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 第六辑

liF中华典藏网

施旺坤liF中华典藏网

民国以来最有名的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是由印光大师主持,里面的念佛堂,初期是由慈舟法师负责,而当时实际领众的是道源法师,这是外界少有人知道的。据道源法师口述,印光大师请慈舟法师上山领众念佛,刚到念佛堂,他认为自己追随慈舟法师多年,最了解法师念佛的规矩,就当仁不让的领众念佛。念佛念到一半,慈舟法师要讲开示前,就把道源法师叫出来说:“灵岩山寺是中国最殊胜的净土宗道场,能来这里念佛的,都是一时之选,你何德何能领众?”慈舟法师当场非常严厉地把道源法师喝斥一顿,道源法师如惊弓之鸟,赶紧退到佛龛后面。等到开示结束,大众要继续念佛,道源法师当然不敢出来。慈舟法师见无人领众,又大声喝斥:“现在要继续念佛,道源,你躲在后面干什么,还不赶快出来!”当时参加念佛的大众,都被慈舟法师的威仪震撼住了,这是慈舟法师对弟子恩威并济,慈悲摄受。道源法师追随慈舟法师,在灵岩山领众念佛,长达五年之久。liF中华典藏网

再说已经往生的忏云老法师,与源公上人同为慈舟法师的弟子,但是忏云法师年纪较轻,亲近慈舟法师也晚,所以来台湾以后,忏云法师视源公上人,如同自己师父。据一位亲近忏云法师的弟子转述,忏云法师在水里莲因寺,每逢有人提到源公上人,马上从座位站起来,双手合十,好像面对佛菩萨那般恭敬。有一次忏云法师到中和净宗莲社,拜访源公上人,到了用餐时间,源公上人知道忏云法师持午甚严,怕他受饿,用餐时一直劝忏云法师一定要多吃一些,不断地给他夹菜。但是忏云法师却无心用餐,急著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笔记,把他这一段时间弘法和修行遭遇的困难,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请教源公上人,从他们言谈之间,可以了解源公上人对忏云法师并不见外,除疑解惑,把自己知道的都倾囊相授。其中忏云法师请教:“因为遇到困难,打算要停办大专斋戒班。”源公上人却不认同,说:“大专斋戒班,无论怎么辛苦,都得办下去,因为你跟大专生有缘,斋戒班由我来办,不见得如你办得好。”忏云法师接著又问:“天台宗课程要请哪位担任讲座?”源公上人说:“你初来台湾住茅蓬,我单独为你讲完一部《贤首五教仪开蒙增注》,对你弘法,我期望殷切!天台请别人讲,如果有适当人选当然好,问题是别人来讲,有时间限制,能讲的内容也有限,如果能自己学讲,长远来讲,可以自利利他。”忏云法师说:“好,但是天台宗教理很难,怎么学啊?”源公上人就把学天台宗的次第,先看哪些书,再看哪些书,当时上人手上没有拿任何资料,讲说的内容,却好像飞瀑流泉,毫不保留地告诉忏云法师。本来我以为源公上人只对贤首宗教理熟,听了那席对话,被震撼住了,体悟到源公上人佛法的渊博,高深莫测!而那时忏云法师已近七十高龄,为了弘法,求法的热忱,真令人感佩!liF中华典藏网

综观源公上人一生专弘净土法门,每年在基隆海会寺举办二次佛七,佛堂讲话就是上人在念佛堂的开示录,第一辑是应台中灵山寺之邀,前往主持佛七的开示录,第二、第叁辑都是在海会寺主持佛七时所讲,第四辑,适逢能仁佛学院开办,以《佛说阿弥陀经》为题,对佛学院学生讲的开示,因为篇幅较多,另外以专书出版。前面四辑都经过老法师过目,并润饰后才出版。第五辑是在香港半春园主持佛七时所讲,海会寺住持宏品法师慈悲,主动出示见仁法师的记录,拜读后觉得内容很好,建议列入佛堂讲话。第六辑是民国七十五年十二月主持佛七时所讲,当时源公上人已经八十七高龄,身体并不康健,仍不辞辛劳亲自主七,这也是他一生最后主持佛七的开示,开示的纲要为:一、念佛要发菩提心。二、念佛要为了生死。叁、勉期求证,一心不乱。四、相信佛陀,相信自己。五、愿生极乐,愿离娑婆。六、常行定课,加行打七。七、善根福德,正助双修。liF中华典藏网

乍看开示内容,好像老生常谈,仔细聆听之后,体悟到源公上人,对于每次佛七开示,都是认真准备,他把一生研究净土法门的心得,应该如何解、如何修?都包含在这次开示里面。这本记录是依据录音带整理的,记录初稿完成,陈请上人过目之后,曾经在菩提树杂志刊载。“为度一切众生了生死而念佛”,可以说是源公上人对念佛方法最重要的开示,最近几年因为整理讲经记录,重听上人讲过的经论,对于上人的大乘佛法思想有更多的了解,源公上人实不愧为净土法门的一代宗师,民国七十七年上人圆寂之后,佛教界大德在纪念集撰文,推荐他为净土宗第十四代祖师,应属实至名归。liF中华典藏网

中华民国一○○年十二月写于士林芝山草堂liF中华典藏网

佛堂讲话(第六辑)liF中华典藏网

—民国七十五年农历十一月在海会寺讲— 道源长老讲述liF中华典藏网

施旺坤记录liF中华典藏网

一、念佛要发菩提心liF中华典藏网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liF中华典藏网

基隆现在正是雨季,天天下著雨,很难得有好天气,今天我们起七天气很好,不冷也没下雨,这是诸位发心虔诚的感应。海会寺是弘扬净土宗的道场,自从民国四十一年第一次举行打念佛七,每年照例举行,今年已是第叁十五次念佛七了。现在台湾佛教很兴盛,有很多道场都在举行打念佛七,这是很可喜的现象,有的道场称为“精进佛七”,有的称为“示范佛七”。示范佛七的“示”是表示,“范”是模范,就是表示中国大陆苏州灵岩山寺念佛的模范。灵岩山寺是民国十五年修建的一个净土道场,这个道场当时外护是印光老法师主持,里面念佛堂是由慈舟老法师领导,是专门念佛的一个道场,道源在灵岩山来来去去共达五年之久,对灵岩山念佛的规矩非常清楚,今天简单的给大家作个介绍:liF中华典藏网

灵岩山寺早晚课诵两次,每次课诵规定一个半小时,早课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与我们做早课一样,但最后念佛不仅绕叁匝而已,而是要绕念十五分锺,一堂早课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傍晚晚课念《阿弥陀经》或拜八十八佛,最后念佛还是规定要绕念十五分锺,晚课也是一个半小时。到晚上起香时,先放蒙山施食再念佛,还是规定一个半小时,因此每天等于有叁次课诵。除了早晚课诵外,每天有六支香修持,每支香都是一个半锺头,每日修持与打七无异,这是灵岩山念佛的规矩,可称为“常年佛七”。我们现在在台湾打七是念七天佛,灵岩山则是一年到头每天都是按念佛七的规矩在做,每天早晨吃了早粥后八点就起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个半小时,开始先绕念十五分锺,归位坐下来念一个小时,起来再绕念十五分锺,这样每天早晚课加上六支香,至少用功十二个小时以上。liF中华典藏网

那么海会寺念佛七为什么没有采取灵岩山的方式呢?因为灵岩山念佛堂参加念佛的全是出家人,没有在家居士,出家人有长期的训练,念佛时间可以比较长。在家居士大多没有经过训练,一支香坐念一个小时腿会很疼,所以海会寺规定一支香一个小时,先绕念十五分锺,坐下来念叁十分锺,起来再绕念我们为什么要远离呢?因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是浑浊不清,众生在这种环境里受无量痛苦。下面再分说这五种浊:liF中华典藏网

第一、劫浊:梵语“劫波”,华言时分,娑婆世界年岁不好,天灾人祸,没有好时间,七难具足,劫浊从哪里来的呢?劫浊并无本体,是由下面四种浊招感而成的。liF中华典藏网

第二、见浊:分为五类,名“五利使”,“利”是快速,“使”是驱使,这五种烦恼生起来很快速,驱使众生流转生死,五利使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liF中华典藏网

(一)、身见:“身”就是我们的身体,执著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体为我,要打破这个知见很不容易,因有身见把身体当成我,而起惑造业。liF中华典藏网

(二)、边见:即众生所了解的道理都偏到一边,非起常见,即起断见,不起中道之见。如有的人执著人死了,永远转生为人,是名“常见”。有的人执著人死了,就断灭了,并无来生来世,是名“断见”。所了解的道理仅执一边,这就是边见。liF中华典藏网

(叁)、邪见:是拨无因果的知见,不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因果是迷信,是名“邪见”。liF中华典藏网

(四)、见取见:又叫“差别见”,世间有学问的人或外道,对其自以为是的偏见,执著不舍,叫“见取见”。此类人以偏概全,把偏到一边之理,当作全部真理,世间学问家及修外道的人,因为有“见取见”,所以学佛很难。liF中华典藏网

(五)、戒禁取见:外道执著他们所订的戒律,以为其所订的戒律最为完善,实际上他们所订的戒律不见得很完善。譬如回教徒戒吃猪肉,但不禁止吃牛羊肉,他们不知道吃牛羊肉也是不对的。又如耶稣教有十条戒律,其中一条不拜偶像,他们认为佛教拜佛菩萨是拜偶像,是一种迷信,不知道他们拜十字架,将上帝当神就是偶像,这些都是“戒禁取见”,以上五种知见合起来叫“见浊”。liF中华典藏网

第叁、烦恼浊:亦分五类,名“五钝使”,即贪、瞋、痴、慢、疑五种。娑婆世界的众生,遇到喜欢的便起贪心。喜欢的得不到,便动瞋恨心。不应该贪的要贪,不应当瞋的要瞋,不明事理、不信因果即愚痴,这便是贪、瞋、痴烦恼。自己以为了不起,比天还大,比佛还大,是我“慢”烦恼。凡事产生疑心,对于佛理,因为多疑而不能决定相信,这是“疑”惑。以上五种叫“五钝使”,这五种烦恼,生起时,是慢慢生起;断除时,亦须慢慢断除,故曰“钝”。liF中华典藏网

第四、众生浊:众生是个果报法,有见浊、烦恼浊,这两种恶因,结果成就一个众生。“因”浑浊不清,见是浊的,烦恼也是浊的,结果成就的众生当然也是浑浊不清的。liF中华典藏网

第五、命浊:命是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生命短促呢?因为人造的因,不是长久的因,所以结果寿命短促。人身难得,即得人身,生命也很短,纵使活到一百岁,一转眼就过去了。做人时不做好事,造些恶因,人身难得而易失,一息不来,就堕到叁恶道受无量苦,出苦无期,所以命浊对于学佛更是障碍。我们在小孩时不知学佛,青年壮年没有闻到佛法,到了老年幸闻佛法,还是不发心修行。刚想要发心修行,岁数已经差不多了,尚未起修寿命到了。不要说堕叁恶道,不能接著修行,纵使来生来世转人身,也不一定会知道修行,因为连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何况我们是生死凡夫,能不警惕吗?所以命浊对修行最生障碍,使我们不能继续不断用功。以我们现在为例,我们前生前世都有修行,都有善根,因为前生前世若没有修行,今生今世不会转人,转人也不会学佛,学了佛也不会来打念佛七,所以我们前生都修行过,但是想想我们是不是一出母胎就接著修呢?不是的,有的是青年间断,有的是壮年间断,这都是命浊的障碍。liF中华典藏网

既然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还要我们发愿离娑婆呢?因为娑婆世界有五欲之乐,即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人大都贪图这五欲之乐,第一贪财,一天到晚想发财,认为发了财,什么都可享受,有了钱就可得到一切快乐。第二贪色,色即男女之色,男欢女爱,不知是生死的根本。第叁贪名,有了名,利就跟著来,权威势力也来,所以名利无人不贪。第四贪食,吃东西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众生肉造杀业,以为吃得好是一种快乐。第五贪睡,人多好吃懒做,睡要睡得好,要有好房间、好床、好棉被,认为睡得舒服是一种快乐。我们有一点善根听到佛法,知道五欲之乐没有一种好享受,贪图五欲是受苦的因,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若是贪图五欲之乐造恶业,一定会堕地狱受苦。我们闻到佛法,晓得我们住的世界是五浊恶世,不可再贪图五欲之乐,所以我们要赶快念佛愿生极乐,愿生极乐,一定要愿离娑婆。既然知道娑婆是五浊恶世,离开就好,为什么还要发愿离娑婆呢?因为我们有无始劫来的习气,我们念佛愿生西方是初发心,而我们贪图五欲之乐,是无始劫来就有的根本烦恼,我们很容易被五欲牵缠,障碍我们往生西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才能生西方极乐世界。liF中华典藏网

话说多了打闲岔,大家继续好好念佛吧!liF中华典藏网

六、常行定课,加行打七liF中华典藏网

诸上善人慈悲:净土叁资粮信愿行叁法,前面已把信、愿讲过了,“信”要信佛、信己,“愿”要愿生极乐、愿离娑婆。今天接著讲第叁个资粮“行”,谈的是“常行定课,加行打七。”liF中华典藏网

先讲“行”字的读音,社会上通常只念“ㄒㄧˊㄥㄏˊㄤ”两个音,只有佛教念“ㄏˋㄣ”,为什么?“行”是功行、发行,你用功修行叫“功行”,修的是什么法门?叫“发行”,也叫“行门”。信愿行叁资粮的“行”一定要读“ㄏˋㄣ”。行有两种,一种是常行,一种是加行,常行是平常用功,加行是加功进行,就是我们现在打念佛七,平常念佛念不了这么多,所以叫“加功进行”,又叫“加行”。liF中华典藏网

先讲“常行”,常行是平常用功,平常净土法门怎么用功呢?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佛号就是修行、就是用功。一天要念多少呢?念越多越好,我们若是有了信仰心,发了愿,一定要认真修行。自己要订一个功课,每天规定自己念佛要念多少数目,只要念一百声以上,一定要用念珠。念珠的功用是记数,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颗。念一百零八声算一串,要是一天念十串就念一千声,要这样计算。出家弟子修行时间较多,在家弟子比较忙,念佛的数目,要斟酌个人的时间而定,不能统一规定一天念多少,早晚各念多少,要视自己事务的多寡而定。古代有人一天念十万声,那都是出家弟子,在家弟子绝对做不到,因为在家事务繁杂,不可能念那么多。念佛要念到心里,念佛从心不从口,念字从心字不从口字,所以念佛要用心念。我们对于净土法门生信心,要发愿生西方,怎么生去呢?要修行。修行怎么修呢?就是靠著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是净土宗的修行,这是释迦佛开示我们的。这一句佛号,不但不能念到口里,不能念到念珠上,要用心念,而且发心要发得广大,要把阿弥陀佛名号,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佛要用心念,这是个了生脱死的法门,不是悠悠泛泛,随便念著好玩的。我们要了脱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靠著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得到大功用。liF中华典藏网

有人问:念佛为什么要用念珠记数?念珠为什么要串一百零八颗呢?是要对治我们一百零八种烦恼,我们心里如果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就不必念佛了。释迦佛劝凡夫要念佛往生西方,菩萨要念佛往生西方,乃至等觉菩萨尚未成佛,还是要往生西方,《华严经》善财童子证到等觉菩萨位,但最后《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还是劝善财童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liF中华典藏网

讲到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等觉菩萨为什么还要生极乐世界呢?等觉菩萨是菩萨的最高位,与佛仅差一等,再进一步就成佛,因为还没成佛,还是要亲近佛,还是要听佛开示,所以像善财童子是等觉菩萨,还是要生极乐世界。liF中华典藏网

第二、释迦佛说《阿弥陀经》把极乐世界说得那么好,劝我们要往生,释迦佛自己为什么不生极乐世界呢?等觉菩萨需要生极乐世界,因为还没成佛,最初一念妄动的生相无明,尚未断尽,所以还是要到西方亲近阿弥陀佛。释迦佛为什么不生极乐呢?因为佛的生相无明已断尽。什么时候断尽呢?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加功进行,到腊月初八早起,夜睹明星成正觉,把生相无明断掉成佛,一点无明烦恼都没有,就不必生极乐世界了。liF中华典藏网

前面讲过,我们凡夫道心难发,怖心难生,天天听经听讲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劝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道心,道心要发起来很困难,你们口里说说,心里有没有发心呢?心里发了菩提心,还要永远保持著,不要忘记了。《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菩提心是个失意罪,所以菩提心要常常现前,道心难发,我们已经发了,还要真实的发。释迦佛为什么劝我们念佛生极乐世界呢?要我们超出轮回,了脱生死。我们若是不知轮回大苦,怎么能生恐怖心?虽然知道但粗心大胆,以为释迦佛只是说说,反正看不见,堕地狱就堕,有什么关系?等到你堕了地狱感觉痛苦,悔之已晚了,所以我们对于轮回生死大苦,一定要生恐怖心。liF中华典藏网

可是我们怎么了生死出轮回呢?要靠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若马马虎虎念,怎么行呢?我们要了生死出轮回,就靠著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夫,这一句佛号一定要认真念。那么怎么念才算认真呢?古人有个偈:“念佛切莫贪多念,且念一百心不乱,九十九声一念差,捋转数珠从头念。”念佛要这样用功夫,并不是数念珠,手里掐念珠,掐了一圈算一百,念到自己心里没有?我们手里拿念珠要得手应心,手里掐著念珠,要观察到心里念了没有?念佛念一百零八声,对治一百零八种烦恼,能不能对治烦恼呢?自己念佛的力量,能不能降伏烦恼呢?所以我们念佛拿一串念珠记数,先念一百求一心不乱,念九十九声一念岔,打了一个妄想,“捋转数珠从头念”,这一百声都不算,再从头念起。liF中华典藏网

前面讲过,我们为什么要打念佛七呢?是依著《阿弥陀经》上开示,要我们念七天,能够得一心不乱,可是不是过了七天,一心不乱就现前,是要在七天中好好用功。那么求一心不乱,从什么时候开始求起呢?从开始念第一句阿弥陀佛起,用一串念珠记数念佛一百声,观察自己打不打妄想?打了妄想,念过的都不算从头来。要这样对治妄想,念佛才能念出力量来,才能念到一心不乱。liF中华典藏网

我们平常念佛的时间很短,没有用功不知道妄想厉害,你们用功时观察看看,在很短时间内打了很多妄想,就知道妄想的厉害。你们平常用功每天要定功课,自己斟酌时间定数,早晚各念五百声或一千声,先不要发心要念越多越好,念得多还要能真正用功。你现在发心要念叁万声,但是家里事务多,要念完叁万声很不容易,念不完就马马虎虎念,这样念得再多,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念佛不一定要贪多,重要的是要认真念。liF中华典藏网

接著讲“加行”,加功进行,就是打念佛七,为什么要打念佛七呢?起七时曾经讲过打佛七是为求证一心不乱。什么是一心不乱?一心,则不二念,有两个念头不叫一心,因为有两个念头心就乱了。只有一个心,没有第二念,这样心才能够静下来,才是不乱。一心不乱的一心是什么心呢?就是念佛的心,打七念这句佛号,我们的心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起不来,能这样,就能够证得一心不乱的境界,生西方就有把握。了解这个道理并不难,但是要得到一心不乱,并不容易,得好好用功,平常不用功,打七才来用功,这样难得功夫上手。平常没有念佛,听说海会寺有打念佛七,就赶快来参加,想在打七证得一心不乱,那要上根利智。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没有这样的人,但毕竟太少了,我们都是中、下根者居多,所以要加功进行。我们平常念佛没有整天念,打七是整天念,平常若没常课,打佛七时,要把心静下来就很难,很不容易得一心不乱。但海会寺并无规定,平时有念佛才能参加佛七,因为这样会障碍初学的善根,或许有的人平常不念佛,来打七就证得一心不乱,或者打七回去后,就定常课念佛,这样也很好啊!liF中华典藏网

前面讲过不用功不知道有妄想,用了功才知道妄想的厉害,我们凡夫与佛不同就多了妄想,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成正觉,看见一切众生都是佛,叹曰:“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说一切众生,虽然都是博地凡夫,但跟佛一样具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功德、如来的相好,一切众生跟佛平等。既然一切众生具备如来的智慧、功德、相好,怎么还当众生,没有成佛呢?就是因为众生多了妄想,且执著妄想是对的、是真实的,所以不能证得本来具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妄想”是什么?“妄”是虚妄不实,“想”是我们心里在想念。凡夫心里动的念头,都是虚妄不实的念头,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学了佛法听讲经,才知道妄想这个名词,才知道我们打的念头都是妄想,不学佛根本不知道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我们的妄想心想的是什么呢?想的全是一些凡夫的事情,广说不出色、声、香、味、触五尘,简单的说是财、色、名、食、睡,想来想去离不开五尘境界。怎么想不到佛呢?因为是个凡夫,想的都是怎样发财,怎样男女相爱,怎样有好名誉,怎样吃得好,睡得舒服,想来想去不外都是财色名食睡这些事情,全是凡夫的境界。我们不学佛,不知道妄想这个名词,学了佛不用功,还是不知道它厉害。很多人问:我没有念佛以前妄想很少,为什么现在念佛了,妄想反而多起来呢?要知道并不是念佛反而妄想多起来,而是因为念佛才观察到妄想。不念佛,我们的心全是妄想,一点佛的念头都没有,等于一个黑暗房子,看不见里面有很多垃圾灰尘。因为外面没有光线射进来,房内又无电灯,怎么看得见垃圾呢?我们现在念了佛,心里有了佛念,等于房子开了灯,才看见有很多垃圾灰尘。不是开了灯,垃圾才多起来,原来就这么多,只是以前没有看见,现在开灯才看见,但用不著害怕,只管继续用功就好。liF中华典藏网

现在学了佛法,知道我们的心是妄想心,不时在打妄想,现在我们要用功念阿弥陀佛,要用念佛的功夫降伏妄念,要擒住妄想好好的用功,这个道理懂了,但功夫不到家,妄想还是降伏不住。上面讲过“念佛切莫贪多念,且念一百心不乱。”一百就是一串珠子,很短的时间,要多用功才能降伏妄想,不然妄想起来我们不知道,一串珠子掐完了,妄想还在打著,妄想降伏不下来。要知道妄念是个散乱心,打起妄想连续打下去,不是单纯打一个妄想,而是一个妄想,接著一个妄想,越打越多,妄想像蔓草一样结结生根,我们要把蔓草除掉很不容易,因为它留下一点点,又生一大片。妄想是一个接著一个很复杂,想了半天全是无用的妄想,我们不想它偏要想,自己作不了主。妄想包括无明烦恼,要把无明烦恼降伏住,再把它断掉很不简单,要经过叁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把无明断尽。liF中华典藏网

释迦佛及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们看见众生断除妄想,要经叁大阿僧祇劫,而且要但进不退,太不容易了,所以阿弥陀佛为度众生发愿成就极乐世界,释迦佛劝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可断无明,因为用念佛这个念头,可以对治其他的妄念,只要专精执持佛号,把妄想降伏住,证得一心不乱,绝对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妄想无明自然断除。正因为妄念包括无明烦恼,要断除太不容易,要降伏住也不简单,平时我们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妄念比佛念还多,念佛不能成就,所以我们需要打念佛七,需要加行用功念七天佛号,才能够把妄想降伏下来。liF中华典藏网

今天我们打念佛七已经是第六天了,如果你已得到一心不乱,那是上根或中根,倘若还没证得就是下根了,明天还有一天,希望各位加功进行,定求一心不乱。话说多了打闲岔,好好念佛吧!liF中华典藏网

七、善根福德,正助双修liF中华典藏网

诸上善人慈悲:光阴过得很快,今天是阿弥陀佛的圣诞纪念日,也是我们打佛七圆满的日子,这几天向各位讲开示,前叁天讲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为度众生了生死而念佛,要发心度众生,引众生了脱生死,为度众生而念佛,就是发菩提心念佛。为什么要打念佛七?这是依据《阿弥陀经》上的开示,要求证一心不乱,需要念佛七天,为什么不念八天呢?因为上根人念一天就证得一心不乱,中根人若二日……若六日,这中间五天一定证得一心不乱,下根人第七天也能证得一心不乱,所以不需要念八天。过去已经念了六天,若是尚未证得一心不乱,今天好好念,一定证得。我们要发愿求证一心不乱,若是念了七天,佛七圆满了还没证得,难道我们连下根都不如吗?不能这样讲,下根还要分上、中、下叁等,即下上、下中、下下叁等根机,我们生在末法时代,都是善根浅薄,业障深重,大都属下下根众生。在后面叁天我们讲信、愿、行净土叁资粮,第一、信,要信佛、信自已。第二、愿,要愿生极乐、愿离娑婆。第叁、行,有常行、加行。今天佛七圆满了,我们如果没有证得一心不乱,七天也没有空过,因为念了七天佛,种了七天善根。liF中华典藏网

刚才讲我们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可能是下下根,没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原因,是我们听佛法听得太少,听说海会寺有打佛七就发心赶来参加,但是根本就没有发愿要为度众生了生死而念佛。在佛七第一天我们就讲过,念佛为自己了生死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部分,要为度众生了生死而念佛,那就全对了。如果不了解为度众生了生死的道理,认为我为自己了生死就好,为什么要度众生呢?这是佛法听得太少的缘故,菩提心根本发不起来,所以一心不乱证不得。前面讲我们证不到一心不乱的原因,讲过我们要为度众生了生死而念佛,要发菩提心而念佛,打念佛七是为证得一心不乱,这个道理知道得完全正确。但菩提心没有真实发,求证一心不乱,也没有真实发,还是随喜念佛,大家念,我也念;大家不念,我也不念,把十天念圆满就好了,所以达不到目的。liF中华典藏网

还有一种因缘,不能得到一心不乱,就是有的人发心度众生,是真实发,打念佛七也真实发心,求证一心不乱,可是为什么念佛还是不得力呢?念佛要万缘放下,一念提起,要愿生极乐、愿离娑婆。娑婆世界的万种因缘,都是尘劳烦恼,这些万缘放不下,一边念佛,一边想著娑婆世界的事情,怎能念到一心不乱呢?我们现在佛七圆满,你若是已经得到一心不乱,要向你恭喜!若是未得到,念这七天佛也没有空过,因为已经种了很多善根,因此最后要向各位讲“善根福德,正助双修”。liF中华典藏网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可以少”就是要“多”,要多善根多福德,善根是因,福德是缘,叫做“善根福德因缘”,念一句阿弥陀佛,种一个善根,福德就是行六度万行,是个助缘,帮助往生西方。你们这次念了七天佛,就种了七天善根,虽然没有证得一心不乱,但已经受了七天训练,佛七圆满后每天自己要定常课,早晚各念多少要定个数目,刚开始不要定太多,你们有很多家庭事务,定得太多念不完。念佛要越多越好,还要能放下万缘,万缘放不下,要加以训练,每天定课念佛训练自己。liF中华典藏网

念佛时在家空间太小,绕佛绕不开,可以静坐下来,能盘双腿最好,不能盘双腿也要盘单腿,我们这两条腿也要训练,不训练到打佛七,无法用上功夫。佛七开始讲过灵岩山寺,出家众一支香坐下来念一个半小时,我们坐了叁十分锺腿就疼,不训练功夫怎么行呢?所以在家里念佛,最少要盘上一条腿训练。除了早晚定数念佛外,还要再训练自己不记数的念,就是工作的时候,要念到心里不要出声,因为如果他人尚未信佛,你大声念就会吵了别人,使他们毁谤,不是罪过吗?所以在家里最好默念,不必记数,记得念就对了。liF中华典藏网

除了用功念佛外,还要持戒,你们如果受过五戒或菩萨戒,要认真持戒,受了戒怎么可以不持戒呢?没有受过戒的,也要学著持戒,因戒律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如果不持戒,天天为非作恶,念佛怎么能念到极乐世界呢?被所造的恶业障碍住了,持戒是断除恶法,通常都是我们的身口意叁业在作恶。前面讲过,身口意叁业分开来有十种,这十种业没有学过佛法,不知道天天在作恶,学了佛法才知道。因此无论你们受过戒、未受戒,都一定要清净叁业。佛法有很多专门名词,讲得越细,越听不懂,现在把它说得最浅显,也最容易用功,要怎样清净叁业呢?心里要发好心,口里要说好话,身体要做好事,这样子发心,就能把身口意十种恶业降伏住了。再者还要记著,做善业不要著相,身口意都清净了,身心万缘放下,再一念提起,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念到极乐世界去。liF中华典藏网

时光快得很,佛七马上就圆满,大家把握时间加紧念佛,求证一心不乱吧!li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