈。尤善作铭赞古文”。观此集中,多有说禅悟佛之作,往往颇为生硬,与以上评语并不相符。
正学隅见述
一卷。清王宏撰撰。宏撰认为,对于周敦颐无极之说,陆九渊等相与辩论于前;对于朱熹格物之说,王守仁等相与究诘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未休,大抵尊朱者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今无持是非之平者,故撰此书以折衷之。该书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熹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辩为是。广引诸书,进行辨正,持论平允,词气平和。凡崇朱学者,称先朝之乱由于学术不正,其首祸为王阳明;崇陆学者,称无极二字出于老子,而为周敦颐真赃实犯。宏撰皆指为太过。他说:“予素信朱子,惟于无极太极之说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于自欺欺人之为。”该书有《四库全书》本、《王山史五种》本等。
泉州开元寺志
明释元贤撰,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为闽南的佛教大寺院。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于唐玄宗年间改今名。寺内现存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功德堂等,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名曰紫云大殿,明代重建,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全高20米,斗拱附饰飞天伎乐,为国内木构建筑所少见,是研究我国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寺内有东、西两座宋代五层楼阁式塔,是国内少见的多层石塔遗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