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第五辑

kM7中华典藏网

宏品kM7中华典藏网

源公上人自民国五十七年起,至民国六十八年为止,六次应香港佛教寺院之邀请,前往讲演近十部大乘经论,民国六十一年在半春园主持佛七,是上人在海外主持佛七仅有的一次。之后海会寺接获见仁法师整理的佛七开示记录,施旺坤居士闻知此稿,请回研阅,主动发心校对,完成此佛堂讲话第五辑。kM7中华典藏网

综观上人的开示法语,是以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的开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为要旨,加以发挥,因此佛七开示纲领归纳为: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二、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叁、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四、以坚持四种戒法,为入道根本。五、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六、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七、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上人开示以七大要领,深入浅出,悲心恳切,实为念佛法门之纲宗,修行净业之不二法则,有心求生净土者,应奉为圭臬。kM7中华典藏网

上人弘法于海外,讲演经论甚多,可惜未见记录,本辑佛七开示,各项纲领针对时弊,举出各种实例以资印证,诸多内容,前面四辑未曾提及,弥足珍贵,深盼有缘读者,珍惜法宝流通之不易焉。kM7中华典藏网

中华民国一○○年十二月写于基隆海会寺kM7中华典藏网

佛堂讲话(第五辑)kM7中华典藏网

民国六十年十一月讲于香港半春园— 道源长老讲述kM7中华典藏网

见仁法师记录kM7中华典藏网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kM7中华典藏网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太苦的缘故。但是怎样念佛,才可以了生死呢?首先要观察众生流转在生死中,是十分痛苦的,唯有念佛的功德,可以使我们了生死。我们这样观察,就可以恳切至诚去念;否则,不观察众生苦,念佛只是随喜念念而已,这样是不能得到念佛的功夫。kM7中华典藏网

今天来半春园参加念佛的人,都是衣食丰足,不是大富贵,也是小康之家;不然,为衣食奔驰,哪有工夫来参加念佛呢?有些人没有研究佛理,没有进一步观察,由于目前的环境美满,生活舒适,就心满意足,以为人生并不太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目前虽然幸免灾难祸厄,但又怎能不居安思危呢?怎知自己的环境会不会改移?社会世界会不会变迁?像多年前的香港大暴动,富有人家不都逃难吗?佛经说:“人生有叁苦、八苦、无尽诸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且看目前的香港,社会紊乱,治安不整,每日的新闻,抢劫、拐骗、谋财、害命……充满整个篇幅,真令人瞠目结舌,心惊胆颤。再看世界更是动荡不安,烽烟四起,战争遍地,到处都是劫机、强掳、杀人、放火的新闻,何处安甯呢?《法华经》说:“叁界无安,犹如火宅。”天上尚且有苦,何况人间?我们能体会这种道理,就应当发心了生死。因此我们要注意“真为生死”这四个字,我们既然知道要了生死,但是否真正为了生死而念佛呢?一般人听佛法中说“了生死”,只是听而已;或者口中说:“念佛了生死”,只是把“了生死”这一句话,挂在嘴巴上,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必要切实观察生死的痛苦,人世间的生死痛苦,尚且如此,何况叁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真发心了生死,念佛是了生死入门之处,也可以说是真为了生死,而入念佛法门。kM7中华典藏网

“发菩提心”,梵语“菩提”,翻译中国话即觉道之义,也就是佛道。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既然知道念佛是为了生死,因生死太苦,故要了生死。进一步,我们去观察其他众生,也是在生死中受苦,我们畏惧生死苦,其他众生又何尝不是。因此我们观察自己生死苦,所以发菩提心,念佛求了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的其他众生,也需要了生死,所以我们同时要发菩提心,劝众生念佛,求了脱生死,将来往生西方。这样发菩提心念佛,才合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如果我们自度,不去度他,则不与阿弥陀佛相应,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虽然我们没有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但我们可以随分随力,普劝众生念佛,使众生往生西方,同登极乐,这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kM7中华典藏网

“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叁资粮,这八个字,就包括信、愿、行在内。“以深信愿”,就是信和愿。“持佛名号”就是行,也就是修行。我们行远路须具备资粮,往生西方也是一样,须具备这叁种资粮。kM7中华典藏网

首先解释“深信切愿”四字,一般念佛人,都知道信、愿、行叁资粮,但我们观察同参道友中,是否各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呢?按道理,净土法门是万修万去的法门,也就是一万人修,一万人可以往生西方,怎样知道可以往生西方呢?就是临终时,预知时至,瑞相现前,异香满堂,光明照耀,仪态庄严等,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往生西方的预兆。但是现在念佛的人,很少有其中的境界,可知能往生西方的并不多。为什么?就是没有注意到“深”字,只是随随便便,浮浮泛泛,人云亦云,也去信,也去发愿,但不能深信的发愿。我们必定要至诚恳切的念阿弥陀佛,一方面深信娑婆世界是苦,深信极乐世界是乐,深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一方面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世界,愿生西方国土。因为娑婆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造业作罪,轮转六道中,走惯的地方;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一向没有到过的地方,如果不具深信、愿、行,是不能往生西方的。kM7中华典藏网

“持佛名号”,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行,我们天天念佛,尤其是念佛七中念佛,我们观察一下,是否能精进勇猛去念呢?如果我们浮浮泛泛去念,人家开腔,我就跟住去念,静下来,不是睡魔到,就是妄想来,念佛不知念到何方去,怎么去观想佛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抵无量罪,可以消无边业。所以恳切专心念佛,至一心不乱,自然可以往生西方。因此马马虎虎去念,妄想纷飞,终日瞌睡,纵使念一生,也得不到功力。因为妄想昏沈,世间事尚且忘记,何况念佛。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持佛名号,必要专心专意,精进勇猛,才可往生西方。kM7中华典藏网

上面所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是净土法门的总纲,依此去行,西方极乐世界,定当现前。kM7中华典藏网

二、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kM7中华典藏网

昨天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是净土宗的纲要。今日继续说念佛的方法:“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我们念佛要摄心专注而念,把心专一注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此乃念佛的下手方便。在这里或者有人要问:念佛修净土法门,岂不是太容易吗?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行?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成佛吗?所以首先要解释,念佛可以成佛的道理,把心中疑惑解除,才可以生净信,一心一意的深切念佛,就可以达到成佛的目的。kM7中华典藏网

首先要把“念佛”和“称名”分别清楚,口念是称名,乃称佛名号。心念乃念佛,是念想佛号。现在我们不叫称佛,而叫念佛,是因为念佛是从心不从口,念佛一定要从心里念。如果只是口念心不念,不算修净土法门,不算用功念佛;既然不是修行用功,当然没有成佛可能。所以我们注意口念佛,同时心一定也念,专心注意去念,才可成佛。为什么呢?因为心力不可思议的缘故。kM7中华典藏网

现在举一公案,证明心力不可思议,我们每天做晚课,放蒙山之时,先念《华严经》偈:“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法界性”即是佛性,是说佛性惟心所造,十方叁世一切佛,也是惟心所造,可见心力是不可思议。听了下面说的公案,就会知道为什么放蒙山要念这首《华严经》偈。kM7中华典藏网

我们平常数念珠念佛,可以说是第一步功夫,有“得手应心”的效验。手执念珠,心中念得清清楚楚,妄想便不易生起,这就是得在手上,应在心中,最初靠数珠,得到念佛的效验。我们念佛逐渐进步,第二步可以得到“得心应手”的功夫。最初是从珠上念,观在心中,第二步是直接念到心中,心中念佛,不在念珠上,手中只是把珠数转而已。第叁步可以得到“不念自念”的功夫,这个时候不需要念珠,也不要用心持紧佛号,心中自然在念佛中,因为念佛已念到纯熟,不念而自念。好像开了录音机一样,自然有佛号的音声念出。功夫再进步,遇著任何境界,佛号也不会散失,纵使搬柴、运水、迎宾、待客,佛号在心中,仍是念念不停。也许有人要问:“做事可以不说话,心中观想念佛,但款客要言语,怎样可以心中不散乱,不停止念佛呢?”要知道,这是第六意识的关系,第六意识有同时意识和独头意识。当我们招待客人的时候,眼睛有一个同时意识,看著客人,而舌中又有一个同时意识,和客人讲话,心中的独头意识,在念佛,所以我们招待客人,言谈交接,心中一样可以念佛。只要我们念佛念到功夫,这种境界自然现前,自己是可以知道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念到“不念自念”,也就是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由一心不乱的功夫再进步,就可证到念佛叁昧,证到念佛叁昧,要去西方自然可以自由作主,所以我们不能得到念佛叁昧,也要得到一心不乱,到西方才有把握。kM7中华典藏网

今天要说的是“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我们念佛一生,临终究竟能不能往生西方,找一个证明考验一下,就可以知道。现在是以种种祥瑞之相来作考验,如果我们临终时,预知时至,这是决定往生西方,不用疑问的。或者临终时,见到阿弥陀佛,或见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等,前来接引。如果只是自己见到佛菩萨来接,仍不足以证明,还要大家见到,才可证明是往生西方。因为佛菩萨来,一定是天乐鸣空,大家都能听见,同时异香满室,数天不散,大家都能嗅闻到。这就是有种种祥瑞之相,证明决定往生西方,否则不能得到一心不乱,没有这些现象现前,是不能往生西方的。kM7中华典藏网

我们生在这五浊恶世中,充满痛苦艰辛。佛经上说:“叁苦、八苦、无量诸苦。”现在世界各地战争遍处,香港每天劫案重重,真是“叁界无安,犹如火宅。”时间过得很快,今天已是佛七圆满,各人用功,各人知道,如果没有得到一心不乱的,以后要精进用功,专心念佛,求得一心不乱,证到念佛叁昧,解脱生死大事,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kM7中华典藏网