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之上)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2Lf中华典藏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2Lf中华典藏网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2Lf中华典藏网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2Lf中华典藏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2Lf中华典藏网

三叙结解同体疑文二。初申迷请指文五。初牒前迷结。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如来虽说第二义门。是第四经。决择双源指密因文中。二决定义。第二决断烦恼文云。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阿难今蹑前文。向此中问。意间。佛前来是垂此结解同体疑。阿难既见佛垂语。今向此中便请。2Lf中华典藏网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2Lf中华典藏网

二况疟陈谦。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诸无明。即根本无明也。若是诸教言。是痴之一法。此中祇是性明相。即俱生烦恼。盖无始时来。与身与心。俱时生起。2Lf中华典藏网

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多闻善根。住持诸佛如来无漏言教也。名为出家。爱相出家也。如隔日疟。法上声闻之人。虽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如人患疟。一日而住。一日而发。2Lf中华典藏网

惟垂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2Lf中华典藏网

三请指结舒。2Lf中华典藏网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2Lf中华典藏网

四利通来业。2Lf中华典藏网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2Lf中华典藏网

五度悲待旨。2Lf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2Lf中华典藏网

后广释除疑文二。初长行文二。初佗方共演文二。初明释迦摩顶尘佛舒光文二。初摩顶文四。初哀问首。2Lf中华典藏网

及诸会中。诸有学者。2Lf中华典藏网

二愍在会。2Lf中华典藏网

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2Lf中华典藏网

三备未来。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作将来眼。若是远指。俱约此五密因。三修证文。若近指。下根尘同源之文。正是今时。今一切众生。因行起智照理。如眼照物无惑。2Lf中华典藏网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2Lf中华典藏网

四伸金手。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摩顶。表说此顶三昧之教。2Lf中华典藏网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2Lf中华典藏网

后舒光文三。初普摇群刹。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长阿含。说六时动。一入胎。二出胎。三出家。四成道。五转法轮。六入涅槃。今约转法轮方动。六动者。大般若经说。动涌震击吼爆。摇动不安名动。嶙巄凹凸为涌。或六方为涌。隐隐为声曰震。有所扣打为击。碎磕发声曰吼。出声惊异曰爆。此各三。名十八相。谓动。等动。极动。乃至爆。等爆。极爆。倏尔小动曰动。诸处遍动。名等动。遍八倾动。名极动。准上。总名六动。十八变中。一震动。如此表说顶三昧教。警一切大众。2Lf中华典藏网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2Lf中华典藏网

次众佛舒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微尘如来。言佛之多。住世界者。各住本国也。各有宝光。从其顶出。表离自佗之见。灌如来顶。灌释迦佛之顶。表此顶三昧法。文表佛佛道同。生生体一。惟佛与佛。乃能知之。2Lf中华典藏网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2Lf中华典藏网

后此会获益。2Lf中华典藏网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佗物。2Lf中华典藏网

后彰外演真音通闻此会文二。初陈结本。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声别故异口。语等故同音。问。十方佛告。意在于何。答。表此圆融法门也。俱生则俱生烦恼也。无明性明也。2Lf中华典藏网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佗物。2Lf中华典藏网

后述真源。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如唯议无学颂云。此则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安乐。寂灭之理。解脱。离烦恼所知二障。寂静妙常。俱约法身也。2Lf中华典藏网

阿礼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佗物。2Lf中华典藏网

后此佛重宣文二。初迷□再请。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2Lf中华典藏网

后愍惑重宣文四。初空华比识根境同源。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根乃六根。尘乃六尘。同一真源。即如来藏。缚乃生死结缚。脱乃真如解脱。无二者。真妄同体。波水同湿。识既并华。相非可得。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由尘发知。2Lf中华典藏网

二再喻交芦双明互发。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由所缘相分。引能缘见分。2Lf中华典藏网

因根有相。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因能依根。发所见相。2Lf中华典藏网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所缘相。与能缘见。如交芦相倚。或因前尘发起识。性是知根。六根也。相分与见分。无其体性。二俱无实。如芦二束相依而立皆虚。2Lf中华典藏网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2Lf中华典藏网

三标双合一。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知本来真知。见本来真见。若向此上。立能知能见。此即无明本也。2Lf中华典藏网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佗物。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苟能知能见上。不立见知。即是涅槃。此云圆寂。肇师云。夫涅槃之道。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而幽升。量大虚而永久。2Lf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2Lf中华典藏网

四叙演伽陀。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结前长行为偈。或为乐偈者。结为五字。或为后来者。重说。梵语偈陀。亦云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故。2Lf中华典藏网

真性有为空。2Lf中华典藏网

后重颂文二。初弃疑双拂文三。初双破有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真如体性上。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空寂。无有实故。2Lf中华典藏网

缘生故如幻。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切许法仗因托缘而生。缘无自性。当体即空。故如幻化。无有实体。经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2Lf中华典藏网

无为无起灭。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起犹生也。无为之理。本自无生。今亦无灭。2Lf中华典藏网

不实如空华。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有为之法不实。如空中华。本无所有。2Lf中华典藏网

言妄显诸真。2Lf中华典藏网

次两袪真妄。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外人问。妄法既不实。如今因何。又有一切妄法。经家答云。言妄显诸真。说个妄但是显真而说也。2Lf中华典藏网

妄真同二妄。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又问。如今舍妄趣真。又如何。答妄真同二妄。若有一妄可舍。一真可取。真亦是妄。故云二妄。2Lf中华典藏网

犹非真非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犹尚也。上非真是真。是对妄之真。而今尚自非。亦无对妄之真。下非真。是对真之妄。亦无对真之妄。非真是妄也。此句牒上同一妄句。或下一非真。亦非也。2Lf中华典藏网

云何见所见。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尚无真妄之法。云何更有能见所见。2Lf中华典藏网

中间无实性。2Lf中华典藏网

后劝证同源文三。初牒一明双显如无二。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中间指识。此识无有真实。脱体是妄。2Lf中华典藏网

是故若交芦。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根境互依。是牒前来见相二分。云相见无性。同于交芦。2Lf中华典藏网

结解同所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生死亦汝六根。解脱亦汝六根。牒前文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2Lf中华典藏网

圣凡无二路。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切众生亦如也。众贤圣亦如也。2Lf中华典藏网

汝观交中性。2Lf中华典藏网

次迷悟同体重遣二边。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再劝观妄识。内是根。外是尘。识交在中。2Lf中华典藏网

空有二俱非。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言是空。诸佛又转识成智。是识体不空。若言是有。识相又无。故云二非。2Lf中华典藏网

迷晦即无明。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迷妄晦昧。即是无明。一切众生。迷后无真觉之明。其体昏暗。即此便是无明。2Lf中华典藏网

发明便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悟妄即真。此牒释同源也。2Lf中华典藏网

解结因次第。2Lf中华典藏网

后劝择入流悬消一六。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解此结。乃有次第随解。如人解结。解一结了。又解一结。2Lf中华典藏网

六解一亦亡。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根既解。无明亦除。一即无明。已上二句。生六解一亡疑。2Lf中华典藏网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二句生下圆通分。随拣一根圆通入道。如观音以耳根入证。2Lf中华典藏网

陀那微细识。2Lf中华典藏网

后再指超门文三。初标陈昔演。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八之异名赖耶。唐言藏识。能含藏诸法种子故。若单言赖耶。即翻为藏识。此藏识名。宽通三藏义故。若言阿赖耶者。即翻为执藏。此名即局。于三藏中。唯得执藏义。今约宽者而说。故云藏识。从因至果。有三位。一者。我爱执藏位。即一切异生。并七地已前。并前三果人皆有。缘此等有情第七识。起其我见。执第八故。二者。善恶业果。即名异熟识。前世造善恶为因。今世感得无记第八是果。因通善恶。果唯无记。果异于因。名为异熟。异熟识名。通一切异生皆有。若约显处者。至舍阿赖耶识名时即显。此约法执位中说。佛位即无。三者。相续执持位。即名阿陀那识。此名亦通一切位。若约显处说。佛果方显。以能执持根身种子。不坏散故。名阿陀那。唐言执持。三藏者。能藏。所藏。执藏。且能藏者。即八识自证分现行。能持一切旧种。故名能藏。如库如藏。能含藏外财帛等。库藏名能藏。财帛名所藏。法中一切本有种子。从无始已来。不散失故。皆由第八自证分能含藏。言所藏者。以自证分是所熏处。故名所藏。即前七识所熏得诸法种子刹那。便落在第八识自证分。自证分中。是佗前七识新熏种子。所归趣所藏之处。受佗前七熏故。自证分所藏。即此二藏。唯自证分。言执藏者。即第八见分。即第六所执之处。名执。本来第八非执藏故。今缘被第七妄执为我。故名执藏。2Lf中华典藏网

习气成暴流。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习气都有三义。一种子名习气。气则气分。习谓熏习。由彼现行熏习得此气分故。种子名习气。二现行。亦名习气。谓即由种子。能生现行。现行是种子家之习气。三习气。名习气。如裹香纸而有气分。此中二习气。唯约种子说。深密经七字颂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言此习气炽盛。如溪头急暴流水。次第炽盛。流注而下。2Lf中华典藏网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言第八识是真。一切众生。又执妄为真。若言是非真。又将净分。一时拨同断灭。恐一切众生迷妄去。我乃寻常。不开通演畅。是四十五年前。不说此第八识。此一节。孤起之文。经意具简。第八识中。真妄染净。向下欲说六解一亡疑。恐佗将真。一时拨同断灭故。或且劝佗断妄归真云。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又说。非幻成幻法。约妄生时。令佗知真识妄。或向下欲破识阴。此中且先简。令佗知真知妄。此中破染分。不破净分也。2Lf中华典藏网

自心取自心。2Lf中华典藏网

次推迷显顿文四。初推妄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自之真心。今更起能觉之心。缘彼自心。则自心取自心也。2Lf中华典藏网

非幻成幻法。2Lf中华典藏网

二子妄体。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非幻之真。成幻之妄。2Lf中华典藏网

不取无非幻。2Lf中华典藏网

三指顿了。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但不起能取之心。亦无真名可得。故云无非幻。非幻。真法。法执亡也。2Lf中华典藏网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2Lf中华典藏网

四显双除。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便牒真尚自不生。是法将亡。幻妄之法。云何更立。2Lf中华典藏网

是名妙莲华。2Lf中华典藏网

后目法彰超文四。初喻彰三胜。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无真妄二法。如莲华。出凡夫淤泥。离声闻浊水。出菩萨清水。斗顿馨香。不染烦恼。2Lf中华典藏网

金刚王宝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金刚无破坏义。王者自在义。宝则可贵可重。觉乃真觉之智。2Lf中华典藏网

如幻三摩提。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切诸法如幻。便是三摩钵提。唐言等至。法界大定。2Lf中华典藏网

弹指超无学。2Lf中华典藏网

次一念悬超。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弹指。立速义。超犹到也。无学。举其证位。即佛果位也。2Lf中华典藏网

此阿毗达磨。2Lf中华典藏网

三妙慧堆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梵语阿毗达磨。唐言对法。摄大乘论云。有四一对。此法对向无住涅槃。能说谛菩提分解脱门。名对。二数。于一一法数宣说。训释言词。自于共差别。名数。三伏。申此是足论处所等。能胜□佗论。名伏。四通。由此能释。通素呾览义名迁。又梵语阿毗达磨。唐言论藏。阿之言无。毗犹比也。达磨唐言法。是无比之法。2Lf中华典藏网

十方薄伽梵。2Lf中华典藏网

四十方同指。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佛地论颂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言祥及尊贵。具足如是诸六义。应当总号薄伽梵。薄伽者。声梵谓具德。若有为薄伽声者。能破四魔。必具六德。一自在。永不系属诸烦恼故。二炽盛。炎猛智火所烧炼故。三端严。三十二相所庄严故。四名称。佛之胜名。无不知故。五吉祥。常起方便。利有情故。六尊贵。天上天下咸尊重故。若言世尊。则少前五义。此赞佛德。2Lf中华典藏网

一路涅槃门。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路更无二路。路。乃三乘圣人游履之处。涅槃。乃寂灭之理。门者出入义。三世诸佛。起智合理。从此门入。或三世诸佛。从根本智。起后得智达俗。从此门出。一切众生。造轮回总别报业。从此门出。向三界受生。2Lf中华典藏网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2Lf中华典藏网

四释六解一亡疑文二。初乘标请决文五。初承诠悟益。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由前来颂云。六解一亦亡。所以阿难。便□此中请云。我今闻佛无遮大悲。乃至洗涤沈垢。既作如是请已。于是世尊。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乃至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表大乘之人万法皆修于心。无上慈诲者。则前是名妙莲华。至一路涅槃门。此则无上慈悲诲喻。2Lf中华典藏网

祇夜伽陀。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梵语祇夜。唐言讽颂。此不牒长行。孤然而起。陀那微细识。向下经是也。梵语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是前真性有为空。向下文是也。2Lf中华典藏网

杂糅精莹。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相杂间糅而说。或理或事。精纯而莹净。2Lf中华典藏网

妙理清彻。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赞前所颂。微妙道理。清明廓彻。2Lf中华典藏网

心目开明。叹未曾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心是理。目是智。起智照理。如眼照物分明。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2Lf中华典藏网

次叹法陈疑。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无遮遍益义。世尊有同体大悲。是指前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等文。或指前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文。或指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之文。性则体性性。净为清净。微妙圆常。是所诠理。真实乃无虚妄。法句指前颂文。是等流教法。即能诠文。2Lf中华典藏网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然后请释向下六解一亡疑。舒为舒开。即菩提涅槃。结为结缚。伦即伦流。次为次第。2Lf中华典藏网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2Lf中华典藏网

后请宣除惑。2Lf中华典藏网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2Lf中华典藏网

后绾叠通疑文二。初立结微研文三。初结问酬名文六。初盘中问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于向。整齐。敛收。揽按。引展也。师子。表无畏也。涅槃僧。唐言内衣。即今裙也。僧伽梨。即大衣。又云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从用立名。名入王宫聚落衣。亦云和合衣。有三品。从九条。增至二十五条。佛说法。入王宫降魔时。俱着此衣也。世尊前有七宝为机案。劫波罗树名。树上有缕。取之为巾。乃北方毗沙门太子。名曰那吒。所奉如来也。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2Lf中华典藏网

二标答结名。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法合一切众生。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便先有眼根。取色尘境。名第一结。2Lf中华典藏网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2Lf中华典藏网

三重结重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绾摄叠其华巾。问是甚物。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2Lf中华典藏网

四重答。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第二便有耳根。缘着声尘。2Lf中华典藏网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2Lf中华典藏网

五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如是伦流次第。三结四五六等。皆取执持问之。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2Lf中华典藏网

六合。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一随结。皆答云。此名为结。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2Lf中华典藏网

次徴相不齐体文二。初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佛便责之。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是牒第一问。结此巾先实一条。意为性本一真。第二第三。云何汝辈。总名为结。但知前结。其余五结亦然。大乘人。若解结时。一根既返源。六根齐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绾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2Lf中华典藏网

后答。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缉麻谓之缉绩。虽本一体者。巾本一条。阿难顺同小乘。执异不通。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2Lf中华典藏网

后研消同异文四。初劝审同生异。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巾可贵可重如宝。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法上性本一真。我六绾时。名有六结。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令佗审巾体是同如。性体是一。因结有异。因妄有六根。2Lf中华典藏网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2Lf中华典藏网

二审试互成。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佛将第六。为第一结。意谓大乘之人。了六根无自性。一根受用。遍缘诸境。得其互用。2Lf中华典藏网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2Lf中华典藏网

三答执异不通。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尽其聪明智辨。不可将第六为第一。然小乘人。执眼不同意。2Lf中华典藏网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2Lf中华典藏网

四比根同异。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结不同。牒佗执异不通。令佗审因起之处。此六结。皆因一个手巾所作。法上此六知根。皆因一个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2Lf中华典藏网

令其杂乱。终不得成。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牒佗不能互用一根。遍缘诸境。2Lf中华典藏网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以法合之。毕竟同中。则性本一真。生毕竟异。则分成六妄。佛且顺佗小乘人。祇了我执。未断法执。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汝心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2Lf中华典藏网

后比明修解文三。初徴消一异文三。初问去异留同。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汝必定是嫌此六根。要不成六。愿此六根返归一体。且遣异留一。顺佗小乘人。虽得我空。未忘法执。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2Lf中华典藏网

次答双销一六。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才有一。便有六。如两阵交锋而起。此结非彼。执一不是六。彼结非此。执六不是一。2Lf中华典藏网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2Lf中华典藏网

后如来合理文二。初乘销略合。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答当于理。故云如是。2Lf中华典藏网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2Lf中华典藏网

后广叙劳因文三。初述二分生由。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因汝无始无初已来。妄心妄性。颠狂作乱。能知能见。业转为见分。现识为相分。发起妄识。不能止息。劳见是见分。发尘是相分也。2Lf中华典藏网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2Lf中华典藏网

次比劳睛华现。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于湛精明。真也。无因乱起。妄也。此则本无因依。忽然而起。2Lf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2Lf中华典藏网

后显比劳相。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向第一义谛上观。俱卢不实。所谓真如凡圣。皆是梦言。生死涅槃并为增语。若对世俗谛观。便有生死涅槃。或染或净。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2Lf中华典藏网

次显解迷源文六。初引劳䛦解。2Lf中华典藏网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2Lf中华典藏网

二掣叠徴舒文四。初左掣问解。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左逆义。表外道。于根上修行。灰身卧棘。不能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不也。世尊。2Lf中华典藏网

二答左不成。2Lf中华典藏网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2Lf中华典藏网

三右牵徴舒。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右顺义。表声闻。不依佛教。但于境上修行。厌境沈空。亦非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不也世尊。2Lf中华典藏网

四答右不解。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2Lf中华典藏网

三返问解方。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2Lf中华典藏网

四述除心即散。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大乘之人。凡所见法。皆是见心。心若不生。万法何状。但了一心无实。六结自亡。华严云。三界所有法。一切唯心造。2Lf中华典藏网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2Lf中华典藏网

五将修比喻。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2Lf中华典藏网

六劝随根入证文三。初述比谈因邃。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言佛法。影取世间法。从因缘生者。是当除结心。2Lf中华典藏网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2Lf中华典藏网

次彰镜智穷微文二。初总牒双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世出世法。皆从心变。伏心为缘变起。此心约八识。若是出世法。从净智上生。是真因缘。若是世间法。从根本无明生。是妄因缘。2Lf中华典藏网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2Lf中华典藏网

后单陈世法文三。初述现相穷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三界唯心。心外无法。或诸佛净智。悉能了知。2Lf中华典藏网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2Lf中华典藏网

次了无情曲直。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一切众生。内心招感故也。2Lf中华典藏网

鹄白乌玄。皆了元由。2Lf中华典藏网

后知羽族相殊。2Lf中华典藏网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2Lf中华典藏网

后劝择圆根速证。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2Lf中华典藏网

后指根修证文三。初问六结同除。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萦结也。世尊意问。但一根既返源。六根齐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2Lf中华典藏网

次答如因渐解。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阿难答时。执异不通。2Lf中华典藏网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2Lf中华典藏网

后合明修证文二。初显根同喻比不同除。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佛虽顺佗小乘人。道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意但解一根。其余五根。一时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此根初解。2Lf中华典藏网

后明渐证二空获无生地。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根初解也。2Lf中华典藏网

先得人空。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我法将亡。2Lf中华典藏网

空性圆明。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结人空圆明。2Lf中华典藏网

成法解脱。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证法空真理。2Lf中华典藏网

解脱法已。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结法空。2Lf中华典藏网

俱空不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亦无法空。亦无人空。人法俱空也。2Lf中华典藏网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三摩地。唐言等至。无生亦无灭。是二空真如理。忍者。即认之义。是二空真如智。此约全证二空真理。位登极果。疏中。又更一义和会言。若论无生法忍。是七地菩萨得。今此中言人法俱空登极果。此约全证。七地乃分证也。或此约果谈因。人法二空是果。无生忍是因。或圆中渐说。2Lf中华典藏网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2Lf中华典藏网

第二明修证分文三。初明慧观圆通修证分文二。初总陈通悟文三。初阿难请演文八。初承诠荡惑。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从此后。明修证。是显果体圆满。名出躔。号大法身。就此文。科分三段。初慧观圆通修证分。次二力加持修证分。三万行圆□修证分。且初慧观圆通修证分。谓二十五圣人。各说圆通观门。观音一人。犹称最上。初憍陈尊者。于音声下。悟明四谛。终至大势至菩萨。说念佛三昧。乃至观音菩萨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二者。下合六□一切众生。同一悲如。乃至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事。于是世尊。大慈平等。不生简择。遂来文殊菩萨。于二十四圣人中。简是何圣者。契此界众生之机宜。所以文殊菩萨。承受圣旨。从座起来。对佛说偈云。觉海性登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乃至向下便简云。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乃至二十四大势至菩萨云。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染令殊感。云何获圆通。既简云。二十四圣人。不契此界众生之机。遂乃独□观音一人圆通之理。深契此方众生。经云。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一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人。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上来叙慧观圆通修证竟。蒙佛开示慧觉圆通者。前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等。或可。是故汝今选择六根。至不真何待。或前五密因。皆是开通指示。慧是一百法。别境中慧之一法。此目智觉之理。圆满通达也。身皎然不执我。心皎然不执法。2Lf中华典藏网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2Lf中华典藏网

二尚昧修根。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虽复悟知。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然犹未达根选择圆通。□□成正觉。2Lf中华典藏网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2Lf中华典藏网

三伤久沉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飘则人天善道。零者落也。即落在三涂。积谓积委。劫者时分。无母谓之哀。无父谓之孤。父母俱无谓之露。言二乘无法空智。六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2Lf中华典藏网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2Lf中华典藏网

四愧莲华□。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预厕也。言我是何妄心。是何念虑。厕佛世尊□先弟后。天然伦流次序。2Lf中华典藏网

如失乳儿。忽遇慈母。2Lf中华典藏网

五喜逢慈育。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言我声闻之人。根机狭劣。大似小儿生下。失于母乳。不存性命。今日得遇世尊。开示道眼。似彼婴孩。逢于母乳。2Lf中华典藏网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2Lf中华典藏网

六会指如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言我忽于佛一一相际会得成道果。2Lf中华典藏网

所得密言。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则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秘密之言也。2Lf中华典藏网

还同本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则起始觉智。合本觉理。本悟即是本也。2Lf中华典藏网

则与未闻。无有差别。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悟了还同未悟时。2Lf中华典藏网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2Lf中华典藏网

七请示秘门。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经。是四十五年后说。则最后开示也。或三修证。是最后开示。2Lf中华典藏网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2Lf中华典藏网

八申仪冀授。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冀犹望也。藏为藏隐。密为秘密。机为心机。是第六不与五同缘。专注一心。望佛世尊冥然教授。2Lf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2Lf中华典藏网

二来众谈因文二。初告。2Lf中华典藏网

生我法中。得成无学。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法华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2Lf中华典藏网

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2Lf中华典藏网

后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最初发心。悟入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三六一十八界。2Lf中华典藏网

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从何根。得圆遍通达。从何方法巧便之门。入是能入三摩地。则法界大定。是所入。2Lf中华典藏网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2Lf中华典藏网

后圣从依述文二。初众圣申因文九。初拂尘圆觉证文六。初因声悟谛文四。初述因声悟谛。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五比丘。五俱轮也。梵语俱轮。唐言亲。是佛之亲。陈那在五人数。鹿苑者。世尊因地。会在鹿野苑中。为鹿王。教化群鹿。鸡园者。佛灭度后。一百余年中。即摩伽陀国。号无忧王。王之子。因大五比丘起诤。王入寺和净。因圣众部。现大神通。王乃起信造伽蓝。名鸡园。此是新鸡园。佛在日。是旧鸡园。2Lf中华典藏网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然世尊。十九逾城向雪山修行。六年苦行。五载修禅。此五人。在山伏事世尊。十一年断尽结使。向菩提树下。顺同小乘八相成道。先住鹿苑。执五人之恩。为佗说十二行法轮。说了。问此五人阿若多。其时陈那云。阿若多。唐言解义。解四谛理。成阿罗汉。谛者。实义。理如实理。事如实事。2Lf中华典藏网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2Lf中华典藏网

二印解彰名。2Lf中华典藏网

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2Lf中华典藏网

三克证因声。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微妙音声。秘密圆满也。则不顺声尘。起道谛智。证灭谛理。2Lf中华典藏网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四结标音户。2Lf中华典藏网

优婆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2Lf中华典藏网

二沙陀谛色文二。初因观色证。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或佛教之修不净观。或随佛见佛作不净观。不净观门者。则五停心之一也。一多贪众生。作不净观。二多思觉众生。作数息观。三着我众生。作戒分别观。四愚痴众生。作缘起观。五多嗔众生。作慈悲观。且如不净观有四。一显色贪。多缘赤白起。作青瘀想。二形色贪。多缘长短起。作坏烂想。三妙触贪。多缘细滑起。作虫蛆想。四供奉贪。多缘歌舞起。作死尸想。又不净有四。一种子。父母精血。二住处。生熟藏中。三自体。三十六物。四毕竟。归尸陀林。是观不净因。作不净观也。2Lf中华典藏网

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生极厌离。悟前尘色性。以从不净观。此身皮肉坏烂至白骨。然后白骨散坏成微尘。从微尘归顽空。顽空与质碍之色。悉皆无故。证真空理。2Lf中华典藏网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后印号标通。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妙色。是悟色性秘密圆通。乃舍无常色。获得常色。我从色相。悟色相也。2Lf中华典藏网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2Lf中华典藏网

三香严了嗅文六。初叙承先教。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因香悟道。故号香光庄严。言童子。不犯欲尘童真之子。诸有为相。乃内心外身。根身器世等。2Lf中华典藏网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2Lf中华典藏网

二宴晦闻香。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安心不动为宴。不逐前境名晦。绝诸烦恼喧挠为清。洗涤心虑名齐。香沈于水。曰沉水香。2Lf中华典藏网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2Lf中华典藏网

三入观亡心。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非木。香且无相。非空。嗅且有香。非烟。无可熏蒙。非火。绝诸热焰。去无所著。无灭相。来无所从。无生相。由是意销。第六不与五同缘。2Lf中华典藏网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2Lf中华典藏网

四如来印号。2Lf中华典藏网

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2Lf中华典藏网

五述证登果。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妙香密圆。悟香性周遍法界。2Lf中华典藏网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六标显通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尘之中。此童子向香尘作观。2Lf中华典藏网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2Lf中华典藏网

四藏眼通尝文六。初述凡中习艺。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藏眼通尝者。如药王药上授记经云。成佛名净藏净眼如来。药王者。了诸药味。得大自在。药上者。医治众生。世称第一。法王子。则绍隆佛日。即应正觉。良者善也。医者意也。本草云。盖善以意量。得病之节。2Lf中华典藏网

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2Lf中华典藏网

二明药性通闲。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凡药。宜用一君。二臣。五佐。或一君。三臣。九佐。养命之药。多君。养性之药。多臣。疗病之药。多佐。和合者。诸味杂和。俱生者。苗实一味。变异者。苗实不同。2Lf中华典藏网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2Lf中华典藏网

三达味心开。2Lf中华典藏网

非空非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非空。赖耶之性不空。非有。赖耶之相不有。2Lf中华典藏网

非即身心。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身心相不可得。2Lf中华典藏网

非离身心。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身心外。无有别性。或非即身心。不即妄识是真。非离身心。离妄外。别又无真。2Lf中华典藏网

分别味因。从是开悟。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知众味根元。从此开通悟解。2Lf中华典藏网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2Lf中华典藏网

四号连昆季。2Lf中华典藏网

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2Lf中华典藏网

五位登菩萨。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因此味尘。觉察明了。2Lf中华典藏网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六显味通门。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菩萨。六尘之中。向味尘作观。2Lf中华典藏网

䟦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2Lf中华典藏网

五贤护浴尘文四。初出家逢佛。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䟦陀婆罗。唐言贤护。慈恩云。具大贤德。护持佛法。故云贤护。思益经第十一云。十六贤士。一䟦陀婆罗。二宝积。三星德。四谛天。五水天。六善力。七大意。八殊胜意。九增意。十善发。十一不见空。十二不休息。十三不少息。十四导师。十五法藏。十六持地。2Lf中华典藏网

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2Lf中华典藏网

二悟浴心开。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无记之身。不能分别。由第六识心。分别垢净。水是大性。无情。亦不能言我能洗尘。既不洗尘。又不洗体中间识心安然。宿习无忘。得宿住智通。2Lf中华典藏网

彼佛名我䟦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2Lf中华典藏网

三印号彰超。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触性开宣圆明。绍隆佛日。是佛真子。住佛座下。2Lf中华典藏网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四结标因指。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六尘之中。向触尘作观。2Lf中华典藏网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2Lf中华典藏网

六饮光观法文四。初昔佛修行。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于此界中者。是向此堪忍世界之中。今此经言日月灯明佛。彼付法藏传云。昔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部弟子。咸生悲恋。收取舍利。起七宝塔。时彼塔中有佛形像。佛面金色。少处缺坏。时有一贫女。游行乞食。得一金珠。见佛像。将欲修补。迦叶尔时作锻金师。女即持往。请令修造。是时金师。闻福欢喜。为治用补像面。因共立愿。愿我二人。常为夫妇。身真金色。恒受快乐。常修梵行。至得见佛。夫妇俱成圣果。2Lf中华典藏网

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2Lf中华典藏网

二果乘先福文二。初自述承修。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梵语设利罗。亦云舍利。唐言骸骨。续明者。相续照明也。2Lf中华典藏网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2Lf中华典藏网

后妻因共果。2Lf中华典藏网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2Lf中华典藏网

三观尘入证。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尘是法尘影象。念念生灭。2Lf中华典藏网

唯以空寂。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谓生灭证不生灭。2Lf中华典藏网

修于灭尽。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谓灭尽定。灭六兼尽七。灭七染分。净分不灭色。2Lf中华典藏网

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度犹越也。言超越百千劫事。如顷刻之间。2Lf中华典藏网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言了法尘空寂。而证果也。2Lf中华典藏网

世尊说我头陀为最。2Lf中华典藏网

四显志标因。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头陀者。亦云杜多。唐言抖擞。亦云淘汰。如水淘汰尘土。以手抖擞尘土。其行有十二。一衲衣。二三衣。三乞食。四不作余食法。五一坐食。六抟食。七阿练若。八冢间。九树下。十露地。十一随坐。十二长坐。2Lf中华典藏网

妙法阐明。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谓悟法尘空了。法性现前。开通明了。2Lf中华典藏网

销灭漏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2Lf中华典藏网

笺云。六尘之中。此向法尘作观。2Lf中华典藏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五上2L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