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之下)

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gU2中华典藏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gU2中华典藏网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gU2中华典藏网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gU2中华典藏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gU2中华典藏网

五包研识□□□□请示文三。初叙昔谭四大。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包研识相者。包谓包括。研谓研究。识则五与第六。相则五大相。或识则第六八识。相则五大。是第八识亲相分。为前所执。四尘三科法。已被如来破尽。显如来藏性。我执已除。皆是如来大慈门开自说了。为前破中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引得阿难疑。便引昔设覆相教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今尽破。所以招得世尊包括研究妄性。破除其执。显如来藏。或可。是破七大之相。然谓世尊向此中。包括研穷地水火风空觉识七大之相。阿难等已无法执。常说和合因缘等者。和合。是假合之义。因缘。乃仗因托缘而有。种种变化。是根尘识三等。一切诸法。如幻如化。无有定性。圆觉云。一切根尘。皆由幻化。皆由四大地水火风而生。此是佛四十五年前。说此因缘和合等法。阿难如今非是不会。意间。又七大性未破。所以举四十五年前。权教未了之义。欲得佛向此中。一时破却。显七大性本如来藏。故有此文。gU2中华典藏网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gU2中华典藏网

二引现破二边。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排遣。摈舍。属归也。破三科皆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言前既说因缘和合而有。此中何故又破之。gU2中华典藏网

唯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gU2中华典藏网

三请开中道了义。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中道了义。即非和合因缘也。辟二边而显中道无戏论法。为因缘自然。皆是戏论之法。gU2中华典藏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gU2中华典藏网

吹许演文五。初牒已示。圆宗。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无上菩提简非四。初信心十信。二伏心资加。三明心登地。四出倒修道。五无上佛位。此片文来。为阿难前初从摩登伽室归。便请云。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佗。三摩禅那。此文便是厌小求大。gU2中华典藏网

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向第三因中。为佗破因缘不有自然。皆虚要显如来藏性。非因缘等。故第二经云。当知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便是第一义谛也。gU2中华典藏网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相因缘。而自缠绕。gU2中华典藏网

二责叨缠了义。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复尔地责佗前请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牵缠。绕缚也。gU2中华典藏网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gU2中华典藏网

三伤患不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说药人。喻阿难多闻。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喻不了如来藏非因缘非自然。北一因中。破三科无自性。显如来藏。是真药现前。汝却不识。gU2中华典藏网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gU2中华典藏网

四来听许宣。文二。初现。gU2中华典藏网

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gU2中华典藏网

后未。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为令向下通达法身之理。或可。实相之理。是向下。破七大性。通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皆是如来藏。是实相也。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gU2中华典藏网

五圣徒受旨。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gU2中华典藏网

后酬宣文二。初总明文二。初总牒前疑。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gU2中华典藏网

后都明能离文二。初纯文二。初明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是体性是真。其体且不和合。又不能与诸大杂和。或可。若彼大性。体非和合。此目四大性。杂和目四大相。相和合。性即无和合。举四大性不和。意间要佗趣向真性。祇是如来藏。言和意。要弃因缘和合。虚妄之相。gU2中华典藏网

犹如虚空不和诸色。gU2中华典藏网

后此喻。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虚空喻性。不和诸色。不与妄相和也。gU2中华典藏网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络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gU2中华典藏网

后杂文二。初明和生灭。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是四大杂和。便同变化。是妄。初从觉劳相现。终至六道轮回之相成。便有生来死去。相续不断。今生生死。此界死生。佗界生死。佗界死生。生生死死。即是未来无量世。生来死去也。化者。尘界迁而复生尘界。坏而复灭。gU2中华典藏网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gU2中华典藏网

后喻显恒流。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生死便如夜旋火轮不住。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gU2中华典藏网

后别释。文分七段。初地大文分四。初立文三。初显彰成坏。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极微成地。如水成冰。地还归邻。如冰成水。或真如水相如水。gU2中华典藏网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gU2中华典藏网

次来观色性文二。初粗。gU2中华典藏网

细为微尘。gU2中华典藏网

后细文三。初诸微。gU2中华典藏网

至邻虚尘。扸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gU2中华典藏网

次极微。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尘即是极微也。扸此极微。分为七片。取其一片。为邻虚尘。邻者近也。虚者虚空。近于虚空也。又瑜伽师说。此极微色。以假想慧刀。扸至不可扸。方邻虚空。gU2中华典藏网

更扸邻虚。即实空性。gU2中华典藏网

后空性。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此邻虚。扸成虚空。gU2中华典藏网

后立空生色文二。初述扸色成空。gU2中华典藏网

当知虚空出生色相。gU2中华典藏网

后立空生色。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色既成空。空复成色。互破也。gU2中华典藏网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gU2中华典藏网

二破文二。初牒前和问。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牒阿难问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gU2中华典藏网

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gU2中华典藏网

次来观和理文二。初空和色文二。初正问空和。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为前云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此中便微云用几虚空。合成邻虚。意既将邻虚。扸成虚空。亦须将空。合成邻虚。互破。gU2中华典藏网

不应邻虚合成邻虚。gU2中华典藏网

后遮尘合色。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破自然执。恐佗执道邻虚尘。自然成邻虚尘。故此遮破。gU2中华典藏网

又邻虚尘。扸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gU2中华典藏网

后色和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汝言邻虚扸成虚空。又用几个色相。合扸便成空。色相乃邻虚尘也。此文因执邻虚成空故。有此破之。gU2中华典藏网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gU2中华典藏网

后色空双破文二。初正破文二。初破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是色合时。唯是色。摄空从色。又不是空。空破也。gU2中华典藏网

若空合时。合空非色。gU2中华典藏网

后破色。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是空合。将唯是空合。摄色从空。又不是色。色破也。gU2中华典藏网

色犹可扸。gU2中华典藏网

后许遮文二。初许。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是诸教说扸色明空。犹尚可扸。gU2中华典藏网

空云何合。gU2中华典藏网

后遮。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是空虚通。故云何能合。gU2中华典藏网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gU2中华典藏网

三指文四。初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gU2中华典藏网

二指色空同体。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性色是妙有真空。性空是真空妙有。互举。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gU2中华典藏网

三显周圆净。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离幻色。故名清。离顽空。故名净。gU2中华典藏网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四随妄发挥。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循顺也。心是第八识心。能知量。是第八识。所知量。是地大。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四结。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识心。是第六识。计度者。则三分别中。计度分别也。经文似倒。三分别者。一自性指心。二随念过去。三计度三世。知犹识也。惑犹计也。世间无识之流。计为因缘及自然也。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gU2中华典藏网

二火大。文分六。初立文三。初标妄假缘。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寄伏也。火性无我。随缘即发。净名云。是身无我。犹如火。gU2中华典藏网

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gU2中华典藏网

次来观求用。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阳燧则火镜也崔豹古今主云。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倒影。面日则火生。以艾炷之。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名和合者。gU2中华典藏网

后举和合喻文二。初牒计。gU2中华典藏网

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gU2中华典藏网

后立喻文二。初明和合。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中举一千二百五十众。意明和合之义。gU2中华典藏网

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卢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gU2中华典藏网

后明别理。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诘其氏族。各各不同。当知又非和合。舍利弗。正云奢利弗呾罗。此云鹙鹭子。婆罗门。此云梵志。志事梵天。西土四姓中一也。优卢频螺。此云木爪。言其𮌎前有癃也。迦叶。此言饮光。阿难。此云庆喜。瞿昙。此云日炙。亦云甘蔗。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gU2中华典藏网

二徴文三。初牒和合因。gU2中华典藏网

彼手执镜。于日求大。gU2中华典藏网

次举缘求火。gU2中华典藏网

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gU2中华典藏网

后徴火所因。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三。初日。gU2中华典藏网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干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gU2中华典藏网

次镜。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纡。萦缠在手也。又纡回也。gU2中华典藏网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gU2中华典藏网

后艾。gU2中华典藏网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gU2中华典藏网

后述因遥火现。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日在天上。镜在手中。相远可知。或日相镜相。相去远矣。gU2中华典藏网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gU2中华典藏网

二指火同空体。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gU2中华典藏网

三显周圆净。gU2中华典藏网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gU2中华典藏网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后随广。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gU2中华典藏网

三水大。文分六。初立文三。初显性非常。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壅之则止。决之则流。gU2中华典藏网

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gU2中华典藏网

二明幻师求药。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室罗城。迦毗罗。俱见前注。研迦罗。此云轮。因手中轮得名。钵头摩是花。诃萨多是手。或莲华在手。或手执莲华。经中上花下手。乃花手仙也。或西土先所后能。故先举花。后举手。求太阴精。用和幻药者。用此月精。和合幻药。gU2中华典藏网

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gU2中华典藏网

三执珠承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方诸。水镜也。淮南子云。方诸见月。而津为水。高诱注云。方诸阴燧。海之大蛤也。白月月半前。黑月。月半后。gU2中华典藏网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gU2中华典藏网

二徴。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三。初月。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言从月来。月所经之处。皆应有水吐流。既林木不吐流。当知水亦不从月中出。gU2中华典藏网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gU2中华典藏网

次珠。gU2中华典藏网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gU2中华典藏网

后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空性无边。水当无际。摄所变水。同能变空。从人欲界人也。及天欲界天也。gU2中华典藏网

汝更谛观。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gU2中华典藏网

后述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涉行也。月在天上。珠在手中。相去极远。不应水精无从自有者。破外道执自然。gU2中华典藏网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gU2中华典藏网

二指水空同体。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gU2中华典藏网

三显周圆净。gU2中华典藏网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gU2中华典藏网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心是能知量。水是所知量。gU2中华典藏网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后随广。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明性水周遍。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gU2中华典藏网

四风大。文分六。初立文二。初标体不恒。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风无形无体。或动或静。不得恒常。gU2中华典藏网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gU2中华典藏网

后寄缘彰现。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僧伽梨。此云和合衣。惠上菩萨经云。大衣名集众时衣。亦云杂碎衣。以条数多故。若从用。名入王宫聚落衣。南山钞云。作袈裟色。又云破坏色。乃不正色也。gU2中华典藏网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gU2中华典藏网

二徴。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三。初破衣文三。初责披风不离。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衣为能变。风为所变。摄所变同能变。其衣合为如风远飞。gU2中华典藏网

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gU2中华典藏网

次对衣邀审。gU2中华典藏网

不应衣中有藏风地。gU2中华典藏网

后结衣无□。gU2中华典藏网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gU2中华典藏网

次破空文六。初衣静无摇破。gU2中华典藏网

空性常住。风应常生。gU2中华典藏网

二引空例常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摄所变同能变。gU2中华典藏网

若无风时。虚空当灭。gU2中华典藏网

三抑空同灭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生于空风既有灭。空须成灭。亦摄能变空。同所变风。如树生叶。叶枯树死。下又转破。gU2中华典藏网

灭风可见。灭空何状。gU2中华典藏网

四二灭不齐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风不吹物不摇。是风之灭。灭空有何相状。空将何灭。问。向下因何云十方虚空皆悉销殒。答。彼是妄空。此约真空。gU2中华典藏网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gU2中华典藏网

五责灭违空破。gU2中华典藏网

名为虚空。云何风出。gU2中华典藏网

六出有非空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有风出。不名虚空。何处有物。从□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gU2中华典藏网

后破面文三。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从彼面生。当应拂汝。gU2中华典藏网

次叙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风从他生。合拂汝。不应自生自拂。gU2中华典藏网

自汝整衣。云何倒拂。gU2中华典藏网

后责倒。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生彼人面。汝自整衣之时。此衣何不倒转来汝自家面。何故又拂佗人面也。gU2中华典藏网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虚空不参杂风性流转。gU2中华典藏网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gU2中华典藏网

后述因风。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风之与空。体性相隔。不应风性者。前水云精。此风云性。秪是体性也。无从自有。破自然。gU2中华典藏网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gU2中华典藏网

三指风空同体。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gU2中华典藏网

三显周圆净。gU2中华典藏网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gU2中华典藏网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gU2中华典藏网

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后随广。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gU2中华典藏网

五空大文分六。初立文二。初空因色显。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是顽空。从第七变起。当体无形。既无形。须因色显发。色是质碍。空乃虚通。因质碍方能显虚通之性。gU2中华典藏网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gU2中华典藏网

后寄凿彰形。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去河。是去恒河。遥即远也。剌利。具足云刹帝利。唐言田主。即王种上姓。婆罗门第二姓。毗舍。亦云吠舍达罗。则工商等。首陀。则是士农。此第三姓。颇罗堕旃陀。亦云旃茶罗。唐言屠者。是不律仪也。又云严炽恶业。自严行特标炽摇铃持示。为因屠羊养鸡等。gU2中华典藏网

虚空浅深。随出多少。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或出土一尺。得一尺空。出土二尺。得二尺空。乃至一丈。得一丈空。一尺是浅。一丈是深。gU2中华典藏网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gU2中华典藏网

二微。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三。初破无因。gU2中华典藏网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gU2中华典藏网

次破土文三。初责空不入。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破从土出。若因土自然。便有空出。则土出之时。合见空从外而入。gU2中华典藏网

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次有出无入。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又转破云。我但凿土出。无空入。难云。云何虚空。因凿土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gU2中华典藏网

后邀同空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无出入。双计云。土又不出。空又不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空又不入。土又不出。须见空土一般。既一般。出土之时。空也须随土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gU2中华典藏网

后破凿文二。初出空非土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因凿出。合见空出。云何土出。gU2中华典藏网

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gU2中华典藏网

后土出观空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也言不因凿出。凿自合出土。云何又见有空。不因与无因。是执自然即同。凿与未凿即异。gU2中华典藏网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观审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教他向无因自生上审谛。若因土出上谛审。若因凿出上谛观。配此三执。或不配之。gU2中华典藏网

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gU2中华典藏网

后责非和相现。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凿乃实。空乃虚。不相为用。二相各别。无从自出。破自然。gU2中华典藏网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五。初通收五大本藏无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均匀也。则交互一大中合诸大。五现量。云何亦名大。既能造四大为大。今所造四尘。识生其中。亦名为大。为是第八亲相分也。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gU2中华典藏网

二总责迷源妄观生计。gU2中华典藏网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gU2中华典藏网

三再彰迷本不了真空。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gU2中华典藏网

四显净周圆。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五随彰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gU2中华典藏网

六五识。文分六。初立文二。初性因尘显。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举见是眼识。觉是身识。举前括后。摄取中间耳鼻舌。无知者。谓此五现量心。如镜现像。不分能所。是第八识亲变相八。色空。是眼家所缘境。但举眼。摄取余四。眼若破。余四但破。此中破五现量识。兼第六识。何不破第七举第八。谓五识是第八亲变相。今但破五识。八识自亡。文第六依第七。六破七亦亡也。gU2中华典藏网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扸。gU2中华典藏网

后对相明鉴。gU2中华典藏网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gU2中华典藏网

二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见与明暗虚空等。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是不同一体。恐佗阿难。执道或同或非同。或异或非异。或者。不定义。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六。初破一文二。初明暗相形破。文三。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gU2中华典藏网

次述二相相形。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暗时明谢。明时暗谢。云何得为一体。gU2中华典藏网

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gU2中华典藏网

后责互亡俱□。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又单计若暗时见。与暗为一体。破云。既与暗为一体。当明境现前。此见复随暗境落谢。必一于明境。又恐佗执与明境为一体。暗特当灭。义如前释。又转破。既见随明暗落谢。云何又见明见暗。gU2中华典藏网

若暗明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gU2中华典藏网

后见一相殊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执云。明暗与见殊。明暗生灭。见无生灭。破云。一云何成。汝既见与明暗殊。云何又说云是一体。gU2中华典藏网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gU2中华典藏网

二破非一文二。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非一体。离明暗外又无见。曾无无境心。有境方说见。无境见亦无。gU2中华典藏网

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扸见元。作何形相。gU2中华典藏网

后离相无形破文二。初总述无形。gU2中华典藏网

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gU2中华典藏网

后引无形喻。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经云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即同龟毛兔角。gU2中华典藏网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或同文二。初一见随三异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执云明暗虚空三种俱各别。破云。三种既各别。汝定从谁立见。为当从暗立见。从空立见。从明立见。gU2中华典藏网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gU2中华典藏网

后幽明相背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明来暗谢。暗来明谢。云何计为或同。此是不同。gU2中华典藏网

离三元无。云何或异。gU2中华典藏网

四破或异。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离却三法。外又无见。云何说或异。又乃不异是同也。gU2中华典藏网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gU2中华典藏网

五破非同。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有边畔。便待汝说非同。既见在一边。明暗等在一边。见与暗等。不分边畔。云何说非同。此正是同也。gU2中华典藏网

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gU2中华典藏网

六破非异。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此正是异。云何道非异。见明见暗之时。此见不随明暗选改。云何说非异。gU2中华典藏网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将一体非一体。同异非同异四种配之。或教他向暗明通塞上审。或配四见觉空顽。gU2中华典藏网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gU2中华典藏网

后审无因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见是觉知。空顽无觉知。无从自出。破自然法。gU2中华典藏网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名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六。初通收藏本。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见眼。闻耳。觉身。知舌与鼻。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gU2中华典藏网

二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gU2中华典藏网

三责生诸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指五现量心。为生为灭下。明此现量心非生灭等。gU2中华典藏网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gU2中华典藏网

四再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gU2中华典藏网

五显净周随。gU2中华典藏网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六叹随根遍。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意谓但眼根。周遍法界。余四根亦尔。觉触觉知。是第六识。或重牒五现量识。妙德莹净恒然也。十虚者。上皆云十方。此中避下方字。故云虚。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gU2中华典藏网

七六意识文六。初立识因尘显文三。初略标。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谓此第六识。无其头绪。根源。六根眼耳等。六尘色声等。谓曾无无境心有。境方能率动能缘心。gU2中华典藏网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扸。gU2中华典藏网

二述五现量。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先说五现量识。然后方说第六。但举眼识。其余四种亦尔。谓此五现量心。对境不分能所。是第八识亲相分。怛如镜中现像。无有分别。gU2中华典藏网

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揵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gU2中华典藏网

三指相分别。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第六识与五同缘。于中了别文殊等。见前。gU2中华典藏网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二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指此第六识能了知。为生于见是根。相是境。虚空是所依。为复自然而有。突然忽然也。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gU2中华典藏网

三破文四。初见文三。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汝第六识性。生于眼识。牒计。gU2中华典藏网

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gU2中华典藏网

二离尘无见。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生于见。不假境牵。四种即明暗色空。既无境何有根也。gU2中华典藏网

见性尚无。从何发识。gU2中华典藏网

三约无眼识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能生根尚无。所生识何得。gU2中华典藏网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gU2中华典藏网

二相文三。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此第六。生于境。境为能生。识为所生。执决定从相生。不从见生。gU2中华典藏网

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gU2中华典藏网

二离见无相。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言不从见生。便须不见明暗等相。既无色空等。曾知相亦无。gU2中华典藏网

彼相尚无。识从何发。gU2中华典藏网

三约无前相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能生既无。所生从何起发。gU2中华典藏网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gU2中华典藏网

三空文三。初立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空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无有见相二分。gU2中华典藏网

非见无辩。自不能知明暗色空。gU2中华典藏网

二双离见。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言无见。须无辨别色空等境。gU2中华典藏网

非相灭缘。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无相。即灭却所缘境。gU2中华典藏网

见闻觉知。无处安立。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无相。何处有根见闻觉知等。gU2中华典藏网

处此二非。gU2中华典藏网

三责无表缘破。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则无见与无相。gU2中华典藏网

空非同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无见与相。乃是真空。非同顽空之无。gU2中华典藏网

有非同物。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妙有。非同质碍色相等物。gU2中华典藏网

纵发汝识。欲何分别。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空非同无。有又非同物。乃是真空妙有。纵发汝妄识。又何能分别。为有漏不能缘无漏。gU2中华典藏网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gU2中华典藏网

四无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破一类外道执自然。汝执云。此识无因。突然而出。汝须日中。别见明月现在空中。我便许汝识突然而出。既日中不见明月。此正是因缘之法。何处是自然。乃执义不成。gU2中华典藏网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gU2中华典藏网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见分也。gU2中华典藏网

相推前境。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相分也。gU2中华典藏网

可状成有。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色法。或可。若有相分。可状方有汝见。gU2中华典藏网

不相成无。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是空。或既无相分。亦无见分。gU2中华典藏网

如是识缘。因何所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无见相。汝识性从何处而生。或可。教佗向见上。相上。色空等境上。穷此识性。自何而出。gU2中华典藏网

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gU2中华典藏网

后审非和。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第六识念念生灭。如猿猴得树。起惑造业。是动。见澄。是五现量心。对境不分能所。澄即澄湛。如水澄清。非和非合等。但举一根。其余四根亦尔。gU2中华典藏网

不应识缘无从自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破自然执。gU2中华典藏网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gU2中华典藏网

五指文五。初通收七藏。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若此识性。不从见生。亦不从明暗色空等境生。当知了别是识。见闻觉知。乃真现量心。既是真现量性。湛寂凝然。不从所缘境上生。兼彼虚空地水火风下一大。具足一切大。gU2中华典藏网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gU2中华典藏网

二总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粗谓粗浅。浮谓浮虚。gU2中华典藏网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gU2中华典藏网

三妄观生计。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意谓不是同异非同异等。gU2中华典藏网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gU2中华典藏网

四重责迷源。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性识是真识。明知是分别了知。本觉凝明。真现量识。gU2中华典藏网

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gU2中华典藏网

五叹性含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含十方则无外。吐十方则无内。收归一尘是含。周流法界是吐。gU2中华典藏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六结。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但有言说。执为因缘自然。以理推徴。俱无实义。gU2中华典藏网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gU2中华典藏网

后圣徒伸悟文二。初广陈悟指文二。初总陈诠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阿难与诸大众。伸述悟解也。前来道如一见根。遍周法界等。又云。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文云。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等。此皆是微妙开示。若是四十五年前覆相等。不得为微妙开示。如合四十五年后说。此经是微妙开示。或第三一因经。是顿中顿。说是微妙开示也。身荡然。不执五蕴妄身。心荡然。不执八识妄心。或身荡然无我执。心荡然无法执。我执是三科。法执是七大性。gU2中华典藏网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gU2中华典藏网

次广喻融真文二。初会观心广文四。初知心广大。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未悟之前。妄执此心。或在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今既悟见相二分无自性。乃心遍十方也。gU2中华典藏网

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gU2中华典藏网

二掌叶观空。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未悟之时。见此颂空广远。既悟真空周遍法界。睹此顽空。大似手掌之中执持树叶。一见见尽。gU2中华典藏网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gU2中华典藏网

三会相同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迷时菩提为烦恼。悟了烦恼为菩提。又菩提菩提断。俱名为菩提。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华。无非般若。gU2中华典藏网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gU2中华典藏网

四性含周界。gU2中华典藏网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gU2中华典藏网

后返视身微文二。初尘摇空界。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悟。然后却观世间。已前未悟时事。反观父精母血。假合成身。大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十方虚空。喻法身。吹一微尘。喻五蕴身。若存者。非无。不舍一法。若亡者非有。不取一法。又不离妄身有法身。曰若存。不即妄身是法身。曰若亡。又似有则不有。当体是空。似无则不无。当体是有。gU2中华典藏网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gU2中华典藏网

后湛海䙴沤。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悟了是法身净土。有何涯岸。观此妄身。大似海中流一浮沤。或起或灭。无有踪迹。意谓不离波外别有水。不离妄身外有法身。gU2中华典藏网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gU2中华典藏网

后伸仪欲赞文二。初了心常住。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知则觉知。又悟也。得其本来微妙真净心。乃坚实心。此之真心。本自不生。今亦无灭。gU2中华典藏网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gU2中华典藏网

后作礼伸仪。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得未曾有。乃不并余。筵也。偈者。不正梵。梵语偈陀。又云伽陀。唐言重颂。或云偈者竭也。竭理而谈非也。gU2中华典藏网

妙湛总持不动尊。gU2中华典藏网

后赞请酬思文三。初赞文二。初一行赞佛德。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离言绝相。故称为妙。湛者湛寂。是体大目法身。总者总相。持者任持。总相任持九十种不共法。是相大目报身。不动尊。体相一如。体即相。相即体也。gU2中华典藏网

首楞严王世希有。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首楞严。唐言一切事毕竟。或言健行定。约化身赞之。则是用大。有自在之义名王。希有二字。是叹也。又此化身。从定而起。非但世希有。亦乃出世希有。总叹三身。gU2中华典藏网

销我亿劫颠倒想。gU2中华典藏网

二一行灭惑证真。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十万为一亿。只是尘沙大劫。且略而言之。但说亿劫。颠倒者。顶堕义。想即虚妄相想。根尘识三等法。gU2中华典藏网

不历僧祇获法身。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历为经历。向一念之中。顿悟法身之理。不历三僧祇劫。五位修行。见道已去。修道已还。是一僧祇。初地已往八地已还。是二僧祇。八地已往到佛果位。是三僧祇。梵云僧祇。唐言无数。得法身之理也。gU2中华典藏网

愿今得果成宝王。gU2中华典藏网

次愿文二。初愿速成广度将报佛恩。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愿使令我得果成。自受用身佛。根根尘尘。周遍法界。此是自利。目根本智。gU2中华典藏网

还度如是恒沙众。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还学诸佛。救度恒沙众生。此目后得智。gU2中华典藏网

将此深心奉尘刹。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阿难发愿我将度恒沙众之心。奉报尘刹如来之恩。又将此悟理之后之心。供养勤奉尘刹如来。gU2中华典藏网

是则名为报佛恩。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既能自利利佗。此乃方名报佛恩。又若不传教度迷情。是则无由报佛恩。gU2中华典藏网

伏请世尊为证明。gU2中华典藏网

后五浊披莲生穷取寂。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唯佛与佛乃知之。gU2中华典藏网

五浊恶土誓先入。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五浊者。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誓愿入彼教化众生。此是悲。gU2中华典藏网

如一众生未成佛。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如法界之内。有一众生。来成无上菩提。gU2中华典藏网

终不于此取泥洹。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亦云泥圆。梵语讹略不同。是喻也。此自圆寂之理。终不取涅槃。愿入微尘刹土教化。然后便请下三修证。gU2中华典藏网

大雄大力大慈悲。gU2中华典藏网

后请文三。初再请宣微悬乘后演。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雄老雄猛之义。法华云。大雄猛世尊。力者。难屈伏义。慈能与乐。悲能拔苦。gU2中华典藏网

希更审除微细惑。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阿难理虽顿悟。事未顿除。要假进修。用除微惑。此下修证文也。又希愿世尊。为我审实。除却此第八识中。细微烦恼。或可。俱生烦恼未断。此中悟。如升堂。向下证。如入室。下文云。我今虽蒙天王赐与华屋。至要因门入等。gU2中华典藏网

今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gU2中华典藏网

二速成圆果周运群方。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坐者。安住之义。道者。无上觉道。场者。寂灭之场。又向十方世界。坐得道之场。此目大乘渐教中。妙觉如来。三身四智。悉皆圆满。五眼六通。无不圆备。gU2中华典藏网

舜若多性可销亡。gU2中华典藏网

三妄性长销真心永寂。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舜若多是空神。祇是顽□之性已销亡。如前长行云。十方虚空。如观堂中所持叶物。故可销亡。gU2中华典藏网

烁迦啰心无动转。gU2中华典藏网

笺云。束心准义。则摄八归一。则收束八识妄心。俱为一真心。未见唐言。今释迦因陀罗。音讹也。唐言主。或天主轮幢。则是真心。能为三界之主。轮则摧坏烦恼。幢则不可摧坏义。表此真心能摧烦恼。不被烦恼所摧。或云。舜若多性。还□销亡否。意谓不销亡。宁可道销亡。我此心亦无□□则□□□尽。我愿无尽。此义未可取之。谓此空。是第七识变底顽空。须是销亡。gU2中华典藏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三下gU2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